:第二部 文体分析 第7章 诗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7:44
第7章 诗体



标准修订版(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在1952年面市之后,英文的读者才明白希伯来诗在圣经中真正的地位为何。从前的版本只将诗篇印成诗的形式,但标准修订版却将所有圣经中的诗都这样印。叙事书卷中,有许多诗歌(创四十九;出十1-18;申三十二,三十三;士五;撒上二1-10;撒下一19-27;王上十二16;王下十九21-34),而整个先知书都充斥着诗文(何、珥、摩、俄、弥、鸿、哈、番),有些甚至占很大的篇幅(赛、耶、拿、亚)。一般人都知道诗篇、箴言、耶利米哀歌、雅歌,和约伯记为诗体,但其实旧约的诗体部分占很大的成分。因此,诗是跨越文体的一种笔法,也是智慧文学和先知文学的主要修辞技巧。

现在诗篇的意义和神学引起许多争议。这个世纪大半的倾向为:将每篇诗都放入古代以色列宗教生活的历史情境(Sitz  im  Leben)之中(如Albright,Freedman)。这种历史法的处理,是利用诗篇的作品来重新架构以色列敬拜模式与思想的发展。但,另一批人却采用新文学批判(参附篇一)的角度,视每一篇诗各成一单位,只探究其个别的文艺世界(Alonso-Schokel l960)。然而,大多数学者不愿将整体(视诗篇为以色列敬拜礼仪的一部分)与个体(视诗篇为某位作者的产品)两种层面截然划分。这两部分互相倚赖,应当一同研究(参Gerstenberper 1985:424-25,及Brueggemann 1988:ix-x)。事实上,葛斯登伯格(Gerstenberger)区分出几个步骤,从个人到家庭或支派、再到全国的宗教认同--以圣殿为中心(1988:33-34)。诗篇内有个人性的成分,也有集体性的成分,在以色列赞美诗的形成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明白希伯来诗的功能,是很重要的。有人指出,圣经中最广为诵读的部分,就是诗篇,这话一点也不错。新约的随身本中常附加诗篇,而大部分的崇拜中仍时常歌唱或吟咏诗篇。新约中引用诗篇的程度,显出它在初期教会中的重要性。但是诗篇并不容易了解;其中的平行句与韵律模式常不容易解明;而草率的读者很容易会将额外的意思读进平行句,超过上下文所允许的范围。此外,许多诗(如哀歌或咒诅诗)乍看之下似乎无法应用。学者与牧者也会夸大希伯来诗中的意象或隐喻,赋予它过重的神学意味。若要明白闪语的诗,就必须要对其形式与功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



希伯来诗的形式

1.韵律横式。诗体可以藉韵律或律动、文法和用语的平行等来辨认。前者的用处对专家较大,对传道人则没有太多帮助,所以我不打算花太多时间来谈。可是对韵律具基本概念有其必要,它能帮助读者对希伯来诗产生感受。闪语律动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人发现一套公式可以解明。费德曼(Freedman)注意到,每一首诗似乎都各具特色(1977:10-12)。至于结构的分级,应当是按重音还是按音节的数目来算,学者的意见分歧。这两者都有赖对希伯来文和其读音的知识。重音方面是指诗的诵读,根据读者在朗读一节经文时,对希伯来文音节的读法,来区分各行。例如,诗篇一O三篇10节是按照以下的重音来区分的:

不按照我们的罪/他待/我们,
不按照我们的过犯/他报应/我们。

音节乃是话语的基本单位,许多人像费德曼一样,认为在诗篇的架构上,它们提供了很准确、可辨认的基础。例如,诗篇第一一三篇有十四个音节行,分为7:7,有时为8:6。

但并非所有诗篇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划分。变化实在太多,而圣经中每一篇诗的韵律,都要个别研究。我们最多只能说,律动是希伯来诗主要的辨认特征。学者运用重音分行的方法,将诗篇分为2:2,3:2,2:3等种种模式。音节的分法则可以产生各种模式,一行可有十或十二或十四个音节。另外,一「节」是由两行(如上文诗一O三10)至五行平行的概念构成。在这之中,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形式,因韵律模式与平行句法交织在一起。事实上,许多学者认为,这两种系统或许可以代表希伯来诗发展的阶段。这说法仍属揣测,无法证实;不过,按事实看来,诗人对用语的选择,有一部分是基于韵律的考虑。同时,一节诗中如何选字,并将字放在一起,声音的考量也很重要(不单包括韵律,还包括诵读、头韵、拟声字等等)(Gersten-berger 1985:413-16)。

简言之,诠释者不可以将整首诗含义之外的意义,加在其中个别的用语上。在诗篇中,单字研究不像在新约书信那样具决定性,而意义大多要从整体来看,不能从部分来看。基于上述种种理由,我们的焦点必须更多放在平行句法,而不放在韵律上。


2.平行句。罗特主教(Robert Lowth)于一七五O年提出一套说法,现代仍普遍沿用,就是三种基本的平行句:同义式、综合式、对立式。大部分人至今依旧采用这个方法(如 Gerstenberger,Murphy,Gray)。可是愈来愈多学者(如:Kugel,Alter Longman)向这个理论发出挑战,认为它实际上将诗简化为散文,「将诗行辗平了」(Longman)。他们主张,第一行总会增加一些含义;有时是澄清第一行。到了近来,这种看法不但已站稳脚步,而且年轻的学者几乎已经达成共识;甚至可以说,它已「赢得压倒性的胜利」。可是我有种不安的感觉,或许二十年之后学界又会回到中间立场。真理一定是在这两者之间的某处。

这也与许多领域一样,很难只定出同义式(词汇的概念相同)和综合式(第二句添加了新观念)两类,因为其间可以有好些级别。有些经文展示的意义完全相同(参下文);但有些时候,第二句的意思稍微有些不同;还有些经文,第二句为第一句添加了许多含义。我在下面会作说明。许多研究指出,字有配对的现象(固定同义字的组合,经常在一起使用);这结论反对平行之间总有进展的观点(详细的调查,参LaSor,Hubbard,Bush 1982:314-15)。配对的字,如「土地/尘土」、「仇敌/敌人」、「雅各/以色列」、「声音/言语」、「百姓/国家」等类似的组合,大半指向同义的平行。但每一处都要由上下文来判断。

a.同义平行句是第二行重复第一行,几乎没有添加什么新意。这常包括文法的平行,即第二行在文法上与第一行一致(如介系词片语、主词、动词、受词),在意思上就很可能也一样。有时候,读者不应该将两行之间语意上的差异扩大,因为那可能只是换一种说法,以增强效果。另一方面,添增新要点的情形也经常出现,这是阿特尔、柏琳等人向传统挑战的原因。例如,许多人以诗篇二篇2-4节作为同义式的例子。让我们一项一项来看这些配对。诗篇二篇2节上说:

地上的君王站立起来
掌权者集合在一起


虽然主词(「地上的君王」/「掌权者」)很可能为同义,但是「站立起来」和「集合在一起」则有进展性,因为后者意味,「站立」之后已立定盟约。第3节也是如此:

  「让我们断开他们的锁链,」他们说,
  「扔掉他们的束缚。」


当然,「锁链」与「束缚」是指同一件东西,可是「断开」与「扔掉」则有进展。这不可能只是句型上的差异。

另一方面,请思想以赛亚书五十三章5节:

但他为我们的过犯被刺透,
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加在他身上的刑罚使我们得平安,
因他受的伤我们得医治。

前面两行比较像同义平行句,因为配对的字「刺透/压伤」和「过犯/罪孽」,在意义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主张综合法的人则认为,第二行强化了第一行,因此两行并非纯粹同义。可是它既然没有添加新意,所以应当可算为「同义的平行句」。后面两行则显然是综合式。第三行讲到意义,第四行谈到结果。诗篇一O三3的平行概念则更困难:

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
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有些人将第二行解释为身体的医治。圣经的确将灵性与身体的医治连在一起;在耶稣的医治神迹中,这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参路五20)。可是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按这种亮光来扩大诗篇的平行句。虽然这解释有可能,但是在诗篇一○三篇却有争议。其中两处配对的字--「赦免/医治」、「罪孽/疾病」--在圣经中常作同义字用,而在这里的上下文中,我认为不应当将身体的医治加在灵性的医治之上。这里的平行句法或许非常强,因此动词乃是指灵性的医治。不过,最近的潮流却是视第二行为身体的医治。


b.进阶平行句常被称为「综合平行句」,是指在思想上有进展,第二行添加了第一行的意思。有些人怀疑这种分类是否合理,因为进一步的意义就破坏了「平行」之意。不过,这是诗的形式,值得注意。事实上,它比同义平行句更加普遍。最著名的例子是诗篇一篇3节: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
凡他所作的尽都兴盛。


这里有三个「台阶」,从种树(第一行)到结果子(第二行)到长存(第三行)到丰收(第四行,这行不再用隐喻)。通常进展性非常明确,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根本不算平行句。例如,耶利米书五十章19节下为:

我必再领以色列回他的草场,
他必在迦密和巴珊吃草;
他的胃口必得饱足
在以法莲山和基列境内。

第一、二行之间有一些进展(有些人称它为同义,但是其思想从以色列的回来,进到后来的安然吃草)。第二个对句或许重复了第二行的思想,其平行句是来自韵律,而非含义。不过,这里又从吃的动作进到结果(胃口饱足)。不过,让我们看看诗篇一三九篇4节:

一个字出现在我舌上之前,
你已经完全知道,哦,上主。


这里并没有平行句,因为第二行是完成第一行的思想。

总而言之,在同义到综合到非平行(韵律式)的尺度上,它究竟立于哪一点,读者必须让诗行本身来说。通过我自己的研究,我承认柏琳和朗文的看法大半是正确的,即:希伯来诗的倾向是在第二行添加含义。按我的研究,所谓同义的例子,几乎每一个都略有综合式的进展。阿特尔将这一派的思想作了总结,他主张:「节与节之间活泼前进的看法,更接近实况,更符合圣经诗人的期待,因他们希望听众注意到他们的话」(1985:10)。不过,虽然这看法「更接近实况」,但当这一新的学派说,诗句「总在」前进时,很可能也有夸张之嫌。

让我们思想箴言三章13-20节,这也是常用来作同义平行句的例子。每一个配对实际上都展示出进阶平行,如第16节:

她右手有长寿,
左手有富贵与尊荣。


又如第17节:

她的道途愉快,
她一路全是平安。

但第14节却完全是同义式:

因为她比银子更有益
利润比金子更多。


或许有人说,第二行使第一行更加生动(赛五十三5也可以这样说),不过在意义上却没有不同。总之,我的结论为:某些时候(如赛五十三5;箴三 14)因为没有进一步的澄清,所以这类诗行符合一般所谓的「同义平行句」。虽然略为增色(更生动或更具体),但意义却仍相同。若有添加的意义,综合(或形式)的发展程度则各自不同;要靠解经研究来判断。


c.高潮平行句是进阶平行句的一种,但是其中几个单位将思想推至高潮。例如,诗篇八篇3-4节(4-5节被来二6下-8上5;用): 

我观看你的天,
你指头所造成的,
月亮和星宿,
你所摆列陈设的,
人算什么,
你竟想到他,
世人之子算什么,
你竟眷顾他?

前面四行逐一叠进,一步步推向第四节平行句的高潮结局。凯撒(Otto Kaiser)提到一种特殊的高潮平行句,其中第一行重复第一行的钥字,再加上高潮的思想(1975:322)。例如,诗篇二十九篇1节:

归给上主,哦,大能者,
归给上主荣耀与能力。
归向上主合乎他名的荣耀,
敬拜上主在他圣洁的光耀中。



d.反义平行句是第三大类(另外两类为同义与综合),与另外两类所强调的恰好相反。这类诗句第二行的意思不但不继续第一行,而且与其相反。但这仍旧算是平行句法,因为第二行重述了第一行的概念,只是用反话来说。例如,箴言三章1节:

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
    反要将我的诚命存记于心。

这两行都是讲同样的概念,只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不过,有些时候对立的话也含有综合平行的成分,就是第二行具澄清作用,例如,诗篇二十篇7节: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
但我们信靠上主我们神的名。


第一行告诉我们不当靠的东西,第二行则说明当信靠谁。再看箴言一章7节:

敬畏上主是知识的开端,
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这卷书中智慧和愚妄是主要的对比,但是从「敬畏上主」(第一行)到「智慧」(第二行)显然有进展性。义人和恶人的对比也与此类似,如第三章33节:

上主咒诅恶人之家,
却赐福予义人之家。



e.内里反义平行句是一种特殊的反义平行句,其中两行是与另外两行成对比。通常出现于交错形式,外端的一对与内里的一对意思相反(AB BA),如马索拉经文的诗篇三十篇 8-10节(Mickelsen1963:326):

向你,哦,耶和华,我正呼求
向主,我正寻求恩惠。
流我血有何益呢?
我下坑(有何益呢)?
尘土岂能称赞你?
它岂能宣扬你的真理?
垂听吧,哦,耶和华,并向我施恩,
作我的帮助。



f不完全平行句为:第二句省略了第一句的某个成分;这通常出现于同义的两行,如,诗篇二十四篇1节缺了述语:

    地是上主的,
    并其中的万物,
    世界和住在其中的万民。


g.稳定变异是第二行加上一个思想,补足第一行的遗漏(Kaiser1981:220,取自Cyrus Gordon)。这比纯粹的不完全形式出现得更频繁,如诗篇十八篇17节:

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
脱离我的敌人,他们比我更强。


3.诗的用语和意象。诗人运用许多修辞的技巧,如前几章所提的同义、高潮与交错等。此外,他们还用双关语(文字游戏)、头韵(第一行的开头用同一个字母)、字母诗(每一行用接下来的一个字母开头),和谐音(发音相似的字)。双关语可用以赛亚书五章7节为例:「他指望的是公平(miapat),谁知倒有暴虐(mlspah);指望的是公义(Sdaqah),谁知倒有冤声(saqah)。」诗篇第一一九篇为头韵和字母诗的最佳例子。这首壮丽的赞美诗在称颂神的话语,它每一段的头一个字母,是按着字母的顺序排列,而在各段当中,每一行的头一个字母都相同(其他的字母诗有:诗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一一,一一二;哀三)。谐音可举耶利米书一章11-12节为例,神向耶利米显示一根「杏树枝」(saqed),将它与一项应许相连、即他要「保守」(soqed)他的子民。凯瑟找到英文的相同说法:「神指示耶利米一根pussy-willow(美洲柳树)枝子,说:寸「如果我的子民不悔改,我就will-a-do(会这样作)」(1981:227;强调字是他所用)。

诗体中最丰富的就是意象的运用。诗人不断从日常生活里举例,说明他们要高举的属灵真理。在诗篇一篇3-4节,诗人描述义人为「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而相对之下,恶人则「如同糠纰,被风吹散」。诗体中到处可见这类直喻(伯三十8;诗三十一12;箴十一12;赛一30)。

隐喻则更常出现。阿摩司书四章1节的隐喻用得极为恰当,他向「巴珊的母牛」发言,说她们「欺负贫寒的,……又对你们的丈夫说:『拿酒来喝』」。在诗篇十九篇l-2节,受造物被拟人化,成为传令官(「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和外交特使(「没有一种言语不听见他们的声音」)。隐喻最适合来描述神,如,说他是登基的君王、牧人、战士、驾战车者、父亲、岩石、清泉………等等。

这类意象吸引读者进人经文,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来看真理。当诗人要神「拿起大盾牌、小盾牌;起来帮助我」(诗三十五2),就是以神为得胜的战士,与他的子民一同争战,这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丰富,因为这诗篇主要是求神帮助,抵挡那些从前与大卫为友,如今却毁谤他的人。在讲道中运用这类意象的潜力很大!每一个例子都有待清楚的说明。

总结来说,在解释时,辨认出平行句的类型相当有帮助,使我们不至将过多的意思读入第二行,并且能够认出该段经文的要点为何。明白结构模式与其中的意象,会使灵修更丰富,讲道更生动。不过,隐喻虽带来丰富,也带来问题--不够特定、准确。葛斯登伯格说:「诗的用语打破了理性世界观的限制,以直觉来接触事物的本质。所以,诗人一定要用比较、归纳、非直接的言词」(1985:416-17)。既是如此,我们就不能寻找「字面」意义,而要找出其「用意」为何,意即,从诗的上下文来看出其含义。例如,诗篇四十四篇 19节说:「你压伤我们,使我们在狐狼之地作鬼魂」,这里是指荒废无人居住之地。这篇诗谈到军队的溃败(9-16节),这段乃是讲到以色列在神面前无辜,因而提出抗议,本节则重述打败仗的情形(17-22节)。虽然这次的败仗很严重,但「在狐狼之地作鬼魂。和「将宰的羊」(22节)都是隐喻,在诗体上可以这么用,形容在满怀敌意的邻国之下,以色列长期以来所受到的仇视与痛苦。


诗的种类

问语诗歌起源于百姓的宗教生活,有团体,也有个人。散文不足以表达灵魂深处的感受,而诗歌则能深刻流露情感,在信仰与敬拜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不同的宗教需要,造成不同类型的赞美诗。希伯来的诗歌不具娱乐性,而是要在全国的生活中,并在它和雅巍的关系上,发挥作用。诗歌具崇拜方面的功能,调整百姓与神的关系;又具讲道功能,提醒百姓在神面前的责任。诗篇并不像今日的赞美诗一样,只作点缀之用;在圣殿和会堂中,诗篇乃是崇拜聚会的焦点。先知从神而来的话语常为诗歌的形式,并非无故。诗歌不仅便于记忆,其中的信息也更动人情感,能力更强。

1.战歌。战歌是诗歌最早的形式之一。很多人认为,出埃及记十七章16节全民备战的呼召,士师记七章18、20节的战争口号(或许民十35-36也是如此),都有诗歌的意味。最出名的是摩西(出十五1-18)和底波拉(士五)的凯旋之歌;此外还有民数记二十一章27-30节胜过摩押人之歌,和撒母耳记上十八章7节,二十一章 11节,二十九章5节对大卫英勇的赞扬(「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等。后面一例没有强调对神的倚赖,不过其他大部分都因神的手制服仇敌而欢欣鼓舞。荣耀属于雅巍,他将掳物与尊荣和他的子民分享。

2.情歌。情歌成为诗歌的第二大类。立刻跃入我们心头的,便是雅歌--那历世历代以来让学者困扰的书卷。蔡尔兹(B.S.Childs)论到本书在历史上的五种解释法:(1)犹太教与初期教会(以及现代的倪柝声等人)将它寓意化,解为神或基督对他子民之爱;(2)有些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被掳之后对神之爱的教诲(类似第一项);(3)常见的解释是视之为戏剧,或是描述一位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传统看法),或是三个角色的故事(君王要引诱女子离开她的爱人);(4)大部分现代批判家认为,其结构不具进展性,因而认为它是世俗情歌的收集,或许是以赞美诗为其模式;(5)少数人认为,这卷书以爱情为意象,是以色列节期时宗教仪式中所用。

以上第三与第四种的可能性最大,我个人的偏好是视它为一首情诗,描述一位美丽的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将她的爱人描写成乡间的牧人和君王。既然这两幅图都与大卫相关,并延及他的儿子所罗门,我认为没有理由视之为复杂(且困难重重)的三角剧。我也不认为其中的架构松散到只是诗集的地步。中心的特色是两人之间的爱情。这首诗只是略具结构布局,而其中爱的关系从头到尾一样坚定。所以,它主要是一首情歌,非常适用于婚姻讲座。

3.哀歌。哀歌是最常见的诗歌。整个诗篇中共有六十余篇为哀歌,包括个人的(如诗三,五-七,十三,十七,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三十一,三十八-四十,四十二-四十三,五十一,五十四-五十七,六十九-七十一,一二○,一三九,一四二)和整体的(如诗九,十二,四十四,五十八,六十,七十,七十九-八十,九十四,一三七),就是诗人或全国在痛苦中向神呼求。在诗篇之外,大卫还有两首哀歌,为扫罗和约拿单(撒下一7-27)和押尼珥(撒下三33-34)而写。这类诗歌为悲惨的遭遇伤痛,并向神求助。

海斯注意到哀歌的结构有七个共同的要点(1976:58-59):(1)向神说话(如诗二十二1所记被弃绝的感受:「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通常吐露信靠之心(七十一1:「在你里面,哦,雅巍,我要找避难所;愿我永不致蒙羞」);(2)对痛苦的描述,通常是用比拟的说法(五十七4:「我在狮子当中……他们的牙齿是枪,是箭」),有时说到自己的安危(六十九2:「我陷在污泥中」),甚至会对神发出埋怨(四十四9:「但你已经拒绝了我们,羞辱了我们」);(3)祈求拯救,一方面脱离险境(三7上:「起来,哦,上主!救我,哦,我的神!」),一方面击败敌人(三7下:「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腮骨;你敲碎恶人的牙齿」);(4)陈明对雅巍的信心或信靠(十二7:「哦,雅巍,你必保护我们;你必保佑我们永远脱离这世代的人。」;(5)认罪(二十五11下:「赦免我的罪,因为我的罪重大」),或肯定自己的无辜(十七3-5:「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我不行强暴人的道路……我的两脚未曾滑跌」);(6)起誓,如果神应允所求,便要作某事(五十六12:「我一定会将所起的誓献上,哦,神;我要将感谢祭献给你」),也常包括提醒神履行它的约(七十四18:「记念这事,哦,上主」;(7)结论,或许是赞美(五十七11:「愿你崇高,哦,神,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或许是重述请求(八十19:「让我们复原,哦,上主,全能的神;愿你的脸光照我们,我们便能得救」)。很少有几篇诗完全具备以上各点。不过,这些的确是衷歌的主要成分。

这类诗篇对每个信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若有疾病缠身(诗六,十三,三十一,三十八,三十九,八十八,一○二),或遭仇敌欺凌(三,九,十,十三,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七,六十二,六十九,八十六,一○九,一二○,一三九),或感受到自己有罪(二十五,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五十一),都可以从哀歌中找到祈祷的榜样,也从中得到安慰。许多人声称,可以直接用这些诗歌来祈祷;我同意,但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是:透过默想,将它处境化,然后再用它们来祈祷,以反映出我本身的情况。

4.赞美诗。赞美诗是圣经的诗歌中最接近纯粹崇拜的一类。它们不是忧伤或需要的产品,而是因敬拜雅巍的喜乐直接发出的称颂。这类诗歌提醒我们基督徒生活的真义,如韦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中所说,人的目标为「荣耀神,并永远以他为乐」。所有的赞美诗结构几乎都相同:呼吁神(一三九1:「上主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敬拜的宣召(一一一1:「我要一心称谢上主」);赞美雅巍的动机和敬拜的理由,通常是讲论神的属性与作为(一一一2:「他的作为荣耀又伟大」);最后为结论,重复赞美的呼召,通常包括一连串的称颂(一一一1O:「赞美永远归于他」)。

费依与司陶特注意到赞美诗的三种特殊类型:称颂雅巍为创造者(诗八,十九,一○四,一四八)、为以色列的保护者与赐福者(六十六,一○○,一一四,一四九)、为历史之主(三十三,一○三,一一三,一一七,一四五-一四七)。有几首赞美诗详述神在以色列中曾行的奇妙拯救,显明它掌握历史(七十八,一○五-一○六,一三五-一三六)。这些诗重提以色列的失败,与神的信实作对比,呼召全国更新立约的承诺。在收割庆典与节期时,到圣殿朝圣时(八十四,八十七,一二二,一三二)、打了胜仗之后(诗六十八;马喀比书上卷四-五),和特殊欢乐的场合,都会吟唱这类赞美诗。哈利路亚诗(一一三-一一八)成为逾越节时必用的诗歌,也是会堂敬拜的一部分。这些诗篇的内容,从神对受压迫者的怜悯(一一三)进到他救赎的能力(一一四),和对以色列的帮助(一一五),再进到以色列对雅巍的赞美与感谢(一一六-一一八),这些不但在当初写作和吟咏时,带给人又新鲜又深入的崇拜经验,今日依然如此。

5.感恩诗。感恩诗比赞美诗更特定一些,是感谢神回应特殊的祷告。我们几乎可以说,哀歌与感恩诗构成宗教信仰的「前」和「后」:哀歌将问题摆在神面前,而感恩诗则赞美它的回应。感恩诗也像哀歌一样,分为个人(诗十八,三十,三十二,三十四,四十,六十六,九十二,一O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三八)和整体(六十五,六十七,七十五,一O七,一二四,一三六)两类。在个人方面,当神拯救他们脱离造成哀歌的困境之后,他们就唱感恩诗。约拿在大鱼腹中的祷告便是如此(拿二2-9),在感恩中覆述当时的险况(2-5节)与悔改(6-7节),然后誓言要向雅巍献祭,并还债(9节)。除了感谢神的拯救之外,这类诗通常还应许将来要效忠于神,敬拜他(十八49:「因此我要在万邦中赞美你,哦,雅巍」),特别要把荣耀归给雅巍,因为它击败诗人的仇敌(十八39:「你赐我力量能以争战;你制服我的敌人」),或因诗人从病中痊愈(三十3:「上主啊,你曾将我的灵魂从阴间救上来;你救我,使我不致落入坟墓」)。

  在感恩诗的结构中有六种成分(Gerstenberger 1988:15;亦参LaSor,Hubbard,Bush 1985:519-20): 

  邀请人来感谢雅巍或赞美他(诗三十2、5[RSV 1,4],三十四2-4[RSV 1-3],一一八1-4)

叙述困难与拯救的经过(诗十八4-20[RSV 3-19],三十二3-5,四十2-4[RSV 1-3],四十一5-10[RSV 4-9],一一六
3-4,一一八10-14)

赞美雅巍,承认他的拯救之工(诗十八47-49[RSV46-48],三十2-4、 12-13[RSV 1-3、 11-12],四十6[RSV5],九十二5-6[RSV4-5],一一八l4、28-29)

奉献的公式,献上祭物(诗一一八21,一三○2,一三八l-2;赛十二1)

为参与庆典的人祝福(诗二十二27[RSV 26],四十5[RSV4],四十一2 [RSV 1],一一八8-9)

劝勉(诗三十二 8-9,三十四 10、12-15,四十 5,一一八8-9)

有几篇诗(十-,十六,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六十二,九十一,一一一,一二五,一三一)赞美神的赐福保护,并呼吁人信靠他的眷顾。这些诗歌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极有意义,与新约所教导的信靠(如彼前五7)类似。


6.欢庆与确认之歌。欢庆与确认之歌包含几类赞美诗,庆贺神与王和全国立约的关系(Fee and Stuart l981:176-77)。这些诗歌是以色列自我意识的核心,因此应当划规为同一类,不过,大部分学者都将它们分开。最中心的是更新立约之诗(五十,八十一),或许是在每年圣约仪式中咏唱,这些诗对今日的灵性更新也很有价值。大卫的立约之诗(八十九,一三二)庆贺神拣选大卫家,具弥赛亚含义。这些诗篇确认神对以色列的拣选与呼召,作他特殊的子民。

  王室诗又分几种。加冕诗(二,七十二,一O一,一一O)与登基诗(二十四,二十九,四十七,九十三,九十五-九十九),是描写登上宝座的情形,即加冕典礼、在雅巍面前宣誓就职、受膏、接受百姓的朝拜。登基诗不单包括加冕的那一次场合,还包含每一年王权的庆典。有些学者认为,这些诗也教导雅巍对以色列的主权,但这看法的证据很弱,可能性不大。这些诗篇明显具弥赛亚含义,这一点常遮掩了它们在全国生活中的深刻神学影响。在探讨其中末世的特性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它们在历史中的意义。另外一些王室诗还包括哀歌(八十九,一四四)、为胜利的感恩(十八,一一八)、战争的准备(二十,二十七),和王的婚礼(四十五)。每一篇都是以王为中心。

还有一类为锡安之歌,赞美神赐下圣城耶路撒冷。这些诗歌颂耶路撒冷的历史--最早与亚伯拉罕、摩西相连,后来大卫选定它为新的首都;而这城的圣名--锡安--成为诗的中心。海斯详论了其中的主题(1976:42-52)。妥拉规定,每一年都必须朝圣,这神圣又欢愉的场景,是第八十四篇和一二二篇的内容。朝圣者进入圣所的一刻,是第十五篇与二十四篇庆贺的重点。所谓锡安之歌(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七,一二五)传扬神的拣选、它对圣城和圣殿的保护,以及圣城的平安,不受仇敌搅扰。所以,诗中要求朝圣者,甚至全国,都来观看神在那里的作为。

7.智慧和训诲诗。智慧和训诲诗(一,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九,七十三,一一九,一二七,一二八,一三三)和箴言一样,都颂赞智慧,视之为神赐给他子民的厚礼,并将智慧与神的话和妥拉相连。诗中呼吁百姓要知道自己的特权与责任,听从神的智慧,在灵里保持纯净与顺服。这些诗和箴言一样,将义人的路和恶人的路相比(诗一,四十九,七十三),并应许忠心者必然兴旺(一,一一二,一一九,一二七-一二八)。这些诗歌伦理性极高,很容易应用在现代基督徒身上。

8.咒诅诗。咒诅诗(十二,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七一五十九,六十九,七十,八十三,一○九,一三七,一四○)通常是哀歌,讲述极大的苦难与想要申冤的急切。因此诗篇一三七篇8-9节有这样的话: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现代人对这类话语感到震惊、过分,许多人怀疑圣经作者的伦理程度。然而,有几点必须注意。作者实际上是在向神埋怨被掳的光景,如诗篇第一三七篇。同时,他也听从神在申命记三十二章35节(罗十二19)的命令:「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最后,诚如费依和司陶特所指出,作者是根据圣约中的咒诅(申二十八53-57,三十二25),呼吁神来审判;这些咒诅是为了除掉犯罪者,包括家人在内(1981:183)。以上所用夸大式的词汇,在这类情绪高涨的经文中很普遍。

简言之,这些话与新约「爱仇敌」的教导并不冲突。若一个人能将所有的敌意都向神倾吐,这个举动就会开启怜悯之门,和罗马书十二章20节(箴二十五21-22)类似。事实上,受到极大打击的人(如孩童时受到虐待),若默想并应用这些诗篇,可能会产生治疗效果。把内心自然产生的恨意向神倾倒,受害者会感觉得到自由,而能够去「爱那不可爱的。」我们必须记住,除了第八十三篇和一三七篇之外,以上各篇都是大卫写的,而他向扫罗却显出极大的怜悯和爱心。


新约中的诗

新约中的赞美诗与诗体的经文虽然不那么多,但亦清楚可见,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嘉柏霖(Gaebelein)注意到五种诗体经文(1975:13-14):(1)引用古诗(徒十七28,取自伊皮麦尼德[译注:Epimenides,西元前六世纪克里特岛的先知和诗人]在马尔斯山的演讲;林前十五33,为雅典的门安德[译注:Menander,约西元前342-292,希腊新喜剧之巨子]的格言);(2)赞美诗的片断(提前三16;腓二6-11);(3)采希伯来诗形式的经文(路一-二的赞美诗);(4)不含韵律,但含诗的高昂表达之经文(太五3-12的八福,或约翰福音的前言,一l-18);(5)启示的意象中赞美诗的部分(启四8、11,五9-10、 12-13)。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路加福音第-、二章中的赞美诗,以及书信中的信条与赞美诗。

新约赞美诗显然与旧约的模式密切相关。以上大部分的特性都可以在新约中找到例子。单以尊主颂为例,其中就有:

(l)同义平行句

       我心尊主为大
       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路一46-47)

(2)综合平行句

       他用膀臂施展大能
       他赶散那些内心骄傲的狂妄之辈(路一51)


(3)反义平行句

       他叫有权柄的失位
       叫卑贱的升高(路一52)

在新约,尤其是书信中,赞美诗是神学最高层次的表达法。信条与赞美诗运用诗的形式,将新约的主要教导呈现出来,尤其是基督论的真理,常以基督的降卑与高升为中心(腓二 6-11;提前三16;彼前三18、22;亦参弗二14-18,五14;林前十三l-13;来一3-4;或约一l-18)。这些赞美诗提供了极佳的证据,证明在圣经时代,诗歌的形式和最高层次的神学信息可以混合在一起。


诗篇中的神学

许多现代批判者强调诗篇的「诗意」和「技巧」,反对其中有神学内涵,喜欢用诗篇所描述的「世界」来看。但是,圣经的诗歌的确表达出古代以色列最深的信仰层面,尤其是对神的观点。事实上,神学是圣经之诗的中心。以色列的宗教赞美诗为数众多,有些人想要将其系统化,却始终无法捕捉它的宏伟和深度。然而诗篇中的主题确实值得探讨。主要来说,诗篇是以崇拜和祷告为中心;这种文体比圣经其他文体更能表达出以色列对神的感受。诗篇虽然没有直接作神学声明,可是其中对神的感受有很浓厚的神学意味。生活的每个层面都与神相关,他乃是一切的掌权者。克莱基(P.C.Craigie)指出,诗篇的框架是圣约的概念:「他们对神的认识深植于圣约之中;他们会向神祈祷、赞美,或在特殊状况之下向神呼求,乃是因为已有圣约关系存在;这种关系使得这样的回应成为可能」(1983:40)。大体而言,诗篇描述这位立约的神和它的子民关系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说,诗篇可谓反映出一般人的宗教状况,因为它们反映出从君王直到平民,每一个神儿女信心的生活。

无论是整体或是个别诗篇,判断其中神学的第一步,是考虑文体问题。每一种类型都有特殊的信息。哀歌主要论受苦与试炼,王室诗以君王(有时为弥赛亚)为中心,而咒诅诗是论仇敌。不过,无论那一篇,神的主权与圣约的应许都是核心。其次,诗篇赞扬神子民的伦理责任,他们要对神忠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如此。诗篇中的「义」是与生活相关的,描述经历神怜悯之人的实际道德生活;主要是与神的关系,然后是其结果--信心的生活。

第二个要诀便是整全的解经。由于诗篇的诗意很高,常用隐喻,诠释者必须从整体来解读部分。夸张法(在咒诅诗中)经常出现,因此必须依据整篇诗来研讨其中的重大主题,并参考主题类似之各篇中的神学路线。

第三,所有适用于智慧文学的掌控因素,都适用于诗篇。读者不能单独解释一段声明,例如,第一篇中提到义人的兴旺,似乎一帆风顺,但这一点却需要从整个诗篇来看。有些诗(如第一篇)强调信心生活的正面,另一些(如第三十九篇)则注重其负面,讲到生命稍纵即逝。里德布斯(Ridderbos)和克莱基说:「整个诗篇反映出,人与神建立关系之后,在人生各方面所表现出的智慧;个别的诗篇则只包含整幅图画中的一部分」(1986:1038)。

最后,每一方面都多少与以色列的宗教仪式、敬拜系统相连。甚至其中的智慧,主要也是在表明以色列人活在神面前的欢欣喜乐。从这方面而言,诗篇乃是生活的欢庆,它强调一项事实:若没有神的同在与认可,生命便毫无意义。大半学者都同意,每篇诗在以色列的敬拜中都可以用到。全体的哀歌与感恩诗最能反映出这种用法,而就连个别的诗篇都多少与宗教礼仪相关。诠释者必须明白这种正式的场合,因为这乃是所以会有神学的理由。


释经原则

以上对圣经诗歌体各方面的说明都很有用,可是它们并没有清楚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将诗歌体经文作最合宜的解释。

1.注意诗的分节(stanza)模式。前面曾提过,结构分析是解经的第一步。希伯来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平行的行与节之模式。新的译本将行与行并列、将平行句内缩、在节与节之间留空行,对读者很有帮助。寻找分节最重要的标准,是思路的发展。例如,第三十一篇中,第一段(l-5节)是大卫呼求帮助,第二段(6-8节)为他信靠的声明,第三段(9-13节)则为他的抱怨。文体的改变也暗示出新的分段。在第三十篇中,第一段(l-3节)是向神说话,第二段(4-5节)是向圣徒说话,第三段则转到诗人和上主的关系(6一7节),第四段(8-10节)为直接向神祈祷,第五段(11-12节)描述其结果。此外,交错法或头韵法可以作段的区分。在第一一九篇中,字母的大纲很清楚,每一段中有八行,每一段的头一个字母,都是顺着字母的排列而来。细拉的效果尚有辩论,它的意义到如今都没有一致的看法。凯瑟提出要小心,因为这个词出现的地方有时很费解(如在诗的标题内,或节的当中),不过有些诗中可以用它来分节(诗四十六,在五十七,六十七-六十八则不能)。

2.集体平行句。诗人用非常富感情、生动的词汇,透过整个单位来表达他的思想。前面已经提过,诠释者要细心区分,一方面不要将过多的意思读进行句中,另一方面也不要假定,凡是思想相似,就必定是同义句。达户(Dahood)提到,乌加列诗和希伯来诗中,有一千个「字对」(Word-pairs)或同义词(1976:669)。在这种时候,读者要避免过分区别的试探。但是,同时要由上下文来辨识,究竟这些子句是否意思完全相同。例如,诗篇二十三篇2-3节上的三行,形成一个单位,应当一起解释: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他领我到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大卫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讲。第三行的灵魂苏醒,乃是说明第一、二行意象的意义。再者,注意到平行句的类型也很重要。这三行并不是纯粹的同义平行句。克莱基注意到(1983:207),「青草地」或许会让人想起「神圣的草场」(“ holy pasture”,出十五 13),那是离开埃及的目标;而「可安歇的水边」或许为「安息之所」的回声,与约柜在旷野的漂流相关(民十33)。所以,这个意象添加了神的引导与保护的意思,从出埃及、旷野漂流,到大卫目前的体验。这两行基本的思想很类似,但是第二行添加了一点含义。

3.研究隐喻的用语。诗歌的象征性词汇很多,有时比在散文中更不容易明白。第十九篇讲到「诸天」述说神的荣耀,不是要教导希伯来的天文学,诗篇一二一篇1节(「我要向山举目」)也不是指神住在那里。这些意象的背景能让人对全诗有更丰富、更深入的了解。第二十三篇或一二一篇是何等美,所用的牧人与西乃山之隐喻生动无比。可是咒诅诗的意象(参前文)就必须小心处理,要从立约的咒诅来看。神学很少会出于隐喻,而是出自隐喻所属的全文。透过结构的分辨,读者可以看出该隐喻在整个信息中的位置为何。第一步要看出诗篇是否有高潮平行句、交错式、包容式,或重复式架构,然后才能决定其中的隐喻如何互动,产生整篇诗的信息。

4.如果可能,要注意诗篇的历史背景。许多时候,背景可以从传统的诗篇标题看出。虽然这些标题是后来加上去的,不属于正典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多半是可靠的传统,只是学者对可靠的程度意见不同。其中有五类不同的资料:与诗篇有关的作者或人物、历史背景、音乐标示、礼仪说明,和诗篇的类别(如,诗一二○,「上行之诗」)。在这里,我们所感兴趣的是历史背景,共有十四篇的标题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三,七,十八,三十,三十四,五十一,五十二,五十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九,六十,六十三,一四二),都与大卫生平有关。许多人怀疑标题的真实性,认为是在传统的晚期才加上的;也就是说,这些资料加进正典时,大部分诗篇已经有了标题,这可由基督的时期(如七十士译本的证据)看出(参Childs 1971:

137-50)。但有人认为,标题具正典性,并主张它们完全真实,理由为:这些诗篇从未有与标题分离的证据(参Archer 1964:428-33)。

不过,对标题的态度,最好是审慎的乐观(参Longman 1988:40-42,以及Ridderbos and Craigie 1986:1031)。整体而言,标题的基本可靠性没有值得怀疑之处;这类资料在其他古诗中也曾出现,很可能是古时的惯用方式。但是同时,我们不能假定马索拉传统总是正确的,要从内容来衡量其历史的注明。绝大部分来说,标题与内容都十分相配。不过,有几处却有困难。例如,第三十篇是感恩诗,感谢神拯救脱离病痛,但标题却说是为「献殿(或房屋)」而作。根据标题,有人将这诗篇与历代志上二十一至二十二章相连,尤其是神在第二十一14-30节免去了瘟疫,导致第二十二章建殿的预备。可是另有人(如Craigie和Longman)对此表怀疑,因为这是一篇个人性的诗,与圣殿的礼仪和敬拜没有什么关系。大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小心一些。

注释书可以帮助读者逐篇处理这些问题。诗篇的内容本身帮助更大。从圣经记载中加入历史资料,会使得诗篇的信息更生动。例如,标题告诉我们,大卫写五十一篇的忏悔诗,是在拿单指责他与拔示巴犯奸淫之后(撒下十二)。他灵里深处的哀痛和他的悔改,可以藉这段历史情境得到更大的亮光。若辅导曾落入性试探而犯罪的人,不妨用这篇诗作为必读内容!按照大卫生平的顺序,来传讲一系列的诗篇(根据标题),会是很好的讲道题材。

5.研究诗篇的类型和基本立场。以上所说的每一类诗篇(哀歌、赞美诗、王室诗),研究的角度都不同。有些会重叠(如王室哀歌),解释时也应当顾及。每一类诗篇对神和它子民的关系,说法都不同,对现代应用的情形也有别。想要敬拜神的人,会选赞美诗,而不选哀歌;感受不到神的同在,心情沉重的人,则显然会需要后者。

6.研读弥赛亚诗,要先看在历史中该篇诗的功能,然后才看它在未世论上的重要性。诗篇第二、八、十六、二十二、四十、四十五、六十九、七十二、八十九、一O二、一O九、一一0和一三二都是弥赛亚诗,或是全篇,或是其中部分的内容。可是它们都有历史的情境,主要是大卫生平的状况。这两方西都需要注意,并要结合在一起,才能明白经文的整个意义。诠释者必须首先解析诗篇,确定作者的用意。许多「弥赛亚诗」或许原初并没有弥赛亚的用意,但是可以从预表的角度这样看(参Osborne 1988:930-31)。这时候,我们应当主要从它原初的意思来看,而正典式/弥赛亚式的角度则成为次要。当然,这里无法详尽讨论这些,不过这样概括性的提醒一下,还是很有用(另参Payne 1975:940-44)。

7.在下结论之前,要研读整篇诗。诗篇的思路对其含义很重要。这也要按照一般释经原则来处理,参第一至五章。分析了一段经文的基本结构,并解析各项细节后,必须再回头来重新整理,然后再阐释其意。诗篇应当视为文学单位,因为是在不同的状况下分别写成的。所以,全体是通往部分的要诀,这一点对诗尤其真实(超过散文)。

8.新约的诗歌必须从两个层面来研读。既然新约常引用信条与赞美诗,在它们被纳入经文之前,一定已在教会的礼仪当中使用。此外,既然它们具「正典」地位,其意义对我们也很重要。第一个层面是原来的神学意义,第二个层面是个别情况对这些信条或赞美诗的运用。例如,腓立比书二章6-11节,首先应当从它是道成肉身的赞美诗来看(它的原来意义),其次才从它是基督徒态度的榜样来看(它在腓二1-11上下文中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