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打滚官方下载:公众谣言的心理分析(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0:14:34
公众谣言的心理分析(一)

《集体暗示-公众谣言的心理分析》——一篇很值得一读的心理学论文

                         来源: 广州日报  

2003年2月25日,我回了母校北京大学一趟。在春圆吃完午饭后,我乘坐的士去北京西客站赶火车。路上,收到一个北大同学的短信:

“北大遭受恐怖袭击,一个食堂刚有炸弹爆炸,伤亡情况不明。”“不是春圆吧?”我回短信问道,“我可是刚刚在那里吃了午饭,这太可怕了!”“好像就是春圆。”他回短信说。

接下来,我给几位朋友发短信说:“真险。我在北大吃的午饭,刚出来10分钟这个食堂就有炸弹爆炸。”

一天后,回到广州,不少朋友发短信、打电话问候我,庆幸我死里逃生。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在北大的同学发短信告诉我,发生爆炸的是农圆。

这是一次典型谣言的产生,幸亏北京大学很快通报了爆炸的细节:爆炸发生在农圆,三人受伤,一人是餐厅保洁人员,一人是餐厅管理人员,一人是海淀走读大学的学生。

否则,谣言只怕最后会演变成“北京大学遭受了惨烈的恐怖袭击”,而我也会不幸成为这次公众谣言事件的一个推动者。

公众谣言成了最近的新闻热点。

先是南方风传“200亿炒楼资金奔袭珠三角”,各种吓人的标题醒目地出现在珠三角的各大媒体上。

接着,地震谣言在24小时内传遍冰城哈尔滨,无数市民涌进超市抢购桶装水和食品等必需品。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吹动哈尔滨地震谣言的风头是松花江的苯污染,这是一股强劲的风,吹起如此大的浪并不太令人惊讶。然而,吹动“200亿炒楼资金”谣言的风头却很小,只是美亚置业的深圳海外部经理在《第一财经日报》上的一个说法,却迅速在珠三角乃至全国传播,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必须认识到谣言的情绪性,”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谣言与其说传播的是信息,不如说传播的是情绪。或许信息是不正确的,但情绪却是真实的。有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公众谣言的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