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图片:大罗山:一泉一石一树一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9:54
【大罗山简介】: 位于温州市东南部之大罗山,距市中心 14 公里,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两地,海拨707米。风光自然天成,不用人工雕琢,98年经省政府批准茶山大罗山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石头)自然风光。

“选胜跻名岳,千峰入望来。江流盘作带,山翠簇为台。仙掌连云湿,青莲映日开。相将扪斗近,直欲御风回。”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王叔果的《登大罗山》便是最好的注脚。

大罗山属浙闽丘陵地带台岗型山地,系雁荡山脉大罗山支脉。山势走向以南北横理,东西支脉分延。岩性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等,块状岩石散布于山之顶与山之坡,形成群落状像型石群。海拔高度为20--700米,最高峰也不高,也就在海拔706.9米。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溪涧纵横,放射状向东南西北分流,主要的溪流有仙岩溪、卧龙溪、大岙溪、长坑溪、郑岙溪等等。大罗山脚东部为沿海沉积平原;西南部为古海湾内河口地带的冲积海平原。


一泉一石一树一诗

     大罗山,古名泉山,南朝刘宋郑缉之《永嘉郡记》载:“山北有泉,天旱,此泉不干,故以名山。”宋本《太平寰宇记》云:“泉山,从永宁南出三十里,东北枕海。”大罗山一名始于五代末,吴越王钱署为两浙僧统的赞宁在所着《笋谱》中,首提“永嘉大罗山”。《云笈七签》卷二七称之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据考古学家发现,在大罗山支脉龙岗山新石器遗址,发掘出各种丰富的石器遗物。这些遗物石器,有通体精磨的柳叶形石镞、穿孔石矛、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印纹硬陶。根据出土器物的特征,推算上限在新石器晚期,下限至战国时期。2003年,在大罗山仙岩镇穗丰村后山,发现一座距今3000余年的古墓,从中挖掘出商周时期的铙、鼎、簋、戈、剑等候70多件青铜器,以及10多件玉饰品等。从中可见,早在四、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瓯在海中“的大罗山上生活着。
    “诗因得山水灵性而造作,山水凭籍诗作传播而增辉。” 大罗山是一座诗山。这一片具有神奇山水魅力的秀媚风光,吸引了历代文化名流的向往与憧憬。使过往的诗人莫不俯仰留连,吟咏不辍,以诧其胜。历代诗人游览过大罗山,留下了大量赞美大罗山的千古诗文。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罗山的美丽风光,走进古代大罗山的山水诗歌世界。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历代诗人描述大罗山的诗篇。
    山水奇美,雄峰挺拔,层峦叠嶂,溪流涧泉,瀑流飞泻的仙岩。相传昔有“九狮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的自然风光。唐代姚揆在《仙岩铭》中云:
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最早来到仙岩,也是最早来到大罗山的诗人,是南朝刘宋时期任永嘉郡守的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这位喜欢登临山水,吟咏诗文的诗人,他在游览仙岩时,写下了赞美这里的山水风景:


弭棹向南郭,波波浸远天。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
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
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

   ——《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
    可见,诗人慕名来到仙岩,流连于奇丽明秀的山水,寻找着当年黄帝在此炼丹成仙的地方。在观赏仙岩山水的时候,天籁的美妙音韵,使诗人联想到自己政治失意,贬谪永嘉的痛苦心境,从冰雪冷心的梅雨潭中,听着潺缓的流泉,获以一种安妥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
    南宋时期温州大学者陈傅良,曾在仙岩创办“仙岩书院”,讲学授徒,宣扬“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使浙南学风大盛,成为永嘉学派的奠基人。他爱着仙岩,生活在仙岩,对仙岩更是情有独钟。他有诗云:
        衮衮群山俱入海,堂堂背水若重阒。怒号悬瀑从天下,杰立苍崖夹道陈。
        晋宋至今堪屈指,东南如此岂无人。结庐作对吾何敢,聊向樵渔寄此身。
    ——《题仙岩梅雨潭》
    诗人面对着仙岩起伏的群山和飞逝的瀑流,高耸云霄的悬崖,联想到谢公的诗性豪情与人生坎坷的命运,感到自己作为一介书生,多么希望能在这自然山水怀抱中,过着樵夫与渔翁的那种飘逸愉恬的生活。
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高友玑,游览仙岩时写下了:
        海内争传雁荡名,仙岩佳胜亦蓬瀛。悬崖瀑水披银练,峭壁峰峦列画屏。
        丹井由来多幻迹,白云深处有佳城。未能留滞追芳躅,还似抽簪缔宿盟。
    ——《游仙岩诗》
    从山水中体贴出物态的情趣,将仙岩同雁荡比美,诗人并高度地赞美了仙岩悬崖瀑流与峭壁峰峦的壮美景象。他从传说黄帝当年留下丹井古迹而产生了种种神话的幻想,感到自己仿佛从白云深处,看到了太虚幻觉的仙境。
    以“溪石皆玉色”而得名的瑶溪,山水清幽,茂林修竹,长溪连绵,流水潺潺。这是一处山水清幽,自然宁静的读书好地方。
    明代嘉靖年间首辅张璁,从小生活在大罗山麓的永强,在他47岁中进士之前,连续七次进京赴考失利后,决定在山水秀美的瑶溪创办书院,把自己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寄托在为家乡培养文化人才的事业上。他有诗写瑶溪的山水与罗峰书院的美景:
        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松菊已变荒芜径,溪壑更添吾伊声。
        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青衿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
    ——《罗峰书院成》
    此诗读来,可知张璁从多次赴考落榜之后,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功名利禄。罗峰书院的建成,使他感到十分欣慰,从此可以放浪自然山水之间,以读书教学为乐,过着澹泊自然,沧浪自娱的生活。志在从瑶溪山水中,寻找清贫的人生乐趣。
    明代正德年间南京礼部左侍郎王瓒,喜爱游览家乡山水,他曾经为家乡山水写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他有诗写瑶溪李浦庙的自然风光:
        庙门正对双溪开,河流亦自双溪来。东瓯海潮日吞吐,大罗山势常崔嵬。
        刚似炎刘尽黍士,黄鹂碧草犹椒杯。公圭赤舄世所有,一树棠梨亲自栽。
    ——《李浦庙》
    此诗以海日与山势相统一,写出了李浦庙前,双溪清流,碧草黄鹂的景象。以大罗山的巍峨连绵走势,浩瀚东海的浪潮磅礴,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豪情的壮怀。
    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激,有诗写陶成洞山水风光:
        试览罗东胜,游筇喜共支。陶成存古洞,题咏有新诗。
        海日光先射,山云影乍移。何当谢尘鞅,长向此栖迟。
    ——《同竹岩弟过陶成洞》
    诗人重在体悟山水与人文相互感应的美感灵趣,写出了陶成洞海日光芒四射,流云悠然漫渡的自然景象。特别是“海日光先射,山云影乍移”写得生动自然,富有灵趣美感,诗人并由此表达了自己满怀人生壮志的理想。
    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王叔果,有诗写出了遥观大罗山的景象:
        选胜跻名岳,千峰入望来。江流盘作带,山翠簇为台。
        仙掌连云湿,青莲映日开。相将扪斗近,直欲御风回。
    ——《登大罗山》
    从宏观上描写了大罗山千峰雄姿,江流如带的磅礴气象,又生动地写出了仙掌连云,青莲日开的形象。诗人从宏观上描述大罗山,令人有开拓视野,襟怀舒展的美感。
    明代洪武年间隐士谢德琦,永嘉鹤阳人, 有诗写天柱寺风景:
        寂静思行乐,登临逸兴长。瀑悬崖练白,麦老野云黄。
        绝壑松杉暗,幽栖药草香。悠悠望东海,吾欲倚扶桑。
    ——《游天柱寺》
    天柱寺瀑流练白,松杉茂盛,草木清香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站在高山之巅,遥望潮水起伏的东海,产生尘念消逝,空静无欲的境界,表现了一种心潮逐浪高的审美快感。
    茶山五美园由金锁岭、莲花岩、顾公洞、   丝潭、观音洞诸五美组成。五美景观,沿溪清流,林茂幽雅,是一处极具美致的风景。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这里风景的诗篇,在此,选录三首诗篇。
    张璁有诗写茶山五美园风光:
        我有山东半亩宅,还忆山西五美园。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
        不嫌老大无诗律,但得亲朋有酒樽。信是此行天下独,只因日月卧云根。
    ——《游五美园》
    此诗写出了茶山桔林河浦,清香盈谷,轻霞灿烂,民风淳朴,自然融洽的山水风情。
读来不仅使人感受到五美园的风景秀美,而且深切地体会到山民的朴实善良,以及诗人尽管面对无奈的仕途,但是对人生前途还是有着无限企盼的一种向上精进的心情。
    明代洪武年间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黄淮,亦有诗写五美园的游兴感受:
        清晓肩舆入翠微,溪流曲折护岩扉。布金僦地徒成幻,卓锡为庵信不非。
        翠竹黄花俱供净,风声鸟语总禅机。碧潭龙女知人意,收入阴云送客归。
    《游茶山五美园》
    诗人非常热爱家乡的山水,他晚年的时候,在茶山南柳征庵别墅,以读书自娱晚年生活。此诗正是诗人从五美园的清晓翠微,溪流曲折,翠竹黄花,风声鸟语中,感知到禅机的意味,表露出登崖缘涧,悟游赏幽的美感心境。
    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官任河北与江宁布政使孙衣言,有诗写茶山五美园:
       访梅来到茶山地,白发才游五美园。古佛当门迎我笑,老僧聋耳向人喧。
       桃花夹岸开避世,山鸟鸣春欲断魂。一杵钟声云外响,夕阳无限满前村。
       ——《游五美园》
    此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五美园幽雅清丽,寂静无尘的境地向往。以聋耳老僧答客的生动形象,以及避世的桃花,与山鸟的鸣春来隐喻自己的文化心灵的奥秘。
    历代诗人写下大量的赞美大罗山的诗篇,限于篇幅,不再举列解读。只要我们结合历代文人笔下的山水风景,走进这些山水的诗意画境,不仅体会到诗人神游山水,风怀澄淡的心灵,而且对古代的大罗山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质性的美感。懂得了这些诗意,结合自己的感受,对家乡的山水就有了灵透的理解。有了理解就有了美的陶冶性情的快感和爱的丰富人生的情感。
    大罗山名刹古寺,星罗棋布。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大罗山有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庙寺,座落在清溪飞瀑,古木淹漫之中。仙岩的圣寿禅寺,建于唐贞观年间,朱熹为之题匾溪山第一,传说拓建中兴圣寿禅寺的宋楞严禅师,有过讲经伏虎的故事。面湖依山的天柱禅寺,始建于晋代,左泉右瀑,风景优美。在茶山实际寺修行的明代高僧逆川禅师,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他聪颖好学,精悟经文,多次受到明太主朱元璋的召见。现代高僧弘一法师在风景殊胜的宝严寺养屙度暑,修练悟佛。双岙石胜观内堂悬崖上刻有宋代13尊摩崖石刻佛像,神态庄严,造型古朴。始建于宋,盛于明清的香山寺,作为观音菩萨道场,至今香火仍然十分旺盛。皇有岙有建于宋代的千佛塔。千佛塔旁有名刹古寺国安寺,依山而建,翠木相掩,环境清静。
大罗山树木苍翠,飞瀑清溪,是古代耕读文化的好地方。耕可致富,读可荣身。耕读是温州古代一大文化特色。学从静中悟理趣。山水清音,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宋代理学名臣陈傅良创办仙岩书院,招集浙南子弟授学,开创永嘉学派之先河。明代王瓒在双岙勤奋苦读,钻研理学,学有所成,成绩煌然。明代嘉靖年间首辅张璁在瑶溪建罗峰书院授徒讲学,营造了温州浓厚的耕读文化氛围。明代黄淮在茶山南柳征庵别墅,以读书自娱,晚年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明代王叔果与王叔杲在瑶溪半山缭碧园,聚集诸友,在松林竹篁间,读经吟诗,谈论理义,无限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