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网站源码:扁平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17:52
  

        3月10日,欧逸文同学应《读库》之邀,做了关于《纽约客》杂志采写规范的讲座。过后许久,我仍沉浸其中。
    讲座记录整理出来,相信其中有许多要点令媒体同行感叹复感慨。我感触较深的,是小欧提到的对选题的判断标准:“比方说人物,我会选那些个性鲜明,个人故事比较能撑起一篇文章、能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这个人本身带有一种戏剧张力在里面。”
    所谓选题,就包含了“选择”的意思。比如张艺谋和贾樟柯,两人中你会选择哪一个做你的采访对象?我与好友聊起小欧的讲座现场,说,他给我的最大提醒是,不要选择那些扁平化的人。
    就像小欧选择了贾樟柯:“这些人都是在两种角色中间来回摇摆,他不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的地下导演,也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业片导演,他就是想做两者中间的事,这让我有兴趣写他。”
    而我们习惯性的判断依据,往往是这个人的显著性或稀缺性,而非复杂性、戏剧性。长此以往,谁声名显赫、难以采访到,谁就被越多的媒体包围,记者强调“采访到他了”远胜于“采访到他什么了”,所谓的“独家报道”也越来越不新鲜,稍有经验的读者在看到你的文字之前,早已想到了被访的那个“复读机”会说什么,记者的笔下又会写什么。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采访之后的写作。筛选事实,剪辑素材,组织文字,搭建结构,一个记者讲故事的能力,与找故事、选故事、挖故事同样重要。但小欧在讲座中提到写作不多,尽管有现场读者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甚至不承认所就职的媒体对记者有写作方面的专门训练,只是说:“如何写得好,我建议你多读你喜欢的作者的文章,我是大量的读,几乎是把这些文章解剖了一遍。从头到尾,从这儿到那儿,哪些人,我会在脑子里重构这些人的工作过程。这一点对我很有帮助。”
    讲座后,与《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的两位朋友在旁边的咖啡馆小坐,又聊起写作的话题。确实,一个人的阅读经验,对他的写作太重要了。用警句的方式来表达:如何写得好?读得好就是了。
    在坐的一位小朋友说起读库五周年的读者现场会,柴静与我提到《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套书,她就买了一套,现在已读完第一册,兴奋得不得了。
    读过一些好书后,就知道好文字是什么样了。这位小朋友又提到人物特稿的写法,我马上想起《纽约书评》的一篇文章,约瑟夫·布罗茨基写一个人。若干年前我看到它,当即激动地把第一段背了下来:

    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活了八十一岁,其中有十九年是作为俄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的妻子度过的,还有四十二年是他的遗孀,其余便是她的青少年时代。在知识界,尤其在文艺圈,作为一个大人物的遗孀本身就足够显示一个人的身份,俄国更是这种情形。俄国政府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如此高效地制造了一批作家的遗孀,以致于到六十年代中期,这些寡妇的数量足够组织一个工会了。

    《纽约书评》的许多撰稿人并非记者,而是作家乃至其他行业的专家,但他们的文笔,岂不是对记者的文体、文风更有借鉴和启示?
    确如小欧所说,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但如果一个人很早把《光荣与梦想》和《巴黎烧了吗》攻读下来,他对文字的见识就至少不会差到哪儿去。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许多从业者,视野也多是扁平化的,他们看过的好东西太少了,对好东西的好奇心更少。
    小欧提到,美国的记者,并不分什么“口”,跑不同领域的记者由此分出高低贵贱,“美国最有名、最好的记者都是指有风格的新闻写作”。是的,诸位同行,也该思考一下,如何去寻找、确立自己的风格了。
    编辑这次讲座的文字记录时,我忍不住设想一些同行会做出的反应。《纽约客》杂志的成本配备和业务模块的设置,肯定令大家眼热。就像中国电影导演扬言“给我足够的钱也能拍出《泰坦尼克》《阿凡达》”一样,估计也会有人说,我要能进到这样一家媒体,温饱无忧,时间奢侈,也能做一个好记者,写出毫不逊色的稿子。没问题,但总得先操练、演练起来吧。
    小欧说:“我的工作周期一般是两到三个月一篇,有的时候是六个月一篇。在这个过程中,一篇文章大概要采访五十到八十个人,如果文章题目比较小、范围比较窄,采访的人数要少一点。基本上每个故事写完,会有两百到三百页的采访文字。”肯定会有人绝望地说:在中国,没有媒体能做到这样,也没有记者能做到这样。是的,也许我们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执行所有的选题时都做到这样,但能不能在某一个时段,面对某一个选题时,这样来操作一把?
    讲座现场有人问,八十六岁的《纽约客》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我想起2010年我们组织的Lonely Planet讲座。LP的CEO 马修先生介绍过他们的经营之道和编辑理念,有一个同行说,你讲的道理都很简单,很容易做到啊。确实很简单,《纽约客》的采写规范,看小欧他们操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换到我们自己,不至于总是“心下先自怯了”吧?
    我想,这样的自暴自弃或眼高手低,同样是扁平化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