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230下载:在母亲弥留的日子里(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02:25
         看了这篇文章,心被揪的紧紧的,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地打针吃药,可我又不能天天在身边照顾,只能隔三差五的回去看看,送些药给她老人家,有时真的不敢想象有一天母亲会离我而去,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





      母亲的病愈来愈严重了,去年九月中旬才送回到老家的,怎么三个月零几天没见面就下肢走不动,上下床都得要人伺候,说话口齿不清,连吃饭时,端碗的力气也没有了的?我简直不相信老弟的话,是否有不实之辞,我便对老弟说:“让妈妈到我这里来算了,至少也要三个多月才到你那里去。”二月初五,我便用车把母亲接到了家里。我们想到父母养育拉扯我们大,也不轻易,让她享享清福,算对她老人家的一种迟来的安慰,也是做子女的应尽义务和责任;更是我们对老人家的一份应有的回报。回到老家,我一见母亲,头发花白,一脸清瘦腊黄,颧骨与嘴之间都凹进去了;走路连驻拐杖的力气都没有;背更驼了,个子也变小了,体重不足百斤了;说话口齿含混不清,好象有痰塞住了似的;手脚冰凉冰凉的;母亲真的重新变了个人似的,如果不是熟悉的五官,我几乎感觉到不敢认她了。看到母亲这副模样,我的心紧揪着,隐隐的痛。心想,到了我这里来,我一定要让母亲安享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为了母亲有个上好的环境,给她安排了住处,用三条矮凳支一块大床块,给她铺好了一铺新床,床上用品都是新的,只是枕头他不肯用我们的新的,她说习惯了用家里的布枕头;为不使她担心晚上不方便与不习惯,我又与她同住一间房;从二月一直到五月,我一直未断火,让她暖暖身子;如果我们外出,我便对她说:“我们等一下就回了,你老在家就看电视,也有伴一些”;原来我们习惯吃植物油,她来后,我们便将上好的茶油与猪油重煎,这样大家的口味就会习惯一些;出去买菜时,天天买点新鲜的水果,便于她老人家肠胃通畅,又容易消化。
   
    母亲来后最主要的就要把她的病看能否治好,我张罗着到县里最好的医院去联系好一点的医生,给她开了中西药,医生说,最好是开中药,能治本,但她的症状是严重的,也只能是试一下,不能包治好,暂时开一星期的处方。这样一连就检了二十八副中药。我算了一下在我家里,她连吃带点,最多一天要用八九次药,种类有七种西药,还要点几次眼睛。要治的病有咳嗽,舌干,便秘,抽筋,高血压,脑梗(用中药),白内障。这次我倒相信母亲的病,比我老弟所言的过之而不及。看到母亲有这么多的严重问题,主治医生对我说,她老人家的病,是整个系统都坏了,不是换零件,也不是换轴承的问题。而母亲的表现却令人吃惊。她说不就是走路不方便吗?吃点药慢慢的会好的。她反而在考虑我是否对治她的病缺乏足够的耐心。我真佩服她在脆弱的生命面前,面对死神,她是那么的自强不息,那么的百折不挠,以微弱的身驱,与死神拚命抗争。
   
    母亲每天上下床,与解手,我都跟在她身后,需要时,帮她一把,每一次都是见她额头冒着点点热汗,全身大汗淋漓,热气熏人,每走一步都是内心痛苦的呻吟,或伴随着唉着、唉着的挣扎,坐到原处时全身就是那么一倒,又一声哎呀!服药时,喝一口,一个啊,一个呀的,还不时的喃喃:“只要吃得好,就是坨屎,我都要吃掉它。”我小妹来看她,见她每走一步路,都嗯嗯、哎哎,便问她难不难,她老回答说:“我喊了的?我不难。”我多么同情她的不幸,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母亲就是那么的执着,坚强,刚毅。它使我联想到几十年前,她为养育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母子俩为修渠,挑挖了几丈深的水渠,修成后,我都不敢放眼往渠底看;给队里卖红薯秧苗,四五根就有一斤重;地里种的冬瓜,一茬百多个,一个就二三十斤;我去嘉禾挑煤,她风风火火的,接到离家近二十里的石古湾去,帮我挑。当年的女中豪杰,怎么就成这个样子的?真的人生苦短,人生一世,就象草生一春那样的匆忙。在母亲的人生字典上,就是人活在世上就要奋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自己奋斗也其乐无穷。她用坚贞不屈的行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有限的生命与精力,勇于奋斗,坚贞不屈,自强不息,多为家庭,社会与事业做出点应有的,那怕是微薄的贡献上来。
   
    我的性格比较倔,喜欢直来直去,看到不顺眼的,有一点,讲一点,从不绕弯子,不留半分,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脸上。在家里,也是好为人师,爱指指点点,也不管家人爱不爱听。母亲总是要我少讲点,谁是弱者,她就护着谁。虽然,不能做什么事了,她也爱动动嘴,管管家庭闲事,言语间处处留露着关心别人之情。有一次,爱人做了点事,不中我意,我恶狠狠的尅她一顿。母亲,总护着我爱人,我狠心说:“你再帮她,护着她,你也好她不倒了。”现在我想转来了,母亲为了邻里亲善,家庭和气,几十年风风雨雨,真是不轻易啊!
   
    大家听说,母亲在我这里住,兄弟姊妹,叔侄至亲,邻里朋友,隔三差五的来串门,有的砍菜,买肉,有的拿鸡,送牛奶水果之类,表达对她老人家的关爱与敬重。她非常感激别人的看望,并爱念叨过去,谁为我家做了什么好事,教育我们要记得人家,要学会感恩。她总说自己欠别人的人情,她这世人还不了了,心里充满愧疚。她总教育我们做事要不怕苦,要有耐心与恒心,不管是做什么事,都要好强,做得比别人好。时常说,古人讲,买田买土,不如给小孩读书,读进去了,别人就拿不去。也常说,爸爸临终时,说我们家有握笔杆子的崽,也有做事的崽,他放心,高兴,这个家他老不用担心了。母亲也对我说,家里困难时,也要给我读书,才有今天的幸福。并教育我们有出息了,就要多做好事,做个好人。她每天看到小涵熹,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常对我说,是一家人,行善、做好事修来的。他很调皮,爱熊猫,爱兎兎,爱狗狗,会耍出很多花样,母亲经常叫我们看紧点,生怕我们照顾不周而有什么闪失。还时常夸小涵熹,会讲话,惹人爱,读书跟得我到,学得快,做事有恒心,是块好料子。我知道她为我们的成功而自豪,为小孩的聪颖而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母亲到来后,我们每天料理她起床,起来后,就给她端来热水,给她洗脸。饭菜尽量能使她吃得满意,她老人家不忌口,葷菜連狗肉也吃,所以我们,鸡鸭鱼肉天天不离餐桌。每餐我都给她夹菜,舀汤,她都把碗放在右膝盖上,右手用汤羹舀着把钣艰难的送到嘴里。如果早餐是吃面条,我就用汤羹一口一口地喂给她吃。几天后,我们就给她洗一次澡,因为天气还比较凉,一般是五至七天洗一次澡,并换洗衣服。有时来了客人,就大家帮着忙,就给她多洗一回,多换洗一次衣裤。两个月的时间,我就给她洗了三次被子,三次床单。虽然给我们多少带来些麻烦,多一口人,多一份事,可她是至亲的人,不知她为什么这么见外,总是对我讲:我来了,多余你很多事,我真过意不去。我说,你是我的母亲,我不尽心侍奉,你还能指望谁呢?我知道她一向来,就是内心非常体贴人。吃药时,她自己带来了送药的黄糖。吃饭也不挑干稀。吃菜也不嫌咸淡。问她喜欢吃点什么,总不说自己想吃点什么。只说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没有特别的喜好,还说:“我这些年来,是很满意与满足了,抵(值)得了。看到你们有今天我也很高兴了。”言谈中流露出生怕给我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不便。小女给她买的鸡,两个只杀了一只,另一只我们讲上午杀掉它,她说晚上才杀。她也从不讲自己会不久人世,就在生命的最后那两天,还讲:“难道我就总走不得路了的,过了端午我就到你姐姐那里去一个月。”那可知道,刚到农历四月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最后,她连小女那只鸡她讲晚上才杀,连鸡都未吃成,就匆忙离开了我们。想到此,我不禁满含感激与愧疚的热泪。
   
    母亲的好强,自信连最后的几天也可见一斑。一天下午,我们就闻到一股臭味,到晚上更甚。不久她上床睡觉了,坐在当天我新洗的床单上,我见有几处黑点,我对母亲说,这黑点是屎,(因为那天,她要穿北京二哥给她买的新裤,一试穿,是拉链的,又要系扣子,不方便,刚穿了不久就脱了下来,下午我洗裤子时,发现有屎,就又把她的另一条刚换下来的拿来,一看也有黑点,就断定她有屎)她不相信, 又取一条新帕子垫上一坐,又有黑的,我说,这很明显是屎,她还用手去抠黑点。我便把床单换下来,要拿去洗,她说:“换了也不要去洗。要说有屎,这三个黑点,我明天就剁掉吃刮它。”直到第二天她起床后,我们坚持要给她换衣服,裤子,只见她内裤、睡裤都有屎,恶臭熏人,她就再没争了,我们又忙着给她擦身、洗澡,换衣,这时她才肯把床单拿来清洗。她还说:“这下子,就出了名了。”脸上大有羞愧之色。这样的事,可到临死,她也是一生病中仅有的一次。她去厕所都困难了,给她买了一条特殊的凳子来解手,可总是小便屙出外面来,我拿拖把去吸时,她总问多不多,心里很难为情,一脸愧色,心内喃喃,真是难为给你了。此时,我遥想当年,儿时,母亲给我擦屁屁(小时我解手因出壮头,露出一节,生怕给狗啃掉,她总是一见我大便就守着我)的守候;未成年时,我要写一点东西,母亲为我驱蚊纳凉的感激。我心想,父母养育之恩,终生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要尽心,千万不要怠慢了母亲她老人家啊。
   
    母亲逝世后,在出殡的那天,村里为她开了追悼会。我致了答谢词: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感谢叔侄亲朋对我们家的关心与厚爱,三牢记母亲的嘱托做个好人,为人多做好事。
   
    父母养育并培育了我们,生前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这就是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刚正不阿,明辨是非,自立自强,把握自己命运,为达到目的奋力抗争,一直奋斗到生命的尽头。
   
    母亲的匆忙离去,让我们无尽的悲伤,尽管她的音容相貌刻在了我们的心间,但久不闻她谆谆的教诲,心内怅然不已,家有难事当问谁!我只能回忆老人家的绵绵的细语,那怕是托梦,我们也会因此高兴而满足。愿她老人家在遥远的天国,灵魂得到安息!愿她老人家,福佑她难以割舍的家族和她呕心沥血养育的后人。(此文写于母亲七七祭日)
   
    周建华 拜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