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八卦村团购:唐骏,自欺欺人的谎言信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3:34

经验说:证据确凿还不承认自己的谎言,骗子心理素质真好。实验说:骗子自己才是谎言最虔诚的信徒。
唐骏学历造假证据确凿,然而他却依然处乱不惊,认为自己没有错。他是怎么做到如此理直气壮的呢?其实,也许唐骏自己才是谎言最虔诚的信徒。
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自欺欺人
三个女人站在面前,一个为了男人上得厅堂,一个为了男人下得厨房,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善良。请问最后男人娶了谁?答案是,胸大的。现实中会有人这样做吗?有!只是没人承认就是了,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有多少是自欺欺人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心理学家佐伊•常思(Zoe Chance)亲自找来23名男士。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种自制假冒体育杂志。一种涵盖范围很广,另一种特写文章较多。常思教授每次都调换内容和封面,但是发现无论内容如何,男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泳装封面。他们还试图解释,一部分人说,这本内容多啊,我选它。另一部分人说,哎,范围广有啥好,杂而不精,还是特写多的好。总之,男人们对泳装封面果然是没有抵抗力的,还很喜欢给自己的选择找借口。就像常思为她的 一个章节 取的名字一样——“哥看Playboy,看的是文章”(I read Playboy for the articles)。2004年的时候,哈佛大学商学院另一个心理学家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展示了人们是怎样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在招聘中的偏见的。他让男性志愿者们帮忙客串面试官,面试建筑公司经理一职。尽管应聘者的背景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男性应聘者更受到志愿者的青睐。对此他们的理由千奇百怪,一会儿是经验丰富,一会儿又是教育水平高……总之,他们都会选择自己所选的那个男应聘者的强项为抉择条件。诺顿发现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大学招生中的种族歧视。
骗人没成,骗了自己
总有那么些人会给自己干的错事找借口,无论这借口有多么不合逻辑。也许你会说,这些人不过是为了搪塞罢了,但常思却不这么认为。常思让76个学生参加一个数学测试,总测试分为两轮,模考和真实考试。模考的时候,她故意在一半学生的答题纸下方给出答案,引诱他们作弊。然后根据模考结果,学生们被要求对真实考试进行估分。当然,真实考试是没有答案的,而且题量也更大。实验的结果令人惊讶。虽然学生们知道真实考试中是没有机会作弊的,他们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无答案学生估计的正确率在72%上下,而有答案的一组却认为他们能保证81%的正确率!也许有人认为,“作弊组”学生在模考中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作弊,他们就是正确率很高,他们只不过是瞄一眼答案,确认一下本来就知道的答案而已,对模考结果没有本质性的影响。但显然不是这样的。当真实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以后,这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几乎持平。也就是说,由于模考中的高分,“作弊组”学生的自信心膨胀,幻想自己考无不胜。常思发现学生们根本就没察觉他们在自我欺骗。她另找了36个志愿者在脑中来了一次假想实验。常思说:同学们啊,假设你们要参加一次考试,不过呢,在考试之前会有一个模考以供你们参考。而且模考是有答案的哟。不过我要求你们拿到模考的成绩了以后对考试进行估分,怎么样?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有答案的存在,模考显然能拿高分。但是真实考试就不一定了,应该是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自己会在模考中或多或少的作弊,但是都不认为虚假的成绩会影响对自身实力的判断。自欺欺人倾向也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在第二次测验开始之前,常思就给学生们发了张问卷,旨在测试他们的自欺欺人倾向度。强烈的自我欺骗者不仅仅估高了分,他们也很容易把作弊取得的高分当回事。
理直气壮地骗人骗己
在上述情况中,参与者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仅仅为迎合研究人员还有待讨论。常思在她的试验中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的改动版实验中,她召集了一组新的志愿者,告诉他们估分正确的人能拿到20美元的奖金。可惜的是,虽然有奖金在前,有答案的一组也没能更好地预测自己的成绩——还是估高了。这说明即使有奖励刺激,他们也没能摆脱自欺欺人的枷锁。反过来,如果作弊的行为是受到鼓励的,那又会怎样呢?在最后的一个实验中,常思发给模考中高分学生奖励证书,以激励他们“高超”的学术水平。结果呢,“作弊组”估测的分数比没有奖励的时候更高了。同时无答案组依旧能比较准确的估分。这一系列实验结果的重要性自然是不容置疑的。作弊者总是认为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自身的实力,而不是作弊得来的。常思说:“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是带有自我欺骗性的,这种社会认知又加强了我们的自我欺骗,因此这个事实很难被意识到。”学历造假,论文剽窃,政绩虚报,现实生活中类似唐骏的这种“作弊者”还少吗?俗话说,恶人有恶报,人们宁愿去相信这种不择手段的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惊恐之中,但是常思的研究却告诉我们,这些人根本不觉得自己在作弊!他们坚信自己是靠着实力和一点点的“运气”获得成功的!常思证实即使人们明白自己会偶尔不道德不诚实,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能够如此令人信服地自我欺骗,掩饰罪行,甚至根本意识不到事情的发生。常思在文中写到:“我们的发现证实了人们不仅无法公正对待自己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根据这些不道德行为带来的正面结果而自视甚高。”原文地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18274/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