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通:医药和银行哪个前景更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37:49

医药和银行哪个前景更好

(2010-11-23 15:15:15)转载 标签:

股票

邱国鹭:投资需要逆向思维

 

2010年11月15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邱国鹭,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注册金融分析师(CFA),1999年开始从事基金业股票投资研究。曾任美国韦奇资本执行副总裁、合伙人,奥泰尔领航者基金合伙人兼基金经理,普林瑟斯资本基金经理。2008年加盟南方基金,现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

 

  医药和银行哪个前景更好

 

  在独立性和前瞻性之外,邱国鹭特别强调,做投资还必须有大局观。

 

  邱国鹭对“大局观”的定义是,对国内外的政策、经济形势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他坦言,为了弄清楚投资和出口在未来国家政策中的地位,自己曾经把一份中央机关刊物上领导人的文章读了不下十遍。而他对医药和银行两个行业的投资前景的分析判断,也将他的大局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邱国鹭认为,今年以来部分医药股投资者在分析医改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猜测药品降价20%还是30%上。他认为,降价幅度并不是投资者应该关心的重点,这次医改对行业竞争格局最实质性的改变是医药企业与其下游客户在定价权上此消彼涨的变化。以前,药厂的下游是各大医院和一些小流通商,医药制造公司就有定价权。而现在,下游将逐渐转变为大流通商、医保和各个省份的统一招标,除非是独家品种,否则,药企对这些新的下游客户缺少定价权。一旦定价权消失,仿制药企业的估值会向原料药靠拢。例如,尽管欧美老龄化带来了药品用量的快速增长,但欧美的各大医药公司近几年的估值都不到十倍的市盈率。

 

  此外,在中国,医与药之间的不均衡发展,在未来也会得到纠正。消除“以药养医”的结果是国家会压缩对“药”的支出比例,而加大对“医”的扶持力度,因为中国医疗卫生的瓶颈在“医”而不在“药”。许多人认为医改后用药量会大幅增长,却没有考虑到除非药价大幅下降,患者和医保是无法承担迅速升高的医药总支出的,因此,未来三五年内医药行业难以出现目前高估值所预期的30%到40%的增长。所以,虽然医药行业未来一定会出许多大牛股,但是从行业配置来讲,大幅超配该行业未必是好的选择。

 

  而银行业的投资前景则相反。邱国鹭认为,目前大家对银行业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例如,错误地认为中国的息差是全球最高的,其实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银行的息差长期高于中国;再比如,没有考虑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等的巨大成长空间。

 

  “许多人宁可以30倍市盈率买消费股,也不愿意以8倍市盈率买银行股。其实,中国消费的增长离不开银行的增长,消费的增速不可能比银行快3倍,但是估值却贵3倍。”6月初,邱国鹭对医药股和工程机械股也做过类似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他在医药股6月份的大跌前把原本大幅超配的医药股通通都换成了机械股。“银行板块盘子大,大家都不太愿意买。其实,把眼光放长一点,大家都不愿意买的股票,反而更有可能是中长期有超额收益的股票。”邱国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