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网:孔子的因材施教----傅佩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0:17
          孔子教学,第一个,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例子,也很有趣,比如孔子有很多学生会常比来比去。老师,那个同学好不好。他有两个学生,都是在政治方面有成就的。子路的个性非常的刚健进取,非常的直爽,做事情,该做就做,毫不考虑后果。因为冉有就比较内向,很多事情都要想,有点畏缩不前。结果,有一次子路就问他,老师,听到该做的事是否立刻就做?孔子说:不行,有父兄在,有父亲,有哥哥在,听到该做的事不能立刻做,考虑家庭的情况,父亲跟哥哥是不是同意。后来冉有就问:老师,听到该做的事是不是立刻就做?孔子说,立刻就做。旁边有个学生公西华在旁边听,听到过后,该怎么写答案呢?就问孔子说,两位同学问老师,同样的问题,老师的答案正好相反,这怎么回事呢?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过于胜过别人,就要“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他说子路个性太强就要让他缓慢一下,至于那个冉有,就是求,他太懦弱了,故进之,就要推他走快一点。这就是因材施教具体的例子。学生当然是有他性格上的特质。(有的学生像子张,理想很高,叫做过,子夏比较保守,叫做不及。那学生就问他,那子张比较好了,因为他过,孔子说过犹不及。这也是一句很好的成语。过度和不够都不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如果说过度好的话,每个人都矫枉过正,那也不是办法。如果说不及好的话,每个人都退缩保守,所以过跟不及都不够理想。最好是中庸之道。所以他教学生的时候按照学生各自的条件去设法提出指导。

  当然我们也知道,学生来自于各个地方,那么他们的生活背景,生活倾向,都有差异。我们看孔子有四个学生,特别被提出来作为介绍。

  这四个学生,个性差别很大,第一位柴,孔子说柴也愚,(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愚笨,高柴为什么愚笨?因为他是很孝顺的学生。妈妈过世以后,他哭得眼睛流血。所以孔子说这样是愚笨的行为。孝顺归孝顺,身体还是要保重。你还要照顾下一代。所以孔子教学生,孝顺很好,但是你任何情感都要“发而皆中节”,你为了一个情感过度的话,那你不要忘了生命还有其他方面要照顾。这是第一个,高柴。

  有些人开玩笑说,曾参也是鲁国人。不是这个意思,“参也鲁”的“鲁”代表他反应比较慢,人比较老实,称为鲁钝,所以曾参他年纪很轻就去上课。我们有时候教书,很希望碰到曾参这样的学生,越聪明的学生,越容易有自己的花样。把老师教的那一套都忘记了。越是老实的学生,就把他全部学会,后来传《大学》传《孝经》的,都是曾参,所以曾参这个学生开始的出发点是比较吃亏的,因为参也鲁。

  还有第三个由也喭,由就是子路,是位勇士,喭就是粗野。任何事情都比较大而化之,比较粗糙,这个学生当然有他可爱的地方,孔子到处讲学,很多时候都觉得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来帮助百姓。他也很感叹,他曾经两度想移民,有一次他就说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为了理想不能实现,干脆做个木筏到海外算了。他接着说,跟我去的大概就是子路了吧,子路第一次听到,老师要出国,只选他一个,高兴得不得了。子路闻之喜,喜形于色,高兴得别人都看到了,同学们也都嫉妒了,孔子就提醒他,(子路,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我们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原文字幕背景板)这个地方就有意思了,很多人研究《论语》就把这句话翻译成什么呢?无所取材说明子路这个人莫名其妙,根本就不能判断我是在开玩笑。我是在感叹,说子路,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你根本不明事理,不能判断是非。这样的老师太凶了吧?前面木筏做比喻,后面就是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因为一般的木材你无法去度过大海,这样讲的话,就比喻推到比喻,这对子路这个学生来说也是非常的宽容。孔子很有幽默感的,

  (第四个叫做子张,子张的特色是特别年轻,背景板人物像)在《论语》里面,至少就我知道,上场的这些学生里面,最年轻就是子张,曾参比孔子小46岁,子张比孔子小了48岁。但是他虽然年轻但是志气高,年纪小,志气高,就是子张作代表。动不动,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好好奋斗,他人又长得高大漂亮,所以同学们都对他不是很满意,他人缘比较差,像这些学生,孔子说,(子张,太高傲了。原文字幕背景板)

  这四个学生,孔子用四个字描写他们的性格。你知道性格的缺点,正是一个教他们的开始。所以像孔子这样的老师,他教学生的态度,深刻了解学生的需求,跟他性格的倾向。第二个,给他一个明确的指导。人活在世界上,往往需要几个字做座右铭,你只要有好的老师,因材施教,一点就通。这一生就不会绕圈子,走冤枉路。孔子就是这样的老师。

  孔子的学生分为四科,第一科德行,第二科言语,第三科政事,第四科文学。德行有四个人上榜,闵子骞的孝顺不用再介绍了吧,他父亲娶了一个后母,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叫他拉车,冬天到了,给他穿的棉袍里是稻草。拉不动,爸爸就打他,一打,棉袍破了,露出稻草,爸爸就要把他的后母给休掉。他说爸爸你不要休,为什么?“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所以闵子骞作为孝顺的代表,没有话说。

  颜渊第一闵子骞第二,冉伯牛第三,仲弓第四。言语科就是两个,宰予、子贡。说子贡的言语特别的好。我们再举个例子,怎么把老师教的用在生活上。有一次,孔子有个学生想了解孔子到了卫国会不会做官。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国刚好发生内乱,非常复杂的情况,等于简单来说,就是爸爸逃出国外,儿子当了国君,爸爸再回来抢国君,这很难看吧。这卫国我们就不要管他,(因为他有个南子,就是子见南子。就造成了很多复杂的情况。历史画面背景板)在卫国的时候,学生说老师会不会做官呢,就问子贡。子贡说,好,我去请教老师,走进教室,他并没有直接说,老师你会不会做官,他居然问什么呢。(老师你认为古代的伯夷,叔齐这两个人怎么样?背景板人物像)因为这两个人,有原则,最后饿死了,很惨的。结果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他们两个不会抱怨,因为他们两个求仁而得仁。我要坚持原则,为这个而死,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就这样的问答,子贡走出去对同学说,老师不会帮卫君做事,不会帮卫国的国君做事。子贡这么聪明,他知道老师有原则。他就不直接问,讲一个古代的故事,看老师的态度如何。这就是子贡。        有一次子贡,这也是聪明的学生,他看到老师最欣赏颜渊,忍不住说,常常给他加以比较。有一次,孔子知道他的意思,他就问:子贡,你跟颜渊,谁比较杰出?听到这种话,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老师问你跟颜渊比,任何人跟颜渊比都要小心,那子贡有自知之明,说老师,我怎么比得上颜渊呢?颜渊闻一知十,我闻一知二(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逾?”对曰:“赐也何敢望回也。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差了5倍。这当然是一个很谦虚的比喻。古人算术,十代表圆满,二代表一、二,才刚刚开始。所以子贡很聪明,各位如果对说话有兴趣的话,就专门学子贡。你把《论语》里面子贡说的话,全部放在一起,仔细去看,就知道这口才的表达,言语的微妙,在子贡身上表现得最好。  根据颜渊,我们举他最好的学生做例子吧。颜渊就认为老师做到四个字,孔子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就是慢慢来,一步步我带你,颜渊对孔子的描述真是像武侠小说,他说我跟了老师这么久,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这不是武林高手吗?忽然在前面就跑到后面去了。我当学生在当时,找不到路可以跟啦,所以颜渊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好到什么程度呢?老师上课的时候说,有问题的请举手,颜渊从来没有问题。孔子对于这种情况不是很满意。他说,颜渊对于我上课教的东西,“不违如愚《为政》”从来没有违背过我的意思,好像很笨一样。但是下课之后,发现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消化了。消化了之后实践,并且每天都在进步。  他说颜渊一点都不笨。所以你碰到颜渊这样的学生的话,我们就好像特别注意他是怎么说的,正好在道家的《庄子》里面有一段话,说颜渊怎么描写孔子,也很生动。颜渊就说,老师,你慢走,我跟着慢走,你快跑,我跟着快跑,但是你奔逸绝尘,跑到最后,灰尘停下来看不见,因为有灰尘的话还可以跟着跑,但是,灰尘都停下来了,说明孔子跑得太快了,颜渊说我还是跟不上了。我们现在叫做亦步亦趋。老师慢走,我就慢走,老师快走,我就快快走。最后还是跟不上。所以颜渊这样一个人,他对孔子的推崇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因为他是很老实的一个学生。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用一句话来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博代表广博,要我增广见识,用文化,用文学,用文艺,文这个字。约我以礼,就是要我做人处事要用礼来规范。两个字,一个是文,让你增广见闻,文化的文,一个是礼,让你的言行合乎礼的规范。  孔子发现颜渊这个学生很好,他就说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跟颜渊做得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有人用我们出来做官,没有人用我们,就藏起来,只有我跟颜渊做得到。孔子唯一跟学生何(和)自己列为平等的就是一个颜渊。只有我跟颜渊做得到。这时候,可惜,子路在旁边,子路听到这个当然心里很难过。立刻上前去说,老师,如果让你统率三军,你要带谁去?当然就是我,当时孔子说什么呢,(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暴虎”就是空手打老虎,后来有武松打虎就是从这里学来的。他空手打老虎,徒步就要过河,很凶悍,这样就要过河,不用坐船的,这样死了都不后悔,我才不跟你去呢。他就是说你子路太过于莽撞了。底下如果真的要找人跟我去的话,孔子说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也是我长期的座右铭,必也,一定要找到人的话,一定要“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非常的谨慎,好好去谋划,把他做成。你不要事情没做好,你不要说早知道,我就要怎样去准备了。来不及,所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我们一般的年轻的朋友,很值得拿来当座右铭的。遇到任何事都要谨慎,因为人生不能重来。你说我这次没做好,下次再来,下一次又是另外的机会,不一样的情况了。所以你好好把它谋划,好好把它一次搞定,不是很好吗。所以这是孔子对子路,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