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n格插件:【引用】因材施教的核心把握在适合【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10:40
前几日,在小型的校长座谈会上,局领导冷不丁地向我提问了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你怎么看今天的因材施教?”在瞬间的思考之后,说出了几条,事后感到认识很浅显。这个一万年都不要变的教学思想和原则,在今天班级授课体制下究竟怎样操作,一直在思考中。

   因材施教原则的奠基起源于孔子的私塾教学,当时能上得起学的学生很少,完全能面对面、一对一教学,今天的研究生教学方式大概由私塾演变而来,学生的多少只是客观因素,真正考究起来,还是在于用什么教育思想主导教学。

    越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班额越大,这一客观的瓶颈,只能让因材施教表面化、部分化,统一性教学多于个性化。好在不少学校成功尝试了小班教学,并且连高中也要小班制。不论班额的大小,因材施教任何时候都是教育的内在根本要求,不论能做多少,也要向这一原则靠拢。今天的学生比孔子的学生要复杂、肤浅得多,多种思维、多种取向、个性张扬到张狂,甚至教什么不听什么,这是过去少见的教育基点。基于这种现实,教育领域提出了两句响亮的口号,“人人不同,人人有才”,循着个性特长,让每个人具有不同人才的潜力,正是教育的任务和职责,就要真落实因材施教,把握适合的教育,因材而选择教,选择学,选择成长的方向,选择成长的方式,选择适合的指导方式。

   适合在于选择,选择在于因材,一切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于根据变化了的受教育对象的实际而判断、裁决。

   因材识材。就是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哪些需要提供帮助,哪些不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现在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知识、信息和视野上有的优于老师,有的低于老师,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据《列子·仲尼》和《说苑·杂言》记载,有一次弟子子夏陪着孔子说话,孔子评价了几个弟子的长处,而后子夏很诚恳地对孔子说:“既然他们都超过了您,那怎么都来向您学习呢?” 孔子解释说:“颜回是很讲仁义,但不太懂得变通;子贡呢,确实有很好的口才,可是往往又不够谦虚;子路的勇敢是没得说的,但他不懂得有时候需要退让;子张虽说很注意庄重,但是他有些孤僻,跟人合不来。他们都各有自己的一些长处,但也有自己的短处啊!所以他们都愿意再学习学习,来提高自己。”准确把握学生才能把握教育的方向,才能对每个学生施以雪中送炭的成长帮助。现实中我们做的并不好,把“材”归并到了教材,吃透了教材,并没看透学生,冷落了最大的教育实际和教育资源。

   因材选才。在识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选择,定位成长和努力的方向,确定品行修养、个性特征和专业发展的取向。比如,高校招生的专业类别中理工农医,主攻什么,高中选修课选什么,各科之间如何协调,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还有,基础不同,是走艺体特长之路,还是文化课晋升之路等。

   因材适教。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行为习惯,就要选择相应的指导方式和参与方式。有的木讷无语,有的善于表现,就要选择提问的策略,有的文化课是强项,有的在其他方面有特长,就要设计三类不同的学习目标,布置三类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等等。

   因材施评。基于上述三点,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进步,要有个性化的评价,多元智能,多元发展,要有多元评价,就是常说的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价是对学生过去的认可,也是为以后的加油,评价机制的设置,要多趋向于线索似的纵向比对,没有纵向轨迹的评价,永远没有个性生长的成功,因为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这就要在评价的外显形式上,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第一,比如,班级光荣榜、展示台的项目设计上,可以有学习最优,学科最优,卫生最优,助人最优,唱歌最优,关心集体最优、课堂回答最优,甚至擦玻璃最优等等,因为每个人总会有别人不可比拟的闪光点。让自己的优势在别人的赏识氛围中,才能享受存在的尊严,享受成长的乐趣,奠基成长的信心,激发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