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网上接单的网站:城市化比较:中国与印度 (转麦肯锡季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4:20

2010年7月 • Richard Dobbs and Shirish Sankhe

本文包括:

在欧洲和北美工业革命之前,亚洲曾一度令世界瞩目。如今,城市化大潮令亚洲再度赢得全球关注,而中国和印度则是城市化大潮中的先锋。到2025年,将有约25亿亚洲人住在城市里,几乎占世界城市人口的54%。2005~2025年,仅印度和中国就将占到亚洲城市人口增长的62%以及世界城市人口增长的40%。

在1950年,比起中国来,印度的城市化程度更高(17%的人口住在城市,而中国的相应比例只有13%)。但1950~2005年,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比印度快,城市化率达到41%,而印度只有29%。麦肯锡全球研究院1预计,这种格局会继续下去,预计中国到2025年将新增4亿城市人口,届时,她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4%,而印度则将新增2.15亿城市人口,届时,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8%。

历史上还从来未有过两个最大的国家(就人口而言)同时而且以这样的速度城市化。这个过程将给两个国家带来根本性变化,而这同样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激动人心的新机遇。

预计2005~2025年间,印度人均GDP将每年增长6%,而中国的增长率则为7.3%。2025年,印度具有真正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城市家庭的数量将增加7倍,达到8900万个家庭。中国今天有5500万个中等阶层的家庭。这个数字在2025年将翻两番多,几乎达到2.8亿,占所有中国城市家庭的3/4强。就企业而言,人均城市人口收入和中等阶层家庭的猛增为服务充满生机的新市场提供了潜在机会。

那么,哪类市场可能最受益于这些趋势呢?到2025年,印度最大的市场将是交通、通信、食品、健康医疗,然后是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教育。甚至印度较慢增长的消费种类也将代表巨大的商业机遇,因为这些市场同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相比仍将快速增长。在中国城市,快速增长的市场可能是交通、通信、房地产和公共设施、个人用产品、健康医疗、娱乐和教育。

此外,中国和印度,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将非常可观。例如,2005~2025年,印度每年需要增加7~9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中国,需要的数量可能是16~19亿平方米。同期,印度每年将需要增加至少350~400公里的城市铁路和地铁,而中国相应的数字将接近1000公里。

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和印度城市化的步伐和规模所释放出来的新市场的规模。但是,企业需要以实际行动来服务这些市场。城市运行的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生产率是公司介入的主要考量因素。在这方面,中国表现得比印度好。印度很少关注城市改造,而中国却制定了事关城市化运作模式每一个元素的一系列内部一致的标准:融资、治理、规划、行业政策、以及城市化的模型或模式,既有全国层面的,也有城市内部的。

印度对城市投入不足;中国的投资超前于需求,通过使土地资产货币化、预留增值税的25%份额等手段,给予城市筹集大量投资资源的自由。印度每年在城市基础设施上的人均资本投资为17美元,而中国的投资为116美元。印度对城市几乎没有给予什么真正的权力和义务,但中国的主要大城市享受省级的经济地位,任命强有力的政治人物为市长。印度的城市规划体系不能满足对空间的竞争性需求,而中国具有与土地使用、住房、交通等远景规划一致的成熟的城市规划制度(强调落后地区的系统开发)。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鲜明对比是中国已经欣然接受并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印度却仍如梦初醒,在开始认识城市化的现实以及城市化为经济和社会改革带来的机遇。

不过,如果印度确定了城市化的运作模式,它就有可能从适龄就业人口的增长(未来十年预计增长约5亿)中得到人口红利。这种红利甚至大于中国,因为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到2025年,几乎28%的中国居民年龄为55岁以上,而印度该年龄组的比例只占16%,人口年轻得多。如果印度优化城市生产率,尽可能加大GDP,这个经济体在2005~2025年,可以在其劳动大军中增加1.7亿多城市工人,而中国同期的数字是5000万。当然,印度面临的风险也高。

作者简介:

Richard Dobbs是麦肯锡首尔分公司资深董事,也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Shirish Sankhe是麦肯锡孟买分公司资深董事。本文的另一个版本原载于2010年5月18日《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