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品集图片:董教授是特立独行还是价值分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30:35

董教授是特立独行还是价值分裂

来源:重庆时报  发表时间:2011-04-07 14:52:38 

时言平

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对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一语掀起舆论的浪潮。(4月6日《天府早报》)

对于董教授这番理论,批判者固然是多数,但也不乏拥趸,譬如任志强就是忠实的粉丝。毋庸置疑,个人身家的显赫,固然能够产生社会价值,正如董教授所言:“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但,身家却并非实现身价的唯一途径,也并非个体实现社会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

有些公共底线并不是以现实的名义就能颠覆的,譬如一直饱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无论其是“激情杀人”,还是原本是进步青年,但故意杀人的犯罪事实是不容颠覆的。作为“行为世范”的高校教授,理应是公共底线和公序良俗的自觉捍卫者。而董教授这番极富功利性的言论和人才评判标准触犯了道德底线,伤害了民众朴素的情感。

从微博中出现的错别字我们也许可以看出,对于“身家”和“身价”这两个概念,董教授显然不是那么清楚。“身家”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譬如董教授要求的40岁4000万的身家,那是财富榜评价的标准,也是相亲节目里“拜金女”们评价的标准。但“身价”未必就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譬如董教授躬耕教坛,按照其工资标准,显然离他制定的标准有些距离,但他的价值显然不是体现在工资单上,而是体现在他育人成果和学术贡献上。

董先生在最近的声明中称:“可接受自己不富有,但不能容忍学生贫困。”显然,董教授已经在自己设置的悖论中迷失了自己。为什么他可以接受自己不富裕,虽然他身家不显赫,但是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体现了他的身价,而这,恐怕正是他的价值支撑。以身价衡量自己存在的价值,却以身家衡量学生的价值,董先生的这种价值分裂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看董先生的微博简介,可以发现,董先生看起来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一个被称为“人民公敌”,又被誉为“国策高参”,还被斥为“开发商走狗”的学者。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作为“国策高参”自然也就应该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可是“人民公敌”、“开发商走狗”显然又是跟民众利益相背离的。看似特立独行,确系价值上的分裂和错乱。

董先生的言行,或映射着某些知识群体价值分裂的现状:一方面,深知个体的价值应该在公共价值中实现,即所谓提高身价;可另一方面,受环境的影响,又不免陷入世俗的怪圈,以身家论身价的价值衡量标准,恐怕不乏拜金思潮的影响。而两种价值的分裂和碰撞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难免言语错乱,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