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犬培训学校河南:略论“轩辕姓氏与其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33:09
    略论“轩辕姓氏与其他”
河南省博物院  张维华
 爱书斋 收录于2011-04-06

       《百家姓》中有复姓轩辕,“公孙仲孙,轩辕令狐”。其中的公孙、轩辕都是与黄帝有关的重要姓氏,其中的“轩辕”姓氏,在古代已简化为“轩”姓了。

        张新斌先生在《百家姓*注解》本中说:“黄帝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其一支子孙便以轩辕命氏。早期活动在河南、陕西,尤其是河南新郑的轩辕丘为黄帝命氏之地。汉代以后,在陕西武功一代形成望族,以郃阳郡为郡望。由于黄帝之后分为许多姓氏,真正以轩辕命氏者很少。当代仅在河南扶沟、临颍、台湾等地还有轩辕氏分布的行踪”

        张新斌所言近是。“轩辕”姓氏直接来源于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左传*隐公八年》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这段话是鲁隐公向众仲问关于族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有赐给他族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又以这作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德,就可以用官名作为族氏,也有以封邑为族氏的。”新郑地区在商末存有古熊国,有熊国君以“轩辕”为族氏,便繁衍下来了。《史记*殷本纪》有熊国君向商王进贡的记载,当然便有尝赐了。

        我接触的第一个“轩辕”姓的人是轩辕彦,这次来睢县参观考察,才知道轩辕彦的老家和祖籍就在睢县长岗轩老家村。更使我长见识的是轩辕彦的父亲是轩辕轲先生,他是当代轩辕姓氏族人中的大家,曾任中央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他倡导“民胞物舆,和谐共进”“尊祖重孝、敬祖爱族。2009年清明节睢县轩辕威在轩老家修复轩辕氏牌坊时轩辕轲题词:

        民吾胞也物吾舆也社会效益是重

        义众尊之利众享之文化品位为先

        轩辕轲先生站在时代的前列,以超群的学识把轩辕姓氏文化研究,超越血缘,昇华到文化境界,从大文化的角度,使祭祖以及姓氏文化研究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在轩辕老家一带参观,收益颇丰。这里现存唐代初年来此的轩辕豹的茔地(原在长岗之颠,明代迁此),有家族祠堂旧址,还保存有祠堂匾额,祖先神位多个,还村有轩辕家族中历史上的名人墓志铭,明清碑谒等。这些遗存说明轩辕姓氏在轩老家村一带已经繁衍生息达1400多年,从轩辕豹开始,全国人口已经繁衍达十万之众,仅在睢县轩老家村一带五个自然村,人口已达五千之多。参照轩辕鸿瑞提交的论文可知,轩辕姓氏现散步于我国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辽宁、陕西、山西、湖北、云南、青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北京、天津、上海以及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就连域外美国、加拿大等国也有迁居者。

        轩辕族群中不乏历史文化名人,影响较大者主要有:

        轩辕豹:为轩辕氏族谱第一人。唐贞观年间,随李世民东征路过睢县时因病李世民批准就地养伤,后迁眷安家,后病故,葬于长岗之巅。李世民过此亲祭,并在大茔左右植国槐十二颗,在文革动乱中,国槐尽毁,树旁之槐爷庙至今犹存。轩辕豹后人在睢县传七世,有族众回迁陕西轩家桥,后迁回睢县。

        轩辕集:其行迹可参见《资治通览*卷第二百四十八》和《卷第二百四十九》。他是轩辕豹的第九世传人。《卷二百四十八》记有:“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上性豪迈,尤所不礼。………….丁卯宣宗即位,………杖杀道士赵归真等数人,流罗浮山人轩辕集于岭南。五月,乙已,赦天下。”《卷二百四十九》记有:“(宣宗十二年)轩辕集至长安,上召入禁中,问曰:‘长生可学乎?’对曰:‘王者屏欲而崇德,则自然受天遐福,何处更求长生!’留数月,坚求还山,乃遣之。”道教协会网载:轩辕集是一个长寿道人,寿达数百岁,居南岳衡山。传说中他还是一个神医,无论得什么病,吃了他的丹丸就会药到病除。轩辕集与唐宣宗还有许多神奇幻化故事。最后他隐居广东罗浮山中,不问政事,世人莫知其终。

        轩辕范:依《百家姓*注解》:“唐代有……..廉吏轩辕范……………..”

        轩辕损:依《百家姓*注解》:“宋代有为官者轩辕损。”

        轩  輗:《明史*有传,第一百五十八列传》略叙其生平事迹。综合光绪年间《鹿邑县志》:轩輗 字惟行。生年无考,卒于天顺八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进士三甲五十六名(北京孔庙明进士碑文)。官拜刑部尚书,六朝元老,一生为官清廉,参倒贪官无数,人称楷模。今天的廉政教材中也列入其例。轩輗是忠君的,也是敬祖的,轩輗整续轩辕家族谱牒,规范轩辕姓氏,表明对列祖列宗的尊崇和敬爱,启迪后人不忘先祖。

        轩輗之后,清朝有进士资格者有轩辕允、轩辕圻、轩辕胤、轩辕诰,鄢陵有名人轩辕大成。

        轩辕族史唐朝以前不明,1400多年以来基本尚属明确。求其族源,其线索有:陕西轩家桥、陕西延安府中部、山西上党、陕西郃阳、河南新郑、山西洪洞县等。轩辕姓氏源远流长,总体讲,轩辕远祖散居于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群远古先民,得姓时代可上阙至商周。得姓之族徽在商周青铜器上有所反映。《国语*周语下》曰:“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中说:天姓,黄帝臣天老之后,其中的“天鼋”为上古轩辕。殷商西周青铜器中存在一个较大的以“天”为族徽的族群。邹衡先生在《论先周文化》中称此为“天鼋”、“天貔”、“天虎”、“天熊”等(见附图一)。这正应《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于炎帝阪泉之战六支不同的图腾军队:熊、貔、貅、虎等;也与《大戴礼记*五帝德》中黄帝“教熊、貔、豹、虎”等以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基本一致。前为六兽,后为五兽。这些器物出自陕西、山西、河南,其中“天鼋”族徽符号者邹衡先生收集达100多例。如河南温县出土的殷墟文化三期的“?鼎”、陕西乾县出土的周成王时代的“献侯鼎”以及收集的“天鼋?”等。这些考古资料十分珍贵,可证明轩辕氏早在商周之际就有了族徽(附图二)

       “天鼋”徽铭的发现,说明黄帝及其相关神话传说是真实的历史,《五帝本纪》应该是信史,黄帝是中华的人文始祖,是绵延长达6000年的文明史的?造者。无疑“天鼋”徽铭的图腾化表述形象,完全有资格作为“轩辕”姓氏的祖先敬奉之,完全有资格作为当代轩辕家族谱牒的符号收录之。

        睢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三皇时代,这里已是三皇文化的发祥地。河南大学张振犁教授在《中原神话研究》中说:(引述《太昊纪》)“女娲生于承筐之山(河南睢县),都于中皇之山(西华女娲城),葬于风陵则此。”女娲之乡在睢县这是大事,值得重视。女娲之所以在神话学和史学上列入“三皇”之位,主要与她在中原的创世活动分不开。女娲的生地、建都居于重要地位。她的一生基本上都在中原大地。从方志中看,女娲神话地方化,人们为她建祠、建庙、修陵墓,说明她的影响多么深远。承筐就是现今睢县的匡城。轩辕豹葬于长岗之巅,其地域在古承筐之山地域之内,是具有十分有意义的事,地灵之北,恰是人杰的媾和。

        睢县还有一批有意义的古地名,如“西陵”、“帝丘”等。它们都是“五帝时代”的显赫名称。黄帝元妃嫘祖为西陵氏,最大功绩是养蚕制衣。五帝之一帝喾,死葬多出,其中一处在睢县,亦称其陵墓为“帝丘”。帝喾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远古帝王,重视农业,执政为民的思想都源于帝喾。

        历史演进到夏商周三代,亦有说不完的故事,其中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故事就很多,他的陵墓在睢县,襄台早已是人们的慿吊之地。

        睢县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承筐故称、李孟旸墓、蔡天佑墓、李汝华墓、吕祖庙和袁家山、汤文正公贤良祠等等。

        睢县烈士陵园值得一提,存放4325名烈士骨灰,我党著名将领粟裕将军的骨灰亦存放于此。粟裕将军是位传奇式的战略家,战役组织者和指挥者。他战功卓著,他曾三辞元帅军衔,粟裕的坦荡和无私,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

        睢县域内的恵济水和通济渠,养育了20个乡镇70多万人民。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图强思变,我们相信,睢县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们衷心祝愿,轩辕家族在爱族、爱国旗帜下,在大文化的建设中,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优势,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