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拳套:监管缺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6:21:06
2011年04月05日 09:43 BJT

《西蒙周专栏》监管缺失

发表评论 (17)(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有个最大的心愿,他说,“我最向往的事,是守护着一群孩子,不让任何危险降临到他们身边。我最大的享受就是看孩子笑”。但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结果,却让郑作家很生气。

香港市场面临抢购

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要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如果换算成百分比,重新审核的通过率就是不到55%。

生气后的郑作家在微薄上写了段话:“孩子的安全和快乐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如果不是,这国家长不了,因为它没有未来”。话说得过头了,职能部门没有藏着掖着,敢于公布这样的结果,本身就说明国家的进步确实存在。但是,数字无情而又冷酷,不到55%的通过率,还是令人很忧虑很不安。

可以预想到的一个结果是,新一轮香港市场奶粉抢购潮马上又要上演。日本地震后,香港市场的外国品牌奶粉供应本已捉襟见肘,市民对大陆客前来抢购怨声载道,质检总局此番公布后,势必导致更多的人们对国产品牌奶粉不信任,并转而求购外国品牌奶粉。小小的香港市场,还能否经受住大陆客一波接一波抢购潮的冲击,定会再度成为焦点话题。

语焉不详埋下隐患

乳制品企业近半拿不到生产许可证,事件的性质用“严重”来形容并不为过。当今的日常生活,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品种。质检总局公布的数字,对消费者而言,却是当头一棒。质检总局没有确切说明审核未通过的企业,其市场份额占到具体多少;也没有详细说明现有乳制品品牌,具体还有多少可以放心食用。在消费者最需要详细确切的信息提供时,质检总局给出的只是笼统的数字和网站链接,其他则语焉不详。消费者要解疑释惑,只能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民以食为天,事关食品安全,事事无小事,事事皆大事。质检总局的做法,多少都让人感到了其高居庙堂之上的冷漠。要知道,对尚未恢复元气的乳制品国产品牌而言,这组数据就是晴天霹雳,被毁的可能就是整个一个行业;而对数以多少亿计的消费人群而言,这组数据就是一颗炸弹,直接炸掉的就是人们对国产品牌的消费信心。

其实,在将近一半乳制品企业未通过审核的背后,是大部分乳制品龙头企业顺利通过审核,并继续获得生产许可。查查乳制品生产重地内蒙古的审核名单,伊利、蒙牛等都在通过之列,而被责令整改和取消资格的,则几乎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但遗憾的是,质检总局却将这样的审核结果隐藏在一个个的链接网址之中,这种工作方法上的粗疏,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日常监管最为重要

自2008年爆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来,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至少在外观看来,比之以前要严格很多。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仅仅3年不到的时间内,竟然会有多达533家企业的生产资质不符合标准?既然连重新审核都通不过,这些企业当初开始生产乳制品时的境况,可想而知是多么粗陋和简易,那么,当时它们又是从哪里获得了生产许可?

对上述问题,质检总局同样没有给出答案。这就令人不得不这样推测,当年三鹿奶粉倒下后,其留下的巨大市场份额,一定被诸多有资质或无资质的企业觊觎,一轮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后患埋下。这3年当中,时不时就会传出市场仍有三聚氰胺奶粉在出售,连以前闻所未闻的皮革奶,也赫然出现百姓的餐桌上。这些不良事件的一再发生,不正是证明了监管的依旧缺失吗?顺着这样的思路,就不难理解在重新彻查的现在,为何会有如此之多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审核不被通过。

当年的三鹿奶粉,倒在了三聚氰胺上;今年的双汇肉制品,倒在了瘦肉精上。两个民族品牌,在同样性质的添加成分上先后跌到,令人痛惜。但痛惜之余,不免令人质疑监管存在漏洞。食品安全监管,不应该只是简单化的审核和发证,它更应该体现于,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为呵护品牌着想,在平常的每一天,都能充当安全守护神。

所以,想对质检部门进一言,你们其实应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