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和中药间隔:奋斗铸就辉煌——地勘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综述 界首市国土资源局政务公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34:46

改革仍处于闯关期,这是与会代表的普遍感受。地勘单位改革是地质改革的难点。属地化体制改革以来,各地勘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一些单位改革得很成功,但总体上看,地质工作体制改革还在探索,很多重大问题还有待破题。

有色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杨兵认为,体制改革更重要,当前整个地质工作体制仍然改革不够,还保留计划经济体制色彩,还偏重于地勘单位改革,“要完善商业性勘查体制与机制,这个体制改好了,其他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一些地勘单位发展较慢,队伍老化,设备陈旧,人才缺乏,没有竞争力。山西省地勘局困难时曾办过养殖厂、焦化厂等很多企业,但基本都没有存活。一位参会代表有些无奈地说:“要体会地勘单位的苦衷,人才招聘时我们往往两手空空,都被民营企业、外企抢走了。”这一点,在一些中央地勘单位那里也有所体现。

曾绍金举了个例子,强调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到四川考察,当地一个地质工程师摆了一个烟摊,比做工程师的收入强多了。”现在时间过去多年,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仍要以此为鉴。

彭泽洲也坦承,这些年来,一些地勘单位落后了,地勘老基地破旧,地勘队伍老化,设备老化,人才自然留不住。在找矿上,成果比较少,没有特别大的突破。一些大矿多是改革开放前发现的。这几年,国有地勘单位拥有的矿权数量大幅下降,据统计只有总量的30%。地勘单位“无地可种”,只能给别人打“短工”。这种状况对实现找矿突破很不利。

与会代表认为,今天的座谈会好就好在谈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不能一说改革就是企业化、就是地勘单位改革,要知道单一地改革地勘单位困难很大。韩继深表示,要善待这支队伍,不能只在“笼子”里改革,否则“笼子”里面很热闹,“笼子”外很无奈。

绝不能走回头路,决不能愧对后人

尽管困难重重,地勘单位改革不会就此停止。作为一位老地质工作者,曾绍金勉励地勘单位,灰心丧气只能死路一条。前几年地勘太热,要泼点冷水。现在世界金融风暴对矿业的影响很大,要多鼓劲。尽管困难很大,但要看到发展方向,30年历经风雨走到现在,否定改革是不对的,决不能愧对后人。会议代表们用“不走回头路”表示坚定的信心。

代表们认为,地勘单位改革要从地勘工作体制改起。地质勘查首先是矿业经济的一部分,要从经济关系角度理解。政府拿钱投资找矿的情况不会长久,地质工作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矿业长期发展上,遵循地质规律和经济规律。现在各地情况不同,到底是不是继续走“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大家也有不同看法。

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局副局长贺建委表示,今年,国土资源部提出构建地勘新机制,与多个省签订地勘合作协议,还在内蒙古召开了全国地勘行业会议。“四大机制”,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地勘队伍建设协调配合。我们都赞同。构建新机制重点是要有利于实现找矿突破。地勘单位应该是地质找矿主力军,应关注地勘单位与政府、企业联动中的协调问题。

改革成功的也不在少数。以山东地质六队为例,上世纪相当一段时间里,这个为国家贡献了1/4多岩金储量的功勋地质队,却发不出工资,自然谈不上有钱去找矿,而没有新的找矿项目就拿不到财政投入,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迫切性。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地质六队才处绝地而后生。韩继深用“四得益”概括山东省地矿局改革的成功经验:一是得益于属地化改革,原来财政只拨付8000万元资金,现在每年给6亿元。二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下派干部,给地勘单位带来新的领导作风和活力。三是得益于保留了完整的职工技术队伍,属地化改革之后才能迅速切入地勘市场,取得巨大成绩。四是得益于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地勘单位改革必须坚持以历史、科学、发展眼光,放下架子,融入地方经济,创造有影响的大项目,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才能有发展。

有的代表认为,地质勘查的投资主体、工作主体应实现一体化,勘查、开发要实现一体化。同时,确保地勘单位的权益分配,属于地勘单位经营的矿业权要还给他们,改革从“放权让利”做起。也有代表认为,地勘工作体制应该有总体设计,明确改革目标,以免贻误战机。地勘单位改革的成本应体现在地质资料和手上的矿业权。应对金融危机,要加大投入,在深部找矿、理论突破上下功夫。全国“一盘棋”,加大信息协调,支持“走出去”,不能自己互相厮杀。

谈起未来的发展,大家充满激情地说:“地质工作改革还要不断加大,相信下一个30年,中国的地质事业更加光辉灿烂!”(记者 刘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