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芜湖县机械工业园:风雨十二载 辉煌谱乐章——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二年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5:15
 12年,大地调音符跳跃;12年,找大矿捷报频传;12年,书地调史鸿篇巨著;12年,地质之魂锻造出精兵强将……

  站在2011年的门槛上驻足回眸,当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12年前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时,满是豪迈和欣慰: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行进步伐铿锵有力,重大成果异彩纷呈,“三光荣”精神深度传承,整个历程犹如一部宏大的乐章被不断演绎和升华。

  今天,我们用文字梳理12年来地质大调查工作的轨迹,目的是为了探寻发轫于1999年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在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中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尤其是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提供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作用,从而为国土资源部实施12年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完美收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一乐章:勇担使命谋新篇

  12年,披荆斩棘担重任;12年,荜路蓝缕绘宏图。

  1999年,在地质工作处于低谷时期,面对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自1998年以来进行的重大改革以及绝大多数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且逐步走向企业化的背景,为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6月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同时,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1999~2010年)。这两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实现了中国地质工作史上的伟大转折,引领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艰难启程,也奏响了新时期中国地质工作的第一乐章。

  成立伊始,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以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使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从确立职能定位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过渡到着手组建地质队伍“野战军”和在全国组织实施并铺开地质大调查工作,各项工作在众多的争议中艰难而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而2004年7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中国地质调查局升格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则强化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使命和责任。

  升格是期望,升格是机遇,升格是责任。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局牌,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和地质事业的关怀从宏观做到了细微。这无疑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不辱使命、勇担重任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支撑。

  而中国地质调查局最终也以准确的定位描绘了发展蓝图——是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是拥有专业化地质调查队伍的事业实体,是国家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等公益性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负责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而12年的地质调查实践也表明,诞生于地勘体制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工作中,以统领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地质调查成果,对维系国家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了一支专业队伍并培养了一批地质人才,同时开启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地质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逐步形成,为推动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繁荣地质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乐章:找矿突破传捷报

  12年,地质找矿结硕果;12年,资源保障解困局。

  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保障支持作用,但当前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紧缺形势对经济建设的制约和“瓶颈”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始终把提高矿产资源的基础保障工作居于重要位置。

  以基本摸清资源家底和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为目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聚焦4大油气资源新区和16个重点成矿区带,累计新发现10多种战略性矿种矿产地达900余处。尤其是实现了重要固体矿产资源量的大幅增长,新增矿产资源量煤炭1300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3850万吨、铝土矿4.49亿吨、钾盐4.68亿吨,使上述5种矿产的储量分别比1999年底增长28%、29.1%、21.7%、28.3%、47%,实现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大于消耗增长。而初步形成的藏中铜矿基地等十大新的资源接替基地,为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奠定了基础。

  在能源矿产调查评价方面,海洋油气新区调查圈定了38个重要含油气盆地,评价海域油气资源量超过400亿吨油当量,扩大了油气资源远景区。此外,吐哈、二连、鄂尔多斯等盆地将建成我国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在西藏初步查明的碳酸锂总资源量达246万吨,使扎布耶盐湖跻身为世界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矿。在我国南海北部和祁连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开辟了新的能源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国土资源大调查近年来积极参与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探索与构建工作。泥河模式、嵩县模式、锡田模式、新疆358项目、青藏专项等机制创新的实践经验,有力拉动了后续的商业性矿产勘查及开发,大大推进了矿产勘查成果及时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把摸清资源家底、提供后续勘查开发基地、缓解资源困局、实现找矿突破作为首要立足点,12年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各项成果有力地证明了:无论是西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还是中东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均有望取得新的找矿突破,这也是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坚强资源保障的必由之路。

  第三乐章:基础地调奏凯歌

  12年,风雨兼程绘新图;12年,地调工作显支撑。

  12年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围绕填补和更新了一批基础性地质图件,显著提高了国土地质认知水平和研究水平,解决了资源、环境、重大工程建设和地球科学发展重大地质问题。

  在基础性地质图件方面,完成了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1∶25万地质填图,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调全覆盖。更新了我国陆域一半面积的中比例尺地质图。全面完成了陆域1∶100万航磁、区重调查。1∶5万区调工作程度提高到22%。1∶20万和1∶5万航磁由大调查前的49%、30%,分别提高到56%和39%;1∶20万区重由31%提高到45%,为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完成了1∶250万、1∶400、1∶500万中国地质图,1∶500万亚洲地质图、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等基础地质图件。

  在海洋地质调查方面,完成了2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填补了我国海域高精度航空磁重数据空白,为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能源勘查、服务周边外交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启动了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国土规划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在深部地质探测方面,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系统建立了5158米连续岩心的岩性、构造、主元素、稀土元素成分剖面和测井垂向剖面,为新的理论研究找到了突破口。完成了数条横穿青藏高原—天山、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长江中下游—大别、大庆—松辽—虎林等深部地球物理剖面,建立了精细的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结构,深化了对我国地壳结构、大地构造演化、第二空间找矿、深部地质作用等机制的认识。此外,地质调查与研究获得重要原创性发现,完成了中国大陆102个阶的地层建阶,建立了浙江长兴、湖北黄花场等8条全球界线层型剖面,使我国地层学研究跃居国际前列。

  总体看,正是在系统开展多比例尺区域地质等基础上获得的重要国家基础地质数据,为我国资源勘查、国土整治、城乡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乐章:地灾防治系民生

  12年,防灾治灾重头戏;12年,关注民生显成效。

  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从一般性的工作思维提升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的层面,在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同时当作重头戏主抓。

  在查明全国地质灾害现状方面,完成全国1640个山地丘陵县(市)约650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在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和湘鄂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完成126个县的详细调查。开展全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10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已从1600多人下降为每年400多人。加快监测预警仪器的研发与推广,全国发放10万多套,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方面,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三个地面沉降重点发育地区,建成从空中遥感、地面GPS和地下分层标的立体监测网络体系,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坚实的技术依据。在四川雅安、重庆巫山和奉节等地区建立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示范区,为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政府及时应对灾害事件、提前作出决策、保持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方面,完成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下辽河平原等东部重点地区的调查,首次系统获得70多个化学指标的数据。此外,在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查明我国天然地下淡水资源为88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资源为3527亿立方米。评价了北方11个平原盆地区地下水资源现状。

  在构建矿山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方面,完成全国11万多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矿山恢复治理提供依据。开展全国163个重要矿集区的矿山遥感监测工作,为查明各类矿山地灾和监测各类违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积极开展灾害应急调查。在汶川和玉树发生地震后,迅速组织队伍进行地质灾害排查和地震科学研究,做好灾后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在重庆武隆、四川丹巴等发生重大滑坡灾害以及山西襄汾尾矿坝坍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迅速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此外,在西南石漠化地区、干旱和地方病高发区、西南岩溶和红层区实施地下水勘查和供水安全示范工程,解决了1500多万人饮水困难。而针对2010年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受的三季连旱,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部署开展打井找水,在“百年一遇”的大旱中缓解了饮水和农业用水等燃眉之急。

  可以说,地灾预警工作的显著成效和不断完善的矿山环境、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饮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乐章:服务大局拓领域

  12年,拓展空间展优势;12年,立足大局赢喝彩。

  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深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地质工作“两个更加”的要求,积极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地质工作融入了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六个城市地质调查,系统查明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等,成果应用于城市规划评估、土地管理、地铁运营安全预警等,特别是在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园等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33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开展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为服务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在大理—瑞丽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库区治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及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开展的地质调查,更是为工程选址、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支撑。

  地球化学调查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完成160万平方千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了我国中东部主要农牧经济区土壤质量状况,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区划、名优产品开发、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为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合理利用浅层地温能取得良好效果。完成天津、南昌等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示范,开展了山东、安徽、西藏等省区地热资源普查试点,为合理利用绿色能源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梳理国土资源大调查在延伸和拓展服务链中积极寻找地质工作新机遇的实践,可以得出毋庸置疑的结论:只要践行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地质工作就会多目标全方位地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服务于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资源调查评价、科学研究等领域,在更广阔更高远的空间取得成果。

  第六乐章:地质科技展神威

  12年,地学创新攀前沿;12年,科技实力克难关。

  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地质大调查工作,在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完善地质科技和理论创新体系、跟踪国际地学科技前沿等方面,通过系列开创性的地质成果数量和质量展示了硬实力。

  创新地学理论与技术,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建立了星载对地观测技术、航空探测技术、地面探测技术、地下探测技术和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等技术体系,使我国综合勘查能力大大增强。解决了鸟类、真兽类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命题。领先的地学成果传达出一个强有力信息,即我国正不断提升和展示在国际地学理论与技术创新上的的进步、威望和力量,正在成为未来地学界一个生机勃勃的科研主体。

  丰富中国区域成矿理论。建立了三大成矿区域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动力学的关系,提出了形成大陆成矿体系的四种动力学机制,构建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模式。厘定出11个地质时代的214个矿床成矿系列,建立了矿集区深部“三位一体”矿床的成矿模式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式,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部署和指导找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构建了高效的勘查技术体系,直接推动了我国高新勘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且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比如,为矿产勘查和寻找深部隐伏矿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磁、航电、航重、航放和航空遥感测量系统,大深度重磁电地球物理测量仪器,高精度深海油气勘探技术、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以及适合于干旱、森林沼泽等7种特殊景观区的化探方法技术。研发了适用于干旱地区和山地的国际先进钻探技术及其配套钻机具,成功实现超2500米深高精度定向对接井。无人机、干涉雷达、北斗卫星等高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实时监测。自主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广泛应用于基础、矿产和水工环调查,使地质工作迈入数字化时代。

  低品位、共伴生矿利用技术突破,为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鲕状高磷赤铁矿和高硫铝土矿等选矿工艺研究取得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使一批低品位、复杂共、伴生难利用呆滞矿产资源得以开发,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累累硕果证明:地质科技与装备的进步和技术提升,一定意义上不但是12年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导航仪”和“助推器”,更是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时代强音。而地学领域的一些原创性科研成果蜚声海内外,则昭示着我国正从地质科技大国走向地质科技强国。

  第七乐章:勘探红旗映山谷

  12年,足迹深深印大地;12年,地调征途遍神州。

  当我们回顾12年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历程,听闻新发现900余处战略性矿产地……我们欢天喜地举杯庆祝了;但听闻仅野外地质调查中因事故有18人献出了生命,我们流下了悲痛而又难舍的泪水……我们不由地感慨,地质大调查工作竟然是如此的艰险、辛酸和惊心动魄。

  12年来,在《勘探队之歌》鼓舞下,上百万参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地质工作者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的雪山、草地、江河、林海,他们风餐露宿,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以山川为家、以艰苦为乐,完成了数万个测点和上亿个数据的采集处理,神州大地上刻下了他们一行行浅浅深深的足迹。正是这些“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质队伍,以深深的地质情怀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立下汗马功劳,铸就了12年的辉煌成就。

  翻阅国土资源大调查12年的峥嵘岁月,首先激起心灵共振的,是地质工作者的“打拼” 精神。是打拼,使我们在地质工作低谷时奋勇前行,迎来了地质工作的第二个春天;是打拼,缓解了重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掣肘;是打拼,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导航了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科技的不断超越和创新;是打拼,成就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12年的光荣和梦想……而集百万地质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去共同打拼的背后,正是一直镌刻在地质人心中、流淌在地质人血液中的“三光荣”精神!

  事实上,也正是“三光荣”精神折射出的“地质之魂”,使地质工作者满怀为祖国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的愿望,发扬艰苦奋斗、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作风,在旷谷山野中留下艰难跋涉的足迹,把一杆杆勘探红旗插上一座座山间谷地,使一个个富饶矿山从他们脚下崛起……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我们相信,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背景下被不断提炼和升华的“三光荣”精神,将会使地质队伍“野战军”以特有的气概、决心和能力,在未来的道路上打拼出一片更加绮丽壮美的新天地。(中国国土资源报 张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