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宾馆 地铁怎么走: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张瑞图 书法大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3:02
 明 张瑞图 书法大观  

张瑞图(1570-1641)


    字长公,一字果亭,号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等。福建晋江青阳下行人,早时从事儒业,家贫,日需费用仅靠其母机杼纺织供给,常以大麦粥充饥。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进士,殿试第三,授编修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以礼部尚书入阁。曾为魏忠贤书写“颂词”,并因趋魏党仕至武项殿大学士。后魏党败,故入逆案,坐徒赎为民。继而遁迹江南,隐于青阳里白毫庵。

    善画山水,尤工书,以“金刚杵”笔法著称于世。山水骨格苍劲,点染清逸,间作佛像,饶有意趣。论其渊源,则以元为基调,略参宋人,并不限于北宋,粗笔方折则近乎南宋。其特点是小品多剪裁宏阔的景象,画面繁琐,结景细碎,勾皴点染,用意精到。于大轮廓转折处时露圭角;在大幅则多以粗放的笔墨绘近景数株大树,后衬远景以一座高峰开合而成,画面结景比较空疏。瑞图画名既高,书名尤著。特别擅长于行草,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清代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梁巘在《评书帖》中亦曰:“张二水书,圆处皆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一变。”“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又云:“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瑞图、王铎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倪后瞻也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杨守敬《跋张二水前后赤壁赋》云:“顾其流传书法,风骨高骞,与倪鸿宝、黄石斋伯仲。”    在宗唐宗晋的明代书坛,张瑞图敢于在赵孟頫书风的笼罩下,以直率自然的挥运,不拘常规的用笔、大写意的气势表现动荡时代激越躁动的心态,力矫颓靡的时弊,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他所开创的奇逸书凤,是自帖学以来从未有过的。从来帖学无论千变万化,终不出“二王”正道,而他的另辟蹊径则具有晚明浪漫主义狂飙所掀起的时代精神,是明未书坛变革中反叛传统、绝去依傍的一个实例。在他的影响下,其后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亦为一时风气所趋,力振摩刻之风,颇能振聋发聩,开启了晚明书坛改革鼎新的先河。书名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称,有“邢、张、米、董”或“南张北董”之目。日本书坛亦极力推崇,从江户时代起倭人就因黄蘖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带去张的书迹而熟知其人。 行草立轴


草书杜甫诗轴 夜宴左氏莊

释文:枫(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果亭山人瑞图

草书诗轴

行书五绝诗轴 上海博物馆藏
纸本 纵112.6厘米,横28厘米

图文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

草书诗轴

草书诗轴

 

图文来自中国书法在线

 

图文来自中国书法在线

行书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图文来自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网站

行书杜甫五律诗轴 可嘉扫描(点击放大浏览)
纵193.3厘米,横6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欣赏[1][2]

释文: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瑞图

行书西雅图集 可嘉扫描(点击放大浏览)

草书杜甫西郊诗轴 可嘉扫描(点击下载大图)江西省博物馆藏
局部欣赏[1][2][3]

释文: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果亭山人瑞图

行书轴 纵352厘米、横101厘米。

图文来自中华博物网

草书轴 纵177.5厘米、横49厘米。

图文来自中华博物网

行草诗轴 绢本 纵170厘米、横55厘米。转自中华博物网

行书五律诗轴 金笺,纵170厘米、横55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张瑞图《五绝诗轴》 图片由陈鹏 gerichen@sina.com 提供

张瑞图《行书诗轴》 绢本 立轴 179×45.5cm上海崇源2002秋艺术品拍卖会作品 估价RMB80,000-120,000

张瑞图《草书五律诗轴》 纸本 200X49.5cm西泠印社藏
资料来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杜甫秋兴八首局部

张瑞图《行草书杜甫诗册》(局部) 朵云轩藏

点击下载高清晰图片 朵云轩藏 张瑞图《行草书杜甫诗册》释文: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渼波西南台》出门复入门,两脚但(仍)旧。所向泥(滑滑),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满)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襟)袖。《九日寄岑生》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负禅寂。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叶密鸣蝉稠。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夏日李公见访》 天启甲子冬夜草于东湖之果亭 二水瑞图


张瑞图 《草书郭璞游仙诗》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为张瑞图草书节录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之三首及梁简文帝萧纲《仙客诗》,文字与原诗略有出入。

请点击下载浏览清晰图片 张瑞图《草书郭璞游仙诗》释文: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曾[原诗为“增”]澜,安得运吞舟。
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
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夏居[原诗为“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
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颏[原诗为“颐”]。
升降随长烟,飘[漏“飖”字]戏九垓。
奇齢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晦朔如循环,月盈已复魄。
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圆丘有奇草[原诗为“章”],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

【以上节录晋人郭璞《游仙诗》】

漆水岂难变,桐刀乍可挥。
青书长命箓,紫水芙蓉衣。
高翔五岳小,低望九河微。
穿池听龙长,鞭石待羊归。
酒阑时节久。桃生岁月稀。

【以上录梁简文帝萧纲《仙客诗》】

天启壬戌书于清真堂,瑞图。


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

    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为天启七年张瑞图五十八岁时书。洒金纸本,内容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八仙,指诗人贺之章,张旭、李白等酒仙。诗中尽写他们嗜酒、醉酒之憨酒。张瑞图书时,尽情挥刷,即使没有醉意,至少也是极其放松的状态。

点击下载高清晰图片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释文: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宗之潇洒美少年, 酒酣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地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天启丁卯春书 瑞图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局部) 绫本 纵25厘米 横274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扫描自《历代名家墨迹传真-明张瑞图行书论书卷》(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7807251514

点击下载高清晰图片《张瑞图行书论书卷》全本

释文: 汉武帝好道凭 虚欲仙索靖书 如飘风忽举鸷 鸟乍飞梁鹄书 如太祖忘寝观者 丧目皇象书如歌 声绕 梁琴人舍徽 卫恒书如插花美 女舞笑镜台孟光 禄书如崩厓人见可 畏李斯书世为冠 冕不易施设张芝 经 奇锺繇特绝 逸少鼎能献之冠 世四贤共类洪芳 不灭羊真孔草萧 行范篆各一时绝 妙右二十五人自古及 今皆善能书奉勅 遣臣评古今书臣既 愚短岂敢辄量江 海但圣旨委臣斟 酌是非谨品字法 如前伏愿照览谨 启普通四年二月五 日内侍中尚书令袁 昂启臣谓锺繇 书意气密丽若 飞鸿戏海舞鹤游 天行间茂密实亦 难过萧思话书走 墨连绵笔势屈 强若龙跳天门虎 卧凤阁薄绍之书 字势蹉跎若舞 女低腰仙人啸树 乃 至挥毫振纸 有疾闪飞动之势 臣浅见无闻暗於 明灭宁敢谬量 山海以圣命自天 不得不斟酌是非 过失如 获汤炭 天启甲子夏五书 於椰子书院 张长公瑞图附原书说明:
    《行书论书卷》作于明天启四年甲子(一六二四),时瑞图五十四岁。基本上具备了他书法的特点,代表了他中年的水平。面对是卷,我们很难找与之风格相近的前人之作,但却可看出他对古人书法的研究至深。从中我们似乎能够窥见孙过庭《书谱》、《景福殿赋》、《草书千字文》和苏轼《醉翁亭记》的一丝痕迹,但他却已从古人的约束中挣脱了出来,如其结体奇崛的变化,虽横扁之形出于苏书,但却左颠右倒,不求平衡;变使转处为直快方折,点画之间,抵牾揖让,左错右浇,笔势劲挺,节奏明快,于流畅中寓直转,飞动中有停顿,强调激昂的动感,给人以笔调奇险,真气弥满的感觉。
    在章法上紧压字距,疏空行间,使整幅书法的行气之间,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控制,不仅避免了散漫无章、眼花缭乱的现象,而且在横向展开的长卷上造就了满纸烟云、一泻千里的气势,给观者在视觉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令人有荡气回畅之叹。
    用笔上方峻刻峭,多使偏侧之锋,起笔以挫为主,落笔起止斩斫,翻折顿挫迅捷,提按起伏坚韧有力,横撑竖持跳跃使转,夸张多变—奇险莫测。笔画伸展倾斜度颇大,才以轻捷的露锋落墨,随即铺锋重重带过,至折转处又突然翻折笔锋,用尖刻的锋颖与锐利的方折及紧密至不透风的横画排列相结合,形成折带摇荡的鲜明节律。这种大翻大折、突出横向的动态,一变历代行草书以圆转取纵势的笔法,代之以方峻峭刻取胜。
    整卷作品非常和谐,其以方折之笔横斫,以连绵之势密布,以宽舒之阵排列,屈突又缓徐,硬辣又飘逸,局促又拓展,撑挫又连绵,用众多的反常又合度的笔法组成一幅壮美的图画,这种“壮美”,既是在艰难跳荡中臻至和谐的美,也是在凛厉捕杀中寻求平和的美,更是一种由悲怆激越转向平和放逸的美。此处其在挫与撑的变化和统一之主旋律中,还讲究墨韵的变化,笔墨丰满敦厚,气象淋漓酣畅加之笔画实重,少见轻飘之笔,故而形成了有别于前人和时人的鲜明个人特点。此卷乃中年行草,比之晚年草书更见平和散淡,不仅转折处多婉转而少侧锋偃笔,且结体虽奇崛,风格虽猛利,但并未失之狂诞。其书写的特征与当时的心态互为表里:在“禅味”的书法中化解胸中的痛苦和无奈。由此也证明了他是一位善于进取、勇于创造的大师。他的进取曾使自己从一介寒士跃而跻身朝廷重臣之列,他的创造又使自己从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锤炼成一个艺术的胜利者。此卷由安徽省博物馆供稿。(文/张飞莺)


张瑞图《行书八言联》 立轴 纸本 145×29厘米×2
(转自中华博物网)

钤印:笔研精良人生一乐、瑞图、左柱国少师大学士章
款识:瑞图。

释文:百和传香独游花里 狂蜂扑酒时入茆堂

张瑞图《小楷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卷请点击下载清晰图片张瑞图《小楷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卷 (图片由king_wgx提供)


张瑞图 草书李白《月下独酌》
(来自网络)

释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崇祯年末书于白毫庵中 果亭山人 瑞图。

自书诗册


张瑞图《自书诗册》请点击下载浏览清晰图片张瑞图《自书诗册》(图文由可嘉提供)

行书册页 河南博物馆藏

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卷
扫描自中国名家法书·张瑞图草书千字文(文物出版社)

原书图版说明(作者:单国强)
    在明代书坛,张瑞图是一位很特殊的书法家。他人品颓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贤,成为“魏家阁老”成员之一,其行径为士林所不齿,《明史》将他列入“阉党”;然在书法艺术上却颇有建树,为时人所公认,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书史并称曰“邢张米董”。颓丧的人品居然没有淹没他的书法声誉,这在“书以人重”观点已十分流行的明代,是很特殊的例外,有明一代仅张瑞图和王铎两人,如(清)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所评:“张果亭(张瑞图)。王觉斯(王铎)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可见两人书艺必有过人之处。
    其次,张瑞图是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為“晚明四家”的,然他的书风与崇尚钟王帖学、追求柔媚格调的邢、米、董三家迥然有别,而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诸人创立的奇倔狂逸风貌颇為相似,共同在钟王之外另闢蹊径。(清)粱巘在《评书帖》中即指出:“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鐸)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末入神,自足下朽。”杨守敬也认為张氏“顾其流传书法,风骨高騫,与倪鸿宝(元璐)、黄石斋(道周)伯仲。”([清]杨守敬跋张瑞图《前赤壁赋》) 张瑞图之名不列入风格相伯仲的倪、黄、王流派之中,却与蹊径迥异的邢、米、董并称,这也是很特殊的现象,其书风与诸家必然存在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的复杂关係。因此,探讨张瑞图其人其书的特殊性是饶有意趣的问题。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殿试进士第三名,授编修,积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
    天啟七年(1627年)以礼部尚书入内阁,仕至建极殴大学士。其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内阁首辅顾秉谦和先后入内阁的冯銓、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木普]、来宗道等人,都成為魏忠贤私党,时称“魏家阁老”。天啟六、七年,魏忠贤生祠遍建天下,而生祠碑文多由张瑞图手书。崇禎帝继位下久即剪除了魏忠贤和客氏,并清查阁党。崇禎元年(1628年)时,有监生胡焕猷上疏查究為魏忠贤建祠的党羽,弹劾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木普]等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於詔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於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復何辞。”然其时内阁仍由他们把持,未能参倒。崇禎二年二月会试,施凤来、张瑞图任考试官,两人继续倒行逆施,所取考生几乎都是中官、勛贵的姻戚门人,终於激怒了崇禎帝,次月即罢免了施、张两人,同月即将《钦定逆案》颁示天下,决心剪除阉党。开始时张瑞图和来宗道并末列入名单,经崇禎帝指出:“瑞图為忠贤书碑,宗道称呈秀父在天之灵,非实状耶!”两人遂入逆案,张瑞图坐徙三年,復赎為民。可以说,张瑞图的一生确实很不光彩,人品也颓丧不足取。
    然而,一个人的艺术造诣并不是人生和人品的直接翻版,书品不一定等同於人品。艺术风神和品藻的形成有著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具强烈形式美和抽象性的书法艺术,其格调的高下更多取决於审美观念,而非道德观念。因此,在明代,尽管 “书如其人”说已十分流行,晚明项穆提出的“心相”说,更强调“人正则书正”,但书法艺术的表现本质毕竟属於审美范畴,单纯用道德伦理观难以作出公正评判,因此,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张瑞图书法,还是得到社会的首肯。
    张瑞图书法的独特之处,清人秦祖永有一句很準确的慨括,即“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闢蹊径。”(【清】秦祖永《桐阴论昼》)钟王即指三国魏之钟繇和东晋之二王,他们所创立的书风,歷经唐宋元的持续发展,已形成源远流长的帖学传统,并据书坛主流,其审美特徵表现為崇尚阴柔之关。由元代赵孟頫树立的妍媚柔婉书风,将钟王帖学传统推向高峰,对明代產生了最直接的影响,追求外在形态的 “姿媚”蔚成风气,於是,明初出现了三宋、二沉等人端整婉丽的“臺阁体”,明中形成了端庄典雅的“文派”书风。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综述明代书法曰:“帖学大行,故明人类能行草,虽绝不知名者,亦有可观,简牘之美,几越唐宋。惟妍媚之极,易粘俗笔。可与入时,未可与议古。次则小楷亦劣能自振,然馆阁之体,以庸為工,亦但宜簪笔干禄耳。至若篆隶八分,非问津於碑,莫由得笔,明遂无一能名家者。又其帖学,大抵亦下能出赵吴兴范围,故所成就终卑。偶有三数杰出者,思自奋軼,亦末敢绝尘而奔也。”
    号称晚明四家的“邢张米董”当属马氏所述欲“出赵吴兴范围”、“思自奋軼”的“三数杰出者”,然大多“亦未敢绝尘而奔也”。邢侗精研东晋二王,临摹几可乱真,自谓“拙书唯临晋一种”;米万钟作為米芾后裔,谨守家法,在米字体格中唯增圆润。两人虽不学赵体,却未离二王樊篱。董其昌公开向赵孟頫宣战,力纠赵书之妍媚熟甜,以“熟后得生”的途径,求流润中的“生拙”之味,以“率意”的笔法,在放逸中现“自然天真”之趣,其风格与赵书相比,更多生拙、放逸、简淡、萧散之韵,然体貌仍不离圆和秀,尤其在弘扬帖学、重振钟王风神、讲求姿态方面,与赵孟頫是一致的,只是另立了一种形态。惟张瑞图,虽然在书品和成就影响方面不能说超过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在另闢蹊径、独创一格方面却属於“绝尘而奔”者。
    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於柔媚的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确属奇而逸。对他的书学渊源,前人略有论述,梁蝎《评书帖》云:“张瑞图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书醉翁亭。”指出他也从帖学入手,只不过崇尚的是“狂草”派书风和讲求厚重力度的“苏体”笔法。另据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曰:“张二水,解散北碑以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似乎他还从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劲峻厚的笔法。
    张瑞图奇逸书风的形成,既与他的师承渊源有关,更是时代审美思潮转捩的產物。在有明一代姿媚书风占主流的时尚下,还萌发著一股尚丑、尚狂狷之美的思潮,明初张弼“怪伟跌宕”的草字、陈献章“拙而愈巧”的茅龙笔草书、明中期祝允明 “纵横散乱”、“时时失笔”的狂草,都显现出反正统的倾向。至明中叶以后,随著商业城市的繁盛,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中“公安派”的“独抒性灵”说以及哲学上李赘等人“异端”思想的出现,使这股反正统、求“狂怪”的思潮获得进一步发展,在书法界就涌现出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一批“狂怪” 派书家,他们拋弃中和、优美的姿态关规范,结体支离欹侧,以丑為美;笔墨随兴而运,打破“藏头护尾”、“平正安稳”等形式美规律,肆意挥洒,棱角毕露;布局下求平衡和谐,而是纵横交叉,散散乱乱。这种以丑怪、狂狷為美的书风,在明末清初风行一时,张瑞图作為其中一员,不仅在“晚明四家”中独标风范,在这一行列中也堪称佼佼者,如近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评述:“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為黄石斋,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一為张二水,解散此碑以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此皆得天独厚之人。”
    张瑞图的书法,在外在形态、笔墨形式上,与黄、倪、王、傅有许多相近之处,呈现出趋同的审美追求。但内涵的个性、气质、情感、格调,却各下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因為书法风格的形成离下开作者这一主体因素,意在笔端,笔随意发,书家的性格气质、心理特徵、思想感情等主观因素必然要有意无意地渗入到风格中去,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独特面貌,就这个角度说“书如其人”的观点毋容置疑。张瑞图的字确很“奇逸”,但有时奇得出格,不少字结体狂怪得难以辨认,逸也有些过分,下少用笔纵放得犹如书一符。据《桐阴论画》附註云:“张公画罕见,书幅甚多,相传张係水星,悬其书室中可避火厄,亦好奇者為之。”此说虽据传闻,即便有之也属好奇者為之,但至少说明张氏书法很怪,可作法灾的符录悬掛。观其车书中多难以辨认的奇字和纵放无度的逸笔,确带有符躁的味道,写字类似画符,无疑在迎合世俗趣味,格调必然下高。另外,反柔媚而走向极端,一味硬倔,过分外露,也容易变為粗俗的霸悍气,张氏书法即有过分之处,少含蓄文雅之气。一卯粱嗽《评书帖》所论”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下贵。一张氏在艺术追求上的偏激、失度和品位下高,与他政治上的表现有某些相似之处, 这无疑是人品对书品的影响。因此,张瑞图与倪、黄虽同属奇倔书风,却不能归入一类,更不能并称。
    张瑞图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為主,此卷《草书千字文》是其宏幅鉅製。《千字文》的文字内容,是由南北朝梁武帝时周兴嗣编次的,為我国古代识字的啟蒙读物。由於它由一千个不同的字组成,以后也成為歷代书法家甚感兴趣的书写内容,纷纷以一体、二体或四体、六体写《千字文》,其用意,一是作為他人学习书法的范本,故书家作多种书体以供人临写。[明]陈淳在《自书千字文》跋中即指出: q书《千字文》往往有人,非人好书,人欲书之耳。盖《十字文》无重字者,人谓书学尽於此矣。』 一是作為书家展现个人风貌的载体,如[宋]董迪《广川书跋》所曰;“后世以书名者,率作干字,以為体制尽备,可以见其笔力。:张瑞图此卷《草书千字文》,当属於后者,以显现个人独特的书法笔力為宗旨。
    此卷末署款“天啟癸亥书於都中,张长公瑞图。”天啟癸亥三年(1623年)时,张在京任职,尚未入内阁,此卷為五十四岁所书,风格已趋成熟,然仍保留学孙过庭和苏軾的某些笔法。全篇字与字之间连笔下多,而运笔之气贯通,以显示其放逸之势:各字大小变化下大,主要靠结体的欹侧反正、紧密开张、左右轻重、上下错落,来显现起伏跌宕:字姿呈方形的整体结构,又时出奇险之态,点画通过粗细、乾溼、疏密、方圆的变化,表现出跳荡之势;全幅呈字距紧密、行距宽疏的布局,然紧密字距中,时用舒缓的笔法和揖让的结体来调节,宽疏行距中,又时以出格之字和破直之势来调节,从而达到了密而不窒、疏而不空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张瑞图典型书风的主要特色。然此卷笔法多用圆润中锋和厚重笔道,少劲利峻峭之势;转折处多婉转,并非每转必折,每折必劲,也少侧锋偃笔;在奇异结体中仍时见瀟洒秀丽之字,狂放而未失於怪诞。这些特点表明孙过庭车书所具的流润和法度之影响尚未完全消褪,苏軾浑厚凝重的笔法仍在起作用,北朝碑学之痕跡尚下显著。因此,这卷《草书千字文》反映的是张瑞图转变时期书风,对了解他的书法发展演变轨跡具有重要参证价值。

请下载浏览清晰图片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部分图片转自砚藏网站)

 

图文来自中国书法在线

张瑞图《草书五言诗》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瑞图书法多以侧锋起笔,转折锐利,笔势攲侧,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於此作中可见一斑。释文:
洞壑僊人馆。孤峰玉女台。空濛朝雨合。窈窕夕阳开。流涧含轻雨。虚岩应薄雷。正逢鸞与鹤。歌舞出天来。似金粟老先生。瑞图。


张瑞图《草书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局部) 25.8×456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局部欣赏[1][2][3][4] 释文: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屡(几)蹴层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可嘉扫描)

草书鲍照 陆机诗长卷 私人藏
绢本 长272厘米,宽32厘米

释文:
齐襟(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愿君早休息。留歌待三春。鲍照 拟(学)古
闲夜命懽(欢)友。寘(置)酒迎风馆。齐僮梁父(甫)吟。秦娥张女弹。哀音绕栋宇。遗响入云汉。四坐(座)咸同志。羽觞不可算。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人生能(无)几何。为乐常苦晏。譬彼伺晨鸟。扬声当及旦。曷为恒忧苦。守此贫与贱。 陆机拟今日良宴会诗

图文来自中国书法杂志2004第9期

张瑞图《卢照鄰长安古意诗》 纸本 28.2 X 466.5CM

山水一幅
 张瑞图 桃源诗 立轴 张瑞图 行书苏轼铭文二首释文:择胜亭铭。维古颖城,因颖为隍。倚舟于门,美哉洋洋。如淮 释文:之甘,如汉之苍。如洛之温,如浚之凉。可侑我客,可流我觞。我欲即之,为馆为堂。近水而构,夏潦所襄。远水而筑,邈焉相望。释文:乃作斯亭,筵楹栾梁。凿枘交设,合散靡常。赤油仰承,青幄四张。我所欲往,一夫可将。与水升降,除地布床。可使杜康,
 
释文:洗觯而扬。可使庄周,观鱼而忘。可使逸少,祓禊而祥。可使 释文:岂独临水,无适不臧。春朝花郊,秋夕月场。无胫而趋,无翼而翔。敝又改为,其费易偿。榜曰择胜,名实允当。维古至人,不留   一方。释文:虚白为室,无何为乡。神马尻舆,孰为轮箱。流行坎止,虽触不伤。居之无盗,中靡所藏。去之无恋,如所宿桑。岂如世人,生短释文:虑长。尺宅不治,寸田是荒。锡瓦铜雀,石门阿房。俯仰变灭,与生俱亡。我铭斯亭,以砭世盲。 广心斋铭。细德险微,爱争彼我。君子广心,物无不可。心不运寸,中积琐琐。得之戚戚,忿欲生火。沃以远水,井泉无波。天下为量,万物一家。前圣后圣,惠我光华。 天启丙寅,书于东湖之审易轩。瑞图。
钤印:二水(白) 张长公(朱) 张瑞图印(朱)  张瑞图 行书郁郁双松老诗 轴释文:郁郁双松老,何年雨后移。插竿拈直干,持斧削繁枝。夜静鸣蛩稳,春晴有鸟欹。凋应后百物,岁晏以为期。果   亭山人瑞图。
钤印:瑞图之印(朱) 芥子居士(白)
张瑞图 行书李白诗 轴释文: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白毫庵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白) 书画禅(白)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张瑞图 书法大观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张瑞图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傅山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曾国藩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清代帝王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代 书法家 张弼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书法 <琴赋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书法大全[1]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书法大全[2]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草书杜甫秋兴八首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行楷洛神赋》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東坡記遊》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 手卷曹植诗四首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云江记》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草书手卷闲居秋日》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乐志论草书轴》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嵇康酒會詩》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歌风台》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祝允明《草书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