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两难:观点中国 观点 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25:24
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
【人物】:梅新育                
摘 要:
在近期内,由于美、日等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资源进口大国在这方面的支出也将持续处于高位;在中长期内,随着中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国内消费等项政策陆续制定实施,中国的进口需求将越发旺盛,贸易伙伴在制成品成本竞争力方面对“中国制造”的劣势也将日趋缩小。既然如此,其它国家何必太过性急呢!

自从中国经历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冲击考验、在新世纪初牢固确立1990年代以来的贸易顺差国地位时,这个话题便逐渐成为西方政界和舆论界热衷于操弄的话题。由于西方至今还掌握着国际社会的大部分经济和话语霸权,这个话题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

相应地,“顺差国责任论”在某些西方政界、学术界和舆论界人士那里流行一时;其对中国等贸易顺差国责任之强调,以至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等人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高峰之时,甚至将美国次贷危机也归咎于中国的顺差,理由是中国大量的顺差最终转化为对美国的资本输入,压低了美国的市场利率,从而刺激了美国人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屋,云云。

一个国家尤其不可能做到与所有贸易伙伴的贸易都实现平衡。也正是因为有了贸易失衡,才有了相应的资本流动,有了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正是这个市场令西方受益最深,至今也主要掌握在西方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控制之下。那么,西方人愿意真的实现绝对的贸易平衡,从而消除这样一个国际金融市场吗?平衡是相对的、局部的、暂时的,失衡才是绝对的、全局的和永久的;甲国对乙国可能今日逆差,明日顺差,而乙国对甲国之逆差可能又平衡于对丙国的顺差……世界贸易的图卷就是这样绚丽而多彩。

就中国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和海外市场对其意义本来高于发达国家。中国多年来必然比西方国家更为强调扩大出口创汇,以求消除约束中国经济发展的外汇缺口,实现国际收支安全。即使中国实现了连续一段时间的贸易顺差,只要中国货币尚未成为十足的国际货币,中国就始终不能对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掉以轻心。在1990年代初连续数年贸易顺差之后,中国仍然遭受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就说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顺差都不是守财奴囤积在库房中的金银,而是必然要以资本流动形式回流,兼具发达国家和贸易逆差国双重地位的国家从中受益最大。而且,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也不可能永久居于高位而不发生改变,因为持续的贸易顺差必然推高该国国民收入、国际储备和价格水平,一方面增强其进口能力,另一方面又削弱其出口的价格竞争力。

持续多年且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已经给中国维护经济平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须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国际收支安全,但自从贸易顺差格局经受住了东亚金融危机冲击考验后,中国已经不必也没有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了,相反是在努力探讨扩大进口之道。在近期内,由于美、日等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资源进口大国在这方面的支出也将持续处于高位;在中长期内,随着中国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国内消费等项政策陆续制定实施,中国的进口需求将越发旺盛,贸易伙伴在制成品成本竞争力方面对“中国制造”的劣势也将日趋缩小。既然如此,其它国家何必太过性急呢!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