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版本:社评:用对待CPI的紧迫感调控房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2:01

社评:用对待CPI的紧迫感调控房价

  • http://www.huanqiu.com
  • 2011-03-29 08:30
  • 环球时报
  • 我要评论
字号:T|T
    摘要:调控房价或许比控制CPI涨幅更难,但它不能成为 “越调控房价越高”的理由。无论好与不好,中国社会形成了要求政府对经济及民生一切问题都大包大揽的局面,很多人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这或许是不可承受之重,但中共既然长期执政,就不得不承受它。

      近日中国多个城市公布2011年房价调控目标,舆论哗然。一些城市把房价涨幅上限与GDP增幅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有的直接公布一个数字,最低的涨幅上限为兰州的9%,这样的调控目标与舆论的预期相差很大,有尖锐批评认为,这不是控房价,而是在给涨房价提供新空间。


      各地方政府显然没有与中央政府调控努力做“无缝对接”,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访谈节目中表示,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国八条对限购房屋提出严厉的政策,宁波、西安等公布的10%甚至更高的房价涨幅上限,让人看不到地方政府对调控房价下了决心,相反,这些数字传达出来的是犹豫、畏难,甚至推卸责任等复杂信息。


      各级政府应当清楚,房价在中国正从经济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它的敏感性已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相上下,在特殊地区及特殊人群中,甚至比CPI更敏感。以往关于房价的很多争论或者在经济层面上进行,或者纠缠于政府干预的“该不该”,以及“对不对”,但我们一直没有像对待CPI那样,给一个准确的、军令状般的调控房价的承诺。


      调控房价或许比控制CPI涨幅更难,但它不能成为 “越调控房价越高”的理由。无论好与不好,中国社会形成了要求政府对经济及民生一切问题都大包大揽的局面,很多人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这或许是不可承受之重,但中共既然长期执政,就不得不承受它。围绕房价的诉求很多,很复杂,其中一些未必合理,哪些该市场管,哪些该政府管也一直难有定论。这些混乱由政府兜底,是中国这样强势大政府的代价。


      房市困局告诉我们,对于13亿人口的复杂经济体来说,在市场杠杆和政府调控之间把握分寸是多么难。中国不可能往计划经济倒退,但也决不能任由市场或者任何其他力量制造巨大的不平等。可以设想,如果政府彻底不管房价,有一天它很可能自然回落到合理水平,但中国社会根本没有耐心经历这个过程。让我们把这个可能性忘掉。


      调控房价已经形成对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甚至公信力的考验。 政府承诺调控房价已经很久了,至今未见明显效果,这与政府在其他方面的雷厉风行形成反差。怀疑各地政府从房价上涨中谋利的议论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各级行政当局的信誉,这一局面必须得到扭转。


      10%及以上的房价涨幅上限,将加剧公众对各地政府不情愿调控房价的怀疑。任由这种怀疑的蔓延,是在消除潜在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上不作为。中国政府不是西方制度下的政府,承诺的事情可以打折扣。中国各级政府必须在房价问题上说真话,如果房价确实无法调控,多难张口也要说,既然下决心调控并已推出大量措施,就应对调控结果勇敢承担责任。


      房价涉及千家万户,堪称万众瞩目,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布调控目标之前是否认真模拟过社会舆论的反应,值得怀疑。调控房价决不是一件“对上”的事,它必须过公众是否接受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