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辅仁医院无痛人流:笑看沧海欲成尘――全唐诗中的神仙鬼怪(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3:36



笑看沧海欲成尘――全唐诗中的神仙鬼怪(2)(2011-02-04 13:46:14)


我国的“神仙系统”很有中国特色。有些教派宣称真神只有一个,有些教派劝诫人们老老实实地低下脑袋检讨自己的“原罪”,就算能上天堂也是咽气之后的事啦。但中国土产的道教却并不如此,说来道教很有“进取精神”,讲究“神仙是人做, 修炼不辞劳, 吃得苦中苦, 正果就修到”,天宫的大门常为有志者敞开,列仙众神宁有种乎?
人们常说古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严重。但相传修仙之途,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道教甚至说女子修仙比男人还事半功倍,有“女子修一年顶男人五年”之说。仔细想想,倒也有可能,要不怎么不挥刀自宫就练不成葵花宝典呢?
好了,不乱扯了,传说中的女仙形象实在是令人羡慕,比如杜光庭专写女仙的《墉城集仙录》中就说很多女仙们“年二百八十岁,颜如桃花,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画,光彩射人,视之如十七八者。”
号称岁月不在脸上留痕迹的赵雅芝姐姐,上足妆加打灯光,看起来也至少像三十八的,女仙们二百八十岁,还青春永驻十七八,人家不是天仙谁是天仙?
《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故事很有趣:说是汉朝时有使者行经西河这样一个地方,在城东看到一个少女正打一个老翁。这个老翁头白如雪,已是古稀之年,却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接受杖打。使者大为惊奇,于是诘问为何此处有这等风俗?没想到少女答道:“这老头是我儿子。我的舅舅伯山甫精通神仙之道,隐居在华山中。他可怜我多病,就拿仙药给我,于是我青春永驻。可我这个儿子,不肯学仙,于是成了这般老朽的模样,我生他的气,所以才杖打他。”使者问女子和儿子年龄各多少,女子回答说:“我一百三十岁,儿子七十一岁”。

“华岳无三尽,东瀛仅一杯。入云骑彩凤,歌舞上蓬莱”。高峻的山、广袤的海,都显得渺不足道,时间的消磨、山海的沧桑都付与嘴角间那不经意的拈花一笑。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梦境,多么令人神往。


一、上 元夫人

在众女仙中,除了母亲辈的圣母元君(老子的母亲)和金母元君(即西王母,也就是民间说的王母娘娘)外,地位最高的就是上元夫人了。上元夫人在众女仙中地位尊崇之极,她“统领十万玉女名箓”,简直就是女仙系统中的CEO,有“一仙之下,万仙之上”的架势。


李白这首诗中所写的上元夫人形象,完全来自《汉武帝内传》一书。此书据考证说成于魏晋年间,唐代诗人们大多都读过,李商隐诗中也引用过其中故事。《墉城集仙录》中介绍上元夫人时也袭用了这本书的描写。
书中说汉武帝刘彻喜好神仙之术,终于感动了上天。当时汉武帝正在承华殿中闲坐,猛然看见一个非常美丽的青衣女子,自我介绍说是天宫的玉女王子登,是西王母从昆仑山派来的。让他静心斋戒,等候王母降临。
汉武帝于是吃素祈祷,把政务委于臣子处理,又在大殿上铺了紫色丝罗的地毯,燃起了百和薰香,挂起了云锦的帏帐,点起了光芒四射的灯烛,摆上了玉门进贡的甜枣,酌好了西域的葡萄酒,还陈设了当时宫中最上等的哈密瓜(这些就仿佛我们现在的进口货),来接待天宫神仙。
到了二更时分,西南天空云滚如涛,并传来箫鼓丝竹之声。半顿饭的功夫,西王母到了,随行群仙如鸟群一样纷纭而来。他们“或驾龙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鹤,或乘轩车,或乘天马”,一时间“群仙数千,光耀庭宇”。看得汉武帝目瞪口呆。
这篇文章中描写的王母娘娘的形象是这样的:“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也就是说王母身穿黄金披肩,系“灵飞绶带”,腰间佩有名为“分景”的宝剑,头上梳着太华山形状的高发髻,戴着名为“太真晨婴”的帽子,脚上穿着黑玉凤纹鞋。看样子如同三十岁左右,不高不矮(增一分则太高,减一分则太矮,标准得不能再标准),容颜美丽绝伦。
接下来王母当然也没有吃汉武帝准备什么玉门枣、哈密瓜之类的,有些国家的总统访问异国还带自己的厨子呢,王母当然自带“天厨”,顺便让尘世中的“土包子”――汉武帝吃了颗仙桃,开了下“天荤”。
但说起来修仙求寿这回事,最热心的是帝王们,因为他们什么享受也有了,“奋斗”目标就只有“长生不老”了,但难度最大的也是帝王。山野之人,眼中无非是青山绿水,闲花啼鸟,每日打打柴、种种田,过着无比单纯的日子。而身为帝王,美酒美女当前,权欲杀罚于心,哪里能稳住神、安下心来?《道德经》云:“不见可欲,其心不乱”。帝王们每天面对着种种诱惑,他们又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焉有心不乱之理?
王母其实也知道汉武帝凡胎浊心,根本不是求仙的料,但人家汉武帝诚心虔意十足,却也不好拒绝。王母不愿在臭浊的人间多待,于是她派侍女郭密香去请上元夫人来帮个忙。看来王母娘娘倒很像领导的派头,总是“享受在前,吃苦推后”,脏活累活都往下派。
不过王母让侍女转告上元夫人的话说得很客气,像什么“夫人可暂来否?若能屈驾,当停相须”,都像是说给平辈的朋友的。所以有些地方说上元夫人是王母娘娘的女儿或弟子,从这里看都不大像。
上元夫人出场时情形是这样的:先听见云中有箫鼓作响的天乐,接着先到的是上元夫人的一千多名青衣侍从,全是十八九岁秀美无比的仙女,上元夫人看上去像二十多岁的女子,容貌更是惊艳绝伦,也穿着青袍,上绣着五彩祥云,袍子光艳夺目,不知是何料子,决非人间的绸缎可比。
上元夫人头上挽着三角髻(大家可以找一下梅兰芳所演的《上元夫人》剧照,头上就梳着高高的三角髻),长长的秀发披散在腰边,头戴九云夜光冠,佩戴着在火中烧炼过六次的玉珪,玉珪上垂着编成凤纹花样的绶带,腰里挂着黄褐色用来指挥神灵的宝剑。
上元夫人来了后,王母要求把“十二部真经”都传给刘彻,上元夫人不同意,她觉得刘彻根本不配学仙。并说这部真经四千年才能传授一次,而且只能传授给女子,不能传授给男子。王母大概觉得上元夫人驳了她的面子,有些恼怒,于是就软硬兼施,恐吓说上元夫人已经泄露了天机(晕,人家还不是她王母请来的?要不怎么能见到刘彻,看来王母一贯不大讲理),反正好说歹说还是劝上元夫人把真经传给了刘彻,真经装在玉石的封套中,包着兰茧的锦绸,用紫罗素带扎着,并盖有太帝的玉玺大印。
然后,上元夫人和王母乘上云车,在侍从、龙虎们的护卫下飞向西南的天空,彩云灿没,天乐飘飘,不一会就远得看不见了,只留下余香袅袅。
刘彻虽然受了天书,将之套上玉封,以珊瑚为画轴,紫缎为书套,装入金箱后安放在柏梁台上。但他根本没有毅力照天书中的教导去修持,没几天就故态复萌,多淫多杀,暴戾如昔。于是天火焚烧了供奉真经的柏梁台,刘彻求仙宣告彻底失败。

通过上述的故事,我觉得上元夫人在群仙之中,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不但年轻美丽(王母如三十多的女人,上元夫人看起来只有二十多),而且通过她能预见刘彻修仙终不可成,就证明其智慧和见识不在王母之下。

关于前面李白那首诗,研究专家安旗先生认为:诗中的王母、上元喻指杨贵妃与其姊虢国夫人,嬴女儿则喻指武惠妃之女太华公主。整首诗写杨氏家族为了巩固受宠地位,以联姻为手段,促成杨贵妃堂弟杨錡与太花公主的婚事(《李太白别传》104页)。安旗先生觉得,此诗中含有讽刺杨家以婚姻作为政治交易的意思。
但我觉得,这些解释未免有“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的感觉。对于一生好道,甚至“全家总动员”来求仙访道(有诗为证:“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的李白来说,写此诗时,大概心中充溢着景仰之情,就算李白一贯狂傲,也难说敢连上元夫人都妄加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