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艺术:校本教研:让教师走近、走进(五)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40:56
校本教研:让教师走近、走进(五)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校本教研
作者:秀洲现代…    文章来源:浙江嘉兴    点击数:208    更新时间:2007-2-7 【按语】刊在2006年2月《教学月刊》(中学版)上的一专题“校本教研:让教师走近、走进”,从教师、管理者、教研员、高校研究者等多角度透视“校本教研”问题,这种多元化、全方位的声音的采集也正是我们一直想要做的。我们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一专题,同时对我们项目网站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对教师的采访 —— 校本教研离很多教师还有点远
 ●中学科研管理者的声音——校本教研中的“ 伪教研”现象分析
 ●教研员的分析—— 校本教研在一些学校并未真正到位的表现及其原因
 ●高校研究者的建议——校本教研:信念、行动与保障,一样都不能少
 ●学校的探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校本教研、 校本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有效性的初步探索

【相关链接】:其余部分可点击查看:
(一)
http://xbyx.cersp.com/jyyd/glpgyjk/200702/1185.html
(二)http://xbyx.cersp.com/jyyd/glpgyjk/200702/1186.html
(三)http://xbyx.cersp.com/jyyd/jrjyy/200702/1187.html
(四)http://xbyx.cersp.com/xxzy/ztlw/200702/1188.html
(五)
/jscz/qtfz/200702/1189.html
 

* 本文由濮棍铭、洪福珍、胡国良、陆培林、袁天红、盛霞红、孟福荣、许春云等供稿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促进学校发展、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引领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是校本培训制度所应具有的深刻内涵。我校本着教科研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标,全力营造校本教研氛围,积极发动和组织教师勇于实践,认真总结,深入教育教学各领域,进行改革和研究。我们意识到在民办学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校的硬件设施再也不能成为我们可炫耀的资本而学校硬件设施即使花再多的精力与财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赶上先进学校的档次。因此,唯一的出路在于软件的突破,教育观念的提升。我们始终认为,教育改革重要的不是口号的竞赛和教学硬件大干快上,而是教师素质为主的教育软件的更新,基于以上的思考与认识, 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 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师资培养新路子,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使学校稳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体目标: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引领中完善自我。
  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中心( 以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 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学习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和面上推进相结合)。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是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使教师的研究日常化,依托教师发展学校,要让教师保持“四个清醒意识”反思教师的备课、讲课,即教师对每堂课教育的意义要有清醒的意识,对所教学科的特点要有清醒的意识,对所教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要有清醒的意识,
  对本班学生的接受方式要有清醒的意识。我校以课改理论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洋思教学模式,着力改革“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新模式。
  1.改革备课
  集体备课和用好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精心组织好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教学智慧,要处理好教师个性备课与共性统一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要有对“学情”的分析,备课要包括学生作业内容。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资源共享,合理减少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的时间。上课前,各备课组召开讨论会,讨论本单元的备课情况,会前由备课组长分配好每一位教师的任务,然后在备课组会议上每一位老师确定一个主题,分别给大家讲教案,主讲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疏通教材;如何备课,备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采用哪些自学习题,大家各抒己见修改教案,比谁改得多、改得好;各自改好后, 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一位老师执笔备课。其他教师在使用时,可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重写。
  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反思。这也作为教案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环节中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革上课
  提高教学密度和节奏,使课堂“紧张”起来,处理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尤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操练时间,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坚决克服“满堂灌”、“ 满堂问”等现象,学习和完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环节提前,即让学生在讲课前先感知教材,自我尝试,教师课中指导、点拨,学生当堂练习,完成基本作业,信息及时反馈,课后及时巩固。

  3.改革说课
  说课是引导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方式。我校教研组尝试将传统的“ 操作型说课”转变成“ 反思型说课”。具体要求有三:一说教学理念,打破就操作论操作的说课模式,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叙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三说教后改进,要求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设想。

  4.改革评课
  传统的评课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我校建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评课活动中,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向”。
  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传授知识的情况,转向不仅评价怎样传授知识,而且评价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怎样有机地渗透德育、健康卫生教育等,看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有了哪些提高,评价教师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 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既“重教”又“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教师如何教,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 效果”。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的课就是好课。这样, 教师备课、讲课就会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评价形式,采取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阶段性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所谓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当堂完成的作业这种检测方式来评价一堂课的效果。

  5.深入课堂, 指导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改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堂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校校长会同教务主任、教科室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结合常规工作管理检查,经常深入课堂进行随堂听课,与一线的教师一起积极探索与新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每节课听完后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对该教师的备课、讲课情况认真作出评议,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手中。
  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校本教研。各学科教研组的一些做法如下:

  语文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认真进行课堂诊断及观摩以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旨归,以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每周安排一到两位教师上公开课,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四研究”,即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研究学生。全面实施学校质量工程。我组还认真参与市语文校本教研观摩活动,结合我组的实际情况, 我们将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 青年教师课堂研讨”, 共有 8 位青年教师展示公开课。我们要求参与展示的青年教师都要带着实际问题去上课, 或在课堂教学中作一些尝试。位青年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各具风采。市县区教研员及领导对我组语文教学及教研活动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数学教研组: 研究课堂教学, 开展多项活动着重对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做法有:
  (1) 开展捕捉问题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 假如把这些问题拿出来研究, 对改进我们的教学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我们教师往往问题意识不强,很多类似的问题,就让它白白地溜走了。因此,我们引导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关注自身的教学实际, 关注身边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捕捉下来进行研究,这种植根于教学实际的问题研究, 帮助我们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2) 开展研究自我的活动。目光通常情况下习惯于用来看别人, 要让目光看见自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们认为,只有看见了自己,让自己头脑清醒,教学行为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引导教师研究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自省、感悟、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行为。
  (3) 开展课堂教学分析评价活动。由教研组牵头组织,对每位教师的讲课都进行听课, 全体成员都参加听课,课后坐下来大家一起诊断讨论, 对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 探讨教材教法、学生学法等,解决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 这样的活动也在相互间构筑了一个学习借鉴的平台。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些具有复杂性深层性, 一时难以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把它上升为课题, 做深入研究。如我们曾经在教学中发现, 对于生活原貌保存完好、篇幅长、信息量大的题, 学生总是很难破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课题研究, 申报了区级课题《 强化读、说”训练,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 初中数学“读写与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研究中发现, 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不只是一个阅读审题的问题, 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弱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又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造力的研究》及《 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当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解题就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初中数学生活化研究》、《 初中数学模型方法教学的探索》等课题研究。持续性的研究让我们找到了很多好的方法经验, 逐步解决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研究活动也将我们带向了更广更深的数学天地。
   (5)开展教学汇报交流活动。本组成员都认识到, 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各位成员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赖于各成员在教学实际中产生的先进方法和措施能及时地共享。为此,数学组积极开展教学汇报交流活动,对阶段性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一些好的做法拿出来交流讨论品评欣赏,让好的方法和经验展示出来,及时地与大家共享。这样的做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促成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教研组:聚焦课堂,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课堂”是教师行动研究的“ 根”, 是成长的“土壤”,它应该是校本研训的“魂”。为了把教师学到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教研组组织的主要活动有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这些研训活动目标明确、主题清晰, 往往不是一次完成, 而是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若干次学习、观摩、研讨形成系列活动。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 全体成员参与。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校内执教公开课一次, 每次公开课后组织说课、评课,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加强备课组建设, 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时, 坚持每次活动前组织理论学习。由备课组长牵头,备课组成员集中备课, 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作业及单元测试等。通过集体备课, 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 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明显提高,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教师间差异明显缩小。通过组内校本研训引导教师把教学艺术、教学研究与反思实践结合起来并获得理性与操作上的均衡发展,使每一位教师在电脑备课中发挥特长,充分展示个性化,师生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教研组: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教研组重点抓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各项常规工作, 认钻研教学大纲, 采取个人与集体两种方式, 组织集体备课, 每个集体组集体备课至少每周一到二次, 并且活动要真正落到实处。活动前要指定主要发言人, 就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同时各任课老师还要对上一次在集体备课后的事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情况作信息反馈和交流, 主备课人要及时做好记录, 在讨论后进行整理和调整, 并最后定稿。继续开展“ 课堂教学创新活动”, 落实新课程实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配合学校的质量工程。组织好初一新课程的实践活动, 备课组作好每两周一次的新课程实验小结, 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组织好组内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人人开好一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公开课。认真学习区里的新教学常规, 规范本教研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实施好新规程各项要求。备课组每月两次互相检查常规工作, 积极组织好各级安排的教研活动, 与兄弟学校多进行交流, 以吸收外来的经验。

   社政教研组: 教后反思的 三个一”活动 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同一般,我们要求每课后必须反思,写好教后反思笔记。教学上的反思大家共同分享,我们开展了“ 三个一”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即:讲一个最有启发的教学故事; 谈一个感受最深的教学问题; 说一个最满意的的教学设计。教研组成员各选其一,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