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业代理:合作性学习的本源性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3:07
合作性学习的本源性思考有一种声音认为,当下中小学课堂上推行的合作学习很多流于形式。在有人听课的时候,教师就会把学生的座位由为讲授服务的秧田式改为合作讨论的圆桌式6-8人围坐在一起,似乎这样就是合作学习,似乎这样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位学者评价一节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课,搜集的课堂数据显示:课上教师示意学生合作学习达18次,而16次合作属于低效合作,2次属于无效合作。

  在这样的课堂上,合作变成了短暂的合坐,教师不理解,学生难接受,课后随即也就像扔垃圾一样把它丢弃了。这样的合作作秀意味过浓,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常态。为了摆脱这样的尴尬,我们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合作学习作一些本源性探索。

  是否关注学情决定合作是否顺应需要

  我们可以把牛牵到岸边,却不能按住牛头强使之喝水。合作学习亦然。合作学习是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时时处处都需要合作。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是我们推动合作学习时不能不思考的角度。合作学习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设置合作。

  笔者以新授课起始阶段的合作复习为例加以说明。

  经验证明,能够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学习内容的学生注定名列前茅。遗憾的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一天过后,知识将被遗忘一半甚至更多。尽管如此,学生却很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主动复习,一是因为课业负担重,二是因为他们对及时复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把书面作业硬性化,把复习要求软性化,这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真实学情。

  为了督促学生课下复习,教师们想出了多种办法,如默写法、提问法、测验法等。如果不合格,还会罚写,或是请家长,或是挤占学生课下休息时间、体育课时间来实施堂堂清。忙于批改、忙于谈话、忙于追债的教师身心俱疲,处于惶恐与疲惫之中的学困生在教师的步步紧逼下反而难以改善学习。在课上,为了达到复习效果,教师往往采用有针对性的单独提问,而收效却适得其反,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内心到表情都游离在外。

  由于学生的复习效果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上来就讲新课,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教师以串讲的形式复习,也只不过是雨过地皮湿。新课学习步履维艰,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数量逐步增加、差距逐步增大的学困生团队。

  对此,我们可以考虑把复习挪到课上,设置合作复习环节。在上课伊始,教师留出约5分钟时间,由学生互相提问、讲解、补充、纠错。

  教育家阿希姆·福尔丁斯说过:任何事情只听到或者读到一次,一个月内就会逃出记忆。如果把它教给别人,它便变成身上的一部分,除了死亡,不会被夺走。复述学习内容,不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合作能够保证复习过程中的全员参与,保证复习质量,使复习具有个性化特点,从而把巩固性复习或准备性复习落到实处。

  推演开来,以学情为基础,在需要印证核实、拓宽加深、复习巩固、合作探究的环节设置合作学习,在知识重点合作巩固、在知识难点合作攻关、在知识生长点合作催生、在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在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这样的合作才能够远离作秀,服务于教学。

  是否关注全体决定合作有无民意基础

  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也必须赢得所有学生的认同。在推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的出发点是单一关注教学成绩,有的教师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二者心态不同,做法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笔者以一部分在合作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为例。有些教师仅把这部分学生当作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毫无悬念地假定他们一定乐意帮助其他同学,设计的合作环节让他们只有奉献没有发展。一旦合作活动不能让这部分学生从中受益,也就不会赢得他们的长期支持,合作注定要流于形式。

  深度的合作不同于工具化的一帮一,一对红。一帮一是单向的,而合作是双向的。只有把学习优异的学生当作独立发展的生命体,合作学习才能够得以深入。在合作学习中,在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升兴趣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实现在以人为镜的对比中反观自照,在与异样的思维碰撞时拓展视角,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练达人情。在互相讲说的过程中,他们以说激思、以说验思、以说校思、以说定思,从听明白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实现明白境界的三级跳。面对其他同学的错题,教师还要帮助学习优异的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帮人改错等于帮己防错,同学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的学习资源。

  实际上,教学相长是培优的减法渠道。说起培优,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加大难度,想到提高班;说起减负,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减时间、减作业、减书包重量。实际上,培优和减负的共同渠道在于加深认识,在于对疑难问题的透彻领悟,在于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时,把培优和减负紧密地统一在一起,让学优生在成为奉献者的同时也成为收获者,他们才会愿意充当合作小组的发动机。

  另一方面,由于合作,学困生求助有门,困难得到及时化解,也能够因近距离感受身边的学习榜样而改善学习。教师则因为水涨船高的学生基础而备感轻松,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更是学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只有强化合作,淡化竞争,让合作学习惠己及人,学生着眼于自身的超越,合作才会远离作秀。

  是否合理控制小组人数决定了合作能否紧密细致

  小组的学生数量是决定合作能否深入、能否远离作秀的因素之一。实践证明,两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效率最高。如果合作小组人数太多,就容易造成合作的形式化。

  两个人的谈话,彼此都很难溜号。三个人谈话,其中的一个人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其参与程度会低于另外两个人。两人一组最小规模的合作,为处于相对弱势的学困生创造了充满心理安全与自由、保护自尊的氛围,各类学生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

  两人学习小组固定后,教师还可以把相邻的小组组成大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大组内解决。塔式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很多问题被消化在基层,消化在课上。教师要讲的,就只剩下那些需要拓展提高的内容,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把时间、问题和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小组规模最小化,小组间彼此联动,学习优异的学生发挥辐射功能,这样就创造了合作学习的别样风采。学生遇到的问题得到个性化解决,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在彼此交流中得到认知拓展和能力提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会因为真实有效而远离作秀。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合作学习开展得好的教师,都十分注意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并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合作思想渗透。合作学习是叶,合作思想是根。如果只在形式上合作,那么合作学习就注定只能沦为一个口号,或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