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收纳架生产厂家:丹道修炼100问答-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8:39

丹道修炼100问答(上)
问:修炼强调修德,认为“无德不养道”,试问修炼和修德有何关系?
答:传统道家学说认为,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下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修德的目的,从静修的角度来讲,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再去下功,则入静易而进功深,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相反,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所以修炼强调修德,乃与个人的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提倡修德,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和睦的关系,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活环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道家修炼所提倡的修德,并不局限于狭隘的个人修炼,这种广义的道德观,体现了真实的道德价值,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个人价值,个人修德有益于社会,利济他人就是升华自己。《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学,与入世的为人之道,“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二者并不抵触,而是互补协调的统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问: 道家修炼,为何从静功入手?
答: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 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

问:道家修炼,是否就应当盘膝打坐?
答:道家修炼,非必盘坐。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 (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问:舌顶上腭的位置在何处?其作用何在?
答: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问:做功的朝向,以何方为宜?
答: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问:做功的时间,应当如何选择?
答:做功的时间,对于初学者来讲,可以有所选择,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认为子、午、卯、酉四正时,正是阴阳二炁相互消长的特别时机,因为子时纯阴生阳,午时纯阳生阴,卯、酉二时阴阳相胜。此时做功,便于体察阴阳二炁的动静,兼又多在工作之余,也便于自我安排。
如果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三个时辰为要,因为子时一阳初升,丑时二阳来临,寅时三阳开泰,皆为炼炁之特殊时辰。故应于子时做功,以俟阳炁之来复,则效验易得;丑时乃为二阳来临,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时不能保证起来炼功,寅时生出三阳,自身阳炁旺盛,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 ( 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 ,就应当于寅时醒后即起,开始做功,以采取阳炁。否则此时醒而又卧,阳炁即散,不复为我所用,则修炼失去良好时机矣。

问:据说本人所在地区的太阳位置,正午时的时间比起北京时间迟了一小时零五分,所以当地时辰的正午时应当从北京时间的十二点零五分开始,不知此种说法对否?
答:古人所定时辰与节气,是以中原地区为标准,如今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这一时间,与其他偏远地方存在不同的时差。所言你方所在地区的时辰,应以太阳为准,而将时差计算在内,理宜如此,其他时辰,亦应当作相对正确的调整。
但是对于丹道修炼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侧面,要知所有炼功时辰的确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丹书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虚比。”“不易”之外,尚有“变易”,更有“中易”之“活”时辰,并非死法不变的,应当注意体会之。

问:盘腿打坐之后,可不可以马上下坐?
答:盘腿打坐之后,两腿疲劳,注意不可马上下坐,最伤筋骨。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辈子,就在这个关口不知注意,坐完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难伸,举步维艰,悔之迟矣!我们不可重蹈此覆辙。
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只要不是火烧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应在收功之后再作处理。因此做功一定要选择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以防碰到其他外来干扰。过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说,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坐不起”,意思是说,打坐之时,无论遇到何人来叫,也不起身招呼。

问:打坐之后,应当如何收功?
答: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收功的方法很多,随着师传不一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坐完之后,须先将舌头从上腭放下 (因在做功时舌顶上腭),再将掐诀之两手分开(上坐之时的顺序与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诀而后舌顶上腭),而后慢慢将两条腿向前伸平,双手轻抚于两膝之上,闭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称为“文火封固”。如此静养一会,使鼎内蓄养之炁,自动散布全身,否则恐有积滞而成淤气,则易倾漏,直至此炁运化到周身为止。此时但觉神清炁爽,浑身轻灵,即是炁布全身之象,诀曰:“退符至身轻”,是其候也。或者此时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气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后,方可下地。有的炼师在上坐、下坐之时,还传有密咒,亦可见对于“退符”之慎重。

问:请问何种人可以炼气功?何种人可以做静功?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
答:气功和静功二者,由于其炼功内容和炼功特点的不同,可以有所分别,以便同志们选择炼习,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争取获得最佳功效。
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自我控制,对于自己的意念能够把握,如果自己感到不对劲,就立刻停止不炼,或者变换另外一种形式以应付之,象这种人可以做气功,不会出现偏差。若是心思死板而不灵巧,不善于自我控制,难以把握自己,等到身体发生特别的现象之时,又不知如何应付,炼气功一定要出毛病。
对于道家静功而言,就没有什么特别限制,无论性别男女、年龄老幼,身体强弱、心思灵活或不灵活,都可以做。好动不好静的人,不喜欢这种功夫,假若愿意试一试,也能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是比较那些性格沉稳的人,见效要慢一些。
至于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凡是一切本元亏损的病症,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多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健忘、头重脚轻、肌肉瘦削、少食乏力、营养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劳、生活没有兴趣等等,这些症状,服药难以见效,检查身体又难以查出病在何处,唯一的办法,只有实行静功修炼,可望痊愈。
当然这仅仅是针对静功调养特别有效的数种病症而言。若从道家修炼的角度上说,静功对于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远大于此。

问:做到入静的境界,对于身体有什么好处?
答:人体内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于身体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碍,致使抗病的本能难以发挥出来,因而难以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入。静功的作用,就是通过入静的手段,使人体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消除身心上的障碍,恢复人体之本能,使得人体进入自我调节状态,逐步培蓄人体内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增长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光可以治愈疾病,并且可以达到自我更新、延缓衰老的积极状态,恢复对于人生的信心,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再者,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物质享受如何充足,平时缺少的就是一个“静”字。昼夜二十四个小时之中,身体虽然能够休息,思想上却从来难得片刻清静。不但醒着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会做梦,而且睡梦里面所感觉疲劳的程度,和醒来之时所感觉的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积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来越多,各种疾病乘虚而入,人体逐渐进入衰老状态。对于一般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每天忙里偷闲做两次静功,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能够延长寿命,这种长寿是必然的、健康的、积极的生命果实,每个有心修炼的人都有资格享受。

问:静坐时间越长越好吗?
答:针对初学而言,假如没有一定的做功时间作为保障,则难以收到静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任何东西,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云“久坐伤肉”是也。
笔者最初学道之时,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四个小时,而且这也是在专事修炼的条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难取法。一般来说,锻炼静坐,开始应当有一定的时间,充分作为保障,每天可以保持半个或一个小时,或者有可能的情况下再多一点。等到具备一定功底之后,也就可以灵活一些,可长可短,均能收效。但也不是说就可以偷懒怠惰,而致荒疏,则无以建功。
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问:有的功法要求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对吗?
答:丹道修炼,要求全身放松,一松而无有不松。如果着意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坏全身之整体放松。整体不松,则气血必有停滞之处,雍塞成患,容易发生问题。
只有做到全身放松,方可处处皆松,气血流行全身,而无丝毫阻滞之患,恢复人身自我调节之天然本能。如此气血周流,无时或滞,日日积累,自可坚固形体,保健延年。进一步还可以和合精炁神,达到更高层次的修为。

问:学习静坐已有年余,总是感觉杂念难除,无法解决,是否自己就不适合做静功?
答:静坐之时滋生杂念,这是初学做功常有的现象,丝毫不值得奇怪。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均无时无刻不在起念,只是不自觉察,常常忽略过去。静坐之时,却才感觉杂念纷扰,浮游乱想,难以制止。有的人做功之后才知道,不做功夫好象什么都不想,上坐之后什么都会想起来了,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其实静坐之时,分明感觉到了杂念的存在,证明已经初步入静,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并不值得烦恼。犹如明镜一般,蒙尘日久,失去光明,不照有尘;及至初现光明,方才映出灰尘。人之心体如镜,杂念如尘,觉察杂念存在,是心体初显光明之兆。证明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入静,并非不适合做静功。须知有一分静,便有一分光明;有十分静,便得十分光明。
因此,初学静坐感觉杂念存在,可以不去理它,如果理之,成为一种负担,反而难以守静;亦不可故意放纵之。只须稍稍收摄心神,坦然求静。久则光明自现,杂念自息,恍然一觉,不知物我矣。这一境界,要在做功之中实际印证之。

问:静坐之时,为何杂念愈斩愈多,甚至烦躁不可持久,最好的止念之法是什么?
答:止念,是静坐的关键所在,杂念不去,静功难以进步。若欲强行斩除,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杯混浊的水,当其混浊之时,无论如何作用,而浊者自浊,只有待其逐渐澄清,自然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变为清浊分明。《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即是说“浊”者,只有以“静”之法,才能慢慢澄清,这就是静功的作用。水浊之时,好象念生之际,不辨清浊动静,强欲使之变清甚难。而且人的念头是无形之物,不似有形之物斩之即断。无形之念,往往斩而又生。故用方法止念,难以彻底奏效。
追究念头生起之处,其根在于自心,杂念犹如枝叶,欲使杂念不生,必应在其心地下功,断其根源,自然枝蔓不生。仅仅斩其枝叶,必致其根愈生,杂念愈多,难以制止。且易勾起心火,变得烦躁,难以久坐。故当寻其心性清静之本体,返还本根,以清静之法,逐渐涵养,不求斩除杂念,久则杂念自去。此自然无为之道,实为静坐修真之大法,胜过一切有为法门,且无弊端。

问:正在静坐的时候,有的人会发生身体自动的现象,但是有的人却不会发生自动,大家同样做静功,为何有的动,有的不动?自动之时身体不由自主,各人出现的姿势又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动作的姿势也是每次常有变换,但又不是自己让身体动起来的,请问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某些人在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因为每个人素质不同的缘故,所以因人而异。比如用同样的药物,治疗一样的疾病,每个人获得的疗效,不会完全相同,也是这个道理。
静坐之时,当身体还没有完全放松,存在局部紧张,或者心中尚有隐藏的念头作怪,没有去除干净,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种现象在气功上叫做自发功,或者有的功法认为这是出功能。
在道家修炼却认为此仅属于未能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是身心尚未进入静功境界的一种现象。就是说心里面虽然好象已经入静,其实在潜意识之中还有念头作怪,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出来捣乱,所以在做静功时就会引动身体发生自动。

问:凡做静功的人,是否都要经过身体自动这一阶段?自从第一次做静功出现自动开始,将来是否每次做功必动,永久如此?
答:并非人人都会出现自动,身体动的是少数,不动的是多数。不要认为凡做静功的人都会自动,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诱导,也容易造成在做功的时候不由自主会动起来,千万不可形成这样的错觉。有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还以为是自然出现的现象。其实这是尚未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因而不可以认为做功一定自动,或认为做功自动就是一种好的现象。入静功深,做静功就是内部炁动,而不是外部自动,二者之间存在根本上的层次差别。
身体出现自动的情况,也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全身放松、心念大静之后,这时静坐,身体即可安稳不动。但是,外部的安稳是一方面事,静功进入到一定深度之后,内部丹田之炁将来或者可能会发动,这是应该预先知道的,免得临时发生忙乱,不知如何对待,以致耽误功夫的进展。所以形体外动和内部炁动是两回事,须要认识清楚。只有外部形体不动,内部炁机才会积聚发动。

问:身体外部的动作,平常生活之中,能够受自己的意识支配。学做静功之时,忽然不听指挥,自发动作起来,就怕长期下去,弄得收拾不住,整天手舞足蹈、摇头摆尾,那将成何体统,不知可有方法能够自我控制?静功之中身体自动,对于人身是否有好处?请问究竟是控制好还是放纵好?有时身体想动,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会跳起来,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
答:只要能够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正确去炼静功,呼吸之气顺其自然,身体的动作不要用意助之,等于做柔软体操一样,那就没有大的妨碍,动的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停止。如果不想自动,要他停止下来,也有办法做到,只须停止做静功的方法,精神上放松下来,思想上稍微抑制一下,身体马上就不动了。不动之后,稍停片刻,仍然可以继续炼静功,这样就能令身体不动。
在古代修炼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讲到身体内部会发生炁机震动的景象,从来没有主张身体外部的自动。道家也有太极之类的内家拳法,属于动功,但这与静坐自动是两码事。外部自动的结果,只会出现身体紧张,而且扰乱内部天然炁机,故为道家修炼所一贯反对。所以静功之中身体自动,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此时如能控制,才可进一步放松身体,静养身体内部炁机。
因此道家静功之法,总以身体不动为最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令身体外部入静,而内部炁机自己发动,从而达到调节和升华生命的高深层次。身体自动只是例外情况,不要误认为凡是做静功的人,身体必定出现自动的情况,这个错误的思想一旦注入意识 (或潜意识)之中,也会诱导发生自动的现象,反而成为弊端,这是不可取的,违反了 道家“静”的准则。
如果身体自动,甚至想要跳将起来,那就是发展严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现象。必须赶紧控制,否则容易发生意外的情况。
须知道家修炼是从不自然走向自然,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故不可任其自动,而以身静为上。

问:所言静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内部丹田之炁就会发动。是否须要经过外部身体自动这个阶段之后,丹田才会出现有炁发动的现象?
答:不然。根据很多人做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少数做功夫的人,在身体外部自动将要结束的时候,丹田之内即开始有炁发动。
2、又有些人,身体自动的阶段过去之后,而内部毫无动静,中间再经过一段完全安静的时期,才慢慢地觉得丹田有炁发动。
3、更有些人,日积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身体内外并未发生什么特异的情况,但是自己的身体,无形之中已经发生了许多好的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出现的。
4、还有些人,身体外部并无自动现象,功夫做到一定时候,丹田之炁便会有自己发动之感觉。
所以外部身体自动,和内部丹田炁动,并没有直接关联;也不是必须要经过身体外部的自动,才会出现丹田炁动。因此切切不要误认为做静功一定要身体发生自动才行,否则就是引魔上身。

问:静功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体内部有炁冲动,请问这时候应当如何对待?
答:此时身体应当仍然静坐不动,让内炁自己发动,只要运用轻微的意思照顾之,切记不要用意念去帮助之或引导之,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虑或害怕,丹法有一句口诀,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惧”。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二三十分钟,然后收功下坐即可。
内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将静功罢休,更不可受惊吓、被干扰、起妄念、动情绪,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问:静功之道,所授听息、观光两大法门,一边要做听呼吸的事情,一边要去观眼前的光,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这样做不是分散精力吗?怎么能够入静呢?
答:这里所讲的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各有各的用法,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然后才会知道二者之间并不矛盾。非惟如此,两大法门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
笔者所讲的听息法门,是要自然呼吸,然后凝聚注意力,专一于听呼吸,但又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所以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
笔者所讲的观光法门,是在听息的基础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静之后,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发现。因为通过听息,使心神凝聚为一,而当心神安静之后,则散乱的心性随之聚起,而性光亦随之逐渐现出。这时所讲的观光,是在有光之后,以似观非观的意思去体验。不是说在听息的时候,再分出心来去观光,这样自然无法专一用功。而是说通过听息,达到入静之后,性光发生,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光的存在。
这个“观”光,是在“听”息的功夫有了效果,然后自然也就“观”到了光;而这个“听”息,如果在“观”到了光之后,也才会真正明白“听”息不是听到声音。二者之间有连带关系,但又能够自然进入道家静功之正轨。听息是随息而听,观光是有光而观;听息是有为的,观光是无为的;观光之后,听息也成为无为。由听息进入观光,也就真正达到了入静的境界。这样由不自然进入自然,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才符合道家修炼的基本原则。

问:古代道书上面讲“回光返照”,是要把光照入丹田,这里所讲的观光,为什么只是观看祖窍?
答:古代道书上所讲的“回光返照”,这个“光”是指的目光,因为平常人目视于外,心神随之外游,为了达到内修的目的,须要将其收归于内,以此光照入丹田,返照身内,然后从事内炼之功。这个“光”和我们静功所观的“光”,虽有连带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当然修功深了,回光返照的“光”,也就是性光的作用了。
我们在筑基功夫第二步进入炼炁的层次之后,也要把性光返照身内,去从事修炼丹田内炁的功夫。但是在静功初层,性光还没有聚起来,怎么能够返照身内呢?而且我们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达不到修“性”的深层次功夫了。所以把意念放于祖窍,因为此处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乱之心会聚一处,只有收归于此,才能见到性光。
一般的人,心性散乱而不知觉察,倘若还没有做到聚合性光,就令其回光返照,则心性尚未聚于其本来根源,又分到别处,反而阻碍“性”功的修炼。所以道家筑基之正法,静功入手第一步,须要修性于祖窍,从道理和方法上面,自有其深刻含义。  

问:为什么我守静多日,还是两眼漆黑,从来也看不到光的现象?
答:这是入静还没有深入的缘故,继续静下去总会见到。不要着急,但是也不要追求。须知光的发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是想来就来的。还应当在入静上多下功夫,逐渐领悟。将来就会发生眼前见光的现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问:依照静坐之法,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着高兴起来,这个光就忽然看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心性未定阶段的表现。前面有言,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阶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会有不稳定的时起时伏,所以就要在具体功夫之中修正之。看到光之后,心中就跟着高兴起来,说明心性还未降伏,如果心性已伏就不会起心动念。
须知修炼之中,不好的心念属于杂念,好的心念亦属于杂念,所以必须做到心不动方可。即前面所讲的由初成“身不动”,进入中成“心不动”之后,才可以说心性初步定下来了,直至上成“意不动”之后,方可以说是心性大定。心静之后,见到性光,是在心无所思、一念不生之时所发生,此时心性已聚。但是一旦动了心念,则已聚之心性,又被扰乱而分散,自然性光随之消失。
所以我们说根据性光,可以检验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见,即心性尚未进入清静,性光现而复失,则心又动念而入于散乱。所以根据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这时就要注意扫除一切思虑念想,再从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动念,则已现之性光,必然时时光明,而无得而复失之忧。

问:观光之中,光的颜色,是否会不一样呢?
答:这是一个有水平的问题,须要身心验证方能见到。一般来说,如果完全入静,眼前出现的是白光,古人云:“虚室生白。”
但是人的五脏之炁,亦应五色。白色之光,乃属肺炁,炁主于肺,静则炁聚,故为白色。其他心炁为红色,肝炁为青色,脾炁为黄色,肾炁为黑色。随着功夫的变化,都可能有所表现,但是不要管他,这是自然的。
如果从功夫的较高层次而论,五脏之炁,会聚于中宫丹田,逐步结成大丹,中宫为脾属土,则其所见之光,乃为黄色。这些都不要管他,功夫只管做去,只要见到光,就要顺其自然,就是正确的做法。

问:有人说眼前出现的光,就是丹书上秘而不传的“玄关”,请问是不是呢?
答:这是一个有层次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存在误解的盲区。“玄关”之义,在道家修炼学是很关键的内容。但是若非功夫到处,则不易明白。所以秘而不宣,自有其难言之处。简要说来,玄关就是人天相通的一个机关,这是需要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之后,自然就会印证。但是在初乘的静功修炼,我们所讲修证的性光,和玄关并不是一回事。性光就是性光,玄关就是玄关,在此阶段,不可等同而语。

问:当我见到性光之后,思想上顿时感到与平时大不一样,自己看到光中好似有形象,有时看到象一条龙在云中翻腾,有时又看到仙室宫阙金碧辉煌,请问这些都是真的吗?
答:见到性光的境界,此时身心已然入于静地,当然在思想上与平时感觉不会一样,这时也须要正确把握。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是说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扫清思虑,还有一些潜伏的念头暗中作怪,因而无形的光会呈现有形的东西。这个还要在扫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讲到无论光是什么形状,都不要管他,亦有这方面的含义。否则把光中感觉到的形象视为真的事物,就等于为自己的心念找到了另外的归宿,不光对于静功的修习制造了无形的障碍,而且对于以后更高层次的丹功修为都会产生阻力。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即使看到性光,也不要当成什么回事,心中有任何东西存在,对于道家的静功修习都有妨碍作用。所以即使观光,也要以不观的意思去“观”之,更不必说又在光中看到有形象的东西,更不可以视为真实。
这里在炼气功的人士看来,又会是一种功能出现的征兆,神秘的不得了,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形象,又会当成什么天上发来的信号,证明自己的功力已经非凡,马上就要成仙了,真是无稽之谈!如果这样错认,只会进入魔境。
嗟夫!进道甚难,入魔极易!修炼之人,千万不可在此错认路径,进入魔道,误入迷途。

问:静功是许多人在一起做好?还是一个人单独做好?
答: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不能说哪一种就是最好。许多人一起做,在彼此的互相观摩与监督之下,容易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容易增强做功的勇气与信心,提高做静功的兴趣;但是人多难免互相嘈杂与影响。一个人做静功,虽然容易获得清静,身心较为自由,但是容易产生怠惰。
从前道家丛林的圜堂和佛家丛林的禅堂用功的方法,就是集体在一起做;深山老林里面住茅庵修炼的道人,就是单独做功。虽然宗教家做功另有信仰上的神秘含义,与普通人炼功的宗旨有所不同,但是其中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借鉴。今天我们炼功,最好是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互相增益。另外根据每个的的实际情况,再作取舍。  

问:您所讲授的静功,和其他人所讲的有何不同?
答:笔者所讲授的静功,和其他功法有所不同。一般人认为,静功就是静,就是什么都不想,这种认识不能说是不对。但是在具体的静功修习之中,还是要有一些方法,因为一般人如果不用任何方法去做入静的功夫,实际上不太现实。气功上许多方法就是用意念,炼到一定程度也就没有进展了。在道家修炼学的目标,是把静功作为初步筑基的功法,筑基是为以后更高层次的修为打下雄厚的基础,所以道家静功的起步层次就已很高。这是为以后深层修炼的长远考虑,静功也就不是单纯的静功,即使不做静功以上的功夫,仅做静功也会达到较高的层次,这是道家静功的层次本身所决定的。
但是从前道家人士,拘于闭关自守的陈规陋习,所谓“一诀天机值万金”,并不是要拿着口诀去赢利,自古道家从来淡泊名利,而是要把口诀传给符合修炼条件的人。所以道家本身修习静功的方法,从不轻传,知之者甚少,相对来说几乎失传。笔者所讲授的静功之道,是在道家内部传授的基础之上,经过自身验证之后,提炼出的静功法诀。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印证高层次的功夫。所以和历代丹经道书的宗旨,若合符契。
笔者所讲到的“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是自然而且无为的方法,不是强调用意念;静功止念的方法,也是提倡主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去行持静功的“清静心”。
陈撄宁先生五十年代写过《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一文,那是当时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讲授静功的讲义,因为主要针对治疗神经衰弱而言,所以和传统道家修炼静功的要求有所不同。里面谈到的“听息”法,是道家静功中的精华内容。从前做静功,身体出现自动的现象,现代气功称为“自发功”,在正统道家修炼而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有关静功的问答中着重辨析了这个问题。
须知道家静功的层次,所谈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看似简单,其实高深。应当从功夫印证中实际走入去,就会明白。

问:道家修炼,如何安排动、静功法?
答:上面说到“静则炁生”,因此道家提倡以静功入手,这就好比是往身上挣钱。若直接从动功入手,则不易取得新生之炁,因为动功本身难免炁的消耗,这就好比是花钱,所以道家不赞成以动功入手。
但是,道家并不反对动功,而是提倡二者之间的合理安排,即应当先炼静功后炼动功,先挣钱而后花钱。如此先从静功养炁入手,具备一定本钱之后,再用动功之炼习,将此炁运化于周身。如同挣了钱就要注意补养身体,再去更好地挣钱。为了不亏本,应以挣钱为主,无论如何花钱,都应保持入大于出,为了保住本钱,花钱之后,还要归结到挣钱上面。体现于动静功法的安排,宜多静而少动,即动功三分而静功七分。再就是动功之后,仍要回到静功之修习,则真炁不失,而生机长存。

问:内家拳是动功吗?
答:内家拳不可单纯称为动功,其中有动功,也有静功,更有动静合一的较高层次。
比如内家拳的入手功夫是桩法,属于静功;其套路动作,可谓动功,而其中之起式、收式之“无极式”,又是静功;拳法动作之中,讲究“有动之动,出于无动。” ( 《太上大通经》 ) 和“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以及“内外均整,心力合一”、“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等等,这就是动静合一的高层次了。

问:炼习太极拳,如何体会“炁”?太极拳怎样才能做到炼炁?
答:太极拳的口诀,就是“以意领炁,以炁领形”。因此炼习太极拳不懂炼炁,等于不明太极拳的真髓。但是这个“炁,不是呼吸之气,所以仅以呼吸配合太极拳的炼习,不属于上乘的方法。
要在炼习太极拳之中,体会“炁”的存在。首先在起势和收势的“无极势”之时,要静得时间长一些。因为越是能够静下来,越能有利于炁的生发。在中间炼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强的意念,要似有似无,绵绵不断。尤其要注意利用起势养静所得之炁,用炁领动形体,则毫不费力,而且炼习之后不仅不累,反而精神饱满,这才是太极拳的真妙处。两手、两脚、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神与形、内与外等各个方面,要注意协调配合,用一炁贯通,则是炼炁而非炼形。这时就要注意一动则齐动,一静则俱静。就象太极图的阴阳鱼一般,阴鱼一移则阳鱼随之而动,阳鱼一动则阴鱼随之而移,总之互相配合而齐聚于太极之中,聚起来就会有“炁”。

问:曾看不少修道书籍,如《太乙金华宗旨》、《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伍柳仙宗》、《性命法诀明指》等,但是下手之处各不相同,请问应当如何从之?
答:下手之处,本来就不一定非得人人一致。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各异,故须分别对待之,道家向来强调“因才施化”。诸如健康者与多病者,体弱者与体强者,年轻者与年老者,聪明者与愚钝者,好静者与好动者,性刚者与性柔者,贫贱者与富贵者,男同志与女同志,寡欲者与多欲者等等,各自不同,其下手方法也不应该完全相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下手法,修功才会得到切实的进步。而且即使是同一老师传出的同一下手法,在每个人身上做出的效验也会各有差异。真正走过丹道修炼之路的明师,是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不同的下手法。道家认为“道法自然”,这也是一个侧面的含义。
在缺乏师传的情况之下,如欲从事初步内丹修炼,由于这一步骤的口诀丹经书中都有讲述,因此悟习丹书即可。鉴于书中下手方法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每种都试一试,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下手功法,如果感觉不合适,就改用另外的方法,即使走点弯路也无大碍。
道家内丹无有偏差之说,因而不必担心走火入魔。无论取得正面或是反面的经验,都会帮助自己寻找打开内丹之门的钥匙。  

问:初觉丹田发热,是否炁足的表现?其火候应当如何调节?
答:丹田发热,是初习炼炁常见的现象,此乃心火下降的自然效验,不一定就是代表炁足。炼炁之时,做丹田呼吸,是为了借助外呼吸的炁机,促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交合,则肾水化为真炁,而内炁之端倪始显。内炁充盈,自然能够做到“炁满不思食”,非不思食也,炁足则无以进食矣,这一点可以作为内炁是否充足的衡量标准。还要注意此处所言之“不思食”,乃是炼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出现的现象,不是人为想象的结果。
有些炼气功的人单凭意念作用而避谷,即不吃东西,与此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而丹田发热,有时反倒谈不上是炁足的表现。试看《黄帝内经》云:“热则炁泄”,炁泄何以能够达到炁足?
因此初步炼炁,丹田发热,是好的现象,逐步就应当调节火候,勿使热之太过,以免火多伤炁。真正内炁呈象、黄芽萌发之时,丹田的感觉乃是非热非冷,非寒非燥,一团中和之炁,这才是真火候,不可错认。然而非至经脉大开、先天炁生之时,不可得也。丹书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正谓此也。

问:静修之时,感觉身内之炁如同水蒸气一般,冉冉上升,自身好象腾云驾雾一样,美不可言,有人说这种现象不对,内炁应当归入丹田,不应该往上走,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是一种误解。修真过程之中,不同的层次均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岂可死搬硬套,一概而论。纳炁归入丹田,只是炼炁初步的一种法门。炁归丹田的目的,是为了逐渐培蓄丹田之炁。丹田之炁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发动,这种内炁的发生是一种自然,
修炼必须合乎炁机之自然。内炁发生之状,如果纯属先天轻清之质,自然就会冉冉上升,脱换自身阴浊之气,渐觉身轻如云,似飘云端,妙不可言,这些都是极好的现象。这时发动的内炁,是由体内自动发生,与初学之时炁归丹田有所不同。初学炁归丹田,是收纳空气之中的清炁,纳入丹田之中,是有为的;内炁自动发生,是无为的。引炁归入丹田,真正积累于丹田的清炁极少,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由丹田自己发动。
当然,内炁发动之后,仍当一意不动,令炁自主,否则意随炁走,不免产生“助”炁之失。又当须知内炁发动,并非全都表现出冉冉上升之状。有时会有种种形象,变化万端,难以具述,功夫到处,效验自见。

                           丹道修炼100问答(下)作者:bonixin10问:修炼若用守窍法,应当守在何处为宜?守窍之时,应当注意什么?
答:修炼用守窍法,也不能说守住哪一窍最好。守窍的法门很多,如守祖窍,守丹田,守命门,守会阴,守涌泉,守黄道,守黄庭等等。根据老师传授和修炼情况的不同,各有所宜。如炼性当宜守祖窍,此处为性之根;炼炁当宜守丹田,此处为炁之根;炼精当宜守会阴,此处为精之关;等等。
但是无论守于何窍,均要求不可死守,死守必出问题。犹如狂野之马,奔驰不守,今为约束起见,以缰绳系之桩上,即为之守,这时就不要再去管他,听其自然可也。守窍也是同一道理,守在一窍,即可听其自然。如果再加心力,守住不放,则其处气机凝滞,而不流通,必然产生问题。
丹经上对此颇有强调,如云:“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意求。”“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妙在有意无意之间。道家讲“守中抱一”,亦有此意。中即中道,不偏两边,一即一窍,不可死守。《周易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仔细参悟“浮游”之旨,即可明白。

问:守某些窍位,丹经上面说妙在有无之间,也就是书上所指的“若存若亡”,不知如何才能做到?
答:守窍的要妙,在于守而不守,既非死守,又非不守。假如死守一处,则易气机凝滞,淤塞不通,恐生弊端。假如失心不守,则易散漫无际,气机不聚,恐落空亡。
因此丹书强调守窍之功,妙在有无之间,谓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又曰:“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总之不可用意太过。亦不可完全无意。
具体做法,开始可将意念守于窍位,然后逐渐忘掉,但又不可全忘,还要时时照顾。诀曰:“先存后忘,知而不守。”其中精微,还要个人仔细悟解。

问:有的丹书,下手第一步要求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回光返照,又要求意守祖窍,还要求呼吸入于丹田。如此一来,心意岂不是更加散乱,而且不成章法了?具体的修法又当如何?应当注意什么?
答:丹书上面所讲的功法,下手各自不同,皆有一定程序,不可颠倒错乱。而且入手的种种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功用。首先要把道理认识清楚,然后依照次序去做即可。
二目垂帘的作用,起初来说是为了帮助入静。然后意守祖窍,祖窍为性之根,守此可以见性,此为修性之功。待等念去心澄,神光会聚,即可眼观于鼻,鼻观于心,心观于丹田,回光返照于丹田之中,随之呼吸入于丹田。丹田为命之源,此为修命之功。如此做去,虽属下手之法,已将性命双修之工,囊括其中。可见其中工程,皆有次序,步步分明,并无心意散乱之忧。
以上具体修为,应当注意,一者逐次做去,不宜躁进,二者意守非同死守,但留意在即可,不要执着。  

问:有人说两眉之间为“玄关”,对否?守此处可以结丹吗?
答:“玄关”二字,在丹道书中,多有提及,是修炼的重要机关。如云:道有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意思是说,明白了玄关一窍,即可超越于众多修道法门之上,得此一窍,即足以了道成真。又云:玄关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不离己身,身上又没有。这样说法,几乎要把人搞糊涂了。同时也应该明白,如果功夫未到,仅凭字面理解,很难明白其真实含义。再则功夫上的景象描述,也很难藉以文字真实表达。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玄关不是一个有形有象的窍位。所以如果说两眉之间为玄关,是未经明师指授和真功实践的错认。
但是对于最初学习修炼的人,不必追问玄关的真正含义。这是高层次的一个问题,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解悟。只要按照本书之中所讲的方法,按部就班地依次修习,功夫逐渐递进,才是最现实的得道。同时,结丹是一定要按照修炼精炁神的方法,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在下丹田烹炼温养,才能逐步成功。执守两眉之间,根本就不可能结丹。

问:我在白天做功之时,受到其他人的外来干扰,导致气机大乱,甚觉懊恼,感到元气亏损,难以恢复,找了几个气功师调治,也不见效果,现在我想换个环境治疗,能否介绍一个专门修道的地方 ?是否可能治愈?
答:做功之中,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并不罕见,只不过受影响的程度存在深浅之分而已。选择白天做功之时,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验,如能安全过关,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所以笔者说“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提问所述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平时炼心不够,所以受到外来干扰,自心随之动摇,不能自主,导致气机大乱。由于这种情况乃是自心决定,所以仅凭气功师的外用手段,试图调回原来的境界,恐怕难以奏效。道家修炼所云“入静”之意,如果不能够做到“心不动”,即自心尚随外界境象而动摇,不能算是真正入静。所以道家修炼以静功为基,自有其充分理由。
至于打算换个环境治疗,并非完全不可。但是请问茫茫世间,哪里是专门修道的地方 ?至少目前道教尚未有这样的组织。因为道家自古以来都是清静孤修,自修自得;民国年间陈撄宁先生曾经有过成立“仙学院”专门机构的设想,终因条件不足而搁置;目前道观都已开放,道众均忙于接待游人香客,无暇盛纳专事修道之人;本人亦有专设修真机构之期望,但是目前恐难以达到。
况且对于做功遇到的这种情况,本来就是平时炼心不足的问题。应当从其问题的根源入手,就是说还应当在做功炼心的方面调治,才有可能彻底治愈;而且今后即使遇到同样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再受到影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试图以改变环境来保障做功的效果,也不是一种可靠的法门,即使暂时改变环境能够收到一定程度的效果,那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外来影响,仍然不能避免不出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岂不悟之。
历史上的修真祖师,提倡“大隐居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自有其充分考虑。只有在红尘之中持修,做到在尘出尘,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离俗,才是真正的大隐真修,能够做到在红尘之中炼心不动,才是真正的“不动心”,以此“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旷劫不坏的“金丹”。

问:我对修炼非常热爱,坚持做道家气功,发现到外地旅游,每次在道观或灵塔之处做功夫,就会产生极强的气感,请问是否和古代在此修炼的人有关 ?
答:道观和灵塔所建的位置,一般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比较具有生机,或者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因而在此必然会有灵气会聚,并且做功之人更易觉察。古代的修炼之士,亦多选择此类地方,作为静修场所,这种环境一般保护很好,古人的修炼气氛也就能够保持至今。
再者这些场所,又能给人以一种清静、虚无、庄严、祥和的氛围,自然利于做功,而且往往能够得到极强的气感。
但是对于参修正道的人士而言,亦不可过于执迷外境。就象那些炼气功的人们,神秘得不得了,说是在道观和灵塔之中,有如何如何神灵之气,甚至如何如何云云……,这就未免变成一种迷信了。
而且修炼之人,自心能够做到自己做主,不可追逐外境,而生分别之心。要知大道无所不在,真炁无处不生。《庄子》有云:所谓道,无所不在。道在蝼蚁,道在薒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等。试看天上下雨,并不选择挑拣,大路上会下雨,庄稼地会下雨,厕所里也会下雨。所以修炼之人,自心不应随外境而产生变化,方才合乎无所不在之大道,无处不可修真。
当然,如果处于道观或灵塔之地,能够收到容易心静气生的效果,也是一件好事。对于初涉修炼或者定力不足的人来说,亦可借此环境帮助培养自己的道心,逐渐入于清静之门,不为无功。
但是对于证悟上乘的修真之士,就不应当追逐此境,即自心不可随外境产生分别,而应当能够以自心运化外境,就是说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中,都能够保障自身的功修。所以到此程度,自心将不为外扰所动,则时时处处皆在道中。由此入去,人生将无处而不可,修炼将无时而不行,乃至无处不可修,无处不自在,方才合于自然大道。到此地步,何等自如,何等洒脱 !

问:我喜欢阅读道家修炼丹书,并且做过一点打坐的功夫,现在感觉有人在和我说话的时候,言语之意是在盗窃我的精气,弄得我整天无精打彩,疲惫不堪,做功也静不下来,一天到晚惶恐不安,请问如何是好 ?
答:这是一种入魔的现象,应当速断此想。否则长此以往,将无法正常生活。须知修炼之事,是在先天境界用功夫。所谓先天,是一尘不染的虚无状态。这种境界,对于初学修炼的人而言,与后天世界的现实生活不可等同。如果都是一回事的话,也就不必用功修炼了。所以万万不可将修炼之中应持的心念,直接照搬到现实生活之中去,把现实生活之中的许多事情,与修炼的功夫纠缠到一起,搞得难分难解,撕扯不清,这样就会容易产生错觉。流弊所及,甚至把有人和你的说话,都错解成为别人从你身上盗气,真是荒唐无稽 !此种不良心理一旦注入,愈演愈烈,当然是会感觉气机衰减,无法安静,内心世界一片混乱,全部被“魔”占据了。这个“魔”是心魔,并不是外面有人能偷你的气。
发生这种现象,只有从内心深处彻底打扫干净,勿作此想。否则日复一日,只会作茧自缚。如果从内心深处彻底断绝此念,则自己完全能够做自心的主人,“魔”亦化为道矣。以后即使遇到其他魔扰,亦必能随时化解于无形之中;对于自身的功夫,又可以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此使修炼与现实互不相扰,先天与后天互相依存。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何不悟邪 !

问:做丹田呼吸,真炁在丹田涌动,直冲尾闾,忽觉尾骨疼痛难忍,再往上走,就没有感觉了,这是怎么回事?符合修炼吗?
答:所说丹田炁足,发生涌动,向后冲向尾闾,这是极好的现象,是开任督的征兆。但是冲到尾闾,发生尾骨疼痛难忍的情况,恐怕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用意导引,炁尚不够足,努气硬冲,所以发生疼痛。如果真炁充足,则自然冲关,绝不会发生疼痛难忍的情况。另一可能是尾骨处气血淤滞,也可能从前受过伤,中医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炁行于此,滞碍难行,就有疼痛之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不要用意念强行导引,必须等待丹田之炁养足之后,自然冲关,就不会出现这种疼痛的现象。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要等待真炁慢慢通过之后,冲开淤滞的气血,则疼痛自然消失。
这时千万不可硬行导引,则不惟于事无补,反而加重症状,难以医治。既然到尾闾关炁未通过,当然再往上也就没有感觉了,而且炁行之后,其势已消,如同水流散开,也就无力流动。对于是否符合修炼的原则,这一点已经讲过,行功之中,只要不是感到痛苦的现象,或者出现神经失于正常的情况,一般来说都不是坏的现象。如果发生痛苦,那就应该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调整,以防不良发展。  

问:运用调息之法,呼吸出入丹田,入静之后,腹内隆隆作响,身体跟着晃动,请问是否先天真炁发动的景象?
答:这两种情况,都是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不算奇怪,但是并非先天之炁发动的景象。腹内作响,只能说是入静之后,腹内炁机变化,引起肠胃蠕动,发生自鸣。本来也不是十分稀奇的现象,和先天之炁距离尚远。身体晃动,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时要注意控制,以免造成愈演愈烈,手足并动,拳打脚踢,甚至跳将起来,那就已经入于魔道了。
须知先天真炁发动之时,炁机会在腹中动转升降,决非平平肠鸣的情况;其震动之景也会发生,但是乃为身体内部的震动,不是身体外部的晃动。而且此时身心已经深入大静,周身舒畅,毛孔透爽,妙不可言。要在以真修实证体悟,功到自知。

问:丹道所讲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与气功上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二者是否相同?
答:并非相同,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丹道所讲的小周天,是在丹田之炁养足之后,炁足发动,下行阳关无出路,上冲心府行不通,自然冲开尾闾,穿过夹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后自前顶降下,由上鹊桥 (舌顶上腭之天池所在),沿十二重楼,下绛宫而归丹田,此即所谓后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开通之时,炁流粗劲,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关。要想达到此等地步,非得丹田炁足而后可。这一点在童真之体,真正入室下功,较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则较为困难,因为补足亏损,要费许多功夫。
小周天打通之后,八脉之中任督二脉已开,其后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带等其余六脉,随之渐次冲开。普通之人,十二经络全开,惟八脉为阴气阻塞,独修真之士可以阳炁开之。较之常人所用十二经络系统,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八脉系统,如是能够相互调节,功夫层次亦随之加深。
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 道家谓之“中黄” (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方可谓之“大周天”。
一般来说,小周天开通之后,百病皆无;大周天开通之后,人天会通。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因此,丹道所讲的周天,与气功上所讲的周天,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丹道周天,不加后天意念导引,完全是炁足自动,自然而然,功到自成。社会上流传的气功法,均以意念打开小大周天,其实不过属于后天意识导引之皮下气通,也许偶然能够得到速效的感觉,但与丹道所讲的小大周天之层次,有着云泥之别。

问:前些日子,看《文始真经注》、《乐育堂语录》,总觉看与不看的心境皆是稀里糊涂,偶尔增加了些修持之力,但维持不久便消失了。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阅读丹经道书,而觉收效甚微,甚至稀里糊涂,这是缺乏行持的原因。须知古代修炼家留传下来的著作,都是根据他们的身心验证切实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东西,必须知行并进,才有可能切身受益。倘若仅凭翻看书本,无异纸上谈兵。好比阅读拳书上面的所谓高招,自己不去训练,功夫依然到不了身上,与人对搏一触即溃。
修炼之道,贵在知行为一,知行并进,修真有份,有知无行非真知,有行无知是盲行。即便可以顿悟直超、即身证圣的上乘大法,若非超等根器,且有真实笃行,亦不免落于空亡。

问:无师看书上之法,采药之际守绛宫 (心窝),吸气,而觉心慌,无法控制。此为何故?采法对否?
答:道功之中,方法很多,其中优劣混杂,不可不辨。采药的作用,在于使其归炉,即归于丹田。然后兴功炼养,补益三宝。此际必须降下心念,以充炉火。所述采药之法,却将意念守于绛宫,又加吸气,极易导致心火上窜,无法降伏。故此才觉心慌,难以控制。如此一来,采药未见收效,用功先见其害,焉能说是采法正确?倘若刻意照此蛮干,惹起心火妄动,导致鼻血涌流,亦非绝无前例。
因此若无师传,仅凭看书,按图索骥,只求领悟性功之学理,尚无大碍;如果行持命功之采炼,无异盲修瞎炼,易有后患,学者慎之。

问:初习修功,收效显著,到达一定阶段之后,总是迟滞不进,如何才能改变?
答:初习修功,一般人都是较为认真,而且初级的功法,较为容易把握,因而收效显著。经过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出于惯性心理,往往执守已往的成效,以为这样就能够继续进步,岂不知这种做法恰恰等于划地为牢,自陷囚笼,反而束缚自己不能进步。
因为修炼是一个连续不断、时时更新的过程,惟其如此,才能生生不已、深化生命、超越自我、步入圣域。故此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打破守旧框框,才能继续前进,迈入更高层次,否则只会停滞不前。试图用昨日的流水填充今日的溪流,其结果只会使溪水停止流动。《礼•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易辞下传》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皆合修为之道。
去年笔者师弟自宁来此,他已年逾七旬,相与谈道,他述每日如何坚持功法云云,余问之曰:这样用功,何日可以了歇?他在听后现出迷惘之态,转而问余,余即与之分析,方才令其心悦诚服。故修真途中,行进一层,就要打破一层,跳出樊笼,才能不断飞跃,直趋上乘。当然功夫必得脚踏实地去走,不可躐等而进,否则恐不扎实,甚至误入于岐途。
另外功夫停滞的原因很多,有人未得传授,不知下一步如何去做;有人悟性不敏,达到某个阶段迷失了方向。总之都在原地踏步、作茧自缚而已。只有不断更新,方合大道路数。  

问:初步锻炼丹田呼吸,便觉胸憋气闷,原因何在?如何改变之?
答:此乃“橐龠”未通之故,并不奇怪。对于修炼而言,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行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橐龠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即指此管。
初步做丹田呼吸,为什么会发生胸憋气闷的情况,就是由于把肺呼吸引入下丹田,上下不通,用意太过,行气失当,冲压之下,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当然有些人先天素质较好,橐龠管尚未完全迷塞,可能容易通过,就不会发生困难。
因此,行气之时,一定要注意顺其自然,不可以强迫压气,也不可以强制憋气,匆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感觉发闷就往上一点,功夫到了,即可慢慢冲开。层次一变,自有征候,个人是有感觉的。故此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诀,就是要开橐龠。当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这里不过是起首功夫而已。

问:早睡早起,与养炁有何关系?
答:早睡早起的卫生习惯,符合人身阴阳二炁的变化规律。
按照道家学说,戌、亥二时,乃为人身阴阳二炁相交之际,此时早睡,则体内阴阳二炁默会于中宫,念想俱泯,入于混沌,心炁自降,肾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静,静则炁生,产育而生炁矣。于子时开始生出一阳之炁,至丑时生出二阳之炁,又至寅时生出三阳之炁。此时阴阳二炁恰好平衡,成为“地天泰”之象,故曰:“三阳开泰”。这时人身的阴阳二炁,均已达到旺盛,无有偏颇,呈现一种中和状态,和炁来朝。既已炁机壮旺,睡眠便自动中止,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时间在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随着各人情况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这时醒来,最好起床做功,采取新生之阳炁,为我所用。即使不事修为,早上起来散步,或做其他运动,亦可将此新生之炁,充实于周身。这就是早睡早起的好处,以天然炁机寿养自身。
相反,如果不能保证戌亥二时进入睡眠,则阴阳二炁不得调和,神炁分离,失去人身自我调节的大好时机,也就无从培养新生之炁。如果不能及时早起,寅时醒来仍然贪睡,最易进入昏睡状态,则人身炁无所主,必然奔溃散乱,白白消耗,而不能为我所用矣。如果不能及时早睡,则戌、亥二时,阴阳二炁无从交和,无法产育新生之阳炁,亦必损害炁机。这样晚睡晚起,起床之后,定然炁乏力少,体倦神疲,戕害身体,于人何益!当然,修真之士,若能在戌、亥二时,静心养炁,调和阴阳,既济水火,其效又比睡眠,更为增益。

问:能够帮助炼炁的饮食有哪些?吃饭和炼功如何配合?
答:饮食为人每日所必需,是后天能量的摄入渠道,因此对于炼炁关系甚大,不可不讲究之。能够帮助炼炁的饮食,在道家十分讲究。每餐应当注意少荤多素,即多吃蔬菜,少吃肉类;但也不是多吃蔬菜就行,主食也不可废除;主食方面比较而言,面食较为益炁长力;饮料方面汽水能够把人体内的炁带出来,虽然夏天可以帮助散热,但是不属于帮助炼炁的饮食;水果或果汁较好,富含营养而且利于清炁上升,所以仙人都喜欢吃桃,神仙的供品也少不了水果。
吃饭和炼功之间的配合,这一方面也不可忽视。饭前如果太饿。就不要急于炼功,一定要吃过饭才行;如果不感到饿,也可以服炁代替吃饭。饭后不可马上炼功,要等半个小时左右再炼,因为饭后脾胃在做消化的工作,不可干扰,以免妨碍消化,有损健康。吃饭不可太饱,吃得太多则占据“炁”的空间,不利于养炁。修炼动功如太极拳之类,也不是吃得多了功夫才会棒。历史上功夫好的拳家不一定很长寿,因为没能照顾到养生的原因;懂得养生的拳法大师,一定是功夫好而且很长寿。

问:太极拳如果不使劲炼习,将来如何能够用于打斗?武松喝酒打死一只老虎,是不是喝酒之后炁会很壮,喝酒对于炼炁是不是有好处?
答:太极拳的炼习,当然是以松柔为本。至于打斗,在使用时是以爆发为利,但在炼习时就不一定。须知刚的东西要从柔的里面去炼,快的东西要从慢的里面去炼,极柔胜过极刚,极慢胜过极快,其中道理甚为精微,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清楚,亦非纸面文字可以测知。
姑且打个比喻,试看老虎在平时行走之中,必定是极松极柔,可是在捕捉猎物之时,却凶猛刚烈,势不可挡。当然武松喝酒打死了一只老虎,但不能就说喝了酒炁才很壮 (这是一个外国朋友提的问题,有点滑稽)。首先武松是一个英雄,他有很高的武艺和胆识,其次他在喝酒之后思想比较放松,没有太多的想法,不会害怕,所以能够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打死了老虎。其后当他看到猎户借扮的老虎出现,才知道害怕,这时酒已醒了,即可说明问题。但是如果换一个人不是武松,试想就是喝再多的酒,可能也打不了老虎,弄不好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餐,所以还是武松的内在功夫为主要因素,喝酒不喝酒并不重要。根据这个话题,决不能说喝酒之后炁会很壮。喝酒对于炼炁也没有好处,因为酒能乱炁。
但是道家修炼高真对于酒,却是情有独钟,乐于称道,这也是很有道家意趣的一个方面。如吕祖诗云:“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以及“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等等。不过这些高真所谈及的“酒”,就不是凡间俗子所饮的酒。而是修炼功夫成就之后,在自己体内所酿就的“琼浆玉液”。其他在修炼之中,“酒”的含义还有许多解释,在此不必扯得太远。
但是,可以领悟的一点,很有趣味的一点,在炼功之中可以用一点微微“醉意”理解。好象有点喝醉了酒,什么都不考虑,周身轻飘飘地,这就近似一种“炁”的状态。只是注意但有一点微微醉意即可,不要用意太过,作出有醉的形象来,那就不是炼功,而是神经失常了。修真有成之后,周身关窍俱通,即使饮酒千盅,也不碍炁,但这对于初习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不必考虑。  

问:辟谷不食对丹道修炼有决定关系吗?下手修持内丹功夫,先从辟谷法开始,行吗?
答:这件事情,应当明确分析,才能认识清楚,不要盲从。首先必须明白,无论怎样一种辟谷不食的方法,只是能够解决不吃饭的问题,但是决不能达到成丹的目的。所以辟谷之法,对于丹道修炼并无决定关系。过去住山的修炼之人,遇到缺乏粮食生活困难的时候,或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带来的麻烦,可以使用辟谷的方法,专心修炼,逍遥物外,既能做到不去连累别人,又减轻了个人修炼带来的负担。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保证吃饭完全不成问题,因此不必多虑,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辟谷才能修炼。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假如暂时有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达到休息肠胃或者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也有一定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专门依靠辟谷作为修炼内丹的阶梯,则完全不符合古代修炼家的本旨。
一般辟谷的人,只能达到某个阶段不吃东西,时间长了还是要恢复饮食,不能永久断食。丹道修炼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命功方面已经结丹,性功方面已入大定,则不用任何辟谷法,自然就能达到不食的程度,而且到此层次,已经远离人道,可以做到永久不食。
对于一般人的身体状况而言,总是多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亏损,下手学习修炼功夫,必须要从入静炼炁入手。积精累炁,修养三宝,以培补亏损。为了达到积精累炁的目的,首先需要有充分的食物营养,才能提供后天的能量,以生发先天之资源。但是如果下手修炼,就从辟谷绝粮开始,好象连一粒米都不放,只用一锅水怎能做饭?这样怎么能够结丹呢?因此内丹下手先炼辟谷,未必就是正确的途径。

问:从事道家修炼是不是一定要吃素?请问吃素的道理何在?吃素不方便是否可以随缘?
答: 道家戒律,对于素食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应该吃荤吃素。
从事丹法修炼,照例开始是应当素食。因为肉食容易产生浊气,而且造成欲火上冲,滋生杂念,均对修炼功夫有妨碍。经过一定程度的修证,周身阳炁充盈,而且定力已足,在饮食方面就没有禁忌,无论吃荤吃素均无妨碍,关键在于心念之自我把握,但是仍以素食为主较好。
另外也要根据身体情况考虑,据说张三丰真人入室修炼,已经六十七岁,阳炁不足,他就吃了三年鱼补养身体,最后得以修成。
道家最上乘的斋法,是庄子所讲的“心斋”,即内心清净,这才是真正的“斋”,并不在于吃荤吃素,但这是对上智之人说法。
同时也不要误以为多吃肉食就有营养,动物在被捕杀的时候,由于惊恐,身体内部分泌毒性物质,人吃了以后就会得病。
对于一般的人,如果吃素不方便,笔者提倡“少荤多素”的原则,比较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与丹功修炼无大妨碍。
另外,针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笔者劝人的养生口诀为:“吃饭要吃素,吃粮要吃粗,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

问: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从事修炼内丹功夫,如何处理夫妻房事?房事对于修炼有妨碍吗?是否应当断绝房事?
答: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从事修炼内丹的功夫,笔者不提倡完全断绝房事,因为必须照顾到夫妻关系。
如果夫妻二人能够相互理解,有一段时间 (比如百日筑基阶段)分开,专门修炼;或者夫妻二人同时做功,进行双修,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除非生就的神仙伴侣,在世间不太多见。在昔马丹阳、孙渊贞(即孙不二)夫妇二人,富甲半州,儿女成人,孙渊贞即劝其夫马丹阳离俗修道,二人将王重阳真人接至家中,舍弃全部家产,夫妇分居,同时用功,最后双双成就大道,留下千古佳话,是神仙史上不可多得的佳偶良伴。此乃对于正式入室修炼者而言,我们不可能提倡人人都学他们。
如果从事修炼功夫,对于现在一般的人来讲,可以先从筑基入手,这时对于房事要适当节制,以免损失三宝过多,影响功效。房事无度,人人都知道伤害身体,如要彻底断绝,则要男女双方情愿方可,若有一方不同意,就难以办到,所以不一定非要完全断绝。
而且有家室之人,往往在这方面形成熟路,如果强行断绝房事,反而有害功修。依理而论,男女行房,是人道之必然;阴阳结合,也是天道运化之正轨。做清修功夫的人,以身体内部阴阳二炁的交合,作为修炼大丹的基本途径;夫妇双方,以身体男女的阴阳交合,作为人伦之道的正常维系。均有合于天地大道,只是不可失之太过不及,则于身有害,二者一理。如果强行克制,亦有违天道,故为道家修炼所不取。
我们所提倡的是“乐而有节,爱而不伤”,即行乐而要有所节制,相爱但勿太过放纵,这样做较为利于世俗之人。所以针对普通做功之人而言,不一定非要全部断绝,亦不可过分放纵而伤身体,守乎其中可也。

问:有时秘传采取活子时口诀,言当“外肾兴起,欲射未射”之时,谓之不老不嫩,即用炼精化炁之功,对否?
答:否!所谓炼精化炁之“精”,非交感之精,非有形之精,乃无形之炁,精即炁也,又名“元精”。《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大道无形”,有形非道,故不可用。丹道所炼者,乃无形无象之先天元炁,而非有形有象之后天阴精。外肾兴起之时,是已见形,而非道机,岂可采用?
再以“活子时”而论:“活”者,无形之谓也;子时者,一阳初动之炁也。一阳初动之炁机,极其微而弱,丹经又称为“黄芽”,又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时炁机萌发,未成其形,故曰“无形”,此时方为先天炁动之活子时,吾则称之为“先天活子时”。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云:“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炁发出而外肾举也。”阳炁初从内肾发出之时,谓之一阳初动,是为活“子”时,此时炁机在内萌生,而外肾并无成形变化。及至阳炁继续发动,一阳变为二阳,为活“丑”时;二阳再变为三阳,为活“寅”时;三阳再变为四阳,为活“卯”时;四阳再变为五阳,为活“辰”时;五阳再变为六阳,为活“巳”时。及至六阳,阳炁盛满而成形,无形之炁,化为有形之精,已为精动,而非炁动。此时外肾成形而兴起,落入后天,已是六阳发动之“活巳时”矣,焉为“活子时”哉?与一阳初动之时,判然有云泥之别,充其量仅可称为“后天活子时”而已。此时六阳齐发,六阳已属老阳,药物成形已老,采之已迟矣,如何却谓之“不老不嫩”耶?何其荒谬,焉得不悟!
何况此时所谓“已射未射”者,有形之精已成,纵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好不容易勒回不放,亦不过暂时逆收回于膀胱之内,最后还是逃不脱随着小便排出体外,无可奈何花落去,竹蓝子打水一场空。所以怎能够望文生义,把古人喻炁之“精”与今人喻形之“精”混为一谈。古仙有云:“若将有形成变化,细酒羊羔亦上升。”笔者在此直讲真传,学子当悟之!  

问:年轻人初学打坐,容易发生遗精的事情,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初学打坐,容易发生遗精的现象,在有些人中的确是有,特别在年轻人中偶有发生。其中原因分为几种,难可一概而论。由于年轻人火气甚旺,打坐不得法,就容易发生遗泄的事情。比如有的年轻人身体过度虚弱,又要盘腿打坐,就很容易劳累,太累了就容易遗精;有的双盘打坐,造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引起心火妄动,摇动下元,也会导致遗精;有时打坐之时意念太重,心火上扬,火水不交,也会发生遗精;有时打坐意守丹田,下元火气太大,发生冲动,收摄不住,其后也会不自觉而遗精;等等。
所以要悟,就是要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逐渐修正自己的做功方法。打坐之时不要过于劳累,不一定非要采取双盘,意念不可太重,意守丹田不可死守,等等,这些都值得注意。经过相应的调整,身上的气候变得和平,就不会发生此类事情,而且修功必然随之精进。

问:我因学习紧张,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和失眠症,于是开始炼气功。意守丹田,全身放松,收功时把身体内外之气收归丹田。初炼对身体有所改善,可是每炼一段时间,就会梦遗一次。我又不愿放弃炼功,就这样炼了三年毫无改善。请问为何丹田存不住气?应如何矫正?
答:神经衰弱者劳心过多,心火不足。心火不足,则无以董蒸肾水使之上腾。如此火不得降,水不得升,心肾失交,自然容易造成肾水下行而走失,此病之根也。再加炼功不当,执着于意守丹田,由于丹田靠近男子精室,加入后天意识,水源不清,极易令其变浊而下漏。况且又引身体内外之气均归丹田,则走失更甚,不如散布于全身,损失还小一些。
意守丹田,是中老年人借精补精的入手功夫,未必适应于青少年,年轻人当慎用之,不宜削足就履。如若不得师传,缺乏指导,盲目下功,难免误入岐途。针对上述情况,应当放弃意守丹田的做法,改用静功修持,以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改善之后,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问:静坐用功,而体内之精终不能化炁,常有走失,请问年轻人应当如何用功?又与老年人有何不同?
答:欲使精化为炁,先要明白精与炁的相互关系。须知精与炁本是一物,炁为精之源,精为炁所化。未化精前为先天炁,炁既化后为后天精。炁所以化为精者,皆因后天情念之动,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为后天精矣。欲使精化为炁,最易简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须使心念不起,不堕后天,自可摄精归源,这一点全仗性功之精纯。
而在年轻人,尤其容易做到,因其后天意识较少,童体无亏,容易保持先天真性 (元神),先天元神与先天元炁本为一物,“性住”则“炁自回”。而在老年人,尤其不易做到,因其后天意识较重,早已形成后天熟路,难以回复先天真性,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精本非一事,欲返先天则难。当然二者并非绝对,因人而异,但就一般而言,年轻人在先天上占有一定优势。
故此年轻人可以直接从炼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从炼精起步。年轻人炼炁,其实就是炼炁化神之功,因年轻人精全炁旺,故须以神炼炁,以炁养神;老年人炼精,其实就是炼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须炼精补精,以精补炁。老年人补足精炁,才能与年轻人一样起修。所以年轻人可以省略“炼精化炁”一步工程,较老年人修真为快。年轻人如果试图按老年人的路子修为,反而自走弯路,炼精不成,最易自伤命宝,可不悟哉!
只有从性功下手,入得清静,返还先天元性,性住炁回,自可保住先天之炁,而炁不化精,精自为炁,以炁化精,将不为而自成矣。此皆就功夫法则而言,其间分别甚为精微,若非实际印证,则不可拟议之。

问:每次走失,常在熟睡之时发生,采用念佛不起作用,应当如何避免?
答:初做功夫易患“道解” (走失),这种情况前面已经有所谈及。关于这一现象,有外因也有内因,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心火未降。外在的因素,比如座下垫得太暖,睡觉被褥太厚,打坐盘腿过紧,用功意念太重等等,这些都易引起心火上冲;内在的因素,就是浊念未除,心火遂起,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之故。
因为人身无非阴阳二炁,阴者属水统于肾,阳者属火统于心。欲使肾水不失,须使心火不升。降下心火,薰蒸肾水,水化为炁,炁自上升,而无走失之患,如此谓之阴阳相交,水火既济。
因此根本上应该做到心地清静,以性炼命。一般人讳于言此,却又无法解决。试图求助于身体外部的方式,未必能够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由此可见,性功在初步修持中的重要。然后才能以心摄炁,以炁养心,神炁合一,渐入内修之正轨。功夫深处,阳关自闭,永无漏泄,我命由我。
   

金 丹 问 答

萧廷之

 

  问曰:“如何谓之金液还丹?”

  答曰:“金液者,金水也。金为水母,母隐子胎。因有还丹之号也。前贤有曰,丹者,丹田也。液者,肺液也。以肺液还于丹田,故曰‘金液还丹。’”

  问曰:“何谓铅汞?”

  答曰:“非凡黑锡水银也。真一子曰:‘铅是天地之父母,阴阳之根基。’盖圣有采天地,父母之根,而为大药之基。采阴阳纯粹之精,而为大丹之质。且非常物造作也。汞性好飞,遇铅乃结,以其子母相恋也。”

  问曰:“何谓火?”

  答曰:“火者,太阳真气,乃坎中之阳也。紫清真人曰:‘坎中起火’是也。”

  问曰:“何谓候?”

  答曰:“五日为一候,是甲为一终也。日有十二时,五日六十时,终一甲子也。紫阳曰:‘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候。’以起火之际,顷刻而一周天也。”

  问曰:“此火候何时用?”

  答曰:“年中用月,月中用时,时中用刻也。”

  问曰:“何谓真一?”

  答曰:“人能将自己天真,安于天谷之内,乃守真一之道也。金洞主曰:‘真一者,在于北极大渊之中’也。”

  问曰:“何谓动静?”

  答曰:“阳主动,阴主静。翠虚曰:“动中有静,静中有为。动静有作,口口传之。’”

  问曰:“何谓九还?”

  答曰:“金生数四,成数九。还者,自上而还下,九乃老阳之数。阴真君曰:‘从寅至申为七返。’亦迹上也。”

  问曰:“何谓炉?”

  答曰:“上品丹法,以神为炉,以性为药,以定为火,以慧为火。中品丹法,以神为炉,以气为药,以日为火,以月为水。下品丹法,以身为炉,以气为药,以心为火,以肾为水。又有偃月炉、玉炉。”

  问曰:“何谓鼎?”答曰:“鲍真人云:‘金鼎近泥丸,黄帝铸九鼎’是也。”

  问曰:“何谓药物?”答曰:“即此药物,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五行颠倒,大地七宝。五行顺行,法界火坑。百姓曰用而不知也。紫清曰:‘采药物于不动之中’是也。”

  问曰:“神水华池,何也?”

  答曰:“李荃云:‘还丹之要,在于神水华池。’紫华曰:‘以铅入汞,名曰神水,以汞投铅,名曰华池。’海蟾曰:‘从来神水出高源。’紫清曰:‘华池正在气海内。’”

  问曰:“何谓三关?”

  答曰:“头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

  问曰:“何谓内三要?”

  答曰:“第一要,大渊池也。第二要,绊言也。第三要,地户也。”

  问曰:“何谓外三要?”

  答曰:“口之与鼻共三窍,是神气往来之门户。下功之际,调鼻息,减舌气,闭兑也。”

  问曰:“何谓兑?”

  答曰:“真一子云:‘兑,口也。’”

  问曰:“婴儿姹女,正在何处?”

  答曰:“婴儿在肾,姹女在心。”

  问曰:“肾属水为阴,婴儿属阳。心属火为阳,姹女属阴。何缘在此。”

  答曰:“肾属坎,三阴中有阳,乃真阳也。心属离,三阳中有阴,乃真阴也。”

  问曰:“泥丸宫正在何处?”

  答曰:“头有九宫,中曰泥丸。”

  问曰:“何谓金公?”

  答曰:“金边著公,乃铅也。紫阴曰:‘要须制伏觅金公。’”

  问曰:“何谓黄婆?”

  答曰:“黄乃土之色,位属坤,因取名焉。紫清曰:‘金公无言姹女死,黄婆不老犹怀胎。’”

  问曰:“呼吸何如?”

  答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根。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呼吸风云,凝成金液。”

  问曰:“何谓神气?”

  答曰:“神是火,火属心。气是药,药属身。神、气,子、母也。虚静天师云:‘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则也。持满驭神,专气抱一,神依气住,神气相合,乃可长生。’三茅真君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

  问曰:“何谓十二重楼?”

  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问曰:“何谓帘帏?”

  答曰:“眼是也,下功之际,含眼光。云房云:‘闭户垂帘默默窥。’”

  问曰:“何谓子午?”

  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也。在天为曰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为南北。”

  问曰:“何谓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答曰:“天地五十五数,故乾得一九,合而成十。坤得四六,合而成十。巽兑得二八,合而成十。震艮得三七,合而成十,离得五坎,坎得十,坎离无偶,所以自合也。以数言之,则得天地之中数,以爻言之,则得天地之中爻。以位言之,则得天地之中位。坎离为用,不以大乎?”

  问曰:“何谓五岳?”

  答曰:“《五岳真形图》曰:‘在人之头。’紫清以有巾藏五岳之句。”

  问曰:“何谓亥牝?”

  答曰:“在上曰亥,在下曰牝。玄关一窍,左曰玄,右曰牝。”

  问曰:“何谓玄牝?”

  答曰:“在上曰亥,在下曰牝。玄关一窍,左曰玄,右曰牝。”

  问曰:“何谓玄牝之门。”

  答曰:“鼻通天气,曰玄门。口通地气,曰牝户。口鼻乃玄牝之门户矣。”

  问曰:“何谓三男、三女?”

  答曰:“乾道索坤,长男曰震,中男曰坎,少男曰艮。坤道索乾,长女曰巽,中女曰离,少女曰兑。”

  问曰:“何谓火龙、水虎?”

  答曰:“虎,西方金也。金生水,仅藏形于水。龙,东方木也。木生火,反受克于火。太白真君曰:‘五行不顺行,虎从火里出。’是也。”

  问曰:“何谓分至?”

  答曰:“子时象冬至,阴极而阳生。午时象夏至,阳极而阴生。卯时象春分,阳中含阴。酉时象秋分,阴中含阳。人身亦有分至。紫阳曰:‘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

  问曰:“何谓沐浴?”

  答曰:“真气熏蒸,神水灌溉,为沐浴。太上曰:“灌以甘泉,涤其垢汗。出自华池,复归坤户。’杏林曰:‘沐浴资坤水’是也。”

  问曰:“何谓抽添?”

  答曰:“既抽铅于射后,须添汞于中黄。《传道集》曰:‘可抽之时不可添’是也。”

  问曰:“何谓搬运?”

  答曰:“搬金精于肘后,运玉液于混丸。下手工夫,口决存焉。”

  问曰:“何谓三田?”

  答曰:“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若得斗柄之机翰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传也。”

  问背后三关。

  答曰:“脑后曰玉枕关,夹背曰轳辘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问曰:“何谓神室?”

  答曰:“元神所居之室也。朗然子后,‘未明神室千般挠,达了心田万事无。’”

  问三花聚顶。

  答曰:“神、气、精混而为一也。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穴也。”

  问五气朝元。

  答曰:“五脏真气,上朝于天元也。”

  问和合四象。

  答曰:“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动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魂在肺。精神魂魄聚于意土也。”

  问曰:“马牙、真主人、神符、白雪,何也?”

  答曰:皆铅汞之总名也。”

  问河车。

  答曰:“北方正气,名曰河车。左曰曰轮,左曰月轮,搬负正气,运载元阳,应节顺行,下手无非此本之力。”

  问曰:“老、嫩,何也?”

  答曰:“采药之时,审其老、嫩。彭鹤林曰:‘嫩时须采老时枯。’紫阳曰:‘铅见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是也。”

  问浮沉。

  答曰:“铅沉而银浮也。”

  问清浊。

  答曰:“阳清而阴浊也。清者,浮之于上。浊者,沉之于下。修丹者,留清去浊。盖清属阳,而浊属阴也。”

  问五行相克。

  答曰:“《金碧经》曰:‘金木相伐,水火相克,土旺金乡,三物俱丧,四海辐辏,以致太平。’并由中宫土德之功也。”

  问曰:“来往,何也?”

  答曰:“子往、午来。阴符、阳火自子进符至辰已,自午退符至戌亥。始复终坤,皆以卦象则之。一消一长,一往一来,以成其变化。《易》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下穷谓之通’也。”

  问雌雄。

  答曰:“雌阴而雄阳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寡阳,不能自生。《参同契》曰:‘雌雄相杂,以类相求。’注曰:‘雄,金砂也。雌,火汞也。相须含吐,类聚生成,以为神药’也。”

  问防危。

  答曰:“磁石吸铁,隔碍潜通。”

  问有无。

  答曰:“《金碧经》云:‘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

  问刑德。

  答曰:“阳为德,德出则万物生,阴为刑,刑为万物死。故二月阳中含阴,而榆荚落,象金砂随阴气动静,落在胎中,故曰归根也。八月阴中含阳,而荠麦生,象金水随阳气滋液于鼎内。故卯酉乃刑德相负,阴阳两停,故息符火也。”

  问黑白。

  答曰:“《参同契》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也,黑者水也。以金水之根,而为大药之根矣。”

  问寒暑。

  答曰:“真一子云:“不应漏刻,风雨不调,水旱相伐。或阳火过刻,或阴符失节。隆冬变为大暑,盛夏反作浓霜。火候过差,灵汞飞走。’运火之土,可不谨之?”

  问晦朔。

  答曰:“《参同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乃金水符合之际也。”

  问固济。

  答曰:“太白真人曰:‘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言其水火既济,闭固神室,而不使之漏泄也。”

  问圣胎。

  答曰:“无质生质,结成圣胎。辛勤保护十月,如幼女之初怀孕,似小龙之乍养珠。盖神气始凝结、极易疏失也。”

  问四正。

  答曰:“子、午、卯、酉为四正。玄关一窍,四正言也。”

  问黄庭正在何处?

  答曰:“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左,肺之右。”

  问金乌玉兔。

  答曰:“日中乌,比心中之液。月中兔,比肾中之气也。”

  问炼形。

  答曰:“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也。金洞主曰:‘以精炼形。’非凡沙石。”

  问:“张紫阳谓心肾非坎离,何也?”

  答曰:“心肾,特坎离之体耳,有体有用。”

  问:“所用者,何也?”

  答曰:“天心,乃心之用也,属离。形乃肾之用,属坎。交媾之际,运用于此也。”

  问功夫。

  答曰:“知时而交媾,进火而防危,阳生而野战,刑德而沐浴,以至温养成丹也。”

  问野战。

  答曰:“《龙虎经》曰:‘文以怀柔,武以讨叛。’紫阳曰:‘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问温养。

  答曰:“杏林曰:‘温养象周星。”毗陵曰:‘金鼎常留汤用暖,玉炉不要火教寒’是也。”

  问烹炼。

  答曰:“烹金鼎,炼玉炉,口诀存焉。”

  问赏罚。

  答曰:“春气发生谓之赏,乃已前阳火之候也。秋气杀物谓之罚,乃午后阴符之候也。”

  问守城。

  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气也。”

  问提防。

  答曰:“驱除杂念,而专心不二也。”

  问:“神庐者,何也?”

  答曰:“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黄庭经》曰:‘神庐之中当修理,呼吸庐间入丹田。’”

  问太乙含真。

  答曰:“守真一于天谷,气入玄元,即达本来天真。太上曰:‘真道养神,若能守我,在浩气之关,令七祖枯骨,皆有生气。生我者道,若我者神,将守道以养神’是也。”

  问三尸。

  答曰:“《中黄经》曰:‘一者上虫,居脑中。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名曰彭琚,彭质,彭矫也。恶人进道,喜人退志。上田乃元神所居之宫,惟人不能开此关,被尸虫居之。让生死轮回,无有了期。若能握元神栖于本宫,则尸虫自灭,真息自定。所谓一窍开,而百窍齐开。大关通,而百骸尽通。则天真降灵,不神之神,所以神也。’”

  问胎息。

  答曰:“能守真一,则息不往来,如在母胞胎之中,谓之大定也。”

  问玉池。

  答曰:“口也。《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是也。”

  问橐籥。

  答曰:“橐乃无底囊,籥乃三孔笛,又是铁匠手中所弄鼓风之物也。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升降论》曰:‘人能效天地橐籥之用,开则气出,阖则气入。出则如地气之上升,入则如天气之下降。一升一降,自可与天地齐其长矣。’”

  问五芽。

  答曰:“《道枢》曰:‘坎者,水也。一变为水泽之节,再变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离者,火也。一变为火山之旅,再变为火风之鼎,三变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抽添水火,在于寅戌。十二卦气,在于屯蒙运用。’”

  问采曰精月华。

  答曰:“非外之日月也,采心中真液,肾中真气也。”

  问内外八卦。

  答曰:“头为乾,腹为坤,膀胱为艮,胆为巽,肾为坎,心为离,肝为震,肺为兑也。”

  问修炼待时,然后下手。

  答曰:“有时中之工夫,有刻中之工夫。毗陵曰:‘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马自然曰:‘不泽时中分子午,无爻卦内别乾坤。’此皆刻中之工夫也。”

  问:“金丹形象如何?”

  答曰:“形若弹丸,色同朱橘。《抱朴子》曰:‘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沙门得之以禅定,黄冠得之即超逸。审之行之天地毕。’《元枢歌》曰:‘君不见一粒金丹何赫赤,大如弹丸如橘。人人分上木圆成,夜夜灵光常满室。’盖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当知非有形之物也。吕公曰:‘还丹本无质’是也。”

  问:“玄关一窍,正在何处?”

  答曰:“在人头上。工夫容易,下手的难寻。若不遇明师,摩顶授记,皆安为矣。”

  问真空。

  答曰:“返本还原为真空。杏林曰:‘不知丹妙诀,终曰玩真空。’”

  问作用。

  答曰:“螟蛉咒子,传精送神。”

  问出神。

  答曰:“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盖以一心运诸气,气往则神住。真积力久,功成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问超脱。

  答曰:“超者,是超出神也。脱者,脱换凡躯也。皆天门出。前圣有脱壳之脸,六祖七层宝塔出,钟吕三级红楼出,海蟾公鹤冲天门出。诗曰:‘功成须是出神京,内院繁华累身。会取五仙超脱法,炼成仙质离凡尘。’”

  问尸解。

  答曰:“尸解有五:金、木、水、火、土也。又有积功累行,而自曰飞升者。微宗皇帝《尊道篇》末曰‘亘古迨令,飞升者千有余人,拔宅者八十余家。’”

  问:“金丹之道,不亦难乎?”

  答曰:“是不难也。紫阳曰:‘悟者惟简惟易,迷者愈繁愈难。’杏林曰:‘简易之语,不过半句。证验之效,只在片时。’

  翠虚曰:‘药之不远采不难。’毗陵曰:‘至道不繁人自味。’紫清曰:‘只一言贯穿万卷仙经,但片响工夫无穷逸乐。’师曰:‘下手工夫容易,坚心守道为难’也。”


              修炼杂谈      一,道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混混沌沌,无声无象,无形无色,无动无静。此无可慧观而不可智取。混沌之中一破而出者谓之有,虽有实无。有无相生,可生化万物,生化性命,性命不离亦不分。性者,妙观之灵;命者,生化之气。观者,观天观地观人;化者,化精化气化神。
人生于天,天有动静,人亦有动静,人与天同构。天有先天在于乾元之前始:人有先天在于出生之前始。天有后天,风水山树,人有后天,气血骨皮。
丹道是我中华民族的结晶,是前人总结,历代人实践的系统科学。西方人称哲学是爱智慧,那么丹道就是智慧。何为智,系统总结,严密梳理,独成体系,需推演玄机,此为智。何为慧,寂然观照,虚静定基,冥冥有应,需修身成真,此为慧。我华夏民族自古有智观,慧观,实为人的全面发展良途。吾辈追思圣贤,以身求证,走天人何一之道,行性命双修之路。
上有天为虚,下有地为实,中有人为阴阳平衡之物。人生于天地之间,承秉天地正气养于身心。古人少饥少寒,以果素为主,身心与道暗合。故有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道生德一,有德一充其身心,三宝聚足。而今人呢?城市街道,灯红酒绿,心为杂念所困,心神消耗,三宝有损,德一化三宝来补偿,以至德一不足,故多用肉食来从后天补充,从能量上看是可以补充,但酒肉伤身,更有怨气于其中。久之,阴阳失调,道德下降。天心不再与人心相和
二,养生修真
自古的养生的的方法很多,避谷,服气,引导,其数无穷。医家源自内经。然内经也好,易经也好都源自古代的黄易之道,此传承于上古大贤大圣。文滔武制,皆于此,后医道继承了医术,儒教继承了礼制之学,仙家继承了修炼之秘,老黄继承了治国之方。故各家中也都可以找到其他家的影子。但同时也有种种旁道滋生。小术,旁道,甚至邪道。小术人人可修,养生延年,如以引导为主的各种功法。甚至在音律,书法中也可以有养生之效,这些大都是后天功法,有平衡阴阳,合于五行之效,但也都是消耗。旁道有三千之多,虽为佐道,但也是道,今人能得之一二,也算有幸,旁道是走弯路的道,若能修之也会有得。至于邪道,说出来有的都骇人听闻。
后世各个门派,各种养生修真的方法更是洋洋大观。就丹道传承也是门派众多。
吾观历史深感痛心,竟是明争暗斗,有是祖师已经去世,却有的人称自己一脉是其亲传。另有所谓法术传承,实为鬼怪附体,修炼出一些看似丹道的功景,却又不得其法。
三,炼己之要在于一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何为一??易曰“天一生水”何为一?
此一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乃得一法,万事毕的一,又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过去人们常说守一,可惜现在的人误解成的守窍,守一就是守一,守窍就是守窍。是不一样的。
要想知道这个一,先知道玄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谷神指空旷之中,似有似无,似聚似散的一股“神风”。玄牝,玄为玄玄之又玄,牝为生育之根。谷神,玄牝是指一个东西。
在主观看来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而今之学者止于气脉,或有内振,或有快感,或有气浪,加上一些对丹书的误解自认为是“醉感”得的一,实为大误。
得一并不易!
那么如何得这个一?得一与黄中,祖窍又是什么关系?
按过去人的说法
黄中之中,是祖窍之中,得一之一,是祖窍之一。知窍就知中,知一就知窍中之妙,知窍中之妙就知祖性复来,于是便知抱一守中之道。
四,筑基之成在于停
丹道修炼有百日筑基之说,实际上不一定是百日,有人可能很快,有人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有些人认为小周天就是在任督上转来转去,筑基就成了。或有生热,或有呼吸微微,或有甘甜津液。此皆非筑基之成。筑基成就在于“璇玑停轮,日月合壁”用就简单的话说就是停。停什么?念停,气停,脉也停。若说小周天就是在任督上转,那么你转来转去的转了些什么?一辈子就在那里转?不可能的。璇玑停轮才是筑基有成。大概的相当于禅定的三禅。璇玑停轮就是息脉皆住。
这才是小周天的基础,也是结丹的基础。但非小周天,也非结丹。小周天的内容很丰富,也不指一上一下的任督。璇玑的中心是什么?就是心,所谓天心就是人心。先有璇玑停轮,但是不能总是这么停,之后还要动,再动那就是各就其位。在璇玑停轮之前各种气感很丰富,都是一些凡气

五,列举典型的功景。
以上讲的看似有些虚,其实已经不虚了。但无奈今人多误解,故列举一些功景来参考一二
典型的功景一:行功有一段时间,见一片白芒芒如云如雾,又见一点红星或金星飘于其中。时而隐,时而显。
分析:这只是一边的现象,如果是年轻人几天就可以出现,并非是什么性光,那一点金星也不是元神。
启示:后天身中也有各种功象,很丰富,如果之前读过一些书,潜意识容易被沾染,加上错误的理解,多有类似丹书的幻景。


典型的功景二:全身在气淹没,四周有浑厚的气,全身微微蒸腾,如痴如醉,眼前一片金光。
分析:此非先天气,只是后天气强,真正的到了璇玑停轮,也就感觉不到身形的存在,即使如痴如醉,也不是所谓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此功景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
启示:自古大成之人向我们描述一些东西,但文字是不能载道的,我们很多人看了之后便有种种误解。加上人的贪婪之心,便认为自己到了什么什么样的境界。举一例,佛经上有种种对心景的描述,很多人看了后大概的也能明白,但大家都成佛了吗?非也。

典型的功景三:突然之间感觉自己有一种异样的清醒,之前可能是读了什么道书,什么美文。接着又练功,感觉大定真空,物我两忘,呼吸消失。达无我之境。
分析: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东西,是心顺了,气自然就顺了,全身自然就顺了。
顺归顺,并非修炼真达到了什么境界。
启示:心为君,则气为臣;心为帅,则气为兵。可见性命不离。虽然有时不稳定,但是心性非常重要。

典型的功景四:初学不久,电闪雷鸣,全身大震,气血剧烈翻腾,大热。
分析:此为玄关初开之状。已经近先天了。但非六根生动大药产生。
启示:丹书功景可能在不同地方反复出现,不可单一的理解,要结合上下。不可盲目的对于书本。尤其在这样的论坛,即使拿出再接近丹书上的功景,我亦不敢轻言。

六,丹道功夫全凭真意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书“丹道作用全仗天心翰运,斗柄推迁,故曰要道魁柄。”先说一句,儒家经典中有不少东西是黄易的传承 ,虽说是谁谁写的,但实际成分有很多是师门内传下来的,像大学,中庸,决非一般的孔门弟子写成,子思一代实为记录者罢了。上文的天心就是本心,也就是真意。真意为土,又叫真土,戊己二土,分属水火,水火之中便藏金木,把握了土,自然可以实现三家相见。五行,上有心为火,下有肾为水,左有肝为木,右有肺为金,中是脾意土,三家为上下为一家,左右为一家,中间自成一家。虚静致极,自可感知那不神之神,即元神。静为元神,动为真意,本体是一样的。真意的元神的妙用。实修主观的感受就是有清清元神,寂照长明,心死神活,一灵独觉。灵觉似飘似存,又绵绵不断。后天呼吸已尽,但后天呼吸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每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可能补一下,短短的一动。感觉体如薰蒸,百脉冲和。注意非气脉有动,不可误解。


七,层层剥露方显真
真铅真汞不易得,先天一气更难寻,莫把后天做先天,层层剥露方显真。
吾观今之丹法,多有先天后天不分,口头反复强调,行功又落后天。要知后天先天还需层层剥露,无论是后天还是先天后是有层次的。在后天中如果可以感受凡气种种变化,这自然是后天,大家可都知道。但有一个层次,就是后天神行而气不随,若是先天,自然神气何一,神即气,气即神,神到则气到,气到则神行。
而后天中却有一个层次,是微微之意运行于体内,虽然心态平静,但还是落在了后天。而先天之境并非如此,也可知,但这个知的元神的感知。故谁是真铅真汞当仔细辨明。真铅真汞相和,先天一气复来,此实为造化之妙,可觉但不可念。


功景举例:静之又静,心态平静,微微意念,呼吸若无,性光默默照会阴,并伴有生热,上走督脉,自头而下,若清凉之泉流下。齿有微叩。
分析,如果就凭这些,还不足说明是先天。从后天都先天要经过一个“门”。过了之后就全部的感觉不一样了,以上功景的感觉生热,清凉等是怎么感觉的?感觉和我们平常的生热,清凉一样吗?是识神感知?还是元神感知?若元神感知则感无形无像的精微变化。

八,论功景
从以上是功景分析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功景是个人的事情,两个人即使有类似的功景也不能说有一样是修为,具体是什么功景对于什么样是事情,那要有个前后,有个因果。师傅很重要,师傅可以根据你前后的功景来判断自己的发展进程,来指导你。如果问我的元神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实在无从回答,即使见了元神,那一点灵光,也是个人的事情,也与个人的观想有关系。又有人说他的六根没一起振动,我的剧烈所以我是真的六根生动。这也是不对是,人的六根封闭不同,不能说谁强烈谁就厉害,同样的,气感也是,不是说谁的气感强谁就强。
也有很多的功景是妄心所致,只要没得到多少都会有妄心,后天的气功里有各种幻景,像是个大屏幕,上演一幕幕的画面,但要知道,先天功景里也有妄心。像是在梦中,但却知道自己在功景中,很真实。是以心随物转,物亦随心转,心物不二。修来修去,只要这样活着就是有缺陷。只要这样存在就有缺陷。


九,服食与还丹
还丹就是找出我们身体里本有就藏有的精气神,并把它们凝聚成一起。
服食就是结丹,怎么吃这个丹,一粒金丹入腹中。但着个吃并不是用嘴吃,是用

头吃。

人在脐带未减之前,处于先天状态,在脐带一开,变口鼻呼吸,乾坤相互影响,

乾中间的阳爻与坤中间的阴爻相互交换,这样乾坤卦成了离坎卦,南为离火,北

为坎水。汞属离,为火,乃心中阴精,又称木液。也就是说这一部分还与肝有关

系,因为肝属木,离中元精又叫木液。同样的道理,铅属坎,为水,乃肾中阳气

,又称金液。肺属金,坎中元气又叫金精。同时由性转情,由情化意。于是有书云

“情来归性初,金木并也”简单的说坎为水为月,月之精在离;离为火为日,日

之精在坎。修炼之道在于逆,逆可成仙,先让身体里的各个精华各归其位。
于是有了两个相交,一是坎离交,也就是小周天,一个乾坤交,也就的大周天。
坎离交使心肾相交,离中一点阴与坎中一点阳发生交换,这样就回到了乾坤。坎

离交,可得玉液。,玉液也就是心液,小周天效法月的规律。自一阳生而节节进

。月相满,而退,有进有退,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暗合大易之理。莫把任督的

转动称为小周天,是是非非难言明。在坎离交之后,各归本位,当行乾坤大交,

乾坤大交,取先天一气来作大丹的基础,法日的规律。

功景验证——得内药
神气既交,神气自然不离,此功境下神即气,气即神,神气不分,体如薰蒸。忽

闻有龙吟虎啸之声,如临深渊。性光圆满,常照不寐,接着是六根生动,脑后鸠

鸣,雷声大作,身体如同融化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颗粒似苦似涩,伴着吱

吱声自尾闾而上从天门而入,落在中丹田,此是内药。此后身体隆隆作响行,内

景中声音真实可听。

十,温养育胎
大药与元神的进一步结合,行温养之道。这个时候还的要靠真意来炼化大药。
没有珠落黄庭的丹是不能育胎的,在功景中你可以看到一团金光,是圆灼灼。亮

陀陀,但缺少珠落黄庭不行,就像鸡蛋里没有黄是行的一样。在珠落黄庭后看的

的丹就不在是一团简单的光团了,就像鸡蛋一样,里面还有一个核。此时行功,

以寂照中下丹田为主,用真意来炼化大药。大定于中下丹田,功景上为金光照体

,而“我”融于其中。
    今人多好奇,喜欢妄谈出神之事,然多不名其理。出神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

现象,可以说久定必出神,无论是否修炼丹道。现代西方心理学也喜欢搞这个

先是用了催眠,接着搞电击,人可以感觉到离开了肉体,而且是十分清醒的状态

甚至可以看到给他进行实验的专家。像他们什么都没练,也一样能出神。所以修

炼的人无论佛道,出神没什么好稀奇的。但关键是这里面的道理。人由精气神构

成,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飞出点神,飞出点气都是正常的。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出

神的层次是不同的,于是有的把出的神分三种,也有的分五种,但根本上说是飞

出的神与飞出的气的比例与结构决定。这个神与气虽然飞出,但你的身体还是他

的根本,如果沉迷于出神,只要肉身一死,为谁辛苦为谁忙??若要不死,从理

论上说要找到维持神气的根。若无肉身,谁是其根??请诸君三思。出神者,神

多,则多幻化之景,气多,则多实景。等到可以夺天地之造化,可以找到自己存

在的依据。这样的才是成功的。道理说明了,希望大家不用痴迷于各种出神离体

。至于怎么夺天地之造化,我远远没修到,在论坛上也没必要多谈什么出神。知

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了。
   更有学者以识神幻化为真,养胎之中,常言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婴儿,怎么样

的像自己,他是什么样的动的云云,空耗精神。


十一,
两窍,人有两个重要的窍,一个是天门,一个是地户,老子曰“天门开合,地户

永闭”天门在哪里?地户又在哪里?天门非百会,看看婴儿就知道了。婴儿头上

有一处未合的地方,这里就是天门。地户呢?地户也不是会阴。会阴是什么?修

道人常说是三岔口,就是有三条路,哪三条?一条是通向人身内部的,一条是与

大地之母相连的,用来吸地气的,一般人到了十几岁,这条路也就闭上了。还有

一条是不归路,就是走失我们人体精华的路,这才的地户。



出生入死说清净(杂谈,十二,)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这句话大家都读过,但有多少人思考过这加起来是几?,九!那么还少一呢?还差一才到十。有的生了,有的死了。那剩的一个呢?老子自己没说,但剩的一个恰恰是修炼的关键所在。精化气,气化神,或神化气,气化精,不断循环,在我们的生命中也不断的上演着生生死死。精气神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在先天精气神虽曰三,实为一。有的死了便有的生,有的生便有的死。那么为什么会有死?先天的精化气死归根到底的讲就是因为后天的精气神死,那么后天的精气神死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心,是我们不清净的心把他们消耗死的。老子说,清净为天下正。恬淡虚无,清净自然是修炼之本。道表现是无为又混沌,对应到人就是清净自然。所以清净无为便是德。这个德的道的表现,的一种抽象的状态,并不是具体的做的什么好事。
    十三,无论修性修命皆要清净。今人所谓修炼多有性命偏离。或修性不修命,或修命不修性,皆偏离丹道之本。如果是只修命,不否认能修出点东西来,哪怕是修到了“块块骨头是金砖”又如何?修到了神游八方又怎么样?而修性不修命是一辈子也有限。现在也有很多人整天的就知道练功,就知道求法,却把清净着个本弄丢了。修性的不清净,祖性如何复来?修命的不清净,百脉不得安宁。
   有的人问,我怎么不能入静?我练功多长多长时间了,但不能见性光等等,我问你生活中清净吗?人若生活中吵吵闹闹没有丝毫清净,那么就想凭练功的那一会达到怎么样的层次,妄想矣。夫若能真清净下来,自然可以养天地正气,不修丹道也可大成,千古修炼并不只是丹道一途。当然这个有些难,比如有人说自己修炼无为丹法,我问你怎么修炼?他回答就是平时保持清净无为,我暗笑。有的人说自己修禅宗,我问你怎么修炼?他回答就是放下,我暗笑。这些已经是有为了,已经不是无为丹法,也不是禅宗,真的无为丹法是什么?是不知自己无为却无为。所要求的心性极高,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一般的能有为的保持清净自然就够了,如果有机会,以后再考虑什么无为丹法。过去人说“其口诀不过半句,验证不过片响”如何实现就是要找到一,说白了就是先要真的清净。注意是真的清净,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种清净。
   清净两字贯穿于丹道内外,融化于我生活之中。我们平时工作也是要无为要清净。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都顺乎本性的做,虽然说善恶观,分别心减弱,但并是说不讲善恶,而是走了另一套法则。真修实炼中一般先是有忏悔心,然后有童心似回到婴儿,后天的杂念减少,生活中多少也有功态中无为的感觉。就这样一点点的改变。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在各种考验下,如果能清净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容易的。不经历几番波折,那来的真清净?
   清净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制服群臣,这也就是御政之道。之前也说了心为君,气血为臣,但实际上的臣还不止这些,三魂七魄的都是,都需要用德一来“感化”三魂有胎光,爽灵,幽精。七魄分别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三魂七魄有正面形象的,也有反面形象的。比如胎光可以有助我们的正心正念,而幽精就是办坏事的。说点题外话,用我们祖宗的观点是反对把骨灰到处撒的,为什么?因为人死后幽精还不离开,要想成仙,还要收集自己的魂魄,如果到处去撒,那就麻烦大了!当然我们现在看这些都感觉是传说。那就说的稍现实点的,小孩的三魂七魄不稳还会跑,如果领小孩子到了什么陌生的地方回家后就发烧等,过去的人说是魂丢了,其实严格的说的三魂七魄的某一个,也可能是魄。于是领着小孩或他的衣服去到处的找。话题跑远了,还回到清净上,清净后三魂七魄可以得到安抚,人表现出多食素,各个功能安定,少淫念等。举一个例子比如那个雀阴,一般画像上把它画的像个鸟,它是引起淫念的,人能用德一感化它,它就老实了,否则它就在那里作乱。



十四,谈师门
   有了师傅才能传道受业解惑,命功要靠师傅传,性功要靠自己悟。师傅都是过来人,对你的修炼有一个导向的作用,可以根据你是身心状态来灵活的指导你。千万不要认为传了你几个法决就够了,真正的传承没那么简单,先不说什么法脉问题,就说点实在的,两个人即使根器相同,所走的路也可能不同。师傅有可能根据你个人的状态,临时的改变一些东西。比如有为法,更是多种多样,你可能学的是这样,他可能学的是那个样。所以一般师门内的弟子也不可轻易的私下相互传功。那么师傅是怎么临时的改变一些东西?这就是高明之处。.......(删除,自己的师门就不亮了)有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开天眼,目的就是内视。只有能内视,才能自己找到修炼的门道。内视加上对医易的掌握,就成了重要的法宝。修炼的冷暖就可以清楚了。据一些功深的前辈说,不仅仅是气脉可以内视,就连三魂七魄也可以内视不虚。内视可以洞察人是自身,大易之理贯穿天地亦贯穿人身。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
    另外还有一种叫师承隐秘,像什么修隐的,用现代的话说就的空间师傅。这一类是有的,空间师傅也是有的,但往往容易和盲目崇拜的迷信混在一起。其中有一类根本就没有空间师傅,都是一些幻景。生活在幻景中却不知道。如果遇到这类明师还好,师傅知道是幻,但不点破,干脆就以幻求真。而一些人自己盲目的修炼这类法门,身边又没有师傅,却说自己的师傅就是功景中的师傅。那可就麻烦了,这是以幻求幻,到头来弄的自己病泱泱的。更有甚者精神错乱。这点大家一定要清楚,尤其是修炼这类法门的道友,虽然你拿着各种各样的梦境,功景去问师傅,师傅都可以给你解释,从不说都是幻景不用理会。但师傅自己是清楚的,他们用的是以幻求真。而你离开了师傅就难修炼了。
    如果是真的没有师傅,那会怎么样呢?也不是不能练,但要有足够的福份。而且到了一定的关口还不行,有些修炼地方还是要靠一点外力的来突破。我是经历过的,但并不一定看到了谁,听到了谁,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无形无象的外在的力量,并不一定是看到了什么样的师傅,点了自己的什么地方。
   有了自己的师门后还有一点不同。拿一本丹书,上面写的东西好象很清楚,但真的讲起来,前前后后的就复杂了,有人说,现在丹书上见到的东西,只是到了两,三层,这话是不假。但并不意味着没师承的人什么都不能做。拿丹书上的一个句子,联系天地日月讲一番,联系易理卦象讲一番,最后才落到了人体上讲修炼。明理明事很重要,可不要小看理论家。还有就是丹书上往往自己理解有不准确的地方。比如说黄庭,祖窍等概念。这些都是虚性的概念,如果你把祖窍当眉心,是不准确的,有的人守了,可能产生偏差,而有的人守了可能进入佳境。明理明事有莫大的帮助,但凭借福缘也未尝不可。为什么?因为人修道,道修人,人在道中,道也在人中。凭借冥冥中的规律,有些人是可以有很大成绩的。他们自己也许说不清楚,但可以做的到。有一个辨证的问题,师门所传甚详,但我实修感觉某个地方不是这样,到底是谁对?是我走了似是而非的道路?还是师门所传只是前辈个人的体验?相信谁?这是个另人头疼的问题。怎么解决?还的回到老问题上来了,凭内视与.............(删)。
     虽然有师承,但所学传的东西可能还是有偏差的。就是一脉传下来的。对于一些概念,可能并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有些东西传了几千年了,弟子又多,有的理解不到位,有的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降格,有的误传。所以大家别以为师门的东西一定是准确的,只能说的是自成体系的。还有一些是比如恶劣的行为,明明自己还没得全部的真传,但却自称得了全部的真传,甚至修改谱系。也有的在一些书籍里乱吹捧。其实师门里还是有一些黑幕的,不亚于现在的学术腐败现象。
    我并不建议没有师傅的人去自己摸索,失败的几率比成功要多的多。有很多风险,而且到了一定的层次还解决不了。


十五,题外话两则
有道友给我发短信向我询问一些功景上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我不愿意回答,而是我实在有难处。归结一下有这么几类
一:关于一些气脉变化的事情,描述一些气脉气血的变化等。这样的东西如果认真回答,可以牵扯到很多东西。但我觉得没这个必要。如果这样,那就继续的去入静。
二:有些人给了一段功景,接着问这是不是结丹了。我觉得是不是结丹了可不是小问题,就凭在网上给出的那几句话,我怎么能轻易的下结论?其实这样问了多半也不是结丹。我认为还是找一个师傅吧,可以给你系统的指导。如果连个前因后果的都没有,我怎么能轻易的说是。对于他法门的各种功景,更不能乱下什么结论,人家有人家的体系,虽然说有很多东西是触类旁通的,但仔细考察,也可能另有玄机,所以还是不去妄评他人为好。
三:直接就问我结丹了,下面该怎么练?或者直接就问怎么炼精化气?这个实在困难了。虽然平时可以谈论一点道理,但真到的教你具体怎么做就难了,还是要在现实中有人教的好。

十六,
对于各种功景,还是列举一二即可,功景有很多是各自饮水,冷暖自知。也没必要去主动的跟别人说什么功景。一个人的修为高低也不是拿功景来衡量的。也有一些人向我询问什么境界的功景应该是什么样的,无论的好奇的还是另有目的,我一般都不回答,就是来考验我,也不答。目前我所谈论的还都多是些道理,真正的去做还没那么简单,这个我可就不敢乱说了,害了人罪过不小。但我的意思并非断了一些自修者的道路。若真有自学的人,确实可以不用什么理论,就凭着那冥冥中的规律,虚定入静,或守好一窍,或只专心虚定,根据个人的缘分可以修出成绩,到了一些关口,或许还有玄师相助。所谓虚定入静也是有不同层次的,人练功,功练人,到了什么层次要看缘分。但大多数的人都是一般凡气上下运行,功景颇为丰富,可惜止在这一步。但我不建议大家都这么做,练功是有一定危险的,别说在网上,面对面也不容易,有人出了这样那样的偏差,就是那些自身修炼有成的老师也解决不了。不是吓人,的确是有一定风险的。有些人求快,想一下打通中脉,结果呢?气走岔了,几年也好不了。前几帖有道友问我怎么得一。我想了想,觉得上述所说还的保险的。虽然感觉上像是没说,因为我没有给你具体的东西,但我觉得,你要是在什么网上书上看了什么具体的东西,那才要小心。要么是小术,要么只的理事,小术修炼也无妨,拿功理乱猜就不好了。另外再说一下祖窍,很多书上说下手可以守祖窍,祖窍在眉心,这样说不算错,但不准,而准确的说下手方法可以用收听返视,但不是说就要守眉心。祖窍乃祖性复来之窍,不在身内,不在身外。它也不一个虚指,关键还是要找到本心。把眉心当祖窍不是不可以,但要明白里面的道理。所以我说无师者最保险的就是只求定静,等待机缘。








十七,
有一些学者批评后来的丹法的采药。比如伍柳千峰派的修炼,讲究阳举,甚至还有配合按穴位。这种批评是有道理的,但不全面的。虽然伍柳讲究清浊,但也不能算是上层,真正的采药就是不采之采,而伍柳千峰这些方法可以算是炼精化气。炼精化气是人身体状态的变化,既可以用有为法,也可以用无为法,方法有很多,并散落在丹道,武学,医家很多地方。



十八,劝君多读道德经

道德经一书含修身之道,是不可多得的宝典。常读常新,到了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体会。老子向我们揭示了很多道理,但因为境界层次不同,人家说的我们现代人未必能体会到。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评,不急着自己去强加解释,用自己的本心仔细感受,久而久之,自然受益菲浅,修炼乃大事,劝诸位莫当儿戏,人的一生并不长,很快就过去了,还是要珍惜的。

告别:近几天有空上网,与大家聊一聊,时间匆忙,以后如果有缘再来。帖子暂时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