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锦蛇可以把玩么:丹道修炼100问答(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31:17
[转载]丹道修炼100问答(下)
 原文地址:丹道修炼100问答(下)作者:bonixin10问:修炼若用守窍法,应当守在何处为宜?守窍之时,应当注意什么?
答:修炼用守窍法,也不能说守住哪一窍最好。守窍的法门很多,如守祖窍,守丹田,守命门,守会阴,守涌泉,守黄道,守黄庭等等。根据老师传授和修炼情况的不同,各有所宜。如炼性当宜守祖窍,此处为性之根;炼炁当宜守丹田,此处为炁之根;炼精当宜守会阴,此处为精之关;等等。
但是无论守于何窍,均要求不可死守,死守必出问题。犹如狂野之马,奔驰不守,今为约束起见,以缰绳系之桩上,即为之守,这时就不要再去管他,听其自然可也。守窍也是同一道理,守在一窍,即可听其自然。如果再加心力,守住不放,则其处气机凝滞,而不流通,必然产生问题。
丹经上对此颇有强调,如云:“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意求。”“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妙在有意无意之间。道家讲“守中抱一”,亦有此意。中即中道,不偏两边,一即一窍,不可死守。《周易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仔细参悟“浮游”之旨,即可明白。

问:守某些窍位,丹经上面说妙在有无之间,也就是书上所指的“若存若亡”,不知如何才能做到?
答:守窍的要妙,在于守而不守,既非死守,又非不守。假如死守一处,则易气机凝滞,淤塞不通,恐生弊端。假如失心不守,则易散漫无际,气机不聚,恐落空亡。
因此丹书强调守窍之功,妙在有无之间,谓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又曰:“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总之不可用意太过。亦不可完全无意。
具体做法,开始可将意念守于窍位,然后逐渐忘掉,但又不可全忘,还要时时照顾。诀曰:“先存后忘,知而不守。”其中精微,还要个人仔细悟解。

问:有的丹书,下手第一步要求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回光返照,又要求意守祖窍,还要求呼吸入于丹田。如此一来,心意岂不是更加散乱,而且不成章法了?具体的修法又当如何?应当注意什么?
答:丹书上面所讲的功法,下手各自不同,皆有一定程序,不可颠倒错乱。而且入手的种种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功用。首先要把道理认识清楚,然后依照次序去做即可。
二目垂帘的作用,起初来说是为了帮助入静。然后意守祖窍,祖窍为性之根,守此可以见性,此为修性之功。待等念去心澄,神光会聚,即可眼观于鼻,鼻观于心,心观于丹田,回光返照于丹田之中,随之呼吸入于丹田。丹田为命之源,此为修命之功。如此做去,虽属下手之法,已将性命双修之工,囊括其中。可见其中工程,皆有次序,步步分明,并无心意散乱之忧。
以上具体修为,应当注意,一者逐次做去,不宜躁进,二者意守非同死守,但留意在即可,不要执着。  

问:有人说两眉之间为“玄关”,对否?守此处可以结丹吗?
答:“玄关”二字,在丹道书中,多有提及,是修炼的重要机关。如云:道有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意思是说,明白了玄关一窍,即可超越于众多修道法门之上,得此一窍,即足以了道成真。又云:玄关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不离己身,身上又没有。这样说法,几乎要把人搞糊涂了。同时也应该明白,如果功夫未到,仅凭字面理解,很难明白其真实含义。再则功夫上的景象描述,也很难藉以文字真实表达。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玄关不是一个有形有象的窍位。所以如果说两眉之间为玄关,是未经明师指授和真功实践的错认。
但是对于最初学习修炼的人,不必追问玄关的真正含义。这是高层次的一个问题,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解悟。只要按照本书之中所讲的方法,按部就班地依次修习,功夫逐渐递进,才是最现实的得道。同时,结丹是一定要按照修炼精炁神的方法,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在下丹田烹炼温养,才能逐步成功。执守两眉之间,根本就不可能结丹。

问:我在白天做功之时,受到其他人的外来干扰,导致气机大乱,甚觉懊恼,感到元气亏损,难以恢复,找了几个气功师调治,也不见效果,现在我想换个环境治疗,能否介绍一个专门修道的地方 ?是否可能治愈?
答:做功之中,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并不罕见,只不过受影响的程度存在深浅之分而已。选择白天做功之时,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验,如能安全过关,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所以笔者说“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提问所述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平时炼心不够,所以受到外来干扰,自心随之动摇,不能自主,导致气机大乱。由于这种情况乃是自心决定,所以仅凭气功师的外用手段,试图调回原来的境界,恐怕难以奏效。道家修炼所云“入静”之意,如果不能够做到“心不动”,即自心尚随外界境象而动摇,不能算是真正入静。所以道家修炼以静功为基,自有其充分理由。
至于打算换个环境治疗,并非完全不可。但是请问茫茫世间,哪里是专门修道的地方 ?至少目前道教尚未有这样的组织。因为道家自古以来都是清静孤修,自修自得;民国年间陈撄宁先生曾经有过成立“仙学院”专门机构的设想,终因条件不足而搁置;目前道观都已开放,道众均忙于接待游人香客,无暇盛纳专事修道之人;本人亦有专设修真机构之期望,但是目前恐难以达到。
况且对于做功遇到的这种情况,本来就是平时炼心不足的问题。应当从其问题的根源入手,就是说还应当在做功炼心的方面调治,才有可能彻底治愈;而且今后即使遇到同样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再受到影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试图以改变环境来保障做功的效果,也不是一种可靠的法门,即使暂时改变环境能够收到一定程度的效果,那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外来影响,仍然不能避免不出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岂不悟之。
历史上的修真祖师,提倡“大隐居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自有其充分考虑。只有在红尘之中持修,做到在尘出尘,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离俗,才是真正的大隐真修,能够做到在红尘之中炼心不动,才是真正的“不动心”,以此“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旷劫不坏的“金丹”。

问:我对修炼非常热爱,坚持做道家气功,发现到外地旅游,每次在道观或灵塔之处做功夫,就会产生极强的气感,请问是否和古代在此修炼的人有关 ?
答:道观和灵塔所建的位置,一般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比较具有生机,或者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因而在此必然会有灵气会聚,并且做功之人更易觉察。古代的修炼之士,亦多选择此类地方,作为静修场所,这种环境一般保护很好,古人的修炼气氛也就能够保持至今。
再者这些场所,又能给人以一种清静、虚无、庄严、祥和的氛围,自然利于做功,而且往往能够得到极强的气感。
但是对于参修正道的人士而言,亦不可过于执迷外境。就象那些炼气功的人们,神秘得不得了,说是在道观和灵塔之中,有如何如何神灵之气,甚至如何如何云云……,这就未免变成一种迷信了。
而且修炼之人,自心能够做到自己做主,不可追逐外境,而生分别之心。要知大道无所不在,真炁无处不生。《庄子》有云:所谓道,无所不在。道在蝼蚁,道在薒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等。试看天上下雨,并不选择挑拣,大路上会下雨,庄稼地会下雨,厕所里也会下雨。所以修炼之人,自心不应随外境而产生变化,方才合乎无所不在之大道,无处不可修真。
当然,如果处于道观或灵塔之地,能够收到容易心静气生的效果,也是一件好事。对于初涉修炼或者定力不足的人来说,亦可借此环境帮助培养自己的道心,逐渐入于清静之门,不为无功。
但是对于证悟上乘的修真之士,就不应当追逐此境,即自心不可随外境产生分别,而应当能够以自心运化外境,就是说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中,都能够保障自身的功修。所以到此程度,自心将不为外扰所动,则时时处处皆在道中。由此入去,人生将无处而不可,修炼将无时而不行,乃至无处不可修,无处不自在,方才合于自然大道。到此地步,何等自如,何等洒脱 !

问:我喜欢阅读道家修炼丹书,并且做过一点打坐的功夫,现在感觉有人在和我说话的时候,言语之意是在盗窃我的精气,弄得我整天无精打彩,疲惫不堪,做功也静不下来,一天到晚惶恐不安,请问如何是好 ?
答:这是一种入魔的现象,应当速断此想。否则长此以往,将无法正常生活。须知修炼之事,是在先天境界用功夫。所谓先天,是一尘不染的虚无状态。这种境界,对于初学修炼的人而言,与后天世界的现实生活不可等同。如果都是一回事的话,也就不必用功修炼了。所以万万不可将修炼之中应持的心念,直接照搬到现实生活之中去,把现实生活之中的许多事情,与修炼的功夫纠缠到一起,搞得难分难解,撕扯不清,这样就会容易产生错觉。流弊所及,甚至把有人和你的说话,都错解成为别人从你身上盗气,真是荒唐无稽 !此种不良心理一旦注入,愈演愈烈,当然是会感觉气机衰减,无法安静,内心世界一片混乱,全部被“魔”占据了。这个“魔”是心魔,并不是外面有人能偷你的气。
发生这种现象,只有从内心深处彻底打扫干净,勿作此想。否则日复一日,只会作茧自缚。如果从内心深处彻底断绝此念,则自己完全能够做自心的主人,“魔”亦化为道矣。以后即使遇到其他魔扰,亦必能随时化解于无形之中;对于自身的功夫,又可以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此使修炼与现实互不相扰,先天与后天互相依存。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何不悟邪 !

问:做丹田呼吸,真炁在丹田涌动,直冲尾闾,忽觉尾骨疼痛难忍,再往上走,就没有感觉了,这是怎么回事?符合修炼吗?
答:所说丹田炁足,发生涌动,向后冲向尾闾,这是极好的现象,是开任督的征兆。但是冲到尾闾,发生尾骨疼痛难忍的情况,恐怕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用意导引,炁尚不够足,努气硬冲,所以发生疼痛。如果真炁充足,则自然冲关,绝不会发生疼痛难忍的情况。另一可能是尾骨处气血淤滞,也可能从前受过伤,中医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炁行于此,滞碍难行,就有疼痛之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不要用意念强行导引,必须等待丹田之炁养足之后,自然冲关,就不会出现这种疼痛的现象。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要等待真炁慢慢通过之后,冲开淤滞的气血,则疼痛自然消失。
这时千万不可硬行导引,则不惟于事无补,反而加重症状,难以医治。既然到尾闾关炁未通过,当然再往上也就没有感觉了,而且炁行之后,其势已消,如同水流散开,也就无力流动。对于是否符合修炼的原则,这一点已经讲过,行功之中,只要不是感到痛苦的现象,或者出现神经失于正常的情况,一般来说都不是坏的现象。如果发生痛苦,那就应该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调整,以防不良发展。  

问:运用调息之法,呼吸出入丹田,入静之后,腹内隆隆作响,身体跟着晃动,请问是否先天真炁发动的景象?
答:这两种情况,都是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不算奇怪,但是并非先天之炁发动的景象。腹内作响,只能说是入静之后,腹内炁机变化,引起肠胃蠕动,发生自鸣。本来也不是十分稀奇的现象,和先天之炁距离尚远。身体晃动,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时要注意控制,以免造成愈演愈烈,手足并动,拳打脚踢,甚至跳将起来,那就已经入于魔道了。
须知先天真炁发动之时,炁机会在腹中动转升降,决非平平肠鸣的情况;其震动之景也会发生,但是乃为身体内部的震动,不是身体外部的晃动。而且此时身心已经深入大静,周身舒畅,毛孔透爽,妙不可言。要在以真修实证体悟,功到自知。

问:丹道所讲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与气功上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二者是否相同?
答:并非相同,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丹道所讲的小周天,是在丹田之炁养足之后,炁足发动,下行阳关无出路,上冲心府行不通,自然冲开尾闾,穿过夹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后自前顶降下,由上鹊桥 (舌顶上腭之天池所在),沿十二重楼,下绛宫而归丹田,此即所谓后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开通之时,炁流粗劲,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关。要想达到此等地步,非得丹田炁足而后可。这一点在童真之体,真正入室下功,较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则较为困难,因为补足亏损,要费许多功夫。
小周天打通之后,八脉之中任督二脉已开,其后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带等其余六脉,随之渐次冲开。普通之人,十二经络全开,惟八脉为阴气阻塞,独修真之士可以阳炁开之。较之常人所用十二经络系统,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八脉系统,如是能够相互调节,功夫层次亦随之加深。
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 道家谓之“中黄” (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方可谓之“大周天”。
一般来说,小周天开通之后,百病皆无;大周天开通之后,人天会通。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因此,丹道所讲的周天,与气功上所讲的周天,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丹道周天,不加后天意念导引,完全是炁足自动,自然而然,功到自成。社会上流传的气功法,均以意念打开小大周天,其实不过属于后天意识导引之皮下气通,也许偶然能够得到速效的感觉,但与丹道所讲的小大周天之层次,有着云泥之别。

问:前些日子,看《文始真经注》、《乐育堂语录》,总觉看与不看的心境皆是稀里糊涂,偶尔增加了些修持之力,但维持不久便消失了。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阅读丹经道书,而觉收效甚微,甚至稀里糊涂,这是缺乏行持的原因。须知古代修炼家留传下来的著作,都是根据他们的身心验证切实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东西,必须知行并进,才有可能切身受益。倘若仅凭翻看书本,无异纸上谈兵。好比阅读拳书上面的所谓高招,自己不去训练,功夫依然到不了身上,与人对搏一触即溃。
修炼之道,贵在知行为一,知行并进,修真有份,有知无行非真知,有行无知是盲行。即便可以顿悟直超、即身证圣的上乘大法,若非超等根器,且有真实笃行,亦不免落于空亡。

问:无师看书上之法,采药之际守绛宫 (心窝),吸气,而觉心慌,无法控制。此为何故?采法对否?
答:道功之中,方法很多,其中优劣混杂,不可不辨。采药的作用,在于使其归炉,即归于丹田。然后兴功炼养,补益三宝。此际必须降下心念,以充炉火。所述采药之法,却将意念守于绛宫,又加吸气,极易导致心火上窜,无法降伏。故此才觉心慌,难以控制。如此一来,采药未见收效,用功先见其害,焉能说是采法正确?倘若刻意照此蛮干,惹起心火妄动,导致鼻血涌流,亦非绝无前例。
因此若无师传,仅凭看书,按图索骥,只求领悟性功之学理,尚无大碍;如果行持命功之采炼,无异盲修瞎炼,易有后患,学者慎之。

问:初习修功,收效显著,到达一定阶段之后,总是迟滞不进,如何才能改变?
答:初习修功,一般人都是较为认真,而且初级的功法,较为容易把握,因而收效显著。经过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出于惯性心理,往往执守已往的成效,以为这样就能够继续进步,岂不知这种做法恰恰等于划地为牢,自陷囚笼,反而束缚自己不能进步。
因为修炼是一个连续不断、时时更新的过程,惟其如此,才能生生不已、深化生命、超越自我、步入圣域。故此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打破守旧框框,才能继续前进,迈入更高层次,否则只会停滞不前。试图用昨日的流水填充今日的溪流,其结果只会使溪水停止流动。《礼•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易辞下传》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皆合修为之道。
去年笔者师弟自宁来此,他已年逾七旬,相与谈道,他述每日如何坚持功法云云,余问之曰:这样用功,何日可以了歇?他在听后现出迷惘之态,转而问余,余即与之分析,方才令其心悦诚服。故修真途中,行进一层,就要打破一层,跳出樊笼,才能不断飞跃,直趋上乘。当然功夫必得脚踏实地去走,不可躐等而进,否则恐不扎实,甚至误入于岐途。
另外功夫停滞的原因很多,有人未得传授,不知下一步如何去做;有人悟性不敏,达到某个阶段迷失了方向。总之都在原地踏步、作茧自缚而已。只有不断更新,方合大道路数。  

问:初步锻炼丹田呼吸,便觉胸憋气闷,原因何在?如何改变之?
答:此乃“橐龠”未通之故,并不奇怪。对于修炼而言,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行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橐龠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即指此管。
初步做丹田呼吸,为什么会发生胸憋气闷的情况,就是由于把肺呼吸引入下丹田,上下不通,用意太过,行气失当,冲压之下,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当然有些人先天素质较好,橐龠管尚未完全迷塞,可能容易通过,就不会发生困难。
因此,行气之时,一定要注意顺其自然,不可以强迫压气,也不可以强制憋气,匆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感觉发闷就往上一点,功夫到了,即可慢慢冲开。层次一变,自有征候,个人是有感觉的。故此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诀,就是要开橐龠。当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这里不过是起首功夫而已。

问:早睡早起,与养炁有何关系?
答:早睡早起的卫生习惯,符合人身阴阳二炁的变化规律。
按照道家学说,戌、亥二时,乃为人身阴阳二炁相交之际,此时早睡,则体内阴阳二炁默会于中宫,念想俱泯,入于混沌,心炁自降,肾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静,静则炁生,产育而生炁矣。于子时开始生出一阳之炁,至丑时生出二阳之炁,又至寅时生出三阳之炁。此时阴阳二炁恰好平衡,成为“地天泰”之象,故曰:“三阳开泰”。这时人身的阴阳二炁,均已达到旺盛,无有偏颇,呈现一种中和状态,和炁来朝。既已炁机壮旺,睡眠便自动中止,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时间在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随着各人情况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这时醒来,最好起床做功,采取新生之阳炁,为我所用。即使不事修为,早上起来散步,或做其他运动,亦可将此新生之炁,充实于周身。这就是早睡早起的好处,以天然炁机寿养自身。
相反,如果不能保证戌亥二时进入睡眠,则阴阳二炁不得调和,神炁分离,失去人身自我调节的大好时机,也就无从培养新生之炁。如果不能及时早起,寅时醒来仍然贪睡,最易进入昏睡状态,则人身炁无所主,必然奔溃散乱,白白消耗,而不能为我所用矣。如果不能及时早睡,则戌、亥二时,阴阳二炁无从交和,无法产育新生之阳炁,亦必损害炁机。这样晚睡晚起,起床之后,定然炁乏力少,体倦神疲,戕害身体,于人何益!当然,修真之士,若能在戌、亥二时,静心养炁,调和阴阳,既济水火,其效又比睡眠,更为增益。

问:能够帮助炼炁的饮食有哪些?吃饭和炼功如何配合?
答:饮食为人每日所必需,是后天能量的摄入渠道,因此对于炼炁关系甚大,不可不讲究之。能够帮助炼炁的饮食,在道家十分讲究。每餐应当注意少荤多素,即多吃蔬菜,少吃肉类;但也不是多吃蔬菜就行,主食也不可废除;主食方面比较而言,面食较为益炁长力;饮料方面汽水能够把人体内的炁带出来,虽然夏天可以帮助散热,但是不属于帮助炼炁的饮食;水果或果汁较好,富含营养而且利于清炁上升,所以仙人都喜欢吃桃,神仙的供品也少不了水果。
吃饭和炼功之间的配合,这一方面也不可忽视。饭前如果太饿。就不要急于炼功,一定要吃过饭才行;如果不感到饿,也可以服炁代替吃饭。饭后不可马上炼功,要等半个小时左右再炼,因为饭后脾胃在做消化的工作,不可干扰,以免妨碍消化,有损健康。吃饭不可太饱,吃得太多则占据“炁”的空间,不利于养炁。修炼动功如太极拳之类,也不是吃得多了功夫才会棒。历史上功夫好的拳家不一定很长寿,因为没能照顾到养生的原因;懂得养生的拳法大师,一定是功夫好而且很长寿。

问:太极拳如果不使劲炼习,将来如何能够用于打斗?武松喝酒打死一只老虎,是不是喝酒之后炁会很壮,喝酒对于炼炁是不是有好处?
答:太极拳的炼习,当然是以松柔为本。至于打斗,在使用时是以爆发为利,但在炼习时就不一定。须知刚的东西要从柔的里面去炼,快的东西要从慢的里面去炼,极柔胜过极刚,极慢胜过极快,其中道理甚为精微,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清楚,亦非纸面文字可以测知。
姑且打个比喻,试看老虎在平时行走之中,必定是极松极柔,可是在捕捉猎物之时,却凶猛刚烈,势不可挡。当然武松喝酒打死了一只老虎,但不能就说喝了酒炁才很壮 (这是一个外国朋友提的问题,有点滑稽)。首先武松是一个英雄,他有很高的武艺和胆识,其次他在喝酒之后思想比较放松,没有太多的想法,不会害怕,所以能够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打死了老虎。其后当他看到猎户借扮的老虎出现,才知道害怕,这时酒已醒了,即可说明问题。但是如果换一个人不是武松,试想就是喝再多的酒,可能也打不了老虎,弄不好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餐,所以还是武松的内在功夫为主要因素,喝酒不喝酒并不重要。根据这个话题,决不能说喝酒之后炁会很壮。喝酒对于炼炁也没有好处,因为酒能乱炁。
但是道家修炼高真对于酒,却是情有独钟,乐于称道,这也是很有道家意趣的一个方面。如吕祖诗云:“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以及“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等等。不过这些高真所谈及的“酒”,就不是凡间俗子所饮的酒。而是修炼功夫成就之后,在自己体内所酿就的“琼浆玉液”。其他在修炼之中,“酒”的含义还有许多解释,在此不必扯得太远。
但是,可以领悟的一点,很有趣味的一点,在炼功之中可以用一点微微“醉意”理解。好象有点喝醉了酒,什么都不考虑,周身轻飘飘地,这就近似一种“炁”的状态。只是注意但有一点微微醉意即可,不要用意太过,作出有醉的形象来,那就不是炼功,而是神经失常了。修真有成之后,周身关窍俱通,即使饮酒千盅,也不碍炁,但这对于初习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不必考虑。  

问:辟谷不食对丹道修炼有决定关系吗?下手修持内丹功夫,先从辟谷法开始,行吗?
答:这件事情,应当明确分析,才能认识清楚,不要盲从。首先必须明白,无论怎样一种辟谷不食的方法,只是能够解决不吃饭的问题,但是决不能达到成丹的目的。所以辟谷之法,对于丹道修炼并无决定关系。过去住山的修炼之人,遇到缺乏粮食生活困难的时候,或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带来的麻烦,可以使用辟谷的方法,专心修炼,逍遥物外,既能做到不去连累别人,又减轻了个人修炼带来的负担。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保证吃饭完全不成问题,因此不必多虑,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辟谷才能修炼。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假如暂时有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达到休息肠胃或者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也有一定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专门依靠辟谷作为修炼内丹的阶梯,则完全不符合古代修炼家的本旨。
一般辟谷的人,只能达到某个阶段不吃东西,时间长了还是要恢复饮食,不能永久断食。丹道修炼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命功方面已经结丹,性功方面已入大定,则不用任何辟谷法,自然就能达到不食的程度,而且到此层次,已经远离人道,可以做到永久不食。
对于一般人的身体状况而言,总是多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亏损,下手学习修炼功夫,必须要从入静炼炁入手。积精累炁,修养三宝,以培补亏损。为了达到积精累炁的目的,首先需要有充分的食物营养,才能提供后天的能量,以生发先天之资源。但是如果下手修炼,就从辟谷绝粮开始,好象连一粒米都不放,只用一锅水怎能做饭?这样怎么能够结丹呢?因此内丹下手先炼辟谷,未必就是正确的途径。

问:从事道家修炼是不是一定要吃素?请问吃素的道理何在?吃素不方便是否可以随缘?
答: 道家戒律,对于素食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应该吃荤吃素。
从事丹法修炼,照例开始是应当素食。因为肉食容易产生浊气,而且造成欲火上冲,滋生杂念,均对修炼功夫有妨碍。经过一定程度的修证,周身阳炁充盈,而且定力已足,在饮食方面就没有禁忌,无论吃荤吃素均无妨碍,关键在于心念之自我把握,但是仍以素食为主较好。
另外也要根据身体情况考虑,据说张三丰真人入室修炼,已经六十七岁,阳炁不足,他就吃了三年鱼补养身体,最后得以修成。
道家最上乘的斋法,是庄子所讲的“心斋”,即内心清净,这才是真正的“斋”,并不在于吃荤吃素,但这是对上智之人说法。
同时也不要误以为多吃肉食就有营养,动物在被捕杀的时候,由于惊恐,身体内部分泌毒性物质,人吃了以后就会得病。
对于一般的人,如果吃素不方便,笔者提倡“少荤多素”的原则,比较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与丹功修炼无大妨碍。
另外,针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笔者劝人的养生口诀为:“吃饭要吃素,吃粮要吃粗,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

问: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从事修炼内丹功夫,如何处理夫妻房事?房事对于修炼有妨碍吗?是否应当断绝房事?
答: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从事修炼内丹的功夫,笔者不提倡完全断绝房事,因为必须照顾到夫妻关系。
如果夫妻二人能够相互理解,有一段时间 (比如百日筑基阶段)分开,专门修炼;或者夫妻二人同时做功,进行双修,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除非生就的神仙伴侣,在世间不太多见。在昔马丹阳、孙渊贞(即孙不二)夫妇二人,富甲半州,儿女成人,孙渊贞即劝其夫马丹阳离俗修道,二人将王重阳真人接至家中,舍弃全部家产,夫妇分居,同时用功,最后双双成就大道,留下千古佳话,是神仙史上不可多得的佳偶良伴。此乃对于正式入室修炼者而言,我们不可能提倡人人都学他们。
如果从事修炼功夫,对于现在一般的人来讲,可以先从筑基入手,这时对于房事要适当节制,以免损失三宝过多,影响功效。房事无度,人人都知道伤害身体,如要彻底断绝,则要男女双方情愿方可,若有一方不同意,就难以办到,所以不一定非要完全断绝。
而且有家室之人,往往在这方面形成熟路,如果强行断绝房事,反而有害功修。依理而论,男女行房,是人道之必然;阴阳结合,也是天道运化之正轨。做清修功夫的人,以身体内部阴阳二炁的交合,作为修炼大丹的基本途径;夫妇双方,以身体男女的阴阳交合,作为人伦之道的正常维系。均有合于天地大道,只是不可失之太过不及,则于身有害,二者一理。如果强行克制,亦有违天道,故为道家修炼所不取。
我们所提倡的是“乐而有节,爱而不伤”,即行乐而要有所节制,相爱但勿太过放纵,这样做较为利于世俗之人。所以针对普通做功之人而言,不一定非要全部断绝,亦不可过分放纵而伤身体,守乎其中可也。

问:有时秘传采取活子时口诀,言当“外肾兴起,欲射未射”之时,谓之不老不嫩,即用炼精化炁之功,对否?
答:否!所谓炼精化炁之“精”,非交感之精,非有形之精,乃无形之炁,精即炁也,又名“元精”。《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大道无形”,有形非道,故不可用。丹道所炼者,乃无形无象之先天元炁,而非有形有象之后天阴精。外肾兴起之时,是已见形,而非道机,岂可采用?
再以“活子时”而论:“活”者,无形之谓也;子时者,一阳初动之炁也。一阳初动之炁机,极其微而弱,丹经又称为“黄芽”,又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时炁机萌发,未成其形,故曰“无形”,此时方为先天炁动之活子时,吾则称之为“先天活子时”。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云:“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炁发出而外肾举也。”阳炁初从内肾发出之时,谓之一阳初动,是为活“子”时,此时炁机在内萌生,而外肾并无成形变化。及至阳炁继续发动,一阳变为二阳,为活“丑”时;二阳再变为三阳,为活“寅”时;三阳再变为四阳,为活“卯”时;四阳再变为五阳,为活“辰”时;五阳再变为六阳,为活“巳”时。及至六阳,阳炁盛满而成形,无形之炁,化为有形之精,已为精动,而非炁动。此时外肾成形而兴起,落入后天,已是六阳发动之“活巳时”矣,焉为“活子时”哉?与一阳初动之时,判然有云泥之别,充其量仅可称为“后天活子时”而已。此时六阳齐发,六阳已属老阳,药物成形已老,采之已迟矣,如何却谓之“不老不嫩”耶?何其荒谬,焉得不悟!
何况此时所谓“已射未射”者,有形之精已成,纵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好不容易勒回不放,亦不过暂时逆收回于膀胱之内,最后还是逃不脱随着小便排出体外,无可奈何花落去,竹蓝子打水一场空。所以怎能够望文生义,把古人喻炁之“精”与今人喻形之“精”混为一谈。古仙有云:“若将有形成变化,细酒羊羔亦上升。”笔者在此直讲真传,学子当悟之!  

问:年轻人初学打坐,容易发生遗精的事情,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初学打坐,容易发生遗精的现象,在有些人中的确是有,特别在年轻人中偶有发生。其中原因分为几种,难可一概而论。由于年轻人火气甚旺,打坐不得法,就容易发生遗泄的事情。比如有的年轻人身体过度虚弱,又要盘腿打坐,就很容易劳累,太累了就容易遗精;有的双盘打坐,造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引起心火妄动,摇动下元,也会导致遗精;有时打坐之时意念太重,心火上扬,火水不交,也会发生遗精;有时打坐意守丹田,下元火气太大,发生冲动,收摄不住,其后也会不自觉而遗精;等等。
所以要悟,就是要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逐渐修正自己的做功方法。打坐之时不要过于劳累,不一定非要采取双盘,意念不可太重,意守丹田不可死守,等等,这些都值得注意。经过相应的调整,身上的气候变得和平,就不会发生此类事情,而且修功必然随之精进。

问:我因学习紧张,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和失眠症,于是开始炼气功。意守丹田,全身放松,收功时把身体内外之气收归丹田。初炼对身体有所改善,可是每炼一段时间,就会梦遗一次。我又不愿放弃炼功,就这样炼了三年毫无改善。请问为何丹田存不住气?应如何矫正?
答:神经衰弱者劳心过多,心火不足。心火不足,则无以董蒸肾水使之上腾。如此火不得降,水不得升,心肾失交,自然容易造成肾水下行而走失,此病之根也。再加炼功不当,执着于意守丹田,由于丹田靠近男子精室,加入后天意识,水源不清,极易令其变浊而下漏。况且又引身体内外之气均归丹田,则走失更甚,不如散布于全身,损失还小一些。
意守丹田,是中老年人借精补精的入手功夫,未必适应于青少年,年轻人当慎用之,不宜削足就履。如若不得师传,缺乏指导,盲目下功,难免误入岐途。针对上述情况,应当放弃意守丹田的做法,改用静功修持,以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改善之后,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问:静坐用功,而体内之精终不能化炁,常有走失,请问年轻人应当如何用功?又与老年人有何不同?
答:欲使精化为炁,先要明白精与炁的相互关系。须知精与炁本是一物,炁为精之源,精为炁所化。未化精前为先天炁,炁既化后为后天精。炁所以化为精者,皆因后天情念之动,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为后天精矣。欲使精化为炁,最易简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须使心念不起,不堕后天,自可摄精归源,这一点全仗性功之精纯。
而在年轻人,尤其容易做到,因其后天意识较少,童体无亏,容易保持先天真性 (元神),先天元神与先天元炁本为一物,“性住”则“炁自回”。而在老年人,尤其不易做到,因其后天意识较重,早已形成后天熟路,难以回复先天真性,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精本非一事,欲返先天则难。当然二者并非绝对,因人而异,但就一般而言,年轻人在先天上占有一定优势。
故此年轻人可以直接从炼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从炼精起步。年轻人炼炁,其实就是炼炁化神之功,因年轻人精全炁旺,故须以神炼炁,以炁养神;老年人炼精,其实就是炼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须炼精补精,以精补炁。老年人补足精炁,才能与年轻人一样起修。所以年轻人可以省略“炼精化炁”一步工程,较老年人修真为快。年轻人如果试图按老年人的路子修为,反而自走弯路,炼精不成,最易自伤命宝,可不悟哉!
只有从性功下手,入得清静,返还先天元性,性住炁回,自可保住先天之炁,而炁不化精,精自为炁,以炁化精,将不为而自成矣。此皆就功夫法则而言,其间分别甚为精微,若非实际印证,则不可拟议之。

问:每次走失,常在熟睡之时发生,采用念佛不起作用,应当如何避免?
答:初做功夫易患“道解” (走失),这种情况前面已经有所谈及。关于这一现象,有外因也有内因,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心火未降。外在的因素,比如座下垫得太暖,睡觉被褥太厚,打坐盘腿过紧,用功意念太重等等,这些都易引起心火上冲;内在的因素,就是浊念未除,心火遂起,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之故。
因为人身无非阴阳二炁,阴者属水统于肾,阳者属火统于心。欲使肾水不失,须使心火不升。降下心火,薰蒸肾水,水化为炁,炁自上升,而无走失之患,如此谓之阴阳相交,水火既济。
因此根本上应该做到心地清静,以性炼命。一般人讳于言此,却又无法解决。试图求助于身体外部的方式,未必能够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由此可见,性功在初步修持中的重要。然后才能以心摄炁,以炁养心,神炁合一,渐入内修之正轨。功夫深处,阳关自闭,永无漏泄,我命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