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一中2016高考人数:月利率超过1% 中国式次贷预演-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0:52

浙南金融疯:月利率超过1% 中国式次贷预演

  丽水调查:银行边缘化,全民地产狂潮中脆弱金融链条

  哪怕有千元也要把它放进房产公司以图利滚利,丽水的银行几乎“无为”,最后为房地产的推波助澜者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莉/文

  这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

  “九山半水半分田”,比温州的“七山二水一分田”更加贫瘠。

  位于浙闽交界处的丽水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这里同样有数额庞大的侨汇,同样有由此而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是,这里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也没有发达的地下钱庄。

  这里的民间融资却一度异常昌盛,直到席卷整个城市。以地产商和政府官员为中心的民间融资体系,肆意到令丽水的金融业举步维艰,也令任何外来银行望而生畏。

  直到地产狂潮幻灭。

  丽水传奇:从“圈河”到“圈地”

  这是一个房价与经济发展极不匹配的城市。在浙江欠发达地区丽水市,房子1.8万/平起价。

  “丽水楼市就像一个赌场,政府是幕后操盘,各房产公司轮流做庄,集资户们只有听天由命。”当地一位知情人士评价说,过去几年,政府在房地产方面的收益丰厚,占到丽水财政收入的近50%。

  与同样房价高烧不下的温州、台州不同的是,丽水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也没有发达的地下钱庄,实际上,这里原本的金融需求是相当少的。整个丽水市金融机构很长时间只有四大行,网点屈指可数。

  这里的侨汇也相当多,最终却在政府引导下演变成了一场浩大的“庞氏骗局”。

  当地人士透露,丽水民间融资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水电开发。当时电力紧缺,恰好丽水境内汇聚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交溪等六大水系,发展小水电可谓得天独厚。

  于是,大量民间资本汇聚小水电,巅峰之时,丽水一些区一半人口拥有水电站股份。顺理成章的,水电投资成为丽水支柱产业,一如日后的房地产业。

  “根深蒂固的原因,就是当地有外汇没资源,地方政府就引导去搞投资而不搞实业,丽水的经济发展一直就是和地方官场利益紧密挂钩。”一位丽水籍金融人士说。

  2000年,丽水撤地建市。

  房地产投资热潮自此逐渐取代了小水电。但是独特的民间集资的模式却毫无二致,总之是“全民皆兵”,而且愈演愈烈,以至于难以挽回。

  丽水的倒金字塔

  一开始,房产商们的融资方式和浙江其他地方的民间融资一样,只是亲朋好友及老板间的资金拆借。“那时候,地产商小的集资还不要,一般都要10万元以上的”,在当地承揽工程生意的周先生说。

  很快,就演变成了群众运动。很多消息灵通的市民开始抱团出击,亲朋好友间“集少成多”,然后以一个人的名义存入地产商的户头参与集资。

  后来地产商下面又发展了集资大户,集资大户下面还有分支,最底层的工人也群起而入。

  由此形成了类似于传销的集资倒金字塔。新增的房产公司也多如牛毛。

  “那几年房地产市场很好,房价不停地涨,集资大户们都很守信用,利息都是按时支付”,一位参与过的小企业老板说,“利息每月1分-5分不等,2分的利息,以每年投入10万元来算,每月净赚20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的月收入。”

  楼价也从2000年的一千多元,一路暴涨到一万之上。

  “青田的华侨归国,都是欧元兑人民币,再高的价格对他们来说,也都不是问题。青田的房价被炒到2万/平,后来又来炒丽水的,这种现象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顶峰。”丽水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表示。

  用一位本地人的话说,丽水人没有钱,只有房。

  直到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下,丽水的房地产泡沫才露出狰狞面目。当时,本地开发商万松、银泰的倒闭成为重大社会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暴露出来的是,整个丽水民间资金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庞氏骗局”。

  “政府官员和开发商在第一层,他们的周围关系层是第二层,然后是有点知识的人,最后是底层平民。”上述丽水籍金融人士说。

  “那些嗅觉灵敏的房产公司,闻风顿时撤出资金。逃得快的,还能偿还银行的利息,逃得慢的,不仅要偿还银行的罚息,还要支付被集资者的高额利息。倒闭的也不在少数,老板携款潜逃,有的现在还生存着,但是既不还本也不付息,政府也渐渐的默许了。”做竹炭生意的张先生说。

  “这个金字塔顶端的开发商,他们甚至可以控制集资者的账户,但是因为拍地成本的不断攀升,他们的集资成本也越来越高,当时最高的利率达到了月息五分,资金链非常脆弱。”上述丽水籍金融人士说。

  丽水悲剧背后的金融业空白

  “房地产民间融资造成的后患,使得丽水的金融业一直难以发展。”浙江一大学经济学教授说。

  哪怕是家里有1000元钱,也要把它放进房产公司以图利滚利,丽水的银行在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无为”,最后成为房地产运动的推波助澜者。

  在采访中,很多当地人士回忆,2008年之前,由于房产公司的存在,大家都去集资。在丽水的银行,都是形同虚设。“傻子才去跟银行打交道。”他们只需要做的是,去中国银行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

  丽水本地财富的群众运动,和对银行的漠视,使得正规金融行业的发展极受压缩。

  理财周报记者掌握的一份材料显示:2008年以前连续几年,丽水市存贷比远低于国家规定的75%的标准;仅2007年,金融机构来看,还有近13%-15%的款(约20多个亿)未贷出去。

  同时,丽水的中小企业规模长期上不去,在浙南一带竞争力非常之弱。这二者之间是何种原因呢?

  民间金融的断层

  虽然,丽水民间集资如火如荼,但是实际上丽水的民间金融机构屈指可数。

  这是理财周报记者走访丽水之后,发现与温州、台州明显的不同。“国有商业银行条件高,我们的中小企业本来质量就不是很高,所以没有积极性支持小企业。”丽水一位本地金融人士说。

  “另外,就是民间的担保体系的发育也不好,所以信用担保贷款的比例也很小。所以这里,有一个断层。”

  投机链条的幻灭,也使得新生的中小企业主寻求正规渠道,以谋求发展。稠州银行和泰隆银行的进入,无疑给乌云笼罩的丽水金融市场,带来一丝曙光。

  “丽水银行业中泰隆是做得最好的,而泰隆银行所有分行中,也属丽水做得最好。”泰隆银行风险总监金学良表示。

  提及丽水人改变观念、愿意与银行重修旧好的理由,金学良说,投房产的人不会转向实业,不炒房的人就爱放钱到银行。

  以前的丽水,小企业这块业务是一片空白,我们的定位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以担保的形式为其提供了方便。

  东边日出西边雨。小银行一来就过上了好日子,中信、浦发则显得水土不服、处境堪难。

  记者刚到丽水,就碰到中信银行丽水分行行长索问《处州晚报》是否需要贷款盖楼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