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的多音字组词:道理与理性的医学观念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48:03

道理与理性的医学观念冲突

                                     湛海蓝               20101217日星期五

     以科学方法论视角切入概念分析,记录描述的方式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有重要意义。原始的说法没有规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像过“口水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说同为准。

问题是:1、你如何与诈骗区分开呢?2、说同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吗?这又如何同宗教区分开呢?

思考:你得寻找真的东西与之比较,以事实为证;人的意见正确性跟认知程度相关,跟人数多少无关。

学术活动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的是创新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讲规定性,发展了规范标准,如“参照系”。

一、从泛解开始:

问题的提出:比如,你如何规定“广中医”指称的是“广西中医?”而不是“广州中医?”或是“广泛的中医?”这是个思维方法的问题,思路问题。通还是不通,得讲讲“道理”,然后再谈“什么是理性?”

“道理”从字面上讲就是求道之理,“理”文理,通顺;道又分正道邪道呢,还通道路。人文解释可以引伸为“讲得通的话语、说教。”那么其功用就是以说通说同别人为目的了。比喻走通道路一般,多指正道教育的功能。

科学方法论讲的“理性”是指自然科学观察实验总结得到的规则、原理、定律,数理逻辑推导出来的证明等。也是要讲得通无矛盾的,一个好的理论不能自相矛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延伸到社会科学的“理性”,就包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政治主张、法理规则、社会秩序、传统文化等等人文文化的东西,多指正道的道理吧,以社会公认的为准,歪门邪道没理。《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须求本。”即讲“阴阳道理”的意思吧。

问题的发展:人文“道理”与科学“理性”的冲突就在自相矛盾的悖论上,按理性要求是行不通的。即便是纯科学理论,美国历史科学哲学家库恩就提出了著名的“理论不可通约性问题”:说的是一个理论不能彻底的自己解释自己,必须跳出理论之外来解释,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悖论。

二、人文道理的说同不等于也不能代替证明

举例:狗毛虫写的股评模型:“炮五平四,控制肋道”,“马二进三,带量突破”,“士四进五,上升三角形”……用熟悉的象棋艺理,比喻说同的方法,来艺术地说明股票技术分析的“道理”,这样是为了简明扼要的说同目的。然而其本身不能算技术证明,也不能算试验设计,而是马后炮进行的解说,被动于市场验证。那么问题是:1、事后的解说可以有很多选择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一种解说呢?这个关系到表达描述的目的,它属不属于限定研究的目的呢?或者被异化了?得讲得出道理。比喻:用熟悉的道理去表达说明不熟悉的道理,就是一种选择的理由,这也是经验论往往显得有道理的原因。2、一但市场偶然验证了这种比喻性的预测,能否说明这一套比喻预测的“理论”等于科学理论了呢?3、对于探索创新的理论,先前根本没有可以参照的东西,如同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怎么办?

思考:得看理论的可重复性,正确预测概率的可统计性,理论规则的系统性,还要实验证明。好的理论不但要以严格的观察经验为基础,还要可重复性、可检验性、应用于预测操作的可设计性。这就通向实验观察、证实或证伪,讲规则规范,通向科学方法的理性,也就是科学的道理。

对于新的探索,科学方法会使用假设、实验、设计等等一整套认知思维的工具,然后去观察检验求证;并在历史成功过程的总结中确认科研方法的有效性,这就形成“范式”,或称科学共同体。例外突破是有的,但要求新的理论能够解释和包容旧的理论。

经验方法往往是盲目的,缺乏规范性。比喻的方法使用了观察对象近似的性质进行比较,但具不具备可比性,能不能成为参照物,那科学方法是有讲究的。航海家拿北斗星来做参照定向是有成功根据的,随便拿一颗星星来比较或拿云朵来比较则无效。

可以轻易地举出反例,用比喻说同的方法是做不到实验证明的,但可以争取统一意见;选择得好,能起到认知层次暗示定向的作用。

三、解决“不可通约性问题”的探讨

人文观念与科学观念的自相矛盾是由于认知系统层次介定不清造成的,认知的局限性无论从横向或纵向都可以找到原因。只讲宏观,不讲微观,是由于认知不足,不能还原本相的原因;而不是古代人早已掌握了控制论、懂得黑箱操作的原因。

按“宇宙物质差异同一公理”,人类文明的认知能力也是向“差异同一”双向发展的,认知一个事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细分和不断地统一。这也可以说是“阴阳的道理”吧。

(一)、先得统一概念指称的使用,不得在语言推理过程中混淆;规定理论不能自相矛盾。这些都是公认理性的要求,看似很简单,可是细分演绎下去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到了不能再分的时候,那么再来一次统一。就这么双向思维,已经具有“双参照系”的道理。

从汉语词典里知道公认的解释:

道理:1、名词指事物的规律。2、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3、办法。

理性:1、形容词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2、名词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要找到科学方法论的解释,所以把“道理”与“理性”共同理解为:“名词解释,指事物的规律认识描述。”这样它们之间才有对应转换的关系,即可以翻译过来。这是统一。反之区别为:人文描述的“道理”,如比喻说同功能;科学“理性”,如实验、逻辑证明的规律、定理。这是差异。就像研究一条线段,先规定了两端的差异区分,再来谈中间段的统一性;什么条件下可以统一?什么条件下不可以统一?其比例测度,侧重率是多少?这不就像比喻使用秤杆秤砣称量东西的关系吗?秤子统一就是测量重量的参照系,也符合“阴阳道理”的吧?要看你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的什么理?

(二)、用以上讨论的结果来思考中医观念的问题

问题1:养生等于健康吗?

养生当长寿讲,健康的人理应长寿,然而长寿的人一定健康吗?这就关系到医学的“健康”概念问题。健康概念中医没有的,《黄帝内经》讲的是“阴平阳秘”,那么你是怎样把“阴平阳秘”翻译为“健康”的?与你是怎样把养生理解为健康长寿一样,因为共同指的都是:“正常人体的生理状态。”

这就有了共识,我们限定,共同讨论的是医学“健康”概念问题,其它关系的影响通通省略。有人把“健康”解释为“阴阳平衡”,说这就是“阴平阳秘”的意思。而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个生命热力学耗散结构,正常结构状态是处于远离热力学非平衡状态的,热力学平衡等于死亡。这个结论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天文学的热寂说是统一的。这就 对“健康”问题形成悖论。解决悖论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常规方法,如数学解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思考: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健康,这个应该共识。医学的理论构造、操作方法、理念、评判标准都要围绕这个共识。对健康概念搞不清楚的医学理论,不能成为好的理论。

问题2:健康人分几类体质?

养生方法: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以平和质为健康,其他属于偏颇体质。按体质辨证来进补,意味着观察对象反映出来的“症候”、辨证出来的“证”不是病症,而是健康人的体质类型;开的治疗处方也不是药,而是保健品。病也吃人参,不病也吃人参,那跟吃饭菜怎么区别?回答是:辨证方法;辨证出来的人似病非病,处于亚健康状态。判断他这样是不能长寿的,得调一调,养生才能获得长寿。这跟算命有何区别?“阴平阳秘”“阴阳平衡”“阴阳协调”算什么体质?都是平和质么?那么远离热力学非平衡态呢?也叫平和质岂不自相矛盾了?

思考:如果是健康人何需吃药?如果是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病人,用的是长效药,也无保健品之说。“保健品”通“营养品”,都是健康人可以吃的,何须分类型?淮山、莲子、白果不是当菜吃吗?红枣、龙眼肉不是当水果吃吗?就是说这样分型的理论依据站不住啊!你说吃多了不行,那当然,饭吃多了也不行,吃饱了就行呗,这个人本身就会限制,是进化而来的自然选择功能。

狗毛虫:“十块钱唠嗑,我做王八,你来踩我”。好像赵本山和宋丹丹小品说的:“没病找抽型”,“两头不是人”,“整得马甲都不知道往哪头穿了”。没病找药吃,“增加了病人的负担;有病应当正确诊断治疗的,被养生说同了过去,也耽误了病情;不规范的制药程序给医药监管制造麻烦,打擦边球,负作用你保证没有吗?膏、丹、丸、散用的矿物质、生猛动物异体蛋白、动物激素、毒素,奇异植物成分微量元素积累,这些研究都是不成熟的,你想长寿吗?

回顾过去气功热、特异功能热、伪科学热;鸡血针、卤碱疗法,甩手疗法、红茶菌疗法……都有人文意象的推波助澜,欺骗了群众、损害了科学概念的普及、损害了纯洁的科研学术环境,都是钱给闹的。市场操作隐蔽着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跟健康概念冲突呢?你应该作如何取舍选择?能不顾及后果吗?这叫做科学理性吗?是要钱还是要命?对子孙后代如何负责?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论:应该由医学系统目标来决定,可见“健康”概念研究的重要性。

问题3:医学概念的定义,要先分清楚两头才能讨论中间。

中医的辨证与治疗法则、药性处方是对应的,虽然形成了体系,临床实践却不那么规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值得分析清楚,规范起来;感冒并不像风寒、风热、体虚感冒划分这么简单;也不像六经辨证那样由表入里、循经发展那样分阶段。西医就以病毒细菌说来诊断疾病和指导用药,也是切实有效的。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分清楚什么是“健康”,才能搞清楚什么是“疾病”;反之亦然。中医的辨证就是为了诊断疾病的,而且声称中医的“证”不等于西医的“病”,临床上往往病证混淆,双管齐下;中医的“阴平阳秘”就是指正常人体生理状态的,但又称“阴阳平衡”才是正常的,“阴阳非平衡”就不正常了。西医的:“健康”却能包含“平衡与非平衡”两种状态。

如果那样混淆理解的话,那么要问:“什么是疾病呢?”对“疾病”概念如何定义?没病怎么治疗啊?理论上在“健康”与“疾病”概念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想说清楚亚健康状态?搞预防保健的灰色理论?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古代黄帝都想长寿,也有养生条件,但能真正长寿的有几个?最后的解释就说他太淫乱无度了,肾亏过头;而劳动者长寿的不少,都是劳苦的命,却不见得有养生的条件,还生养了一大群儿女。最后解释说:他劳动锻炼身体呀,适应能力强呀,生命在于运动。

问题4:中西医结合概念翻译问题引起的冲突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这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用药如维C银翘冲剂,感冒灵冲剂,中药方加西药方,简单加和方法。中西医概念的转换翻译问题远未能解决,基础理论研究没有搞上去。上述“阴平阳秘”与“健康”概念等同吗?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不是西医解剖学的心肝脾肺肾;中医的经络在人体解剖上找不到,因此在病理描述上只能作揣测的、比喻的人文道理,这跟数理推理逻辑是不同的。

如果拿西医的体检化验结果来做体质辨证的参考,那么理化概念是怎样被翻译成中医概念的呢?然后又指导了中药处方?也只能是用比喻、相似的方法罢了,不能等同的。问题是:1、一种医学方法能够治疗的症状,却用了两种检查、两种治疗方法,这就是说没有把握,想二者取一?2、如果有把握了,却故意开大处方,浪费人力物力、浪费钱财,增加病人或非病人的经济负担。这就有违医德,有违医学目的,理性何在?

问题5:人造器官和器官移植说明或证明了什么?

如果中医五脏学说指的心肝脾肺肾不对应西医解剖的位置,手术时停止了心肺功能而换上人功心肺,那么中医所指称的心肺那里去了?他是怎么在缺省状态下维持生命的?答案1: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去掉两脏的联系,人还能存活,这是跟五行理论自相矛盾的。2、去掉两脏的功能被人功心肺取代了,这就等于说这时候机械功能理论可以取代中医学说,中医的心肺跟人功心肺机理是一样的。这就有实验证明的意思了。器官移植在古代就没有,那个用中医学说是解释不了的,你可以想象经络断了以后还可以接上的吗?在解剖学上是看不见经络的怎么接?

思考:目前医学理论实践远未及数理化天文学理论那样成熟,这跟医学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理论之上的,和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命物质——人相关,在科学认知尚未达到的地方,我们虽然不能苛求医生尽善尽美,但作为认真的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我们不能不深思熟虑。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愿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