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叶之睡在:疏肝扶土助消化 判断事物主决断——足少阳胆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04:28

足少阳胆经行于身体的侧面,有阴阳转换的枢纽之称,主要联系的脏腑是胆,胆藏有胆汁,主要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1.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眼外角),向上至额角,循行于耳后及头侧部,然后沿着颈部向下至肩上,向前进入缺盆。

支脉1(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从耳前出来,到达瞳子髎。

支脉2(眼外角支脉):从瞳子髎下行至下大迎,向上到目眶下,向下过下颌角,在颈前与前脉合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腔,穿过横膈,络肝,属胆,沿着胁肋里面从腹股沟动脉处出来,沿着阴部的毛际,横向至髋关节处的环跳穴。

直行脉:从缺盆下行到腋部,沿着胸、腰部侧面,与前脉会合于环跳,向下沿着下肢外侧经阳陵泉、丘墟至足第四趾外侧端。

支脉3(足背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穿过趾甲,回来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接足厥阴肝经。

2.足少阳胆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及生理功能

足少阳胆经主要以胆腑为中心,将肝、耳、眼等器官联系在一起,以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侧头部、身体的侧部的筋肉骨骼联系在一起。

胆腑藏有胆汁,为肝血所化生,或者是肝脏的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在肝气疏泄的作用下,排泄进入肠道,有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胆汁的排泄顺畅也有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顺畅,因此足少胆经有疏肝的作用,如果肝胆的疏泄不畅,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出现厌食、腹胀等症。相对于肝气的生发,胆气以降为顺,胆气不降反升,则容易出现口苦。肝胆湿热,热蒸胆汁,容易凝聚不散渐而化石,形成肝胆结石症。

中医中的胆腑比现代医学胆的功能要广泛的多,除了藏胆汁,助消化外还具有主决断的作用。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在中医中,肝为将军之官,主管谋虑,但是起决断作用的是胆。

3.《黄帝内经》中胆经异常时涉及到的疾病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常表现为下列病症:嘴里好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至面孔象蒙着微薄的灰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生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骨”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头痛,颞痛,眼睛外角痛,缺盆中痛,腋下肿,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及小腿腓骨下段、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的痠痛等。

现代用来主治侧头、目、耳、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的筋肉骨骼方面的疾病。

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颈项强痛、腹痛、消化不良、口苦、腰腿痹痛、下肢疼痛、脚踝痛等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偏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脑供血不足、胆囊炎、胆石症、坐骨神经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