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叶张国荣国语版:养心宁神通血脉 神明之主由君王——手少阴心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09:43

心脏位于胸中,在肺脏之下,横膈之上,外有包膜保护,称心包络,心是君主之官,对人体起着主宰作用。具有主血脉、藏神的生理功能。手少阴心经则具有养心阴、补心气、安心神、通心脉之功。

1. 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连接心系,向下穿过膈肌,连络小肠,向上经过肺,然后从腋下出,沿下肢内侧后缘经极泉、少海、神门等穴到达小指桡侧的末端少府穴,接手太阳小肠经。

分支1:从与心脏相联系的组织向上沿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联系的组织)。

心系解释一下,从表面意思看,指得是与心脏相联系的组织。但具体哪些组织呢,中医的经典书籍《类经》曾经指出过:“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之主也。”简单来说就是心脏与肺、肝、脾、肾四脏皆有联系并为五脏的主宰,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则是指心脏通过大血管上连肺,下连肝、脾、肾。

2. 手少阴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及生理功能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上连肺,下连肝、脾、肾,相表里的腑小肠,向上与面、舌、目系向联系,以及经脉循行所经过的上肢内侧后缘的筋肉等组织。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藏神两个方面。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心主血,心脏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在,同时还具有生血的作用,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进入脉中,在心脏,主要是心阳的作用下,变化而成为红色的血液,即所谓的“奉心化赤”。二是心主脉,保证了脉管富有弹性且通畅无阻。心、血、脉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心气充沛提供动力、充盈的血液提供营养以及压力,富有弹性的脉道通畅无阻是基本条件。其中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起主导作用,因此说:“心主血脉”。

心藏神

心藏神指得是心对神具有主宰的能力,什么是神呢,中医学中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包括人的思维、意识、情感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大脑的生理功能。理解神的内容,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就能对“神”的概念有所把握了:神采奕奕、神采飞扬、精神焕发、神气活现、心旷神怡、心弛神往、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炯炯有神、机变如神、黯然伤神、精神恍忽、六神无主、神不守舍……。

心主血脉是心藏神的基础,因为血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神的功能正常又可以驾驭调控心主血脉的功能。

心之阴阳平衡

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正常表现在心脏搏动有力、节律规律一致、频率快慢适中(现代医学认为成人心脏搏动的正常频率为60~100/分钟)、脉道通畅、脉管富有弹性、血液充盈、血流既不快导致乱行也不慢而出现瘀阻等现象、思维敏捷、意识清晰、整个人充满了生机。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身上充满了阳光!古代医学家还真的是把心比喻为人身之“日”呢。

上述功能的正常在于心阴和心阳的协调。其中心气为阳之渐,心血属于心阴,心气心血是心阴心阳的一个具体体现。心阴心阳的失调常见下列症状:心悸、心慌、心烦、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苍白无光泽、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

手少阴心经各脏腑器官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心脏与小肠腑是相表里的脏腑,小肠接受经过胃腑腐熟的食糜后,进一步区分有营养的物质和没有营养的物质,这个功能有赖于心火的支持。在病理上心经实火可下移至小肠而出现尿黄、尿少、尿涩痛等小肠实热的症状。

心与舌:心开窍于舌,因为舌上脉络多、血供丰富,而心主血脉,舌体的颜色、大小可反映心气心血心阴的情况。如心火上炎可见舌红甚至舌上生疮。

心与面:面部是心气血外在表现,也是最能体现“神”的部位,“心者,其华在面”,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心的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有光彩。如果心的气血亏虚,则面色就会缺少血色,而且没有光泽。

3. 《黄帝内经》中心经异常时涉及到的疾病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现代多用来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如胸闷、心悸、心慌、心烦、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无光泽、口舌生疮、失眠、多梦、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

上述症状疾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失眠、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等。可以选用手少阴心经经脉及穴位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