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会2经验修改: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9:34
首 页|招生录取 |学籍管理 |证书查询 |证书公证 |档案管理 |普通高校 |独立学院 |自考助学 |职考院校 |中外办学

首页 >>民校人物 >>专家观点
【字体:大中小】
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http://www.crhsi.com.cn  2009-8-29 17:44:59 点击:327  admin
【摘  要】 我国高校创办的独立学院,源于20世纪90年代浙江、江苏等地试办的民办二级学院。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独立、规范的名称确立下来,并在此后的这段时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本文通过对详实的文献资料的梳理,从独立学院的性质与办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的现状、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发展模式  综述
我国高校创办的独立学院,源于20世纪90年代浙江、江苏等地试办的民办二级学院,曾有过不同的名称,直到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后,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独立、规范的名称确立下来。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民办民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那些普通本科院校按照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此范畴。独立学院在教育部颁发《意见》后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我国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发展很快,这类学院的试办是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学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应该“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经过近10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在发展模式上是否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呢?本文拟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检索获得的有关独立学院的论文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希望对我国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的现状、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等共同建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的全文文献,分十大专辑,126个专题文献数据库,涵盖了所有学科门类,是学术研究检索的重要工具。利用该数据库对1994年至2007年12月有关独立学院论文的情况进行检索查询和全文浏览,用数据事实来说明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的现状,统计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全的覆盖面。
(一)发表论文年度统计
截止2007年12月31日为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独立学院的论文共有1314篇,其中核心期刊261篇,各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变化如图所示。2003年独立学院相关论文有25篇,2004年共有72篇,2005年增至187篇,2006年为347篇,2007年发表相关论文683篇。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与壮大,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和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们,对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关注程度急剧上升,研究成果显著增多。
(二)论文学术水平统计
在1314篇论文中,来自于中文核心期刊仅有261篇,比例为19.9%;被EI、SCI、ISTP、ISR世界四大检索系统收录的国内论文尚无。这些数据表明,对独立学院研究的学术总体水平并不高。
(三)论文研究内容统计
关于独立学院的论文最早出现在2003年3月,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张铁明在《高教探索》上发表文章,提出普通高校试办独立学院是快速增加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大举措。短短4年多的时间,有关独立学院的研究由最初集中于探讨独立学院的学科性质等宏观领域逐渐拓展到教学教辅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微观领域的具体问题。
1.涵盖内容广泛
从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的所有领域。独立学院的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17个方面:民办学院的性质、组织文化与特色研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党政及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就业、人事管理模式、民办学院教育家、教学辅助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具体学院介绍、财务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建设、后勤以及其他。
这主要是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过程中的产物,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不同学者由于各自研究视角及学科背景的不同,对独立学院展开研究的切入点亦不同,使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对论文作者研究领域的统计数据亦佐证了这一点。
2.呈现出集中趋势
从学者关注的重心来看,呈现出集中趋势。虽然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重心呈现出集中趋势,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的性质、教学研究、学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
根据数据库的精确检索,研究独立学院的性质的论文有95篇,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共230篇,学生管理209篇,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161篇,人才培养模式77篇,师资队伍建设74篇。在所有17个研究领域中,有关6个方面的论文共846篇,占了历年全部论文的64.4%,可见这6个研究领域是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心。由于教学研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进行综述,因此本文第二部分将针对其他5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分别进行综述。
3.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与生源质量是关注重心
从对独立学院的构成要素的研究和关注程度来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与生源质量是学者们关注的重心,而对教辅人员和学院领导与管理层的研究尚待加强。
独立学院的人员构成或组成部分可以划分为学校领导、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4部分,目前学者们更多关注学生与教师而甚少关注学院领导和教辅人员。在1314篇论文中,与学生有关的论文共209篇,占全部论文15.9%,与教师有关的论文共304篇(其中教学230篇,教师40篇,师资34篇),占23.1%,而与教辅人员有关的论文主要以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共12篇,仅占0.9%,而以学院领导者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更少,几乎为空白。
4.研究由单一性到多样化发展
从论文的年度关注焦点来看,由单一地关注独立学院发展的可行性及意义深入到独立学院其他各方面。2003年,独立学院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2003年度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11篇论文均围绕此主题展开。到了2007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已达79篇,这一方面说明独立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从主题上看,涉及了独立学院的治理模式、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校园管理、党政管理、思政教育、教学与科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独立学院管理的所有主题,这也说明对独立学院的研究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单一性到多样化。
二、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内容综述
(一)独立学院的性质与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性质和办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可以划分为“性质争论——合作谋特色——独立求质量”三个阶段。
独立学院发展早期,众多学者对独立学院的性质争论不休。早期争论的焦点集中于独立学院和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性质是否相同,大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如刘根东等认为民办二级学院的实质是“国有”,而独立学院的实质是“民办”[2]。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若干意见》意在让模糊的“国有民办”性质转变为彻底的“民办”性质。关于这一论题的争论逐渐平息,学者们关注的重心逐渐转移至如何归还独立学院的“民办——独立——优质”本色,以及如何处理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合作模式上。
周国宝(2005)、赵映川(2005)、朱志德(2006)、安云初(2006)、郭秀丽(2007)、徐钧(2007)等都探讨了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一方面,依托母体高校对于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独立学院、母体高校、合作方共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母体高校在教育资源(政策和制度、专业的移植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品牌优势以及平台优势。但是,另一方面,依托母体高校容易变为依赖,使独立学院忽视自身建设和积累,将损害双方利益,甚至威胁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对独立学院而言,依赖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办出特色、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对于高校母体而言,依赖容易造成母体高校国有教育资源的过渡使用和变相流失、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教育受益受到损害等。
2008年4月1日,《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独立学院“既不是公办,又不是民办,既独立,又不是独立设置”的模糊状态将宣告终结,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3]。可以预见,今后独立学院的性质将逐步走向独立,真正按照民办民营模式健康、持续发展。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
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研究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
1.对学生工作的研究
包括学生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及消费等内容。目前,学者对这一主题研究的较多,学生管理的论文大多数集中于学生工作这一领域。刘信波从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主要问题体现在:队伍建设、学生骨干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相应的对策分别为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4];在学生骨干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管理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校园文化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大建设力度。郑鹰通过分析目前独立学院在党建及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初步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对策[5]。肖静认为,拓展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认清对象,其次要明确宗旨,最后应发挥母体优势,夯实公民教育基础,探索专业教育特色,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学生相关经费,实现学工队伍建设多样化等。罗正云(2006)、周兆农(2006)、王薇丹(2007)等人也有相关论述。刘爱萍认为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开展学生诚信教育[6]。何瑞鑫、傅慧芳认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实施需要选择一个有效的切入点[7]。楼锡锦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特点[8]。
2.对学生学业的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进行分析,这类主题论文数量还较少。涂敏谈到了培养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质疑意识的必要性[9]。刘叶云调查了湖南省3所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消费满意度,发现与其母体公立高校的学生对比,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消费成本偏高,而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0]。
3.对学生就业的研究
纵观学者们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方面,其他视角的研究成果较少。如李林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认同度不高、全员就业意识薄弱、就业治标不治本现象突出、就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欠缺、学生获得学位率和毕业率低等五大难点已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棘手的问题。他在分析五大难点形成原因基础上,结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就业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提出了三项对策:多方合力提高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与认可率、多种措施保证全员就业意识的形成、多层面加强完善四年一贯的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以期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11]。赵飞等结合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构建全程性的就业指导体系的实效性,在论证就业指导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为切实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建议[12]。
(三)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
独立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2003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工作会议上发表的“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讲话中强调指出,规范管理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在独立学院试办的过程中,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管理,规范管理。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质量,严格管理,努力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这表明,近年来独立学院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政府在推进独立学院发展伊始就将可持续健康发展视为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广大学者关注此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何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众学者的认识大致趋同。首先,在于体制创新和规范管理。戴跃侬认为,坚持制度创新和规范管理是实现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办学效益双赢、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他从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独立学院在制度上应该如何实现制度创新,并进一步论述了规范管理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规范管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依托母体资源办学和独立自主办学的关系、运用民办机制创新与科学管理治校的关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保证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相应的办学自主权[13]。毕育恺认为,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理顺产权关系、规范管理机制、形成办学特色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14]。孙利生认为,独立学院领导体制、产权及办学质量与评估是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几个政策性问题[15]。周白华提出,应将确立申办高校投资者的应有地位,明晰无形资产产权,规范财务管理作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其次,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周白华还从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独立学院要合理定位,培植学科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6]。杨学斌等学者将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拓展至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范的招生行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立法规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领导和大力扶持、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等方面[17]。
综上所述,从宏观层面看,制度创新和规范管理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已经成为学界共识。而建立独立学院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理顺产权关系则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同时,立法规范、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等对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亦不可或缺。从微观层面看,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则涉及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资金投入规模、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效益、规范的招生行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
(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合理,事关民办独立学院的兴衰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学界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民办独立学院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在独立学院科学定位的基础上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建立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8]。有学者将民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将其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界定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内容、培养规格、培养过程、非教学培养途径的安排[19]。有学者则认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师资队伍、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等方面[20]。
综上所述,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人才培养活动的整个过程出发将其理解为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规格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第二种观点,则直接从教学活动的过程,将其诠释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可见,在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这一基础理论的理解上还存在不同观点。
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上,学者达成了一些共识,但该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共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斯荣喜认为,独立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基础,以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保证,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为有益补充[21]。戴林富强调指出,创新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模糊,是目前学者们一致同意的观点,如何明确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定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22]。
在人才培养特色上,众多学者都强调要因校制宜,突出与母体高校之间的差异性。如周山泉认为,独立学院应该在专业设置上形成特色[23]。曹军认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正视与母体高校的差异,强化应用,错位发展,形成特色[24]。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对人才培养特色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如肖江淑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管理者两个层面分析了人才培养特色缺失的原因。他认为,首先,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没有针对自身特色进行定位,在培养目标上一味盲目追求与高校母体一致,导致特色缺失。其次,独立学院的管理者缺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意识。管理者唯恐独立学院被指为人才培养质量差,影响母体学校的声誉,所以他们就以考研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来佐证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低,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甚至是定位模糊导致特色缺失[25]。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以个案的形式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进行探讨。如龙春阳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26]。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都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尚未形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可供推广的一般模式,亦缺乏对人才培养特色如何做到因校制宜的深入剖析。
(五)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学界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
1.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侯赤梅等认为,当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在总体上存在几个薄弱环节: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专业师资相对不足;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队伍稳定性有待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加强[27]。陈媛媛分别从政府与社会层面、学校内部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探讨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在以上三个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容易出现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强、发展性不足的问题,从而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28]。吴长青认为,相当多的独立学院主要依赖各高校的退休教师,且多采用兼职授课的形式,没有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从社会招聘来的教师,档案大多放在人才市场,往往没有参加职称评定和各种学术活动的机会,这些因素均构成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29]。肖江淑认为,教师数量不够,没有形成专职教师队伍;师资质量也成问题,从本部来独立学院授课的教师往往同时在本部兼有同样的课程,他们用同样的教材、教案给独立学院的学生授课,而且教学方法刻板,缺乏创新性;独立学院还往往成了母体高校新上岗年轻教师的培训场所,他们授课缺乏经验与方法,教学效果较差;外聘教师难以专注到教学当中,并且不便于管理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0]。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1)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严重依赖各高校退休教师,年龄偏大,知识陈旧;(2)聘任制度不合理;(3)管理制度不健全。
2.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张小红、李红松、姜毅、周兆农、陈子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思考,在此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例举如下:
侯赤梅等认为,应构筑师资建设的组织、制度和执行三大平台;打造师资管理的环境、管理、教学、培训、交流、考核激励六大模块[31]。周兆农等认为,应建立人才吸引机制、人才选拔与晋升机制、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建立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环境保障[32]。于福等认为,应根据学院自身定位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稳定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活跃学术氛围;加强外聘教师管理[33]。姜毅认为,要完善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强化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并行;根据学院自身定位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稳定教师队伍;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管理;加强师德建设[34]。
三、总结与启示
进行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首先要对独立学院的研究现状有清晰的了解。本文对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有助于厘清独立学院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人们了解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更好地把握研究动态,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鉴于以上综述分析,我们将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的研究范畴大致划分为:独立学院的治理模式、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校园管理、党政管理、思政教育、教学与科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其中,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的性质、教学研究、学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学界较为关注的主题,但我们依然发现其中甚少具有普遍性与可推广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一些基础性理论问题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如人才模式的内涵等。同时,我们可以预见一些研究范畴将随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受到重视,如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模式等。
参考文献:
[1] 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2] 刘根东.民办二级学院转变为独立学院的实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3] 李玉兰.独立学院脱离“名牌光环”后怎么办[N].光明日报.2008.3.11.
[4] 刘信波.探究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33.
[5] 郑鹰.独立学院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6] 刘爱萍.就独立学院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积极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8).
[7] 何瑞鑫.试论独立学院德育工作的有效切入点[J].中国德育.2006,(12).
[8] 楼锡锦.独立学院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J].中国特殊教育.2006,(03).
[9] 涂敏.培养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质疑意识的必要性研究[J].职业时空.2007,(18).
[10] 刘叶云.湖南省独立学院学生教育消费满意度现状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03).
[11] 李林.简论着力推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12] 赵飞.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
[13] 戴跃侬.制度创新和规范管理: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03,(9).
[14] 毕育恺.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浅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
[15] 孙利生.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几个政策性问题[J].高教探索.2005,(6).
[16] 周白华.关于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思考[J].江苏高教.2004,(4).
[17] 杨学斌.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内外影响因素浅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
[18] 徐冰冰.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19]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0]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贵阳:广西师范大学,2006.
[21] 斯荣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22] 戴林富.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23] 周山泉.构建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特色[J].理工高教研究.2006,(5).
[24] 曹军.正视差异 强化应用 错位发展 形成特色[J].现代大学教育.2007,(3).
[25] 肖江淑.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26] 龙春阳.独立学院办学特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07,(1).
[27] 侯赤梅,丁建辉.关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学海.2007,(6).
[28] 陈媛媛.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2).
[29] 吴长青.独立学院的政府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30] 肖江淑.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31] 侯赤梅,丁建辉.关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学海.2007,(6).
[32] 周兆农,刘春香.关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基本要素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33] 于福,史天勤.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34] 姜毅.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