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扔是冷电影国语:月出东山,常常想起大唐的月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32:08
文/赵元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岁岁年年人却各不相同,梦回大唐,欣赏那大唐的月亮。
在儿童眼里,天上的那轮圆月就像一个白玉盘子,又像是神话传说中的镜子飞落到了碧蓝的天穹上,看着这一轮圆月,天真的小李白拄着下巴,手指摸着嘴唇在想:白兔长年捣药辛苦不辛苦?这种长生不老的药是嫦娥一个人服用,还是与别的人或神仙共同享用?
青年时期的李白,开始漫游全国各地,一个人离开了家乡,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无论飘泊到天涯,还是海角,故乡的那轮明月永远在心灵深处照耀,“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时难”、“甜不甜,井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一个月白霜清的秋夜,庭院寂寥,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寒意,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家乡的亲人啊,一想起你们,就让我肝肠寸断,你们是不是也在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光呢?“天涯共此时”,月亮啊,请把我的思念撒播给亲人吧。望着明月,想着想着,顿时,美丽故乡的一草一木,童年时代的一事一人,都一一浮现在眼前。我诗写我心,管什么平平仄仄,管什么字斟句酌,这思乡之情不加修饰,脱口而出,在他的口中瞬间便诞生了那首不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愁思不解,举杯浇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挥之不去。
说到杜甫,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为国为民紧锁愁眉的老者,可是在抬头问天: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开元盛世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一去不复返,兄弟骨肉分散,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困居长安的诗人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战争时期,家书抵万金,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的消息让诗人深为挂念。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月亮在李杜的眼中所寄托的更多是离愁,在王维的眼中则是清新山水画的一种点缀。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自己僻居深林之中,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那可是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浩冥的碧空,一弯浅月犹扯云幕半遮面,静谧而幽雅地朝着你微笑,在这如水的微笑中,白居易动情吟唱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弓的弯月,来的时候是那轻轻的一笔,在的时候是那默默地一瞬,走的时候是那悄悄地一逝。
月出东山,常常想起大唐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