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田贡米多少钱一斤:[转帖]通向原子弹之路 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6:59
洛斯阿拉莫斯

“Y基地是在某个陌生的荒野地带中间的一块地方,我们的许多朋友都在那里销声匿迹了。在那里,有几位来自欧洲的人感到很不快,因为在一块封闭起来的区域里生活使他们回想起了集中营……在Y基地里我肯定会很愉快的,这是一位沉思地叼着烟斗的年轻人的意见。我和他以前从未谋面,他到芝加哥来看望我们,对我们尽可能地解释了Y基地。他在那里是实验室主任,他的名字是罗伯特·奥本海默……”
——劳拉·费米,《费米传》


铀工厂和钚工厂的建设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然而摆在格罗夫斯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那些原子弹专家,或者用他的话说,“花了好多的钱才好不容易搜罗来的科学狂人”,他们该在什么地方制造他们的原子怪物呢?

在1942年6月“曼哈顿工程区”成立之前,美国的原子物理学家们并没有将多少精力投入到原子弹的制造方面,因为当时连最基本的链式反应都没实现,铀235的分离或钚的工业化生产也没有开始,此前所做的全部工作只不过是论证原子弹的可行性。至于如何设计原子弹、原子弹应该有多大,当时谁也不知道,军方一些乐观的人甚至认为不必着急,等搜集到足够的铀和钚后,只要20个科学家花3个月时间就可以做出原子弹。但是格罗夫斯将军接管这一工程后,决定立即着手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宁可让原子弹等材料,也不能让材料等原子弹。

原子弹的设计工作被称为Y计划,这一计划的领导人有很多人选,例如阿瑟·康普顿或者欧内斯特·劳伦斯,但是格罗夫斯和布什、康普顿、康南特等人反复协商后,最终决定指派当时还不很出名的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为Y计划的负责人。

奥本海默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剑桥和哥廷根深造,1927年返回美国后在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原子和原子核的研究工作,此时(1942年10月)正在康普顿的领导下研究铀的临界质量和同位素分离技术,而且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格罗夫斯了解到,奥本海默有着惊人的智力和管理才能,在理论物理学方面具有精湛的知识,在学术界也很受尊敬。康普顿虽然有着更为丰富的行政领导经验,但他不能长时间离开芝加哥的“冶金实验室”,另一个合适人选劳伦斯则在伯克利从事至关重要的电磁分离研究工作,也无暇抽身。哥伦比亚大学的尤里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但是他在技术上还没有资格领导这一工作,而且他的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奥本海默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这样的资历在其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同事中未免显得有些黯淡,格罗夫斯担心他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当格罗夫斯把奥本海默的名字提交给军事政策委员会时,有很多人反对这一提名,于是格罗夫斯请每个委员提出一个更好的人选。几周之后军事政策委员会再次开会的时候事情变得很清楚:再也找不到比奥本海默更合适的人了,于是他被正式任命为Y工程的科学部门负责人。

然而还有另一个问题:奥本海默的档案里有许多让人不喜欢的东西:战前他与自由主义的、左派的和亲共产主义的许多政治组织有过联系,给它们捐过钱,还曾两次差点跟一个叫琼·塔特罗克的女共产党员结婚。格罗夫斯倒是认为这些事没什么,可是“上面的”一些人却对此感到不舒服,于是给奥本海默布下了最严密的监视网,联邦调查局中有关奥本海默的档案足有4英尺6英寸(1.37米)厚。在战后的麦卡锡时代,奥本海默为此受到了极为不公正的迫害。

对奥本海默的任命一经确定,他就开始着手寻找原子弹实验室的合适地址。与裂变材料工厂一样,这个地方必须有足够的水源,允许全年施工的温和气候,而且必须远离主要的城镇,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一方面也是在万一“魔法师打翻他的炼药坩埚”(格罗夫斯语)时不至殃及池鱼。但是,由于该地要住进一些最重要的科学家,必须保证他们能有一个满意的生活条件。

对美国西南部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后,格罗夫斯亲自选定了3个地点,加利福尼亚的那个后来因离洛杉矶过近而否决了,内华达州的另外一个地方则有冬季大雪封路的问题。最后只剩下了新墨西哥州北部、靠近该州最大城市及交通枢纽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和圣菲(SantaFe)的地区。奥本海默向格罗夫斯指出,在圣菲北边的洛斯阿拉莫斯峡谷(LosAlamos)中,有一座小小的牧场子弟寄宿学校,他在孩提时代曾经随童子军在此住过一段时间。奥本海默家在附近的佩科斯河谷有一座牧场,因此对这一带了如指掌。事实上奥本海默曾建议将自家牧场作为Y计划的基地,但因周围印第安人的小块牧场太多、征地工作困难而作罢。洛斯阿拉莫斯的优点很多:远离人口中心;只有几条道路和少数峡谷可以通达,周围十分僻静,便于保安和保密;第一批施工人员可以住进寄宿学校,不必另行搭建房屋;四周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征用;而且还有水源,虽不充足,但也够满足生活所需(奥本海默当时没有预料到该地的扩展规模,以及科学家们用起水来大手大脚的习惯)。新墨西哥州的国民警卫师于珍珠港事件后在菲律宾被日本人俘虏,该州官员反日情绪很强烈,非常乐于配合军方的征地工作(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块地被征来干什么)。

格罗夫斯对奥本海默介绍的情况很感兴趣,于是在1942年11月和他乘火车去圣菲实地考察当地的情况。圣菲北面的里奥格兰德河谷是一片宽阔的盆地,底部炎热而荒凉,东边是绵延起伏的桑格雷-德克里斯托山脉,西边和西北部则被绿色的赫梅斯山岗包围。赫梅斯山岗被一条条峡谷切割成一系列平行的台地,峡谷底部大部分时间是干涸的,洛斯阿拉莫斯牧场子弟学校就坐落在这样的一块台地上,有10多间木板和土坯建造的教室和宿舍,一间小礼拜堂,还有水井、修理场和一间小小的发电机房。由于美国参战后师资缺乏,所以寄宿学校的主任很高兴地关闭了学校,把校舍卖给军方。

1943年1月,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开始进驻洛斯阿拉莫斯,在稠密的泥浆大海中建造了大批实验室、住宅、工厂和其他设备,一座城市就这样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上平地而起。新的家庭源源不断地涌到这里,住宅建设永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军营一样的平房和楼房在原来那几座很少的房子周围胡乱地矗立起来,街道没有名称,漫无目的地向四面八方延伸,把台地划分成错综复杂的格局。所有的住房都是木结构的,外面刷成绿色,以45度的角度斜对着街道,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是一个样子,房子也没有门牌号,新来的人只有借助耸立在全城最高部位的高大水塔才能辨明方向。整个洛斯阿拉莫斯光秃秃的一棵树都没有,原来的树也在施工时死光了。马路没有铺柏油,路面是胶质粘土,夏天下雨后变成厚厚的一层泥浆,冬天下雪后也变成厚厚的一层泥浆,路旁乱糟糟地堆满了建筑材料和砍倒的树木,起重机、压路机和载重卡车忙乱地驶过……1944年8月费米一家从芝加哥搬到洛斯阿拉莫斯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令人泄气的画面。

除了费米外,还有许许多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带着家眷住进了这里,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美国地图上没有洛斯阿拉莫斯这座城市,这里的居民没有选举权,对于一般的外人来说,它根本不存在;对于极少数知道它的人来说,这里是Y基地;对于不得不与洛斯阿拉莫斯居民通信的人来说,这里是1663号邮政信箱。整个洛斯阿拉莫斯峡谷都与外界隔开,主要的城镇入口是东大门,这里有公路一直通到圣菲,西大门每天只在特定的几个小时里对非军人开放,穿过它就可以到达风景秀丽的赫梅斯山岗和里奥格兰德河谷,那里有青色的云杉、黄松和白杨,人们可以钓鱼、滑雪、爬山。

出入洛斯阿拉莫斯镇的人都要向值勤宪兵出示通行证并登记,只有带特别证章的人才能进入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技术区,整个镇子外面环绕着另外两层铁丝网,但是洛斯阿拉莫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哪里有破洞,于是他们经常充当成年人的向导,带着童心未泯的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溜出去玩儿。

所有的知名科学家在离开洛斯阿拉莫斯时都要使用化名,恩里科·费米改名尤金·法默,哈罗德·尤里改名休·厄尔曼,康普顿则有两个名字,在东海岸旅行叫科马斯先生,在西海岸旅行时叫康斯托克先生。然而有一个人在Y基地里也要使用化名,他叫尼古拉斯·贝克先生,那些过去就认识他的人称他为“尼克大叔”,因为“贝克先生”这样的称呼很难说出口,而他的真名实姓又是严禁提及的。尼克大叔的名字是洛斯阿拉莫斯保密保得最好的事情之一,要是当时有哪位无关的人知道尼尔斯·玻尔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原子物理学家正在洛斯阿拉莫斯,那就是美英两国特工部门战时最重大的泄密事件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