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大战德古拉迅雷:《论语讲义》——乡党第十(1):孔子论服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03:43
  

《论语讲义》——乡党第十(1):孔子论服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if6g.html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这个“君子”还是指孔子。“绀”(gàn)和“”(zōu)是表示颜色的两个词,这两个字都有绞丝旁,说明这两种颜色是丝的颜色。中国古代造字是由繁到简,以前的马,每一种颜色的马都有一个字,在马旁加一个表示颜色的字,这样的字有一百多个,表示一百多种马,这就是词汇的烦琐。丝也是如此,丝绸有很多颜色,绀和都是表示不同颜色的丝绸。绀是紫色的丝,是绛色的丝。古人的衣服领口、袖口上有边,这个就叫饰。孔子不会用紫色、绛色的丝绸做衣服的领边、袖边。为什么不用紫色和绛色的丝来做衣服的边?因为这两种颜色是有特定含意的,紫色是斋戒时穿的衣服的颜色。古人在祭祀祖宗、鬼神之前先要斋戒两天,吃素、禁欲、洗澡,使自己全身清净,才来祭祀,这叫斋。紫色的衣服只能是斋戒时穿。绛是丧服的颜色,紫色和绛色分别是斋戒和丧葬时穿的衣服的颜色。所以孔子不会用这两种颜色的丝来做平时穿的衣服的边。孔子穿衣服都是很慎重的,在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亵”读xiè,亵服是私下里穿的衣服,就像我们现在人穿的睡衣这一类。“红紫”不是指红色和紫色两种颜色,而是指介于红紫之间的颜色,红紫色不是正色,紫色是红色和蓝色调出来的,是杂色。孔子哪怕是私下穿的睡衣都不会用杂色的布来做,更不要说正式场合的穿着了。古人认为只有五种色是正色,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颜色,即白、青、黑、红、黄,除此以外都是杂色,都是调出来的色。孔子立于礼,非礼无以立,用礼来塑造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哪怕是服装的颜色都要求是正色,不穿杂色。做人应该是堂堂正正的,不应该搞歪门邪道。

 

 

    “当暑”就是正当夏天,“袗”读zhěn,表示单衣,古人穿衣服是冬裘夏葛,冬天穿裘,就是皮衣,夏天穿葛,就是麻。“”读chī,是细麻布,“绤”读xì,是粗麻布,袗绤就是夏天穿的单衣有两种,有粗麻布做的,有细麻布做的。夏天很热,在家里穿个单的麻布衣服就行了,但是你出门的时候就不行了,必须在麻布衣上穿件罩衫,因为麻纱是透亮的,你穿出去别人全都看见了你的身体,所以叫“表而出之”。穿上罩衣不使人看到你的身体也是一种礼貌,尊重别人。

 

 

    “缁”就是黑色,黑色的外衣,“羔裘”就是黑羊皮做的衣服。

 

 

    还要讲一点,古人穿衣服,冬天穿的皮衣是把毛那一面露在外面,皮子在里面,里边衬了布,如果只穿皮衣,毛在外边会毛茸茸的,因此古人出门的时候,不能直接把皮衣穿在外边,在皮衣外边还要穿一层单衣,把皮衣给罩住。你穿黑羊皮的衣服出门,外边必须配上黑色的罩衫,这样色彩搭配才和谐。“素衣”是白色的,如果是白色的衣服做外衣,里边就穿“麑裘”,麑裘就是用白鹿皮做的皮衣。你外边穿黄色的单衣,里边就要穿狐狸皮做的大衣,狐狸皮是黄色的,“狐裘”。

 

 

    这里其实并不是具体描写,而是以一概全,就是说古之圣人君子穿衣服,都要追求至美和谐,所以孔子才是中国最伟大的美学家,最懂得美的人。中华民族对美的强烈追求,在孔子这里是达到了极致。孔子对美有深刻的体悟,十分重视形式之美。一切的礼都是形式,形式有特定的美感,赋予这些具有美感的形式内在的生命,这就是孔子学术思想的一个特点。孔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先有形式后有内容,因为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周公是治礼作乐的人,周朝开国的时候制定了礼乐,到了春秋的时候一切礼的形式都还存在,但是其内容都不复存在了,孔子先把这些已经残破的礼的形式恢复,然后再赋予其更深厚的内在意义,使之与形式相合。这就是孔子讲的美,内容与形式的美,也就是旧瓶装新酒,把周公旧的礼仪完备了,然后补充入新的时代内容,就使这些已经死去的礼复活了。礼就是这个精神的体现。

 

 

    “亵裘长”,亵是私下穿的衣服,裘是皮衣,你私下穿的皮衣要比较长,因为你在屋里边要保暖。“短右袂”,袂是指袖子,右手的袖子要短一些,古时候的裁缝制衣服,一般都是右袖短于左袖。古人智慧得很,因为右手是做事的,写字、做事,什么都用右手多,右手要干活,所以右手的衣袖长了不方便,右袖要短。

 

 

    “必有寝衣”,古人有寝衣,寝衣就是睡觉时候穿的衣服,为什么孔子在这里要专门讲一句必有寝衣呢?注意,睡衣是孔子发明的,在孔子以前是没有寝衣的,孔子为什么要发明睡衣呢?这是有道理的,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孔子以前,周公制礼的时候,其他衣服都很多,但是就没有制睡衣,古人睡觉往往赤身裸体,孔子认为人哪怕是在睡眠的时候都应该有一种谨守。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形而上、哲学的层面来讲,他认为人在睡眠的时候往往心神涣散,在睡觉的时候穿一件睡衣,能让人心神有所约束。第二层意思,孔子是很懂养生的。张仲景《伤寒论》里讲,人有六经:太阳经、太阴经、少阳经、少阴经、阳明经、阙阴经,从尾椎骨沿着脊椎上到颈椎,直到鼻间,这一线叫做太阳经,是人抵御外来寒气侵略的最主要的经络。人生病往往是从凉了背心开始的,人体阳气不足,不能抵御外边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对人体的侵略。穿睡衣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的外阳之气。寝衣,在古文里衣都是指上衣,下衣叫裳,衣和裳是有区别的。寝衣就是上半身穿的,护住人体的阳气。现在许多女青年都不懂这个道理,把背全部露出来,把阳气全都放了,生病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长一身有半”,注意了,古人每个字都有含义的,身,哪里叫身?从颈到臀这一段称为身,“一身有半”就是说比身还要长半截,比身长半截刚好到膝盖。寝衣要做多长呢?孔子明确规定了,做到膝盖这里,就能保护人体不受外寒入侵了,所以要一身有半,圣人做每件事都有深刻的道理。

 

 

    “狐貉之厚以居”,“居”就是坐的意思,坐垫要用皮来做,狐皮和貉皮,要厚一点,薄了还不行,薄了不保暖。读医书就知道,人体的阳气很重要,保住阳气身体才能健康,保暖是保阳的重要方法,所以要注意保暖。“去丧,无所不佩”,“丧”就是办丧事,“去丧”就是办完了丧事。

 

 

    古时君子要佩玉,因为玉是用来形容君子的品格的,温润、外柔而内刚。但是办丧事的时候就不能佩了,这时候身上的装饰品都要取下来,着素衣来表示心的悲哀。丧事办完了以后要恢复常礼,该戴的玉都要戴上。

 

 

    “非帷裳,必杀之”,“裳”指下衣,“帷”是祭祀时候的下衣。裁缝都知道,做衣服的时候,一块布,可以正着裁,也可以斜着裁。祭祀时候穿的帷裳要一块整布,整块料正着裁,很费布的。但日常穿的下衣,“杀之”就是斜着裁。意思是说,祭祀的服装的布料不能节省,那是和神相通的,要诚敬,该用就用,但平时该节约就要节约,这也是孔子的思想,该用的时候就绝不吝啬,该节约的时候绝不浪费。“羔裘玄冠不以吊”,穿黑色的羊皮衣,戴玄色帽子,不能去吊丧。因为玄是黑里还略略带点红的颜色,不能用于丧事,只能素衣以致哀。

 

 

    “吉月,必朝服而朝”。吉月就是正月,每年的正月,必穿上朝服。有几种讲法,一说吉月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还有的说是每个月的第一天,都称为吉月。每年的第一天,每个月的第一天,都是指天道运行达到一个节点,表示新的时光要开始了,人要振作,所以这一天要穿上朝服。而朝,就是说你如果是做官的,吉日这一天就要穿着朝服朝拜君主,曾经做过官的人,则穿着朝服,朝着朝廷的方向拜三拜。

 

 

    这段是讲孔子在不同场景里的服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