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三部曲简介:“土地蛋糕”能否引起深度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5:54


  一位来自四川的官员在两会上“哭穷”的新闻在网络上频传:“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灾后重建需要钱,教育投入需要钱,医疗卫生需要投入,保障房建设需要投入,农田水利也需要投入,到处都缺钱啊,不卖土地卖什么?”《华夏时报》3月13日)
  卖地已成为地方政府赚钱的重要手段之一,土地成为一个好吃的蛋糕,有了土地就能搞建设,有了土地就能保障民生,也就有了政绩!若不能做大“土地蛋糕”,谈不起来保障房,谈不起来民生建设,土地俨然形成了一个纠结的怪圈,离开了土地什么也办不成了,有了土地什么都能办成!是什么导致出现“土地蛋糕”现象?应值得深度反思,找出破解之道,让地方经济和社会能有一个良性、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无独有偶,在两会的分组讨论会上,据说“哭穷”的地方官还不至一位两位,几乎每一位来自地方的官员都有着囊中羞涩的苦楚。来自北京团的一位人大代表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北京某区县新上任了一个“一把手”,但他一上任翻开账本一看,发现无地可卖了,因为他的上一任已经把地全部卖光了。又是一例典型的“土地蛋糕”现象上演。
  笔者发现,在公开场合承认土地收入重要性的均是地方一把手,因为只有一把手才有没钱办事的切肤之痛,只有土地财政才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此功劳,一把手能不在公开场合表扬吗?做大“土地蛋糕”已成为一种政绩,做好“土地蛋糕”已成为成绩。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参加海南省人大会议时透露说,海南省的税收接近58%来自房地产业。此言一出,海南即被称为房地产岛。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其中北京收入1638.5亿元,上海1527亿元。然而,这些巨额的“卖地”进账如何使用值得深思。全国许多城市这些年来一直热衷于搞名目繁多的园区建设,乐此不疲地搞招商引资,其实质都是经不住“卖地”巨大利益的诱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两会上说,近年来上海社保亏空巨大,财政每年要拿100多亿填补。据悉,上海正酝酿用国企收益和土地出让金来充实社保基金。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几乎与财政收入相差无几,有些城市甚至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成为“第二财政”。一些政府官员对此也直言不讳,政府的收入主要靠卖地。众所周知,地方政府需经营土地才能有钱,招商引资就是做大“土地蛋糕”,提前收入土地出让金,先让自己的当前财政腰包鼓起来。然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卖了一亩少一亩,不可再生,真的有一天地全卖光了,我们又卖什么呢?正如北京市某区县的那位新上任的“一把手”,一翻土地账本已经无地可卖了。按照国家规定,城镇用地一般都是70年,1年吃70年的土地“收成”当然很充足,但其后69年呢?我估计地方政府不会,也不可能有前瞻性思考,一届政府一个政绩,竭泽而渔。其实很多政府及很多官员仍在坚持这一路线,新官上任依然是把卖地财政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施政的主要手段。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打破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共享链条。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房地产开发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地方政府能忍痛放弃做大“土地蛋糕”这一已经运作很成熟的筹资方式吗?
  众所周知,靠卖地维持的土地财政无疑是目前各地政府最重要甚至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卖地财政无形之中在短短数年内将中国的房地产炒到了老百姓望楼兴叹的天价,吹出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也制造并衍生出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和不公。中央连续出台的抑制房价政策,很大意义上就是要抑制过于泛滥、几乎成灾的地方政府卖地财政,尽管也是天经地义,是用之于民的,但考虑到更严重的天价房价之社会问题,则无异于杀鸡取卵行为。把出让土地作为地方的主要财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一荣俱损”的短期行为。一方面,在滚滚而来的财政收益和“政绩”面前,百姓的买房承受能力、耕地保护红线都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一届政府把今后50年到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实际上是预支了未来若干年的土地收益总和。这种“透支”必然影响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曾几何时,经营城市是一种时髦想法,土地经营是一种有为大胆的行为。但“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了!”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厉以宁在全国政协记者会上的公开表态,语句铿锵。
  “土地财政”,长期以来是中国地方政府运行中的关键词。搞建设,“土地财政”功不可没,而过多地依赖“卖地”,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和风险。今年两会上,围绕着“土地财政”问题的议论,比往年更加热烈而深刻。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仅是推高地价乃至房价的重要因素,也禁锢了地方发展的思路。如何破解“土地财政”问题? 引发了人们对土地管理制度、财税体制改革等诸多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收入不仅透支了城市发展后劲,更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权益。虽然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难度很大,但必须开辟新财源扭转现状。
   笔者认为,“土地财政”至少带来了三大弊端:第一,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造成社会不稳定隐患;第二,给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增加了巨大动力,使经济发展的质量受损;第三,地方政府为了尽可能多地攫取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费,有推高土地出让金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内在动力,从而直接、间接地加速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扬,严重透支了居民的未来消费能力。
  由此可见,解决土地财政问题迫在眉睫。卖“土地蛋糕”不可持续,其背后蕴藏着巨大风险。为地方政府开辟新财源以遏制“卖地冲动”,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已尤为迫切,“土地蛋糕”不能再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