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色时光免费观看:绍兴市首届教育功臣风采(图文) - 高国荣教育名博 - 浙江博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5:01
绍兴市首届教育功臣风采(图文)
上一篇 /下一篇  2010-11-25 07:14:41 / 个人分类:对话名师专家与教育智慧
查看( 55 ) /评论( 0 ) /评分( 0 / 0 )
王建华:殚精竭虑为圆绍兴大学梦

“绍兴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因此2005年我出任绍兴文理学院校长时,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我只有埋头工作才能无愧于绍兴人民。”王建华工作很繁忙,采访他很不容易,那天与他见面一开口就与我们道出他的心情。
正是这种心情,王建华在任学院校长期间,为圆绍兴人民的大学梦,东奔西走,殚精竭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05年12月,学院接受了自升本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考试——教育部专家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当年同类院校中的最好成绩。2009年2月,学校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被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这标志着学校“申硕”迈出了一大步,向绍兴大学的目标也迈进了一大步。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构架,赢得了地方和社会的认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不仅如此,王建华还带领学校充分发挥高校辐射作用,为推动绍兴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他倡设了“风则江大讲堂”,以“感受名家风采,共享学术盛宴”为主旨广邀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从倡议设立、专家邀请到首场开讲,王建华都竭尽睿智,亲历亲为。目前大讲堂已成功举办122场,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大品牌。
为充分挖掘绍兴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王建华还带领学校积极做深做透鲁迅研究,亲自担任越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着力办好书法学院,打响“兰亭书法”品牌,推动绍兴旅游文化产业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行政工作繁忙,但王建华仍坚持在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带博士生、硕士生。迄今共培养了二十余名硕士生,二名博士生在读。他常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三尺讲台,是教师毕生的舞台。2008年,王建华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绍兴文理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茅玲娣)
胡柏藩:“浙江越秀”的引航者

企业家和老师两个身份,胡柏藩更看重后者,他喜欢人家叫他胡老师。
胡柏藩说,自己本来没想去办企业,却办起了企业;没想当老板,却当上了老板。“致富思源”的胡柏藩面对当时越秀外国语学校升格高职,异地新建的资金问题,毅然加盟越秀,投巨资兴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他以任山村教师7年所特有的“教育情结”续写起了“越秀”新篇章。从此,这位企业老总多了一个身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理事长。
作为学院的主要决策者,胡柏藩积极参与越秀发展中的每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学院理顺股权关系,管理工作由新成立的理事会负责,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他还慧眼选配越秀领导,聘请曾任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任绍兴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杨银千出任院长。
“越秀”的发展目标在哪里?学院步入正规后,胡柏藩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很明确,那就是“万人规模,升格本科”。围绕这一目标,2002年起越秀的外延建设按本科院校的必备条件逐年扩张,内涵建设也按本科院校的标准逐步提升。2008年,越秀仅用7年时间就走完了从高职升格为本科的发展之路,正式跻身全国755所和浙江30所本科院校行列,是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外语类院校,在培养“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方面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
胡柏藩认为,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担任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通过不断筹措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迄今,越秀教育发展公司对越秀投资已达2.72亿元,学院总资产从1亿多元增至4亿多元,极大地满足了学院发展的需要。2009年学院同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在镜湖高教园投资3.5亿元建设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罗拉多国际学院。       (潘丽萍 张庆来)
王玲玲:学生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30多年前,一位右手残疾的老师走上稽山中学讲台,在学生怀疑的目光中,他不但用左手书写了一手漂亮的板书,而且每每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的谈吐让学生沉浸其中,佩服不已。“那时候我就想,假如有一天,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一定要像他一样,用才华和实力征服学生。”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玲做到了!她以忘我的投入与付出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了“为师者”的动人篇章。
当老师不难,当好老师难。教好优等生不难,教好后进生才难。王玲玲始终以“当一名好老师,成才一批学生”的标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加压,创造教坛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初,王玲玲在绍兴一中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她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当“农村班”班主任。“农村班”意味着生源质量低,学生素质差异大。如何缩短差异,实现共同提高?作为班主任的王玲玲,充分发挥“协调员”、“沟通员”的作用,在所有任课老师和全班学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让老师和学生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农村班”终于以其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家长的满意。也正是从那时起,王玲玲就在绍兴一中这所资深教师云集的重点中学里一下子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年轻教师。
90年代,王玲玲执教“慢”班,教英语兼班主任。在王玲玲的悉心调教下,“慢班”又一步步赶上“快班”。2003年,王玲玲作为骨干教师调到绍兴一中袍江分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执教班级赶上本部“先进班”,王玲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到教学中。她每天清晨六点钟就进入教学楼,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到寝室。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学生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任何教育,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才能被学生接受,才是成功和有效的教育。”从教30年,王玲玲身体力行,实践着“爱的教育”。她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何超群 文 石皎月 摄)
徐洋法:“并”出来的名校长

在一般人眼里,做加法总感到相对简单,其实有些加法题很难做。譬如学校与学校的合并,结果是1+1>2。徐洋法在业内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并”出来的名校长,这一名号的得来正是他创造了1+1>2的奇迹,也就是每次学校的合并,在他手上总能成为一所规模更大、品牌更响的强校。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作为一任校长,近20年来,徐洋法始终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一座均衡教育的“天平”,让全校学生实现均衡发展,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撑下,徐洋法开始了他的“均衡化”探索,并成就了一个个“均衡发展”的奇迹。
2000年,市教育局决定将北海中学与府山中学合并,成立绍兴一中初中部。当时北海中学在徐洋法校长7年苦心经营下,已经成为一所响当当的名校,而府山中学与此相比,则相对比较薄弱。两校合并后,徐洋法“精心经营、谋求突破”,注重两校的优势互补共享,在融合中消除差异,从而使绍兴一中初中部逐步成为一所社会公认的名校。
2008年7月,市教育局组建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一中初中部成为集团下辖的龙山校区,原三所农村学校合并的灵芝中学成为镜湖校区,这次合并,跨度更大,更具挑战性。既要确保龙山校区的稳定发展,又要努力实现镜湖校区的快速崛起。这副重担再一次落在了徐洋法的肩头,由于种种原因,为了确保按时开学,他和全体老师在学校无水无电、工程还没有全部完工的情况下,自带快餐、矿泉水在新校开展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两校的融合上,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充分依托龙山校区的资源和品牌,推进了镜湖校区的快速崛起。短短一年时间,镜湖校区已成为施教区学生家长满意放心的学校,集团化运作初显成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希望通过这次成功合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作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说这句话时,徐洋法目光如炬。
董建奋:永远植根课堂

25年来,她先后担任鲁迅小学和北海小学的校长,在她的带领下两所学校相继成为浙江省著名学校;25年来,无论担任一校之长的工作有多繁忙,她始终坚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第一线,“永远植根于课堂。”愿意用一生来实践这份诺言的正是我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建奋。“如果有一天离开了课堂,我会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棵被连根拔起的树。”在董建奋的教育生涯中,“课堂”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董建奋认为,“名校长”的核心竞争力,在课程和课堂,校长不能离开课堂。校长对教学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根本问题。所以,当好校长,首先得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董建奋从来没有停止过语文课堂教育探索的步伐。“为什么孩子们喜欢魔术师,教学也一样,应该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有趣,让孩子们快乐地体验你所设计的课堂教学。”从教31年来,董建奋始终以“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出发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她从来不满足于一般化的教学,力求把课教“活”。为此,她的生活轨迹定格在“两点一线”,从家里到学校,一心扑在课堂教学研究上……她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她所教的11届毕业班的语文合格率均为100%,平均优秀率85%以上。在全市教学质量抽测或竞赛中,她所教班级成绩均名列第一。
一所学校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不会有活力,一位教师如果不思进取,就不能传道授业。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才,董建奋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允许青年教师随堂听课,随时公开课堂教学实况。不但如此,董建奋还经常听课、评课和说课,每学期,她听课并记笔记的就多达四五十堂。近年来,董建奋先后主持指导或参与教改实验项目13个,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何超群)
沈久尔:十八年倾心塑名校

一提起柯桥中学,人们就立即会想到校长沈久尔。18年来,他带领全校老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使得柯桥中学成为一所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的省一级重点中学。
初秋的一个下午,笔者来到了沈久尔的办公室。现为柯桥中学党委书记的他,依然忙碌。
从书柜里拿出厚厚的一叠工作笔记,沈久尔有点感慨,“从1991年9月3日到柯桥中学报到担任校长起,每天的工作都记在这里,如今翻看起来,我自己觉得没有一天虚度,每一天都很充实。”
18年坚守教育一线,而且是同一所学校校长的岗位上,这需要何等的热情。沈久尔说,他一直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来追求。
他一贯主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规章制度,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同心同德、民主治校”管理理念。在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主动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构建“人文、和谐、民主”管理模式,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园,让在柯中工作或学习过的人,感受到教育和受教育的成功与快乐。
他对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进行了大胆革新,实施了“学部负责制”、“评优评级制”、“绩效考核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严谨务实的教风和健康向上的学风。他倡导的“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注重对名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在全县教育系统首创“关爱教师十五条”,对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业务、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让许多教师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和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18年的辛勤耕耘,倾心打造名校的夙愿,以学校1996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为标志已成为现实,沈久尔也由此感觉很充实。    (骆尚木)
赵水荣:敢为人先的“减负”者

“我们校长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魄力的人!”9月1日,笔者来到绍兴县实验中学采访,几乎每一个教师都这样评价赵水荣。
双休日不补课,初一初二学生每天作业量不超过一个小时,教师可以不写教案,作业批改完全由教师自己决定……几年下来,实验中学不但教育质量没有下降,而且学生素质得到了飞速提高。在一道道减负令如石沉大海的基础教育领域,“减负”无疑是一个神话,赵水荣却敢为人先,硬是把“减负神话”变成了现实。
赵水荣是个名人,他的名气来自于先进的办学理念。赵水荣率先提出“轻负优质”的发展之路为全县素质教育树起了一面旗帜。
赵水荣1981年从事教育事业后,对学生学习负担重有深切的感受,但赵水荣觉得有些负担对于提高成绩没有丝毫帮助,他想办法要给孩子减负。2001年,赵水荣担任轻纺城实验中学校长后,要求学校每个教师坚持按照教学计划开展课程,不超课不拖课,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要求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不抓成绩抓素质,以后升学率怎么办?”先进的理念引起家长和同行的争议,有些家长还跑到赵水荣办公室,和他理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面对家长的质疑,赵水荣回答得铿锵有力。
如今,实验中学的素质教育成果,让省、市教育界领导竖起了大拇指:各学科教学成绩质量都达到A级,毕业生的优秀率接近50%!《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纷纷介绍实验中学办学经验,教育部教育司、省教育厅等调研组多次来校进行专题调研,其“基于朴素、源于本真、发于自觉”的“轻负优质”的办学经验获得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骆尚木)
李培明:不负百年名校掌门人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造就春晖式的人才。”这是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经常说的话。话里透出一种责任,也透出一股自信。身为百年名校的掌门人,李培明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带领春晖师生朝着打造中国教育品牌的目标迈步而前。
李培明高中就读于春晖中学,19岁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执教,似乎冥冥中注定与春晖有缘。2004年,李培明执掌春晖后,一张包含了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宏伟蓝图展开了。
着手开建新校园,以使学校在硬件上完成从省级重点中学向全国示范性高中的转变。2006年9月,投资4200万元的春晖“二期”工程(含新教学楼、图书馆、会议中心、师生宿舍和体育馆)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座历史名校走向了新的发展路口。
与此同时,李培明实施创新主张,开展学科建设和文化德育,从软件上“夯实”一个梦想的基石。
学科建设,就是把高校才有的学科建设和管理模式移植过来,对教师形成一种循环上扬的培育机制。根据教师学历、资历和驾御教学的能力,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入格”、“升格”和“风格”三个培养层;关注教师成长的“三环”,即由历练“教学基本功”的“外环”到锤炼“教学策略”的“中环”,再到提炼“教学思想”的“内环”。此举旨在使每一个教师实现教学精神的提炼和升华。
此外,李培明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德育”的概念。
李培明解释,对于春晖而言,校内的文化可谓俯拾即是,随处可见,如寂静的白马湖畔,更是留下了多少硕士鸿儒、教育名家的轻吟浅唱、墨迹翰影。春晖中学一方面将这些文化古迹保护,一方面编写校本教材,把悠悠百年的春晖往昔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春晖,文化德育不但进入正式的课堂,而且外化为学生社团的重要内容。全校30多个学生社团形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文化德育”增强了教育的软生产力。五年来,学校屡创佳绩,学科水平进入绍兴市前列,多名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文化德育”创举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高度评价。      (李志清)
贾秋美:用心书写爱的奉献

“我只是以我对幼教工作的一贯热爱和执着,用心关爱孩子、关爱教师,在自己热爱的幼教事业中实现着我的人生价值。”这是上虞市爱弥儿幼儿园园长贾秋美对自己的评价。这位1989年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已整整20年的园长,用心书写爱的奉献,在平凡的幼教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20年来,贾秋美始终把关爱孩子作为她的教育原则,把所有的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用自己的真心、童心、爱心铺就着孩子成长的美丽通道。在日常工作中,她总是把对孩子的关爱体现在用心关注上,关注每一个孩子,包括孩子的名字、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等。
贾秋美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人眼中孩子的缺点,往往成为她特色教育的着眼点。她积极汲取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探索“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分别在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进行了“引导-发现法”的摸索和构建,先后设计了《牛蛙牛蛙快快笑》、《这是我的配方》等18个活动,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也受到了孩子的喜爱。
2002年,贾秋美调任爱弥儿幼儿园园长,于是,她不但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还团结全园教职工,构筑起一所为孩子所喜爱、为家长所称心的和谐幼儿园。平时,她非常注重细节,运用情感的纽带,来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富有人情味的工作氛围。
园长,不仅是幼儿园管理的掌舵者,更应是幼儿教育的引领者。贾秋美不仅自己注重学习、苦练内功、坚持带头上课,而且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她还注重幼儿园的品牌打造,办起了上虞市第一家0-3岁亲子俱乐部,组织策划了玩具跳蚤市场、田野幻想大型成果展示等一系列创新的活动,积极推行园家互动行动等,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在短短三四年间,幼儿园也一跃成为绍兴市乃至省里小有名气的名园,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浙江省首届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绍兴市教科研基地等。   (李志清)
杨明健:在教与育中不断探索

走进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杨明健的办公室,你会发现他的桌上总是放着一些教育理论杂志。当记者问及身为一名校长为何还有时间静下心来看这些理论杂志时,杨明健笑着说:“作为一名校长,要确保思想观念适度超前和决策科学的准确,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和精深的理论修养,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的杨明健,从事教育工作已近20年,但他始终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常说“要办好一所学校,学生是基础,教师是关键,管理是保证。”杨明健告诉记者,1999年,他调入大唐镇中任校长时,学校各方面教育条件都比较落后,通过努力,短短两年半时间,大唐镇中便成为诸暨农村初中教育的“窗口”学校。2002年他从大唐镇中调入暨阳初中担任校长后,面对当时学校诸多不利因素,适时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通过5年的努力,使暨阳初中迅速成长为诸暨城区的优质学校,并先后荣获了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标准化学校等5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2008年6月,浣江初中与新浣东初中联合组建了浣江教育集团,学生总人数达5400余人,教职工达316人。杨明健按照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两校区全面实行了统一办学理念、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育教学、统一财务管理的“四统一”管理,使浣东校区呈现了学校管理规范、教师工作热情高涨,教育质量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招生实现了开门红,七年级新生达660人,比集团组建前增加了360人,并吸引了学区外择校生近100人。浣东校区短短二年时间,校区学生总数已达1650人。
在杨明健的带领下,浣江教育集团先后获得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书法教育先进集体、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绍兴市廉洁教育示范学校、绍兴市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诸暨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郭月昌)
王铁江:甘作春蚕无怨无悔

“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我就要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我就要为人师表。”与诸暨市实验职业中学校长王铁江交谈,一切都是那么的直白。
身为职业中学的校长,王铁江知道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业教育中立足,没有特色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他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目前,在他的倡导下,诸暨实验职中的电子电工、烹饪已被评为绍兴市示范专业,会计、数控、电子与电器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其中电子与电器专业还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在此前提下,学校以会计专业为基础,拓展发展空间,相继开设了涉外会计与进出口报关、国际贸易与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企业统计、法律事务等相关专业,使经贸信息类专业真正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专业。
面对当今职业学校办学的困境,王铁江大胆提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实行“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定单教育”的新路子。在王铁江的带领下,诸暨实验职中在已与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诸暨电力公司等联办的基础上,又与步森集团、海亮集团、菲达集团等多家企业联办了时装设计与表演、企业统计、机电一体化、烹饪、饭店管理等专业。同时,还积极与高校进行联办,先后与浙江经贸学院、浙江机电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绍兴托普技术学院联办了“3+2”大专班。
在王铁江看来,作为一校之长,一定要亲临教学第一线,经常深入课堂,与教师研讨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近年来,王铁江负责研究的教学成果《数控专业实施技能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1+X一专多能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分别被评为浙江省人民政府职教成果一、二等奖。
“甘作春蚕,无怨无悔”这是王铁江的理想信念,他深深挚爱着这三尺讲台,挚爱那些与他休戚与共的师生,他愿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记者 郭月昌)
胡时光:桃李芳菲三十七载

“如果教师要让学生具有一碗水,那么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源源不断且常新常流的活水。”与诸暨中学副校长胡时光一见面,他就对记者如此说。
作为一名学校领导兼化学老师,胡时光强调的是因材施教,重视化学特长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他开展了小组研学、留白教学、自主设计实验等有机组成的辅导体系探索,自1993年以来,他直接辅导的学生有194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33人次,5位学生入选冬令营,2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5次夺得省团体第一名。
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胡时光每天坚持晚办公,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他担任分管教学工作几年来,学校高考成绩一年一个突破,2009年高考更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文理科进入全省前100名的共11人,文理科均囊括全市前10名;上700分以上达58人,680分以上129人,上重点线人数达615人,平均每班上重点线近50人。
在抓好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胡时光还潜心于教育科研。先后在《浙江教育报》、《教学月刊》、《浙江教学研究》、《学科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化学特长生培养的实验研究》、《以趣激学,寓知于乐》、《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一堂化学实验课的启迪》等10余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正是由于胡时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突出的化学竞赛辅导成绩,从教三十七年来,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名师,并被列为省“2211计划”培养对象;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教育部列为“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人员”;绍兴市化学学科带头人;16次获得“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培训工作突出贡献奖和园丁奖”;绍兴市师德优秀教师,浙江省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郭月昌)
沈颂理:让学生的目光看得更远一些

小时候,沈颂理有一个梦想,做一个光明使者,当一名眼科医生。
这个想法,源于他的父亲、叔伯们都是眼科医生。
在父亲所行医的乡镇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地一家农修电机厂做钳工,这在当时是许多同学眼里一份好饭碗,但从小爱学习的他依然抓住一切机会看书学习。
机会总是给一些有准备的人的,当了两年钳工后,高考制度恢复了,他成为为数不多的幸运儿,考取了当时的绍兴师专。从此,他的一生与教书育人相连。
父亲告诉他,眼科医生从事的是为患者重见光明的事业,而教书育人,更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目光看得更远一些。
从此,让学生的目光看得更远一些,成了沈颂理人生的追求,从基层学校普通教师开始,不断实践、学习,不断充实自已,提高自已。他的授课总能深入浅出,生动严谨,面向全体又突显个性,在三尺讲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春蚕奖”等20多项荣誉。
从1991年开始,沈颂理担任学校负责人:从马寅初中学副校长、嵊州二中副校长、黄泽中学校长到嵊州一中校长。他总是以堂堂正正的形象,勤勉有效的工作,温文尔雅的气质影响学生、引领教师,团结同事;他大胆超前的工作思路,创新灵活的工作方式,踏实民主的工作作风,使学校发展一年一个台阶,赢得了学校同事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五年来,他领导下的嵊州一中荣获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奖、浙江百年百强名校等60多项绍兴市级以上荣誉;去年高考学校共有3人进入全省总分前10名,其中一同学获全省理科总分第一名;今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又创一中历史新高。
从一名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到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校长,沈颂理一直践行着:“让学生的目光看得更远些。”
(俞其军)
李辛甫:让爱也成为一种教育

新昌澄潭中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经过几年的努力,一跃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省重点中学、省文明单位和省科研兴校200强,凡熟悉新昌教育的人都知道,此功劳与担任该校书记、校长李辛甫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的。
1996年8月,李辛甫担任澄潭中学校长,当时学校环境艰苦,校舍紧张,280个学生同住一个会堂,12平方米的校长室坐了3人。仅一年时间,他就新建了有30个教室、30个办公室的教学大楼。当年学校的教学成绩也跃居全县第二名。
2001年,李辛甫提出异地迁建的主张得到县政府支持,县政府下拨了100万元启动资金。用这点钱建造一所200亩的新学校,很多人觉得异想天开。但他在抓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的同时,抓好新校园建设。采用借款、贷款、后勤社会化等举措筹集3500万元。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建好了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校舍,评估价达1.5亿元的有学园气息又有现代气魄的“人·教育·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态学校。
李辛甫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首先恢复停顿了5年的教代会,制定出台了与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三个考核细则、奖惩条例。其次,出台了澄潭中学整体发展规划,细化岗位职责,研究实践校本研训一体化,倡导做人有责任,做事有效率的治校理念。1997年开始,该校一路凯歌,培养了四个县文科状元和二个省体育状元。他的课题《中学效能管理模式的构建和探索》获省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全省推广。李辛甫先后获得省名校长、省优秀教师、绍兴市党代表等荣誉。
李辛甫追求和谐教育,倡导教育人格平等。帮教发展不平衡学生是澄潭中学上世纪90年代末就实施的一项育人制度。在该校,有专门的师生交流室。他经常抽空跟不平衡学生交流,转化学生。在该校,即使犯了很大错的学生,教师也请学生坐下来谈心。有个犯错的学生事后说,该死的温柔,想发火也发不出来。李辛甫说,让爱转个弯,教育效果会更好。
(潘丽萍 曹连荣)
陈雨庆:特别喜欢“家访”的好老师

教育要做有心人、带班要做爱心人、管理要做热心人。这是新昌知新中学校长陈雨庆常带在口中的一句话,从教生涯22年的他,让人惊叹的是只要是陈老师教过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几乎个个都认识陈雨庆,这是和陈雨庆当班主任时喜欢“家访”分不开的。关于“家访”,陈雨庆一直认为“没有到过学生家里,就很难走进学生心里”。
在同事们眼里,陈雨庆是新昌的活地图,因为他几乎跑遍了新昌的角角落落。上个世纪80~90年代,新昌的农村交通不是很方便,陈雨庆每次出发去乡下前总要好好准备一番,随身带上“三件宝”:雨伞、毛巾、笔记本。有时学生比较分散,当天回不来,就住在学生家里。所以,离家后在外呆上三五天对陈雨庆来说是常有的事。
工作半年,陈雨庆就被评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此后,又连年获此殊荣。1993年,陈雨庆调入新昌中学,教学成绩斐然,在2004年高考中,他所教班级中有8名学生进入省文科前100名。
面对成绩和荣誉,陈雨庆总坦言没什么经验,但他告诉你的治校箴言就是,“精神比经验更重要、敬业比能力更重要、检查落实比制订规章更重要、抓点滴小事比谈高远目标更重要。”
陈雨庆还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他认为学校不应是一个枯燥单调、死读书的地方,而应有琅琅的书声、嘹亮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狂热的球声、悠扬的广播声。
“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是陈雨庆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正是他的执着与勤勉让知新中学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职位变了,但有个习惯,陈雨庆一直保持着,碰到学生的时候总会找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心声。“多和学生沟通,多了解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利!”
(俞颖颖 张庆来)
张樟兴:务实开拓型的教育者

他以学生为朋友,在对待学生问题上,从不以成绩定优劣,总是同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教21年,无论在教育一线,还是在领导岗位,他始终以一颗火热的爱心,奉献于自己所爱的事业,他就是嵊州市甘霖镇中心校校长张樟兴。
1988年,走出大学校门的张樟兴被分配到嵊州一所僻远的山区中学任教。也就从这年起,他不但扎根山区教育21年,而且还在农村教育事业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位于贫困山区的北漳镇中学,是张樟兴的人生第一站,当他看到山区的孩子因贫困读不起书的情景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立志想通过努力来改变教育落后的现状,他以学生为朋友,因地制宜,进行特色办学,大胆创新,务实开拓,在教学上取得了优秀成绩。几所农村中学合并时,他又先后担任了“东坑中学”和“小柏中学”的校长以及北漳镇中学校长。
张樟兴的特色办学很务实,他看到许多孩子因家里贫困而拖欠学杂费、课本费上不了学时,他就从解决贫困生就学难做起。开始他常常拿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给贫困生垫付学费,但毕竟个人能垫付的学费是有限的,于是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办起了由学生自主经营的爱心店,将所得赢利均捐给贫困生,并又建起两个劳动实践基地,这一创举很成功,在他的操心下,当时的北漳镇中学很快令人刮目相看。
2002年张漳兴到浦口中心校任校长,新的环境,新的起点,他开始了新的追求。在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中,张樟兴的步伐又走在了前头,为改变学校面貌,他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实行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对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品位,同时为浦口成功创建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街道奠定了基础。
去年下半年,张漳兴调至嵊州最大乡镇甘霖镇担任中心学校校长。他告诉记者,20多年教育生涯都在农村,因此他已深爱着农村这片土地了,今后,他仍要尽全力,为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为更多农村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而继续努力。               (俞其军 徐苏幸)
导入论坛收藏分享给好友推荐到圈子管理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