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最欢楼四喜汤圆:那远去的“八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57:46

(原创):那远去的“八两”

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那年,俺村那被雨水浸泡得几乎发芽的玉米棒,出干籽率每斤出八两,一下子成了全公社有名的高产村。

记得是1975年秋季,玉米到了收获的季节,怎奈连续数日的阴雨天气,使得玉米无法收,小麦无法种。在那战天斗地夺高产的年代,干部真的起了决定性作用。先是大队干部带领群众冒雨抢收,把玉米棒硬是一个个收到了大集体的场里(脱粒、晾晒粮食的地方)。阴雨连绵的鬼天气,一连数日愣是没出来一个太阳,眼看着用塑料薄膜覆盖的玉米棒渐渐发霉,那些露在外边的玉米棒被雨水浸泡得肥肥的,玉米籽有的已开始发芽了。还是大队干部急中生智,一晌的功夫便把湿漉漉的玉米棒全部分到各家各户,要求群众把玉米籽从棒子上剥下来,炕干后按大队定的出籽率上缴,说这叫作与天斗其乐无穷的“麻雀战”!

我们家有六口人,当时分了多少斤湿玉米棒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母亲领着我们姊妹几个剥了几天玉米,然后把已经发芽的玉米籽检出来,该吃饭的时候就煮那发了芽的玉米籽吃。

到了该交干玉米籽的时候,我们全村人都傻了。谁做梦也没想到,把炕干的玉米籽全部交到大队入库后,全村人的秋季口粮没了。原因是,大队按出籽率每斤出八两收(俺家将干籽交得颗粒不留,出籽率还不足六两。据说这八两的出籽率是我们大队的几个干部用铁锅炒出来的),凡是交不够的,缺额部分顶秋季应分的口粮(就是等于已经给你分过口粮了,群众叫它“空头粮”)。天哪,别人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家,交过干玉米籽后,屋里只剩下几堆被剥得体无完肤的玉米棒芯子,母亲告诉我们:今年秋季的口粮让你们几顿给煮着吃没了!

那一年冬天,我们家院子里那几棵碗口粗的榆树没了。姐姐到火车站“挂油瓶”(买不起票,身子贴在车厢门外边)到一百公里外的驻马店背了两趟红薯干(其中有一次在返回途中,姐姐因手困不慎将装满红薯干的布袋脱手,把买来的红薯干顺着奔驰的列车撒得无影无踪,回家后哭得撕心裂肺,那场景成了我一生的痛)。。。。。。

也还是那一年,我们村成了全公社粮食高产“状元村”。上级发的锦旗、奖状在大队部悬挂了许久。如果有村级档案馆,那锦旗一定还在那里“熠熠生辉”!因为那是全村人的“光荣”!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们村年年都是粮食高产村。据说是粮食产量一旦上去了就落不下来了,也只能是干部年年得先进,群众年年吃“空头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分田到户大包干。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有时候,看到一些地方按照上级定的目标报数字,或按照领导的意图去拼凑数字,心里不免沉甸甸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远去的“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