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8.30上海演唱会:滥用劳务派遣“非解决不可” 农民工落户城市不是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3:42

两会共话之四——劳动权益

滥用劳务派遣“非解决不可” 农民工落户城市不是梦

2011年03月09日22:0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两会共话之一:公职人员退休养老待遇与工资增长脱钩

    两会共话之二:告别“GDP”崇拜  缔造“幸福”中国

    两会共话之三:“三问”保障房  如何从图纸变实物?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贾玥) 劳务派遣、职业病防治、老工伤、用工荒……这些与劳动权益有关的词语在两会期间不断被提起。

    面对部分企业滥用劳务派遣的现象,全总官员称“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全国300多万老工伤人员在年底前将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多位代表委员则为解决农民工用工荒献计献策,如提出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允许符合条件农民工落户城市,享市民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两会间透露,现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修订已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拟明确女职工禁忌劳动的范围,女职工妇科病检查也将常规化,其中女性产假有望达到14周。

    滥用劳务派遣致同工不同酬 高官称已非解决不可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的一种用工形式,具有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等优势。但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劳动纠纷案件也表明,部分企业对于使用劳务派遣型工作的规模和岗位缺乏规范,造成劳动者劳动权益受损。

    针对部分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工行为,全总基层组织建设部长郭稳才日前表示,这不仅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而且直接侵害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的权益。

    “这种侵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同工不同酬。滥用劳务派遣工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忠诚度,不利于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不利于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不利于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根本方针,也不利于加强社会管理。” 郭稳才说。

    郭稳才强调,滥用劳务派遣工的问题,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两会期间,关注滥用劳务派遣问题的还有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他建议,应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

    “规范劳务派遣工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深化劳动制度改革。无论是劳务派遣工还是正式工,都要做到‘四平等’,即工资收入平等、政治平等、待遇平等、社会保障平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郭涛指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蔡继明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劳务派遣工和正式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具体表现之一,未来要消除或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达到全体社会成员都公平分享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成果的目标。

    职业病防治重在落实法律 老工伤将全部纳入工伤险

    不久前曝光的“毒苹果事件”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职业病防治。全总副主席张鸣起在回应此事件时表示,要减少职业病侵害以至完全杜绝,需要修改法律、完善规定,将新的有毒有害物品纳入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把既有规章制度和政策落实到底。他认为,政府应当履行执法主体的责任,切实监督企业用工行为。

    两会前夕,一份民间机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有约2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有近四成患者未获赔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的提案也指出,目前从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到损害赔偿需要花费三年以上的时间,使得劳动者在维权时处于被动地位。张鸣起透露,《职业病防治法》将针对诊断难、鉴定难、赔偿难做进一步修订,简化相关环节,并已被列入今年全国人大工作。

    “我国有36.5%的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副主任王庆粉用一组数字揭示出我国职业病防治的严峻形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疾控中心副主任沈进进指出,职业病人命关天不容忽视,并且患病的大都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政府要从企业审批、日常监管、执法力度等源头抓起,“不能让GDP染上血色”。

    而面对全国300多万老工伤人员的保障问题,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态,今年年底前,要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在资金方面,胡晓义说,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

    “用工荒”背后是农民工权利意识觉醒 落户城市不再遥远

    目前,用工荒已有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将通过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改善薪酬待遇、劳动条件,提升人文关怀等途径来扭转这一局面。

    有评论指出,用工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农民工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议增设“工龄工资”。他认为,有了“工龄工资”,可以减少员工流动,确保企业和员工都可从“队伍稳定”和企业发展中受益。

    “企业通过挖潜、改造,把工资提高一点,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人来就业。”全国人大代表、三全董事长陈泽民指出,“用工荒”问题是暂时的,随着工资的调高,随着工厂劳动条件的改善,农民工慢慢又会涌入中小企业。

    除了提高薪酬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一些代表委员还指出,给予农民工市民身份和相应权益,是解决用工荒更大的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表示,用工荒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下的前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一些改革,如让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落户,享受同等市民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告诉人民网记者,“十二五”时期,我国全面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时机将成熟,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迟福林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具有全局性意义,有助于形成消费主导的格局,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稳定。

    据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介绍,农民工进城务工落户问题的有关政策已经制定,农民工有三年的劳动合同、能够缴纳社会保险的,未来将可落户地级市;农民工进入副省级以上的大城市,则要“合理控制、创造条件,逐步落户”。 (责任编辑: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