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梦 鹰隼大队:河南洛阳中信重工集团 实力才是硬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03:33

河南洛阳中信重工集团 实力才是硬道理

2010-10-28 07:51:55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信重工集团自主创新纪实

本报记者 曲昌荣 

“创新、创新、再创新,这是技术前沿的使命!”

10月4日,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技术发展研讨会,该公司总经理任沁新以此为题,明确提出公司发展不仅要有全新的创新体制,更要突破技术发展重点,使技术更快变成现实生产力。

如今的中信重工,正是通过从生产型到研发型、由内向型到外向型企业的转变,才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占到出口产品总额的60%。

 全力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

云层之上,众山仰视。想做业界龙头,就必须求新。

去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最先进的7.93×13.6米溢流型球磨机,在中信重工举行了隆重的试车及产品交付仪式。澳大利亚SINO铁矿项目业主方中信泰富澳大利亚矿业管理公司项目总监Northy先生说:“这是中国民族工业成长的结果,标志着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设计、研发、制造大型矿山的核心装备。”

神华集团使用中信重工研制的大型褐煤提质高压成型机后,有效解决了褐煤自身热值低、水分高、易扩散和污染大气等世界难题。中信重工在全球第一个提出纯低温余热的“双压”技术,既解决了温室气体问题,还能把粉尘变废为宝。

中信重工还成功实现了水泥装备制造由千吨级到万吨级的高端跨越,制造出日产1.2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他们开发的日产750吨以上大型活性石灰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国产化率达100%。

目前,中信重工正在加速推进总投资达30多亿元、以世界最大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的“新重机”工程。该机建成后,地上高度20米,地下深度7.5米,可移动工作台达5.4×13米,最大镦粗力1.85万吨,整机重达4000多吨,被誉为“世界自由锻造王国的一顶皇冠”。

通过科技创新,中信重工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服务领域已扩展到矿山、建材、冶金、有色、电力、化工、节能环保、军工等8领域。

技术创新引领市场需求

中信重工研发新产品的实践证明,新产品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新产品的问世还可以创造出一个新市场。

2006年9月,中信重工研发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双压技术和装备。当年9月,国内首个完全国产化的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在吉林辽源金刚水泥集团一次并网发电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项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从那年开始至今,中信重工在纯低温余热发电市场订单不断。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装备成为国内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几十条生产线已成功并网发电,100多项合同正在等待生产。这个技术真正把中国大型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装备引上了国产化、产业化轨道。“仅水泥厂的订单我们5年内就干不完,每年可以拉动10亿元到15亿元的经济规模!”中信重工副总经理王继生预测说。如今,宝钢、鞍钢、武钢等中国特大型钢铁公司已不再依赖进口,全部采用了这一国产化流程。该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

据业内专家介绍,2004年以来,中信重工以客户需求为企业制造标准,以先进制造工艺引领、协同客户发展,根本改变了中国重型机械制造缺少高端制造能力、工艺水平落后、设计研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状态,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大型化、成套设备的能力,改变了重型机械被动服务市场的状况。

全球战略拓空间求共赢

当年,任沁新到国外一家知名企业寻求合作,遭到对方老总的委婉拒绝。3年后,那位老总却率队亲往洛阳寻求“全方位合作”。

“企业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走向国际化,必须寻求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任沁新说。

2007年,中信重工与世界自动化领域的领袖企业西门子联建了自动控制、网络与过程控制、电气传动、数控机床等4大实验室,专门围绕中信重工的重点产品进行自动化控制和技术的研发,为中信重工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一家公司设立4个实验室,这在西门子这个跨国巨头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也是2007年,中信重工和世界水泥技术装备巨头KHD洪堡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在全球水泥行业成套设备工程、工艺制造、产品销售和市场服务方面提供总包。

 

去年3月2日,中信重工澳大利亚公司在悉尼揭牌成立,这也是中信重工的第一个海外技术中心。此外,中信重工还在美国建立了北美铸锻技术研发基地。未来几年,中信重工将重点抓好这两个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国内外人才资源、营销和技术信息最集中、经营活动最活跃的海外基地,并充分利用其桥头堡作用,加大自主研发产品的出口,培育海外客户群,由过去的以备件、单机出口为主向设备成套出口和项目总承包转变,由分包、贴牌变为把自主品牌产品直接推向国际终端客户。

实力才是硬道理。中信重工的新技术崛起为中国在世界装备制造业赢得了一席之地。

《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2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