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最有名的诗句:提升城市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5:30:57
 城市发展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在城市发展的众多要素中,以感召力、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协调力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1. 城市记忆由文化来保存。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或多或少、或隐或现、或有意或无意地保留着历史遗存。这些历史遗存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或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甚至浸透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城市的文化遗存就如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变迁。尤其是古代遗址、传统建筑、历史街区、民间艺术、文化产品和市井生活,往往构成城市记忆的重要因素,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则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城市风貌由文化来展示。城市文化体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造就了扑面而来、随处可见、清晰可感的城市印象。各种物质的、人文的、外在的、内在的环境和形象,都通过城市风貌展现出来,造就了迥异的城市文化。

  3. 城市品质由文化来决定。城市不只是建筑、道路和桥梁组合而成的水泥丛林,只有将人文精神浇筑在城市建筑中,城市才有生命,才有感情。人们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就会形成对城市文化的向往、追求和眷恋,并在丰富的城市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城市文化。

  4. 城市精神由文化来塑造。城市文化有三个层面:表层的文化即可视的城市形态,中层文化即特有的城市习俗,深层的文化即鲜明的城市性格。城市一旦形成深层的文化,也就有了活的灵魂。城市的发展尤其需要文化的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5. 城市发展由文化来支撑。文化不仅使城市享得美誉,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艺术营养。尤其在文化竞争力成为城市终极竞争力的背景下,看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理念、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需要拿出新举措

  1. 看到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差距。对照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我国大部分二线城市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文化基础的差距。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软实力赖以孵化、积累、发展和壮大的条件。一线城市普遍重视利用强大的经济硬实力为文化软实力提供设施和机构等硬件支撑。二线城市文化建设的投入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在数量上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大型主题公园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差距更大,用于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开发等软件的投入不足。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不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也比较薄弱。二是文化人才的差距。一线城市无不大师云集,人才荟萃。二线城市文化创意高端人才严重不足,高校和研究机构对文化创意的支持能力也亟待提高,部分二线城市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专业,但以培养产业实用型人才为主,缺乏对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的培养。三是文化品位的差距。二线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牌的培育缺乏独特的内在气质、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一些工业品牌、商业品牌、娱乐品牌、生态品牌没有形成整体传播效应,对城市的整体营销没有系统的组织和有效的操作。四是文化创造的差距。二线城市文化原创近年来发展迅速,像长沙产生了《雍正王朝》、《恰同学少年》等获国家级奖项的精品力作,但是整体来看,原创作品的数量不足,影响力不大。同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能力较弱,缺乏文化走出去的底气和实力。五是文化素养的差距。正处在城市化中期的二线城市,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还亟待提高。欣赏高雅艺术、崇尚学习创新尚未形成氛围,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尚未成为自觉。

  2.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整体谋划。一要提出新的概念。在理清“什么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城市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理念,使之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制定与城市特色相符的文化软实力规划。二要把握大的原则。就文化来说,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二线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植根于本地文化的沃土,通过内容、形式、载体和技术的创新,对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娱乐文化、民间文化进行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三要明确总的思路。遵循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规律,全面提升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带动力、辐射力,注重用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发展硬实力、用发展硬实力来支撑文化软实力,形成具有独特内涵、本地特色、特有风情的城市文化气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让城市成长得筋骨健壮、血肉丰满、精神旺盛、风度迷人,成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域特色、高度创新精神和广泛影响的文化名城。在此基础上,抓住三个关键词:创新、智慧和力量。“创新”就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构建创新人才、创新智库的高地。“智慧”就是用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培育创意阶层,使城市文化形成特质。“力量”就是运用各种载体和途径,把文化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之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凝聚力,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影响力。

  3. 开辟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路径。一是理念层面。理念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是城市精神、城市本质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搞清楚城市发展“是什么”、“为什么”、“抓什么”等深层次问题,从内心深处激发市民爱国、爱家、爱城的浓厚氛围和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文精神。要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从城市悠久的历史积淀中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传播、放大和拓展,把领导层、设计师、建设者、投资商、老百姓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本地主题文化的坐标上来,做到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要培育城市共同理想,对建设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等目标,进行深入阐释和生动诠释,勾画一幅更加清晰、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理想蓝图,引导全体市民为之奋斗。二是行为层面。行为文化挥发着城市特有的文化气息。从政府来讲,各级领导干部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在做决策、谋发展、搞建设、办事情等方面,体现出对文化的敬仰、尊重和追求,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环境保障、政策保障和人才保障,形成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从企业来讲,要通过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等途径,将城市文化渗透到工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各行各业,将每一件产品都打上深刻的城市烙印。从市民来讲,更加注重行为规范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自我体验教育,多一些书香气、文化味和艺术感,大幅度提升文明素养和文化修养。三是物质层面。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注重从环境和产品两方面着力。在环境方面,要留住历史文化的活态延续,并通过建筑、景观、雕塑、遗址、小品等载体,不断挖掘和注入文化元素,形成多系列、整体化的可视、可读、可感的文化形态。在产品方面,发挥影视、动漫等效应,带动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商业融合,做大做强文化服务业,不断提升文化制造业,用独特的文化产品来体现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