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色最新小说:转变生产方式 注重粪污治理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53:16
转变生产方式 注重粪污治理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多年以来,辽阳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畜禽养殖量及畜产品产量不断攀升。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畜禽粪污污染作为三大主要污染源之一,成为一个首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基本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现状辽阳市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养猪、养鸡、养牛、养羊为重点养殖项目,2007年年末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禽类饲养量5320.02万只;生猪饲养量159.96万头;黄牛饲养量21.58万头;奶牛存栏1.60万头;羊饲养量44.3万只。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30.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02%。预计截至年末,畜牧业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10%,占农业总产值的50.9%;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10.3万吨、5万吨,同比增长8%、14.1%和19.1%;人均牧业收入实现2180元,同比增长12%。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6.3亿元,同比增长12%。   (二)粪污污染现状    1.总体污染现状。根据目前辽阳市畜禽养殖量测算结果证明,2007年全市年畜禽粪尿总量637万吨,其中,猪、牛、禽分别产生粪尿量为292万吨、254万吨、91万吨。蛋鸡、生猪养殖粪便污染最为严重。按照今年开展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结果,上游地区每年畜禽粪便排放量为132万吨,绒山羊饲养不在普查统计范围之内,而绒山羊饲养专业村多集中在汤河水库上游。    2.各养殖类型污染现状。全市集约化经营和经营型庭院式养殖量最大,产生的粪尿量占全市总粪尿量637万吨的96.8%,这种庭院式养殖所产生的粪尿具备大规模或集中起来处理能力较差,由于未经处理而集中排放,对我市环境影响尤为严重。    3.养殖污水污染现状。全市养殖污水排放总量为1401万吨,其中猪排放量占总数的45.8 %,份额最大;其次是牛,占总数的39.9%;家禽排放量占总数的 14.3%。猪、牛养殖是我市畜禽污水排放的重点行业。    二、畜禽粪污治理的必要性    1.畜禽粪污已成为辽阳市三大主要污染源之一,并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全市畜牧业年排粪尿量总计637万吨,农村畜禽粪污和城市废水、工业污染一样,成为我市三大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市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按照《辽阳市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到2012年畜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还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以2007年637万吨的全市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基数,根据年增长10%的速度测算,到2012年全市畜禽粪便排放总量将增加到956万吨。因此,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造成畜牧业发展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后果。    2.畜禽粪污治理已成为规模饲养场的法定义务。畜禽粪污问题已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已出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目前正会同农业部等部门拟制定《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畜牧法》对清洁生产也做了明确规定。我省也于2004年出台了《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畜禽粪污治理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3.污染问题成为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大量禽畜粪污排放不规范,不仅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威胁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非农资金投入畜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畜牧业在农业经济的地位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地发展势头。一方面,给投资者带来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所做的主要工作    1.实施了辽阳市东部山区畜牧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为保护东部山区水源地,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扶持、技术支持的原则,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汤河水库周边(以上游为主)开展畜牧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畜禽养殖专业村、饲养小区、饲养场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带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实施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清洁生产,解决畜禽养殖引起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开展畜牧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畜禽清洁生产经验和典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促进全市畜牧业清洁生产示范工作的快速发展,使畜牧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阳光产业。    2.生猪清洁化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扎实开展。4月份,在辽阳县兰家镇巴家村生猪清洁化养殖示范户姜玉祥猪场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并经常派人深入农村进行清洁化健康养殖技术讲座。通过宣传、发动、参观、授课,使养殖户对这项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已有23个养殖场(户)实施了生猪清洁化健康养殖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工作方向    1.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进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作为畜禽散养模式的升级类型,近一段时期以来受到了高度重视,事实证明小区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就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现状来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仍然是实现农民增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以此作为促进生产的主要抓手。要考虑到土地承载能力、销售能力等主要因素科学规划小区的布局。一是以落实《关于印发辽宁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及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辽宁省畜产品加工业建设项目及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辽动卫发〔2008〕108号)精神为载体,做好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的配套,做好“三通”(水、电、路)支持;二是协调好生产用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精神,将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或其他企业和个人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乡镇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为本地畜牧业发展创造合理空间;三是信贷支持。发展规模化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普通养殖户大多是靠滚雪球发展起来的,扩大生产规模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由于大多数养殖户没有金融部门需要的有价资产抵押:土地无使用权证、地上物无产权证,土地和地上物都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养殖需要的大额贷款难以落实。另外,金融部门在养殖信贷服务上,不仅贷款额度小,利率高,而且贷款手续繁琐,造成一些养殖户融资困难。应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应改革贷款抵押方式,拓宽担保渠道,提高贷款额度,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养殖场融资难的问题。    2.将粪污治理能力作为养殖企业设立的门槛目前,“重生产、轻污染”的观念在一部分地区和人中还普遍存在,事实造成了养殖量越多、污染面积越大的情况。个别养殖场(户)在投资建设小区之后缺少或者未计划安排污染处理的资金,对养殖区域内的居民地下饮用水、空气等形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投资者在建场初期应该将粪污治理工程纳入规划,甚至可以建立行政许可制度,做到要建场先上粪污处理项目,其合格水平作为是否取得饲养资格的要件。养殖场建成后,对其粪污处理设备设施应用水平、实际处理能力进行适时监督,那些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大、拒不整改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国家的支持畜牧业生产资金也要集中到粪污整理上来,确保粪污处理无害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继续提高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近年来,畜产品安全事件诸如“瘦肉精”、“二恶英”、“苏丹红”等屡次发生,特别是今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中毒事件发生后,再次证明了畜产品安全还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形势。针对此种情况,国家、省、市多次召开了会议进行布署,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产品安全问题。一是狠抓生产投入品监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着眼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以现代畜牧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监管为手段,着重长短结合,着力净化源头,狠抓全过程监控,尽快走上政府高效监管、主体自觉经营、生产规范运作的轨道。二是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逐级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行监管部门逐级签订畜产品安全责任状制度,基层监管部门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不断探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并实施监督抽检、信息发布、应急处置、投诉举报、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无公害畜产品门槛制度。 通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有效实施畜产品质量源头控制,应以实施省局108号文件要求为契机,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强制性认定认证。把无公害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全面实现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并重点围绕城乡居民“菜篮子”中无公害畜产品供应,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质量和效益。    4.推广科学的清洁化饲养技术。以实施“四改两分再利用”(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改渗漏地面为防渗地面。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自然养猪法、生猪发酵床技术等为突破口,寻求投资少、见效快、有推广价值的清洁化饲养技术,在畜禽集中养殖区域、村进行推广。规模畜禽养殖场推荐建设大型沼气池处理粪污,也可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生产有机肥,提高附加值。另外,推广安全饲料配方技术也是实现清洁化饲养的有效途径。教育、引导规模养殖场(户)选择、使用安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积极推广应用科学、安全饲料配方,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确保畜禽粪便中砷、铜、铅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总之,畜禽粪污处理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广大畜牧业工作者在筹划畜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来,实现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辽阳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陈明刚供稿 环境污染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从三方面:
污染来源
人虚及产品的危害
无害化措施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原本潜在的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可以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又是我国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方向,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农牧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一、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粪便量约为17.3亿吨,而我国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34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如果这些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不做适当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成为公害,成为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

  畜禽粪便直接还田如使用不当或连续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畜禽粪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质污染

  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将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浓度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

  3、恶臭污染

  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则养殖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4、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它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β-兴奋剂的一种)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二、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1、 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饲养规模较大。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3、 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

  农业上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

  4、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二、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畜牧业生态保护的领导

  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止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2、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3、 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牧场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采取以“中心畜牧场+粪便处理生态系统+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畜牧场模式,利用粪便处理生态系统产生沼气,并对产生沼气过程中的产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将畜牧场的废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来,进行土地外流灌溉净化,使废水变成清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畜牧场的最大产出,又保持了环境无污染无公害处于生态平衡中。

  4、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1)合理配制饲料

  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饲料,减少养分的过得供给,降低畜禽养分的排泄量,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使用环保型饲料

  应用环保型饲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饲料的品质及养分的利用率,降低猪、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减少排泄物的数量。

  (3)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尤其是豆类及饼粕、麸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可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粮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多阶段饲养法是指将畜禽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再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量进行饲养的方法。畜禽随着时间和体重的增加,其营养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经过调整饲料配方,可有效地满足其营养需要,减少其对氨基酸和磷等的过量摄入,从而减少其过量排泄。

  5、搞好生态草原建设

  在食草动物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的同时,加强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草原生态建设为重点,提高草原的生态效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

  7、控制药物残留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