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宝石显卡级别:《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24:28
',1)">
首页 ┊学校处室 ┊处室职能
广而告之
教务动向
办事路标
联系我们
高校招生信息
实验室
教务处 ┊处室通知 ┊部门职能
通知公告
办事指南
部门信箱
教育现代化建设
行政办公室 ┊德育处 ┊体卫处 ┊办事指南
总务工作
安全工作
总务通知
总务处 ┊教科室
>>首页 >>学校处室 >>教科室 >> 文章正文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05-11-2 11:46:06
点击/评论:2547/0
问题的提出
兴起于20世纪末期, 以信息, 电讯和媒体三者结合为特征的新的一轮传播革命,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英特网的普及,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人们的时空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教育可以摆脱时空的局限而更快地发展。同时,新的技术使得教育可获得性的进一部降低。人们现在可以安坐在家中接受名牌大学的课程,这又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竞争, 使教学机构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学校都在努力跟上时代,积极利用新的计算器辅助教学技术来巩固与发展自己的优势,绕开并克服自己的劣势,以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挑战面前,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校园网站应运而生。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中学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要求。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五”科技发展专题规划》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是贯串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并提出在实现“十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中央要安排、实施和引导的重大工程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工程,其目标是建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推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的使用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平等参与精神、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在中学开展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应运而生,网站围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专题问题进行设计开发,内容覆盖该主体所涉及的各种教学内容、多媒体素材、网络资源等。通过专题网站的建设,大大地丰富学校的教育支源,提高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成都十二中此课题立项之时,也是学校《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成果之时。寻找一条如何将研究更为有效深入地继续下去,如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途径,成为课题组亟待解决的问题。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将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好途径。学校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网站的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了网站的可续持发展性、网站的辐射性、综合性。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创新教育”仍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具有了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
网站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但是我国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是令人堪忧,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而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难道我们从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辟建了校园网,却只是让学生知道上网就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收发E-mail吗?显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我国的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状况只所以这样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网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与服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呈现以下特点,网络学校只是沿袭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网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由在同一教室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网络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学校网站是计算器辅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无边界性, 使学校的教学半径能够迅速延伸到几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以迅速提高; 它的易接触性, 使教育的普及性大大扩大, 面向大众的终身教育有可能真正实现; 它的无时限性使得教学的组织可以更加灵活, 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 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接受教学, 这一切对于整个的教育领域, 从教育观念, 教育理论到教学组织, 教学评价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很多,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与教的实践,就是其中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形式,它即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也不同于针对某一知识的课件,或某一门课程的网上教材,更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专题学习网站选择某一有意义的学习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收集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像、视频资料信息,扩充学习资源库,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形成专题网站。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也不在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和探究者,学习过程是利用媒体这一认知工具,进行发现、
学校专题网站建设的意义
1、学校专题网站是学校的"商标",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学校专题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学校,更可让世界了解你的学校。凭藉学校专题网站,学校就可成为教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花朵。
2、学校专题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桥梁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这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投入学校和条件差的学校在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力上达成平等,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均等的得到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不再会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不仅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理想。
3、学校专题网站能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学校专题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广州与北京、城市与乡村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学校专题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4、学校专题网站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认知世界有诸多方式。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校专题网站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学生将有机会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5、学校专题网站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学校专题网站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各种优秀教案、专家论坛、网络观摩课、各科素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为教师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有效地降低教研成本、提高效率。
1、必须解放思想,因校制宜。
解放思想一是学校要充分认识网站建设在信息化教育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要站在教育“三个面向”的高度思考认识到本校的网站建设工作;二是要克服一种怕难的思想,等上级的布置,等硬件的完全到位,一般学校利用现在硬件是完全可以制作一个能反映学校特色的网站的,但如果没有一点先进的观念,前沿的思索,等到人员、资金等等什么都有了,就很可能什么都嫌太晚了。网络技术可能会在不同学校和学生之间构筑一条鸿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因校制宜,“发展是硬道理”,靠等待和观望是难以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的。
2、学校专题网站建设的过程也是对学校工作进行不断反思的过程。
学校专题网站建设的成功是内容和形式的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底蕴,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进行归纳反思,这对于促进学校工作上层次是很有好处的。学校网站的不断更新更是与学校工作的思路相吻合的,而且也是十分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提升层次,向追求卓越、追求效益的方面发展的。
3、在开放中超越自己,在吸收中发展自己。
网络改变了教育,学校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学校不存在保守经验之类的狭隘观念,学校必须开放才能发展,开放就是把自己介绍给别人,以求得他人的帮助,而非固步自封;开放也就是吸收,吸收博大因特网上的信息,广收博采,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向世界推出自已,也是一种自加压力,在开放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吸收,并且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自己。
4、学校专题网站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主要目标。
创新学习专题网站的建设首先应着力通过网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的动力。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只有质疑才能求异,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故教师就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只有使学生对某一知识或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才能导致问题的出现。问题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2、“问题意识”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如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因此,通过网络学生应该懂得,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应机械地背诵零碎知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应从整体上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能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辩证地去思考出现的问题,能举一反三,提出多种不同的答案。教师在引导学生讲座问题时就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研讨,自己寻找答案、寻找规律。在教学中可尝试先让学生对不同的部下提出同一思路去解决,再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对问题去分析研究,让学生能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现象透视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生性。3、“问题意识”用于对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创新活动不仅要有智力因素,而且需要优良的创新个性品质,即右面智力因素的参与,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因为创新来源于各自有色彩的生命个体,来源于具有独创精神和思维个性的人。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通常包括兴趣、动机、信念、情操等,而这种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个性品质却需要靠教育的培养才能形成。
1、 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成都十二中在1999年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的课题《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并成立了课题组,由学校领导和教科室老师带领一批骨干教师在语、数、外几门学科中进行实验性研究,到2001年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课题研究要深入下去,需要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课题组需要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所有学科进行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的崭新的技术环境作支撑。学校成立了“创新教育专题网站”课题组,希望通过“创新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推动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2、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课题研究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有许多课题因为没有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而使得研究失去了意义。学校领导意识到《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而成果的应用需要兼容性强的技术平台作支撑,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3、师生的创新性学习、探索性学习
教师不仅要会教,也要会学,教师这个职业也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创新教育的许多理论知识、实践案例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学校如何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书本,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创新性、研究性学习。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4、资源共享
在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资源共享是每一个资源使用者的义务。课题组希望通过“创新教育专题网站”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5、课题实施过程采用的方法
1)课题的界定
“创新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课题,以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以专题网站作为平台,以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为核心任务展开研究。
创  新     指产生、发现或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新产品等。这里所说的新,既包括对人类是前所未有并且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也包括对个人是前所未有并且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
创新能力   指顺利完成创新活动的本领。创新能力由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活动的元认知四个要素构成。创新个性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品质,如既有独立的个性又能与人合作,既有强烈的创新动机又有坚韧的创新意志,既有大胆惑疑的习惯又有崇尚真理的执著。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活动的认知因素,它是多种思维形式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的结合的结果。创新技能是创新活动的执行机构,创新活动必须经由创造技能才能实现价值。
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基本构成部分,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着“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的工作。传统的教学往往压抑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把对创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创新教育研究的目的,也是“创新教育专题网站”的具体内容。
创新教育专题网站    是一个网站,具有网站的基本性能,为教育科研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共享化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共享化的平台;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课题研究成员的交互合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平台。
2)课题实施中所采用的方法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课题从立项申报、研究设计、实施方案至今,都由校领导亲自指导全校师生全员全程参与。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激励、组织、督促、调控、指导教师(及教辅人员)全员投入课题研究的运作机制和操作路线,从而使得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地进行,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由于课题所设计的网站具有可持继发展性、涉及学科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在专题网站的应用过程中,发现通过课堂内教学、课堂外活动、课堂内外结合的三种途径综合应用专题网站,逐渐形成一些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课题实施的进行。
(1) 课堂内
在课堂上以专题网站为平台,实施教学。下面以一堂物理课为例,阐述专题网站应用给教学带来的效益。
这是一堂高三年级的物理复习课,课题是“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这堂课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 掌握解决问题的学科思想方法: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该课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让学生体验和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教师无法代替的,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也是不能直接灌输的,教师很好地应用了专题网站这一平台,顺利地实施了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
第一堂课:设置任务,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学生在专题网站上查看力学和热学问题及相关现象的资料→学生独立反思,形成研究报告,并制作成电子文稿,上传到创新教育专题网站中指定的栏目;
第二堂课:组织学生登录专题网站查阅他人报告,进行评析,并将评析内容上传→学生对个案进行研讨,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体验、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师生共同评析总结,进一步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流程,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站。
(2) 课堂外
课堂外主要是应用专题网站作为平台,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性学习、课外的主题活动。学校的学生机房中午和下午课后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在网站上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3)课堂内外
以“创新教育专题网站”作为平台,将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实施教学。下面以一项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为例进行阐述。
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地关系思想,贯穿了地理教学的始终,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性,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教学思想。该课程单元的以观念——认识——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展开:由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得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形成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由观念和认识去引导、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使观念和认识落实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的体验、感悟,又反作用认识和观念。通过上述过程,逐步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生根而提高地理素质。运用创新教育专题网站作为平台,将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
教师在专题网站上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登录专题网站了解关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初步形成观念和认识;
学生分为五个大组,分组设计实践方案,并提交网站,经教师审核,将通过的三个方案发布至网站;
实践方案的具体实施:教师带领学生按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实地考察;学生按方案进行走访、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形成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并上传至专题网站;
学生分组汇报考察工作;
师生共同评价考察报告,加深认识,促进观念的形成;
考察报告上传至学校网站,由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同评价,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以上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通过专题网站的应用实现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    理论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下列几个问题:
(一)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背景
1、教师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备课与教学活动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教学信息,然而在网络中存在的教学资源相对分散,并且其资源其质量有待商榷,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即使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教育资源库,如中教育星、K12等等,并不意味着这些教学资源可以直接使用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如何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如何各个学校进行网络资源建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时候同样会遇到困惑。例如如何有效地收集学习资源,如何对学习资源的优劣作出理性的判断,如何克服自身在进行网络环境下学习时由于“迷路”等原因所产生的消极甚至抵触情绪……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毕竟学生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相对欠缺,对网络资源中的良莠不齐缺乏认识,并且学生还处在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在网络教学中实施一定的策略去解决矛盾,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平台来整合资源,这就为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专题学习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来求得问题解决,从而让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它有如下的特点:
1、 资源建设以“专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特征。即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很明确,在资源建设时注重资源与主题的“关联度”。在对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与专题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
2、 教学方式以研究性协作学习为主要方式。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定位决定着教学方式,在专题学习网站定义中可以发现其本质就是提供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学习的平台。
3、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专题学习网站不仅提供大量与专题有关的学习资料,同时强调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通过学习者参与网站资源的建设,通过研究与协作求解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4、 师生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与教学实验相结合。专题学习网站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其开放性体现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及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与手段的融合上。专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例如论坛、聊天室等等。在网站内,我们不仅可以收集大量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在网站的平台上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建立一些学科虚拟实验室等等。
(三)专题学习网站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初衷就是强调学生在虚拟的网上学习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和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达成教师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这是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相符的。
(四)专题性学习网站的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包括选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几个步骤。
1.专题学习网站选题。选题网站的设计关键,主题的选择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可以涉及与中小学学习有关的学科知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网络课程,课程在内容上有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性,而专题内容相对具体,更加针对一项具体的知识内容,因此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教育性:专题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符合学习对象的特点,选题内容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突出学习中的重点,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2)科学性: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扩展资源内容健康、合情合理,突出专题特征。
(3)整合性:选题要在专题范围内自成体系,各相关知识点要围绕专题设立,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允许在该专题涉及的范围内含盖相关学科,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2.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原则
(1)交互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仅仅是文字的电子搬家。
(2)界面直观友好原则:网站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3)创新能力培养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专题学习网站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科学性原则:专题网站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5)协作性原则: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网络为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专题学习网站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
(6)教学设计原则:要重视教学设计,即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地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策略。
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有如下实验成果:
(1)       把网站资源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观察、评议、分析、讨论。
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时,为了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便用自制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1) 推出余秋雨先生《三峡》的首段。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是长江三峡呢?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2) 推出《影视窗》:《长江三峡》(风光影视片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三峡的神奇美丽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进入对《过万重山漫想》的学习。(3) 为了让学生抓住本文理清思路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面对长江三峡、作家的意识是如何流动的?思路又是如何由此及彼地展开的?以引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检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然后,要学生三人一小组通过网络查询得出结论.
(2)       把网站资源作为课程素材,经过选择,把它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浓厚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扩大学生的阅读。特别将学生在网上收集到的写长江三峡的文章,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余秋雨的《三峡》进行比较阅读,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让学生感受到行文思路是构建文章的关键,不同行文思路,便有不同韵味的文章。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影响行文思路的重要因素是创造个性作了很好的铺垫。
(3)       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
我们在网站设有:创新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各种指导性文章等栏目。学生一进入网站后就进入到一个创新学习的平台。
(4)       通过创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网站资源,组织学生以专题作品形式进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学生通过网上调查和课堂讨论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的行文思路。明确行文思路是由“漫想”的展开而展开。从而使学生多角度的分析: ①光蛮干不行,应该智取;                      ②应该以辨证的多角度的眼光看事物; ③坚持不懈固然可贵,但也应寻找捷径; ④无论干什么事都应该像蚂蚁一样顽强的精神; ⑤做事要考虑周到全面,尽量多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 ⑥做事要依靠大家的力量,不能全凭自己一人蛮干; ⑦做事求巧,捷径为妙;⑧有巧劲有拼头,事半功倍;⑨遇事多瞻望,全方面思考。
如下图:
(五)确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基本途径。
组织动员产生研究专 题
构建完善网站
与学科整合
学科小组协作共同制 作
试用总结评 价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造思维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发展无疑将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开辟出美好的前景。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被重新定位,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我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优越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媒体以一种方式来刺激大脑,就容易造成学生脑细胞活动减弱,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学生易感到疲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集声、光、动画为一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首选设备。
例如:教学《新标准英语》3B的 Module 5 Fetival(节日)时,Unit 1Happy New Year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影像,画面是表现各族各地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地欢度春节的场面。通过观看这声像并茂的影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热闹欢腾的愉悦的气氛中,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创设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的展开奠定了情绪和心理上的准备。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功不可没。随着电脑课件或网上各种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的播放,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教材中无论是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还是近代的先模英雄;无论是山林水秀的桂林山水,还是壮观的日出,神奇的海底世界;也无论是山间瀑布的轰鸣,还是大榕树下小鸟的娇啼,以及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月光曲,卖火柴的小女孩美丽而幸福的幻像,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使情绪激动起来,由此情此境打开更远更广阔的认识世界的视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也随之敏锐起来,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乐于参加,而且容易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很快的掌握知识。
2、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事物不够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低年级的《劳动》和《自然》课中都有绑支架的内容,这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被宠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来说是个难点。为了让他们看清、学会用线绑支架,播放用“FLASH”制作的帧帧动画,在黑背景上依次出现几根白色木条和一条红色的线,一点一点地演示绕线绑扎的过程,既直观又好玩,抓住了学生的心和眼,难点迎刃而解。学生看完后都迫不及待地亲自动手,而且有的学生还试着用不同于课件演示的方法来制作。
再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二册Module 1 Location Unit 3时,我把简单的画面制作成了丰富的动画课件,电脑依次出示room(房间),window(窗户),door(门),boy(男孩),girl(女孩),table(桌子),chair(椅子),box(盒子),dog(狗),cat(猫),lizard(蜥蜴)的图象,男孩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问:Where am I?女孩会回答:You are in/on/under/near the….然后男孩会指着每一样事物问:Where's the …?小女孩回答:It's in/on/under/near the….电脑显示句子时,表示方位的单词用不同于句子的颜色来表示,颜色变换使重点一目了然,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用鼠标点击该句子会有同步录音。这样处理,就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学会用不同的英语单词表示不同的方位。
创造性思维一般都有一个原型启示,原型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演示或英特网把一些新颖的范例介绍给学生,抛砖引玉,常会撞击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天才的秘密在于由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而产生无限的热情。实践表明,动态的电脑演示不仅能辅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繁琐的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的图形变换,趣味性的动画演示,常使他们尝试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3、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能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所长,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个别差异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既重视优等生超前发展,又鼓励达标生拾级而上——这是素质教育全面性原则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生命所在,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选择恰当的设置,灵活的安排教学进度和广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取得成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平时的能力训练环节中,为了方便不同学情的同学,我在制作课件时都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而且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不同类型的按钮,可以随课堂要求任意进入某一个问题并返回。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后进生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思维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的。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海洋,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应该成为学生的爱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为培养学生自觉上网查资料,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网上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知识补充到课堂上,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之后,自然而然地也养成了上网搜集信息的习惯。他们往往会在教授新内容前好几天就已经找到了好多精美图片、文字介绍甚至专题网站,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另外,我还教部分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网站,把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收集在内。看来我的授“渔”计划成功了。
4、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料,能增大课堂信息量,打破课堂时空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能打破时空界限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个别化和大面积施教的统一得到实现。
教师甚至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即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 特别是英语教学,课文录音或听力练习需要反复听,如果用录音机要来回倒带,不准确而且浪费时间,把声音资料录到电脑里制作成课件后即可随点随听,方便极了。如:在教学《春夏星座》一课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找到春夏季显著星座或亮星,会观察星座的运动,学会辨认北斗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及银河的方法。由于受时间、季节、空间等诸方面的限制,又因星座是远离学生生活,远离现实的一种自然事物,无法使学生细致全面地时行观察,必须辅助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再现星体的特点、运动和联系,为学生建立起宇宙空间的立体表象,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观察提供几十幅动、静态图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教给他们观察辨认春夏星座及银河方法,使学生很快归纳出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无法为情趣盎然,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缩短时空距离,在显示事物发展变化中有独特的功能,在展示动植物运动情况方面优势更大。
信息技术较之其它教学媒体的确有许多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要想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就要把信息技术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它能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七)1、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最优的平台
1 )为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搭建了平台
“创新教育专题网站”为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有效地推动全校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由于课题所设计的网站具有可持继发展性、涉及学科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使所有学科的教学向创新教学方向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滋润和发展,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2)为推广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搭建了平台
各学科都应用网站进行创新教学的研究,将网站作为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共享化的平台。老师们通过网站可以进行创新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从而达到推广应用已有研究成果的目的。进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研究成果的发布与共享。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转变。
3)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搭建了平台
学生将网站作为学习途径多样化的途径,在网站上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
4)为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搭建了平台
教师们通过网站进行教师与教师的交互活动、研究成果的发布与共享,设立论坛进行自由地主题性交流,从而实现教师之间方便、快捷的交互学习。
5)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搭建了平台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站向教师提问,教师作答,还可从网站上了解到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可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教师的研究进行评价,甚至提出质疑或建设性的意见。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及时了解决到学生各种信息,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
6)为学生家长了解创新教育搭建了学习的平台
创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需要社会、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学生家长通过专题网站了解到创新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教师和学生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对于家长学习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非常有利。
(八) 师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创新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发展。教师能有意识地、有机地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自己的课堂上,同时,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通过“创新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的研究成效表明:这种以网站作为平台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互联接的方式,可以促进“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促进成员的交互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促进成果的推广应用。
(九)课堂教学实现全方位突破:
1、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如下优点
1)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吉布森认为,学习中起重大作用的是五种不同知觉系统的作用,在通常课堂教学中听觉通常占70%,其作用是收集知识,但是听觉的感知效率只有11%,而视觉的效率则高达30%,因此,学生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感觉系统收集多方面的知识。由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图文并茂、媒体信息丰富多样,能给学习者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更多更好地获取和保持知识,而且能够为意义构建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能打破了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讲,学习资源的多寡直接来自于教师,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学生不必也不能自由地主动地去查询、选择资源,所以形成了学生的被动接受,这就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创新教育更是大相径庭。同时,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认知器官的限制,只能观察到此时、此地的情景,只能观察到肉眼看见的客观物体。对于微观现象、历史事件,却无法观察和体验。如天体的运动、火山的爆发;细胞的分裂、植物的生长;火箭的发射、原子弹爆炸以及历史事物、异国风情等,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观察那些经过缩微的客观现象,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无法重演的历史事件,并把具体图景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甚至可以预示未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使学生在广袤无际的网络瀚海中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皮亚杰认为儿童间的合作最有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最有利于促使儿童养成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方式。如果儿童不能了解彼此的相对立场和观点,就会长久地停留在本质上是自我中心的立场上。由此,皮亚杰极为重视教育中的同伴影响,认为这是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英特网(lnterner)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教师不再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成为学习认知的主体,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很多时候可能完全超乎常规。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有利于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研究等协作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就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致力于找到好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对于问题的求解大有裨益,同时也促进学生们的协作精神,而且将别人好的观点集于自身,对个体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4)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能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逐步建立。课改以来,教师热情高涨,相互交流、合作、研讨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能摆正心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发问、探究,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回答,也能从容处理,不会觉得下不了台,而是向学生说明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作解释。可见教师的职业角色正由居高临下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者、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2、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协作能力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相符的。
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讲授型模式、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五种。
1)讲授型模式
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Internet上实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
2)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网络版)来实现。
3)讨论学习模式
在Internet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以及在线聊天系统。随着WWW的出现,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在WWW的平台上实现BBS服务,学生通过标准的浏览器来进行BBS讨论。
4)探索学习模式
探索学习模式在Internet上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都有。实际教学一般都是由学校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生发布,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同时,还设有老师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
5)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协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相比,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3、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课改以来,教师不再是单向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知识,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一定的活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研讨、提问和动手操作,在现实的参与、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同时,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研究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特征即兴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中,物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课桌有摆成大方形的(几张小课桌合并),有摆成圆形的,这样不拘一格的形式,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具和学生的学具也明显增多(大多数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用品),条件较好的学校还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4、课堂评价方式逐步变化。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不再仅以学生分数的高低片面地评价学生,而是积极探索综合性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表现,倡导激励性评价,尝试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
5、教师备课形式突破了传统模式。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精神”,就要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以“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并注重“课后反思”,怎么教就怎么设计,完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
6、学生的作业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作业逐步改变了过去机械的重复做题的模式。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大多数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答案不惟一,具有多种可能性,学生只有相互协调与合作,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收集信息、搜集资料。
(八)确定专题学习网站通常包含以下四个基本内容;设计结构图
(1)专题知识部分是指通过收集整理与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专题网络教学课件。
(2)专题资源库部分是指按有关的资源建设规范分类、整理与本专题相关的资源入库(例如学习工具(字典、词典、读音、仿真实验)以及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等,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维护、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
(3)专题学习应用工具部分指学习者提供能应用专题知识和专题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的工具,这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论坛”、“留言板”、“BBS”、“聊天室”等方式互相交流,并且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4)专题学习评价部分是指为学习者提供自我学习评测的手段,通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联系以及总结性考察的评测资料,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自我学习的评价。
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利用网站组织学习者对该专题进行全面的学习,并使用所提供的资源,在创设的情境下(如教学活动、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甚至游戏)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培养学习者的观察思维能力,具有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创新教学模块
经验点滴
点滴滴
重要文件
问题解答
师生论文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学生社会实践成果
学生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制作CAI课件
创新教育课题研究进展
报刊摘录
创新教学课例
教育站点链接
GEMS项目活动
学生班级网站
语文
音体美
教育部文件
专家论述
创新技能
创新技法
. . . . . .
全文
发表情况
摘要
综合
文科
理科
心得体会
照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设计了网站结构图
(十一)制定了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
1、学校专题网站建设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宣传学校,为我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网络效益,实现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形成一个师生交流、活动的平台。
2、学校专题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由学校网络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和教务科相关人员组成,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对网站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管理,并对网站的主体风格负责。
3、学校专题网站所发布的信息必须遵从相关法律、法规,真实可信,实事求是,保持科学严谨的风格。
4、各科室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支持学校专题网站的建设,与之相关的板块信息由相关部门提供原始材料,并统一制成Word文档,由网管部门统一设计后在网上发布。各科室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必须对其所提供的原始材料进行审核,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网管部门在学校领导下,承担学校部门信息板块的初建与维护,与各科室及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工作,各科室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信息,共同建设好学校专题网站。
6、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成都十二中   2002-10
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经费充裕程度不同,购置设备器材的档次和建设的规模不同,采用的网络技术不同,因而建成的校园网将会千差万别,格式不一。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些具体的细节差异中超脱出来,从学校工作对校园网的需求、管理和使用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网站建成以来收到如下的效果:
1、  我们建成的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是实用的。
1)    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科研工作;可以实时调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考查。
语文教师在讲授《项链》时,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新认识。让学生对《项链》一文中的人物玛蒂尔德、路瓦栽及佛来思节夫人进行再认识,通过分析、讨论最后以点评的形式完成。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认为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作品。历来一直以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本文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中隐藏着性格特点极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正是因为他们性格中的复杂性,才使文章波澜起伏,主题蕴涵丰富。于是,我试图从抛弃习惯性思维入手,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能力。正如王夫之之言各以其情而自得,又如王国维先生所谓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个体化学习”;可以从网上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如下的调查报告:芙蓉古城以成都各老街道名命小区主干道、区干道、区干道和院内道路,达成街道名的新切和易于记忆。主干道斜穿小区,共长1000米。皇城以南有600米,宽18米;又向北延伸400米,宽9米;干道宽约13米,次干道宽9米,各院人道路宽6米左右。主干道是古城的灵魂街,其街头小品、树木绿化均以繁华的古时长街作为蓝本,夕照下的马车可把路人带入何其芳散文中的黄昏意境。另有小巷阡陌,青石板路,梅雨时节,不妨撑把油纸伞(街旁手工制品街就会买到),感受《雨巷》中丁香一样芳芬的情怀。街市繁华,车马行人摩肩接踵,富有浓厚巴蜀文化色彩的酒楼店铺百律陈杂,所谓百家技艺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也不过如此。荟萃成都名小吃的美食街、玲琅满目的传统手工制品街、各种风格茶楼相映成趣的香茗街更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古时繁华的成都。那南来北往之人,是行商坐贾、贩夫走卒,但见洒旗招展,觥筹交错,自然是酒酣耳热、义薄云天;市井百姓,三五同行,谈笑风生,钟水饺、谭豆花、三大炮、你推人让间,再来一碗渣渣面,其情切切,其意融融。更有文人墨客、诸子百家,香茗入腑后,诵吟建篇,泼墨如飞。家人家眷,扶老携幼,结伴而行,细品古城灵、雅、秀、逛城隍庙,上明远楼 ,曲径通幽处,点缀无数俊神奇,其景深远,其意悠长,好一幅现时的《清明上河图》。
2、我们建成的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是与学校的经济实力一致的。
1)  能支持不同存储格式的教学软件(如可上网的VCD、DVD软件等)。
2)  使学校可根据经费或今后发展情况,进行分批建设或不断升级。
3)       投资少、使用周期长。我们利用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自筹资金,自己建网,让它作为学校整个网络的一个部分。
3、我们建成的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使用方便、安全。
我们的网站采用中文界面,设计简洁明了、信息醒目、背景美观;操作方便等。学校对校园网制订了安全管理制度,使师生员工在网络环境中的操作有章可循,防止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事故。
例如,我们网上与其它网站连接(四川省教育信息网、中国中小学教育网、中国教育报、5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西部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使用方便。创建有多种栏目,如:重要文件 、教学园地 、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学课例 、报刊摘要 、创新教学模块、学生CAI课件 、GEMS活动等内容丰富。
下面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组 苏梅老师利用网上资源,对《程序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设计:
名称:循环语句程序设计模块
设计思想:计算机教学可以由无数个小的教学模块组成,每一个小的模块都能设计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教学模块。本文所选择的教学模块是引导学生将教材例题所涉及的程序模块进行功能扩展,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程序模块。此程序模块是一个开放性的模块,教育者引导学生由一个粗略的、不完善的小模块,逐步添加、逐步完善,由粗略到准确再到精确,形成一个功能完整而实用的程序模块。对程序模块可以进行多种方法不同途径的扩展,形成不同功能的程序模块。要设计出多种功能的程序模块,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和要求对程序模块进行扩展,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功能:该模块的功能在于通过对程序进行开放式功能扩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投放环节:
①、将教材中例题所涉及的程序模块列举出来。
先由学生分析程序运行的结果,然后再由多媒体工具演示出计算机上该程序模块运行所得到的结果,让学生验证其分析的正确性。
②、由上例的结果,引导学生联想上例模拟的是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通过什么样的功能扩展,可用实现真实的模拟。学生联想到的现象有多种,其中联想最多的是关于时钟的运行。多数学生认为上例可用于模拟电子表中午12点到1点的运行情况。
由此,进一步提问,上例经过怎么样的修改可以完全模拟电子表的运行?
由学生逐步完善该程序:
第一步:
扩展的功能:模拟某一个二十四小时的运行情况。
方法:加入清屏语句以使时间显示在同一位置;加入第三重循环,以保证二十四小时时间显示的模拟。
第二步:
扩展的功能:精确模拟每一秒的运行间隔。
方法:加入空循环语句。
第三步:
扩展的功能:模拟二十四小时循环运行情况。
方法:加入无条件转向语句,使程序无限循环。
第四步:
扩展的功能:模拟电子表调节时间功能。
方法:加入键盘输入语句,以输入电子表开始计时的时刻;将时、分、秒第一次循环的初始值变为输入的开始计时时刻值;时、分、秒第一次循环之后,将循环的初始值再清为零,以保证计时的准确。
③、引导学生对此程序模块的扩展过程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出程序模块化设计思路。
反思评价:
为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检测学生的能力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相应环节中,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以下的表格:
根据例3的结果,写出关于此模块功能扩展的一至两个构想 根据老师选择的构想进行功能扩展总结本程序模块形成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扩展的功能 实 现的 方 法 扩展的功能 实 现的 方 法 扩展的功能 实 现的 方 法 扩展的功能 实 现的方 法
课后对表格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学生的能力和教学的效果得到以下的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关于程序功能扩展的一至两个设想,说明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愿望已被有效地激发出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功能的扩展,大约3/4的学生能完成第三功能的扩展,有一半的学生能够想到第四步需要扩展的功能,而对实现的方法只有大约1/3的学生能够完成。这说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程序设计的思路也在慢慢形成,但是程序设计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还需要对程序设计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有3/4的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总结出本程序模块形成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说明本教学模块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程序设计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测试表格的分析还发现,本模块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各组关于程序功能扩展的构想,完全由各组的学生自行设计完成并进行检测;再由教师将各组的设计进行分析、比较,由同学们选出比较好的一个程序模块,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此程序模块进行再加工再完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能进一步地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可作以下结论:
1、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已达到: 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事实、发现规律,发展理论,探索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式及其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课题课题研究推进了课程改革:利用专题网站``,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利用专题网站`,实现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利用专题网站`,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专题网站`,使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利用专题网站`,保证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利用专题网站,变革学习的评价方式。
3、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次数、辐射)的
标志:课程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程的比例为80%;课时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时比例为30%;教师覆盖面(参与建设和应用专题网站的教师比例为90%;学生覆盖面(接受专题网站并受益学生的比例为65%。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广大专业人员的努力,我们的网站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 内容空泛, 实用性差
网站的内容是网站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登入网站的首要目的是要获取信息。而我们的校园网站总体上信息容量偏小。网站对于校内各部门一般都会有介绍,但基本上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
2 材料陈旧,更新滞后
许多网站只是学校历史与结构的介绍板,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却相当少。网站上有许多过时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具有时效性,但是在过后并没有被删除。
3 彼此孤立,缺乏联系
网站内各个相关栏目之间缺少直接链接,读者必须多次分层进入获是退出才能找到相关材料。这就大大影响了网站的效度。
4 范围偏窄, 不够全面
目前我们的校园网站还存在着范围过窄的问题。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没有包括进去。
5 运作单向, 缺少互动
我们的校园网站目前主要都是单向性的信息发布者,在信息的接受方面非常薄弱。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所提供的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和多媒体教材,提高了教育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有的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有的沉溺于网上聊天和游戏,导致网虫现象蔓延。面对网络,显然传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已不能适应现有学习环境,而新策略、新方法又未完全建立起来,往往导致不少学生面对网络学习环境时,茫然不知所措;同时网络学习远离教师和家长的监控,过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导致不少学生自信度降低,对网络学习产生了畏惧感。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的适应性,完善其学习策略,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元认知知识,提高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问题。
元认知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充分注意。从元认知的角度考虑,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整理过程,而且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自身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因此元认知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意识性:简单地讲,就是学习者明确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干得怎样、进展如何。元认知对于网络学习的意识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学生的定位感,二是增强学生的反省意识。在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定位感对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定位感高的学习者能时刻关注他们在网络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清楚他们为什么航行到这里,以及如何在系统中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高度的不能定位感,容易导致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流连忘返,缺乏自信,造成学习任务延误,学习效率低下。
2、策略性:认知策略作为元认知知识的核心成分,是指在使用网络学习时,学习者能认识到可以利用的策略有哪些,各种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能根据不同任务、不同情境选用有效的策略。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思维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优秀生与学习困难生的差别在于,优秀生的元认知策略指向问题解决,对问题解决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学习困难生的元认知主要是对任务难度的自我评价或是只想放弃做题,对解决问题的帮助不大。
3、调控性:所谓调控性,就是学习者能随时根据自己对学习活动的审视和反省,不断作出调节、改进和完善,使认知活动更有效地向目标逼近。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考虑,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过程。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元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不仅表现出较高的扩展思维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定位的能力,而且能应用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策略,有效地确定学习需求,评价可用的机制,监督和审查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践表明,网络学习中的优秀生与差生在元认知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我们的网站刚刚建立,实验还在进行,我们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实验中施加的各种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教育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无论“建设”还是“应用”都是一个需要反复实验、反复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课题。目前,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指明,航程仍需破冰前进。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实验研究方案
成都十二中课题组
提要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依据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三)几个概念的定位
四)实验的假设、重点、难点、和变量
五)实验的目标
六)实验的内容
七)研究的方法与阶段规划
八)预期成果
九)实验研究的结果检测
三、课题的组织机构
四、实验研究的保证
五、实施课题的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五”科技发展专题规划》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是贯串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并提出在实现“十五”教育发规划中,中央要安排、实施和引导的重大工程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工程,其目标是建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推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在“十五”期间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网络的使用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平等参与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十五”期间,需要在中小学开展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这些网站将围绕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专提问题进行设计开发,内容覆盖该主体所涉及的各种教学内容、多媒体素材、网络资源等。这些专题网站的建设,将会大大丰富我国的教育支援,从而提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依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显示了其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大量储存;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处理的智能化。这一切都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教育体制与模式一再受到挑战。网络的多媒体特质对人类感性认识产生巨大影响,正在逐步改变人们接受教育的形式;远程教育模式、自我教育模式的形成,正在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教育功能,孕育着整个教育领域的革命。网络引起教育领域革命的突出标志是:网络教育是自我教育、交互教育,自我教育、交互教育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一种潮流。 (1)网络教育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传统的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课本、图书借阅、实验室实验等有限的几种途径学习;而有了网络,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测自学,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向世界各所学校调闭资料。 (2)网络教育使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我教你学”、“灌注式教学”等普遍存在的现象,都基于将学生置于给予的对象和接受知识的地位;网络教学再也不仅仅是告诉你知识的结果,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们体验这种发现的结果,它完全打破了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运用,网络资讯的极大丰富又能为学生的因材施教准备条件;网络教学既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利于自学,也便于检测学习成果,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方法、进度及目标。 (3)网络教育使终生学习将成为普遍趋势,教育的重点将由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而逐步转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 (4)网络教育使教师的职责也发生重大变化,它将不再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而是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显然,互联网发展即将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它所影响的不仅是受教育者,还包括教育者;它的目标已不再是一纸文凭,而是终生受益,由此推动社会进步。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一)课题的研究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选题新颖独到;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学习方式以面向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
(三)课题研究要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在网站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的研究。
(四)当今网上教育发展应该坚持网上教育以服务为中心,以终生教育原则为指导,以建好网站、开发网上学习材料为基本出发点,认认真真开展网上教育试验,在实践中认识网上教育,寻求发展网上教育的正确方向。
三)几个概念的定位
(一)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进行归纳,也为创新教学模块的设计提供一个平台,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   建设与应用
所谓建设与应用是指建设高效实用的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不是Internet的简单延伸,或是硬件设备的堆砌,它的理想模式应该是高速高效的物理传输层+丰富开放的资源应用层+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环境;使它成为学生学习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
四)实验的假设、重点、难点、和变量
我们期望在学校校园网内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能够创设起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学生可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有效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学习信息量远大于传统教学的信息量,学生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1)学会使用专题网站;2)专题网站的建设和应用。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在不改变学校原有班级管理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研究,教师、学生既是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也是影响实验研究的相关变量(也可以说是干扰变量),要避免产生不利于实验研究开展和影响研究信度的干扰因素。
五)实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本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式;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并确立本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相关环境与资源要求;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完善并形成本专题学习网站的校际间相互交流与信息发布的统一平台。
六)课题实验的内容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它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智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部分。如下图:
(二)建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其主要内容是:建设高效实用的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不是Internet的简单延伸,或是硬件设备的堆砌,它的理想模式应该是高速高效的物理传输层+丰富开放的资源应用层+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环境。它包括:
1 .物理传输层基本结构
1.1 校内传输网络
1.2 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1.3 基于“三网合一”的实时视频广播系统
1.4 教学管理系统和图书资料系统
1.5 远程连网系统
2 . 丰富开放的资源应用层
以“存得进、取得出、跑得动、能重组”为特点的完备的数据库管理资源系统,支持各种多媒体数据的收集、管理、存储、提取和编辑重组。检索方便,容错性强。初步建成包括课件、素材、教案为元素的资源数据库。
2 .1 素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格式文件。
2 .2 课件:由本校教师开发和通过实验学校之间交流、搜集到的大部分包含源程序的各学科课件几百个。
2 .3 根据资源属性和用户应用特点,内连资源库采取三种管理方式。
· 共享个人资源。
· 公共资源。
· 数据库管理资源应用系统。
3 . 支持建构现代教学模式的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的基本架构是4间计算机网络课室。考虑到实验研究的需要,各课室在结构布局设计上各不相同,有便于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的弧圈结构,也有便于学生个别化阅读和随时交流的团组式结构。其中155台学生计算机可直接接驳国际互连网和校园资源库。对于教师,它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信息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场所。对于学生,它是搜集信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理想环境。
(三)利用校园网建构的智能环境把学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为基础,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师资队伍两方面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媒体具有优化教育过程的多种特性,其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可以建构理想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环境。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
1 .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
探索创造的过程
2 .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
七)研究的方法与阶段规划
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由我校校长及教师以高初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和统计研究方法。
2、研究的阶段规划
1)酝酿准备阶段(2001年5月-7月)
建立机构;
制定计划;
学习理论;
研究动员;
编写学习资料集:《现代课堂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研究》、《创新教育资料集》
确立实验研究的子课题:
(1)《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2)《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媒体的应用
2)研究阶段(2001年9月-2003年12月)
全面实施本课题实验研究,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运用上述各科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实验研究,然后归纳、总结、概括完成研究内容中所提出来的子课题,研究中不强求各学科在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度上的统一,有的子课题也不是各个学科都要求去完成,甚至可以不分学科地完成的。其中2002年6月-10月为“中期评估阶段”。
3)总结阶段(2004年1月-6月)
对已有成果进行科学性、实用性验证,使之优化,便于推广。
八)预期成果
1、确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基本途径和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实现全方位突破:(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
(3)媒体作用的转变;(4)教学过程的转变。
3、各阶段学习与思考的理论成果形成论文
4、各阶段的专题研究成果形成专题报告
5、以上内容综合成《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专集
6、课堂创新教学系列教案、录相及课件
7、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九)实验研究的结果检测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方向性、科学性,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过程及研究的效果。及时、客观地对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行之有效的过程监测与调控,是很有必要的。现将可能涉及的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安排如下:
1、检测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检测目的
实施检测的目的是:查明研究方案的执行情况;查明研究措施投入的情况;查明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2)检测的指导思想:
通过多种检查方式,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研究过程进行的真实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确认研究的目标达到度,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3)检测的原则
⑴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检测的本质特征。在本检测中,在检测对象的确定和检测形式、手段、环境及数据等方面,均按教育科研的要求规范进行,所有结论均应以事实为依据。
⑵目标达成与过程认定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本研究的目标,检测研究各阶段目标达成度,考查研究的的效度和信度。同时也应该重视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检测的内容、对象与方法
1)该课题检测对象包括我校的教生员工。通过实地检测、问卷调查、查卷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校领导、教师对该项实验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题组在各阶段研究成果的搜集情况。
4)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了解我校开展这想研究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
5)通过标准化的测试、问卷调查、测验等方式了解。
以上内容是课题组在设计实验方案之初所设想到的检测、评估内容、对象与方法,在实验实施过程中,由于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随着我校课题的研究内容还将不断深化,其范围还将扩大,因此,检测的内容、对象与方法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改进。
三、课题的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
周光岑(校长)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周光岑   米云林  张家新  张  渝  夏红亚 苏  梅  黄立刚
课题主研人员
周光岑  米云林  张家新  张  渝  夏红亚  苏  梅  黄立刚  张若萍
兰田明  赖发均  万菊萍  李  清  夏红亚  欧居蓉  杨为民  周有珏  肖本朴  刘  武  曾  伟  谢  莎  汪祖德
课题的顾问:
王及文      四川省电教馆馆长
邱  凡      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主任
袁  红      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主任
廖纯正      成都市信息技术中心
陈守常      成都市信息技术中心
彭章武      成都市信息技术中心
朱华瑞      成都市信息技术中心
严云贵      成都市信息技术中心
刘协和      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家
张粹然      成都大学教授、心理学家
姚文忠      四川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研究所长
四、实验研究的保证
1、研究条件
⑴已基本形成“科研兴校”的舆论氛围。在科研兴校思想的指导下,在我校“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问题监护”等省、市级课题取得实效及较广泛影响的基础上,全校教职工已认识到以教育科研来指导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来提高教学效益,以教学效果的提高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条学校发展的正确途径,是一条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正确途径,也是一条教师迅速成长的正确途径。因而,学校领导有开展教育科研的决心、广大教师有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意识和热情。
(2)我校多年来一直是省市普教系统开展电化教学实验的试点学校。经过试点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受到省市电教馆的肯定和表扬。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我们对该课题目前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以下认识:
①国内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已开展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见专门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科渗透创新教育的研究。
②近年来我省市各兄弟学校已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研究。电教媒体的合理使用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将进一步为我校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基本途径和教学模式方面有所借鉴。
③我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强。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对教学科研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办学目标清楚,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
④有较雄厚的教育、教学、科研实力。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有丰富的初高中教学经验和长期从事教育科研的经验;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大都是我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对掌握教材的编辑意图比较清楚;本课题组集中了我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我校有一批电教实验的积极分子,多年来一直从事电教实验研究,且成效显著。
⑤有成功的教学科研经验。我校正在继续实践省级科研课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问题监护》,国家考试中心科研课题《高考与中学教学关系》;她们的研究方式、原则、措施很多都与这一课题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⑥有较完备的实验研究设备。我校的电教设备较为完善。目前,学校准备尽力投资,更新电教设备。
2、工作机制
⑴建立学校领导、教师及外聘专家“三结合”的研究机制。
⑵各学科组定人、定研究任务,建立个人及学科组研究情况档案。
⑶定期课题研究与理论学习、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⑷学校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
⑸研究经费由学校计划外开支支出。
五、实施课题的措施
一)   聘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应行性和可行性;
二)   组织本校全体教师认真讨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三)   尽快落实个教研组研究的任务;
四)   领导小组制定每学期的研究任务,落实到人到教研组;
五)   充实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力量;
六)   组织领导小组和主研人员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
七)   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有关部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科渗透的水平。
八)   对课题进行严格管理: 1、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负责对课题把关确立,提供完成课题所需要的时间及必要条件;培训实验研究人员,解决实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成果坚定,宣传推广成果。(2)课题指导小组  主要负责理论咨询,跟踪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召开研究会、交流会、总结会和座谈会。(3)课题工作组    其主要任务是按实验方案具体实施、观察、记录、整理研究资料。
2、计划管理    把课题计划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用以掌握课题研究进程,保证课题目标的完成。它的意义是:(1)靠计划去组织、安排、实施科研工作;(2)掌握科研进程,使课题如期完成。
3、常规管理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价是科研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常规。应注意:
(1)根据学期进程特点确定管理常规: 期初:诊断性管理; 期中:过程性管理; 期末:终结性管理。
(2)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环节确定管理常规。应注意:项目确立;开题论证; 开展研究;总结成果;成果评价。
(3)根据科研资料确定管理常规。应注意: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
九)课题领导小组每月举行一次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课题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实验研究任务如期完成。
十)做好总结阶段评估:重点抓住以下问题
(1)认真撰写论文,达到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水平
(2)课题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对理论和实际有重大意义
(3)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4)实验研究中是否充分发挥发挥整体效益
(5)科研工作的整体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等等。
更多的...
COPYRIGHT 2008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版权所有 川大附中信息中心和8211联合设计制作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太平南新街68号 备案序号:蜀ICP备05013769号 邮政编码:610061
Email:scufz@scufz.org 联系电话:(028)852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