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酒价格52度:周恩来的工作习惯:每事必问 随时作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38:26
周恩来的工作习惯:每事必问 随时作调查

2011年03月06日 09:41
来源:百年潮 作者:陈乐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总理好问,这是我们很熟知的,常戏称之为“考”。有谁被派去作接见外宾时的翻译,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大家总理又“考”了什么,被“考”的人是否“烤糊”了。

本文摘自:《百年潮》1998年第01期,作者:陈乐民,原题:《周恩来的“每事问”》

由于工作的关系,曾多次见过周恩来总理,他的音容笑貌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多年来一直使我不能忘怀。这里记下的是我最后见到周总理的情景。

最近翻检我的旧笔记本,发现1972年10月5日有这样一则:“10月5日,总理接见最近出国的五个代表团全体成员,从晚上9时至夜里一时半。总理以充沛的精力向被接见的人(医生、自然科学家们)作调查研究,从针灸原理到老年气管炎,从心脏病到林县的食道癌,从‘三废’到大学的教改,给大家上了一堂如何作调查研究、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课。遂后,总理就国际形势及主席的战略部署作了重要指示。”

“文革”后期,特别是林彪垮台、尼克松访华后,外事活动有所开展,一时相当活跃。1972年我从“干校”回到北京,后来接受任务,参加筹备出席恢复我合法席位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次大会的具体工作。大会将于1972年11月份在巴黎举行,高教部会同外交部组织了一个很大的政府代表团,团长由当时我驻法大使黄镇出任,副团长是清华大学的张维教授。我作为翻译组组长参加了代表团。

10月5日下午,我们正在高教部准备各项文件的起草、修订以及翻译等工作,上面传下话来:周总理当晚9时要在人大会堂接见将于近期出国访问的代表团,大家就在附近随便吃些东西不要回家了,因为晚8点要准时动身。大家听了这消息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再过四天就要登程去巴黎了,我的高兴心情更是难以言表,因为已很久没有近距离地看看周总理了。

我们的大轿车准时从大木仓胡同出发,到达人大会堂某接见厅时,发现已有不少人先到了。只见王海容忙前忙后地在张罗着。当时已是秋天,可是摆的还是一圈一圈的藤椅,围成半月形,正对面是一只茶几,两旁各摆了几把藤椅。渐渐地被接见的人都到了,共约二百人,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

9时整,王海容走在略前侧位,陪总理从后面进入大厅,跟在后面的,我只认出了郭老。全体人员立时起立,热烈鼓掌。还未落座,总理发现了竺可桢老先生,遂连忙趋前问候,并说,竺老高龄,何必要来呢?竺老说,许久未见总理,有这个机会不能不来。总理连说,那坐一会儿就回去吧。竺老说,要听您讲话。总理转身看见了刚出任七机部部长的刘西尧,忽然厉声说:西尧!你来干什么?刘说要听总理讲话。总理说,我的话你还没听够么?你那个地方乱成那个样子,不在那里坐镇,来这里何用?快回去!刘西尧只得提了手提包闷闷离去。这刹那间,大家还都站着,总理笑了笑,打个手势请大家落座。这一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