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瑶嘉是不是同性恋:洛阳名家—冼星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14:04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7年9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随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二队来到洛阳,组织歌咏团队,现场指挥群众唱救亡歌曲……
冼星海:在洛阳唱响抗日强音
□记者 孟国庆

1935年,当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留学,回到祖国时,他发现:抗日斗争的热潮正席卷全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袭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
日本并没有满足于东北三省,它进一步将魔爪伸向了华北,华北危急、中国危急。
1 立志挽救祖国危亡
冼星海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国的。
此前,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的冼星海有着自己的梦想:在巴黎留学时,他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他想和老师一样,成为一个国际音乐家。
冼星海的国际音乐家之梦是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起步的。回国后他在该公司做音乐编辑,并很快展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他创作的《运动会歌》,被灌成唱片,打破了百代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纪录,冼星海也一举成名。
然而,刚刚走红的冼星海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国民党当局不喜欢这首歌,对唱片进行了查封,冼星海也因此失业。
而日寇的铁蹄践踏国土,更激起了冼星海的热血,他意识到:在国难面前,任何梦想都是浮云!他在日记中说:“我不再只为艺术而艺术,终日沉湎于国际音乐家的幻想中了……大敌当前,要选择最好的方式,运用最有力的武器,去奋力挽救祖国的危亡。”
一个音乐家最好的武器就是音乐,冼星海开始转向救亡歌曲的创作。
1936年,冼星海应爱国青年要求,为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创作了《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
歌曲发表后,迅速流传,在抗日战争中,到处传唱,这首歌是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在那特殊的年代里,这首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后,冼星海又为新华影业公司的电影《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配乐作曲。《夜半歌声》等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1937年他又义务为进步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作曲配乐。
2 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在洛阳
此时,冼星海的《救国军歌》作为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主打”曲目,也传唱到了洛阳。
早在1935年2月,进步青年在上海发起了“民众歌咏会”,明确提出:“我们不是为唱歌而唱歌,我们是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并号召“凡是会唱歌的人,都应该把这雄壮的歌声传播到他四周的群众中去,这是歌唱者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应该负的责任”。
以“民众歌咏会”为基础,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热潮。除了冼星海的《救国军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家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通过电影和戏剧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成为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
同时,“民众歌咏会”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分会。特别是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前后,全国各地的救亡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在洛阳的进步青年和学生,也组成了洛阳歌咏队。
当时在洛阳的进步青年和学生相当多。因为1937年前后,日军疯狂向内地进攻,北京、天津等地的大批学生流入豫西、豫南;豫北、豫东等地数十所学校也纷纷迁往洛阳、南阳一带,洛阳、南阳等地成为流亡学生汇集的中心。
而洛阳当地学生,也成立了洛阳学生联合会;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则成立了“抗日后援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这些学生,成为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主力军。
冼星海对洛阳的歌咏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他在《致洛阳歌咏队的信》中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毫不犹豫,她是急需那种伟大的救亡歌声来挽救的。只有民族性的壮气,才能启发整个民族的兴奋。歌声愈激昂悲壮,民族的前途就可以肯定是愈有光明。”
3 来洛契机:演剧队成立了
虽然洛阳歌咏队在传唱冼星海的歌,但毕竟冼星海此时还在上海,学生们对这位偶像,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直到1937年8月,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队成立,契机出现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引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7月15日,上海剧作者协会举行全体会议,根据抗日统一战线精神,将上海剧作者协会扩大改组为中国剧作者协会。会议决定集体创作话剧《保卫卢沟桥》。
7月20日,中国剧作者协会讨论《保卫卢沟桥》演出事宜,并推举于伶等人筹备组织战时移动演剧队。
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上海军民一致奋起抗击日军,战时移动演剧队的成立就显得迫在眉睫。
8月15日,上海戏剧界人士齐聚上海卡尔登剧场,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如何适应抗战形势,开展救亡宣传活动。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队,分赴全国各地,通过话剧、歌咏等形式,动员群众实行全民抗战。
演剧队共12个队,于8月20日起先后出发。冼星海被编入由著名戏剧家洪深带队的演剧二队,沿津浦、陇海、平汉铁路,赴河南、武汉等地进行抗日救亡文艺宣传。
启程时,冼星海给在上海的母亲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家信:“别了!亲爱的妈妈,祖国的孩子正在洗雪祖国的耻辱,让那青春的战斗力量支持着那有数千年文明的祖国。我们在祖国的养育下,正如在母亲胎中被抚育一样。为着要生存,我们就得一起努力,保卫那比自己母亲更伟大的祖国。妈妈看了这封信,我想,在您布满皱纹的脸上也许会漾出一丝安慰的微笑吧!”
4 在洛阳游行大会上的演出
1937年9月17日,冼星海一行经开封到达洛阳。
一到洛阳,冼星海就步行到各个学校,为同学们指挥教唱,排练歌咏队。冼星海每到一处,都会被成群的青年男女围着,请他签字,合影留念。冼星海也趁机耐心细致地宣传抗日救亡主张,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知识,讲授作曲方法,热情鼓励青年们大胆创作。
在洛阳,冼星海还不辞辛劳,到四周的农村集镇,教唱抗战歌曲,他还深入国民党军队驻地,组织歌咏队,为官兵指挥教唱。
冼星海来洛阳的第二天,正值洛阳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纪念“九·一八”救亡游行大会,数万人走上街头,高呼抗日口号,高唱抗日歌曲。
这一幕让冼星海激动不已,他也加入游行的队伍,现场指挥群众唱救亡歌曲,冼星海的举动极大地激发了游行队伍的热情。
而此时,演剧队的其他成员也深入洛阳的街道、学校,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风云》等剧目,深受市民欢迎。而洪深则在当时的省立洛阳师范发表了《戏剧的社会目的》的演讲。冼星海一行所到之处,不仅传播救亡歌声,播撒抗战音乐火种,还帮助当地组织起了很多的歌咏团体,使救亡歌声遍布洛阳。
9月19日,洛阳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救亡歌咏大会。国民党驻军歌咏队和军乐队也参加了演唱。
歌咏大会的最后一曲,正是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冼星海走上台,亲自指挥国民党军乐队演奏《救国军歌》。
当歌声响起时,那质朴的歌词、雄壮激昂的歌声震撼着人们的心,鼓舞着国民党官兵掉转枪口,一致对外,奔赴抗日前线,为祖国而战!
冼星海及演剧二队在洛阳的演出和宣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9月20日,当他们离开洛阳前往武汉时,洛阳歌咏队及部分市民自发到洛阳火车站欢送冼星海一行。
在开封、洛阳等地的演出经历也为冼星海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1939年3月,在延安的冼星海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