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食堂厨师最新招聘: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25:30

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摘 要: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                          力与素质提炼、整合专业课程,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

 

关键词高职、就业、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表明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

一、充分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相挂钩。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状况已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决定和影响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把就业工作摆在办学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把就业状况作为学校办学工作的衡量指标,指导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根据一定时期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设计、师资建设、培养途径、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环节的系列教学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目标,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国内多家高职学院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改革思路:

1.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调整和改造专业。科学合理地设置、调整和改造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办学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专业,都是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所以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是高职毕业生满足就业要求、充分就业的根本保证。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软件工程”、“数控技术”、“模具制造”、“应用电子”等。设置专业前,学校必须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对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已有专业,及时进行调整或改造;对不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坚决予以撤消。

开展市场调研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分析本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高职人才需求预测; 二是深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规格; 三是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科学设置专业的原则是: (1)长短并举,即长线与短线专业并举; (2)宽窄并存,即宽口径与窄口径专业并存; (3)就近开发,即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相近的新专业; (4)适时增减,即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决定哪些专业招生或多招,哪些专业缓招或少招,减少盲目性; (5)相对稳定,即相对稳定一批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师资力量较强、人才需求旺盛的专业; (6)保证重点,即下大气力建设几个重点专业,加大投入,办成示范性专业。

2.以提高就业率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适应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实现专业教师“双师型”, 是开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教师队伍建设。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学校相关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造就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要做到这个转变就必须靠教师的修养,这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建设中还要注意改进理论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教材建设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地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高职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为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高职毕业生就业效率,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的做法是: (1)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2)鼓励教师在职深造高一级学历、参加课程进修、新技术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报考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等; (3)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3.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通行证。在双证书教育模式中,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能力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代表学生核心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学被纳入教学计划必修课范畴,做到核心能力考核人人过关。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就业为导向,首要的就是推行双证书制,从而在根本上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对于增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通过评估等手段,引导和促进学校主动与劳动、人事以及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包括其他行业部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高职院校应该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行业部门一道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再次,学校还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市场意识,为学生提供培训机会,树立学校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对毕业时没有签约的学生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在半年内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就业。

    高职院校就业实践证明,实施“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可见,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十分有效的。为此,学校必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自觉把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毕业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以突破就业观念为前提,强化毕业就业指导工作。据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就业观念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一些陈旧就业观念(如只想在大城市、国有单位就业,而不愿意在小城市、民营企业就业;一次就业定终身等)及不良择业意识(如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脱离客观现实,期望值过高,缺乏全局观念等)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仍较普遍存在,引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帮助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端正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最后,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并使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高职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二是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根据高职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界人士、人事管理专家、校友作专题报告; 三是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高职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广播等形式,宣传就业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求职技能和技巧;四是实施预就业制度,实施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制度; 五是组织参加高职人才专场招聘会。

总之,高职学院应该根据本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层次及类型,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定期的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改变、调整已开设的专业,使毕业生能按时、按质地就业,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中国学术期刊》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