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邮票交易市场: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43:32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2009-08-30 09:39 2006年12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7个国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创建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为目标,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和学院的整体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下面介绍我院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中一些做法,与同行商榷。
  
  1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1.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
  要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高职院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尽力改变职校生厌学的状况,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1.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
  1.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1.4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尽量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职课程体系开发范式
  
  高职课程体系开发范式可以分为: 开发主体(who)、开发过程(how)和开发产品(what)。核心是开发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六个关键环节,形成六个产品。高职课程体系开发范式如下图1:
  
  图1 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范式
  
  首先,对宁波周边地区开展广泛的专业调研,明确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就业面向。
  在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的同时,也对岗位的职业活动能力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具体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以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制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融理论、实践和素质为一体的高职课程体系。
  
  3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步骤
  
  3.1专业社会调研
  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
  调研方法我们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小组座谈会等方式。实地调研时,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并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以探索有效的教改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宁波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专业特制订了两个专门化培养方向:信息化办公(A)、计算机视觉表达(B)。
  3.2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高职课程体系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包括课程结构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中典型教学案例的选择,技能考核项目的确定。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通过邀请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以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现场会”的形式来开展,旨在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与企业专家的密切合作,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是确定特定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提炼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接下来,针对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设计训练项目,以训练项目带动知识和技能,设计知识技能的一体化的项目课程。
  3.3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指从工作项目与任务到课程设置的转换以及课程之间的学时合理分配。根据每个工作项目与任务的教育价值、相关性以及课时分配的均匀原则对工作项目与任务进行合并,形成项目课程。有些工作项目可以单独成项目课程,有些工作项目需要归并后成项目课程;而有些工作项目可能需要分解成几门项目课程。课程名称尽量采取动宾结构,以突出课程的职业特色。
  课程之间的学时分配,反映了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价值取向。对高职课程而言,在专业课程中课程分配就应当侧重于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之间的课时分配,应当以工作任务掌握的难易程度和操作频度为基本依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框图如下图2:
  
  图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3.4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的目标是获得某门具体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组织关系,基本参照点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应包含操作知识和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指完成某工作任务必须需要的应用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理论知识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解释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操作知识分析的基本要求是越详细越好,最好能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纳入进去。尤其要注意对操作细节的分析,因为往往是细节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理论知识分析的基本要求是以满足理解过程工作为基本原则。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剪裁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彻底解构了知识本身的逻辑,代之以工作任务逻辑,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重新组织知识。如不科学设计,知识分布可能出现混乱、不均衡等情况。课程设置好后,要认真分析每门课程要让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相关知识技能。
  
  4 核心项目课程简介
  
  表1列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5实施建议
  
  5.1教学方法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内在地要求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项目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提示工作任务、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提出问题、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克服枯燥的纯粹符号形式的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2教学场所的设计
  项目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的变革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发生变化,而且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发生变化。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采取小组形式,集体讲授时需要采用班级形式,问题讨论时又需要采用小组形式。教学场所的布局更是要作根本性调整,由以教室为主、实训室为辅,转变为以实训室为主、教室为辅,并且实训室也不再仅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而是要融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学习于一体。
  5.3教学评价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29.
  [3] 孟德欣,黄伟文,王先花.高职《VB6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4] 孟德欣,何明友,黄伟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C].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科学出版社,Vol.1,2007.10.
  作者简介:
  黄伟文(1968.3-),男,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华建信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等;孟德欣(1976.8-),男,山西大同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