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骚男亚索:论校长特色学校的“建设之误”与“发展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9:58

论特色学校的“建设之误”与“发展之路”

没有一届校长不想建设办学特色,但绝大多数学校成不了特色学校,这就是当前我国办学过程中的困境。不管你在东部还是西部,也不管你在南方还是北方,校长对办学特色的追求与向往都是一致的,他们都在学校的特色发展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智慧。尽管每一位校长都在努力地建设学校办学特色,但似乎大家的努力效果并不明显,特色学校的成功反到成了凤毛麟角。这不由得让我们反思,在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做了些什么,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又做错了什么?归根结底,是特色学校的形成机制究竟是什么?

一、对特色学校的召唤与追求

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有效性,学校有必要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到特定的教育要素上,这是召唤学校办学特色的第一个动因。即使学校有限足够多的教育资源,也不可能将教育资源散播在所有的教育要素上,将少量教育资源配置给学校处于尝试阶段的教育要素,只有将教育资源重点配置给学校已经成熟的教育要素,这是召唤学校办学特色的第二个动因。学生总是有差异的,这不仅表现在智力水平的层次差异上,表现在智力种类的类别差异,还表现在学校智力开发的迅速差异上,为差异水平明显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教育服务,这是召唤学校办学特色的第三个动因。还有一个召唤学校办学特色的非常重要的动因,就是学校管理者持有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校长作为学校法人,在“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理念的支撑下,校长的办学理念就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而校长办学理念的个性化也就成了建设办学特色的重要依据。

从来就不缺少建设特色学校的理由,似乎在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中,也不缺少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主观努力,真正缺少的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最终效果。最近几年,在政府财政的强力支撑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学校硬件更新或者重建任务,向往已久的现代化的校园越来越多地变成现实。但是,在政府逐渐兑现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时,学校的发展困境逐渐从办学条件的约束转向学校办学内涵的深化;前者只需要学校向政府与民众证明教育的重要性,后者就需要学校脚踏实地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发挥学校曾经证明过的重要性。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下,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发展规划俨然成风,学校文化建设更是一种办学时髦。大家都在急于梳理与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重新诠释或者确立校训,寻找描述学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词汇,尽可能用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的语言来表征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办学目的。当你走在现代化的校园中,或者在学校高墙上,或者在学校橱窗里,都能发现学校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办学目标,虽然对这些办学目标的描述往往大同小异,但却能体会到学校建设办学特色的努力与急迫。

二、迷失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路上

尽管每位校长,甚至每位教师,都在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而尽心尽力,但特色学校建设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在很多人看来,今天人们对特色学校的向往,理想的成份远多于对实践的追求。曾经风靡一时的各种各样的特色教育,比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生活教育等等,都随着他们创办者的逐渐淡出而黯然失色。没有人能够否定刘京海校长对成功教育的付出,更没有人能够否定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育的努力,可随着他们本人对教育实践参与力度的降低,不管是成功教育还是情境教育,都逐渐从一种令人兴奋不已的特色教育演变成了一个并不具有“现代色彩”的教育术语。或许,正是“每位校长”都希望办成特色学校,“每位教师”都希望铸就特色教育,才让办成特色学校与铸就特色教育这一建设通天塔式的教育理想,因为得不到精诚合作与有效传承而变得遥不可及。这不由得让我们去反思,特色学校与特色教育可能并不是靠一个人或者一代人所能够完成的,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尤其是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可能每个人越努力,离建设特色学校与特色教育的目标就有可能越远。

《旧约·创世纪》第11章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古时候,天下人都说一种语言。人们在向东迁移的进修,走到一个叫示拿的地方,发现一片平原,就住下来。他们计划修一座高塔,塔顶要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以显示人们的力量和团结。塔很快就建起来了。这惊动了天庭的耶和华。他见到塔越建越高,心中十分嫉妒。他暗自思忖,现在天下的人们都是一个民族,都说一种语言,他们团结一致,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那神还怎么去统治人类?于是耶和华便施魔法,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沟通,高塔也无法继续建下去,最终没有建成。这就是关于“通天塔”的故事。

特色学校的形成,并不比建设一座“通天塔”更简单,它不但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间的精诚合作,还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对前辈办学者办学理念与办学成绩的传承。限于学校教育成效的长期性,一届学校管理班子很难造就一所特色学校,换句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除了激励校长勤勉而又智慧地工作之外,在校长四到八年的任期内,甚至更长的任期内,也很难靠自己或者自己所带领的这个管理团队建设成功一所特色学校。虽然学校管理团队很难建设成功一所特色学校,并不意味着学校管理团队就可以放弃对特色学校的追求,而是对学校管理团队如何定位自身在特色学校形成过程中的定位,如何实现自我在特色学校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不要因为改变特色学校的形成方向而成为追求特色学校的障碍。

三、特色学校的形成机制与发展思路

对特色学校的向往与追求是紧迫的,但特色学校的形成却是缓慢的;对特色学校的需求是理性算计的结果;但特色学校的形成虽然也包括办学者理性的算计,但似乎更是学校办学传统的传承与办学者精诚合作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是办学者个人教育理性可以规划与设想出来的,但特色学校的形成周期却长于办学者个人的工作周期。因此,缺少了办学者对学校办学传统的认可与传承,尽管每个办学者都在规划与设计特色学校,但却因为各自在办学理念上的差异,类似于在修建“通天塔”时不同人在语言上的差异一样,最终反而离开特色学校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把特色学校的形成看成是一条直线,那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就是一条线段;正是通过对办学特色的有机整合,才形成了特色学校。于是,每位办学者在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中都只能在自己所属的线段上努力,但真正决定学校是否形成为特色学校,每位办学者的在办学特色的建设上固然是重要的,但线段与线段间的方向与关系却至关重要。如果学校管理者的前任认为培养学生的博雅素养非常重要,而学校管理者自己认为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更有意义,学校管理者的继任者认为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才是根本,虽然三位的观点没有一个是错误的,也没有一位在学校管理的岗位上不努力,但最终的结果却不一定理想。不但看不到理想中特色学校的显现,更有可能是,让学校教师与学生在不断变幻的办学理念中不知所从,最后则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来回避频繁的教育变革。

将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相对应,不难明白,办学特色是可以通过办学者的规划与设计来建设的,但特色学校却是对学校办学传统的认可与学校文化的传承来形成的。那么,在以往的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但却没有将教育视野放得更远,最终却忽略了特色学校的形成;所以才出现每位办学者都在努力建设办学特色,但最终却形成不了特色学校的结局。正如哈耶克对人类文明的形成一样,在他看来“人类文明有其自身的生命,我们所有欲图完善社会的努力都必须在一我们并不可能完全控制的自行运作的整体中展开,而且对于其间各种力量的运作,我们只能希望在理解它们的前提上去促进和协助它们”。如果我们把特色学校的形成也看作有其自身生命,那我们对于特色学校的形成,虽然需要办学者在过程中奉献自己的精力与智慧,但更需要办学者做的,并不是不断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与个性化的办学思想,而是对学校办学传统的促进与协助。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提供办学者都要有办学思想,但相对于特色学校的形成来说,办学者办学思想对学校办学传统的吸纳与批判性继承,可能比办学者办学思想的原创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