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软件哪个好:2010十大医学突破 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7:12:26
   12月,美国《时代》周刊在网站上公布了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名单,这些医学新突破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看似仍在实验阶段的一些项目,对未来的疾病治疗有什么影响?
    
    十大医学突破涉及的范围很广:流行病学、临床诊断、药物使用……我们发现,科学家在不断提醒人们,疾病的防范比治疗更有价值,同时,早期发现又对治疗效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抗艾药
    
    距离临床指数:★★★☆☆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通过挫败HIV阳性患者体内的病毒,能使艾滋病流行得到好转。一项最新研究又显示,这种治疗方法或许还能起到预防得病的作用,尤其是高危人群。
    
    在对来自6个国家的2500名HIV阳性同性恋男性进行一项高风险试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一种被称作Truvada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降低44%的HIV感染风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每天服用该药物最积极的试验参与者,发现他们感染HIV的风险甚至更低,比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低近73%。
    
    防艾滋病更应提倡“性道德”
    
    点评:这项研究最大的受益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同性恋者、性工作者、共用吸毒器具者等。如果未来,这一药物应用于临床,这类人群受感染的概率就可能显著下降。但是对于公众而言,科学界的努力仍在艾滋病疫苗研究室内,可近年的进展并不顺利。
    
    因此,艾滋病最好的预防方法仍是——安全性生活和使用避孕套。最近调查发现,中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从吸毒共同器具转为性传播,这一转变增加了预防的难度。时下更迫切的是,全社会应提倡“性道德”。尤其是青少年性教育,不应仅仅是常识教育,更应让他们意识到性的责任,减少性困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  蔡泳)
    
2  人造细胞
    
    距离临床距离:★★★★★
    
    5月2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创造了世界首例由人造基因控制的细胞。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表示,他们合成了全新的基因组,将其植入一个内部被掏空遗传物质的单细胞细菌(山羊支原体),使这个受体细菌“起死回生”,并开始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
    
    离“人造生命”还非常遥远
    
    点评:“人造细胞”技术如果成形,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也许能够建立微生物制造厂,制造出微生物药剂、微生物燃料,甚至能够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清洁工,等等。比如,以后开车可能不需要加油,只要制造一个细菌生物,把它加进汽车里,作为生物能源,就能驱动汽车行驶。但其实,此次科研成果只是理论上的突破,证明了体外合成基因组是可能的,我们离“人造生命”还非常遥远。
    
    人工合成了一个基因组,但还需要合适的细胞。在这次的实验中,“山羊支原体”的环境,并非由人类制造,而只是一个被掏空了遗传物质的细胞。对于“人造生命”来说,合成了基因组固然重要,但制造合适的细胞环境更为关键,也更难。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节选自《人民日报》)
    
3  老年性痴呆症血液检测
    
    距离临床距离:★★★☆☆
    
    虽然临床医生诊断技术日益先进,但老年性痴呆症(亦称阿尔茨海默病)仍是难点。今年,一种颇具前景的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有所突破,提前诊断,为预防痴呆和智力衰退提供了可能性。新的检测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二十多种蛋白,诊断老年性痴呆症的准确率高达80%。
    
    期待尽快运用
    
    点评:目前临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症状,是否有记忆衰退、情绪变化、性格改变、做事能力减退的现象;二是病理生理检查,包括记忆力、智能测试,核磁共振、PET/CT等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或是通过腰穿,提取脑脊液,观察是否有成分的改变。但这都不是金标准,金标准必须通过提取脑组织活检,但在临床实践中,开颅活检难以开展。
    
    早期诊断,始终是件难事。如果这种血液检测的准确率能够被证实,它有可能提高临床诊断的能力和速度。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而言,如能早期确诊,就可以通过饮食控制、生活习惯改变,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早期干预,以减缓老年性痴呆症造成的智力衰退。
    
    (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王瑛)
    
4  FDA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
    
    距离临床距离:★★★★☆
    
    这是源于肉毒杆菌生产企业Allergan内的科学研究,依靠1000多名患者参与的两项大型测试获得的数据,Allergan成功让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相信,面部注射肉毒杆菌的患者每月出现偏头疼的次数低于那些并未接受这种肌肉麻痹注射的患者。
    
    尚未听闻这一成果
    
    点评:在国内的神经内科领域,至今尚未听闻这种新突破。因为肉毒杆菌的使用,不仅仅是药物使用问题,还包括注射位置的探讨,必须经国内神经内科专家研讨之后,才能给出统一的判断。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在大部分情况下,仅需要服用止痛药物就能缓解。难治性偏头痛、每日偏头痛的患者,比例很小。
    
    值得提醒的是,偏头痛很多时候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它也许不是单纯的疼痛,而是由肿瘤、高血压等疾病引发的。因此,患者不应自行用药,而应经临床医生的鉴别诊断,才能确定偏头痛的性质。
    
    (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傅毅)
    
5  心肺复苏术急救指南修订
    
    距离临床距离:可直接应用
    
    自1960年心肺复苏术问世以来,急救人员在过去50年以相同方式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今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决定修订这一急救指南。新的急救指南建议,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急救人员在内的所有救助者,将心肺复苏术的当前顺序颠倒过来,先进行30分钟有力胸部按压,接着再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
    
    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改变
    
    点评:这一改变基于近年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原来心肺复苏的急救顺序是A、B、C,即开放气道、给予呼吸、按压心脏,现在的顺序是C、A、B。胸部按压,成为最重要的急救步骤,且按压方法也有新要求:过去每分钟按压100次,如今需至少按压100次;过去按压的深度为4—5厘米,如今至少需5厘米(按压位置为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新指南还提示,如不愿意做口对口呼吸,仅做胸部按压也能救人。
    
    对于现场急救,现在的困难不仅是技术的普及,更多的源于社会因素——很多人担心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而放弃救人。在普及救人常识的同时,更应该先检讨现有的社会道德标准。
    
    (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童建菁)
    
6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文迪雅(Avandia)
    
    距离临床距离:可直接应用
    
    今年,糖尿病治疗中所使用的一类药物——罗格列酮类,其药的名字为“文迪雅”,在美、欧分别遭严格限制和退市。美国FDA称,基于使用罗格列酮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升高的数据,将严格限制罗格列酮的使用,仅用于那些其他药品不能控制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正在使用罗格列酮并从中受益的患者仍可继续用药。但在医生开具这类药物后,患者也必须签字,表明自己清楚相关风险。
    
    中国修订罗格列酮药物适应症
    
    点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和卫生部10月15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同时,中国将罗格列酮的适应症从原来的“本品适用于2型糖尿病”,修订为“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危险因素”、“有心脏病病史,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病史”、“骨质疏松症或发生过非外伤性骨折病史”等类型的患者列为禁忌。监管部门要求各药厂修订产品说明书,特别是今年10月30日后生产的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应使用新版说明书。
    
    (源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官网信息)
    
7  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距离临床距离:★★★☆☆
    
    血管造影是目前检查心血管状况的最可靠方式,但这是一种侵入式方式。现在,研究人员确定了23个蛋白质合成指定遗传密码的基因,利用这种方式检查与心脏病有关的血管阻塞情况的准确率高达83%。
    
    三类人群易出现不典型症状
    
    点评:预防心脏病发作,是最普及的医学知识之一,可一旦入冬,急诊室仍会涌入很多心脏病发作的病人。这的确与心脏检测手段不够简便易行有关。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人和女性患者,他们常常出现不典型症状,容易疏忽早期疾病信号。
    
    判断心脏病发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它的出现往往伴随各种疼痛,急诊医生必须注意各种疼痛信号,范围从牙齿延伸至腹部。有时候,病人会以为急诊医生增加了无谓的检查项目,但事实上,心脏病的隐蔽性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教训。
    
    再次提醒,老年人、烟龄20年以上的人、糖尿病患者,如果遇到情绪激动、天气变冷、酗酒、暴饮暴食、熬夜等情况后,出现身体不适,应重视心脏的安全。平时,如果不愿意做有创伤的心脏造影检查,患者可考虑做专业的CT——冠状动脉CTA,来筛查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的病变。
    
    (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童建菁)
    
8  试管受精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
    
    距离临床距离:可直接应用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今年报告了一项研究:他们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挑选出最强壮的胚胎,最大限度地增加受孕和成功产下小宝宝的概率。借助高速摄像机,科学家能够获知受精后胚胎活动的情况,并由此鉴别出胚胎未来的走向:继续发育下去,存活好几天,亦或是死亡。
    
    已具备在临床应用的条件
    
    点评:两年前的欧洲相关学术会议上,这一项目已经零星地向学术界介绍。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设备,这套视频录像设备能够在胚胎培养箱内工作,并且能根据医生的需求,定时摄下照片。
    
    一般情况下,体外受精之后,医生们会将受精卵放入培养箱中,直到18小时后才做第一次观察,而新技术使得医生能够观察到受精后数小时内胚胎的变化,并可继续观察他们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以及所需要的时间。这些都是临床鉴别胚胎健康情况的依据。这一技术的运用,将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宝宝的概率。对中国的医生而言,只要能够买到这一设备就能应用,但这套设备的价格比较高昂。
    
    (瑞金医院生殖中心主任  冯云)
    
9  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距离临床距离:★★★★☆
    
    美国布朗大学科研人员成功将患者捐赠的三个初级卵细胞培育成与卵巢相似的三维组织结构。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来的这几种细胞可以像正常卵巢一样相互作用,用于各种用途和目的,研究人员甚至成功将人类卵子从最初阶段培育成发育完全的形式。
    
    卵巢受损女性的一大福音
    
    点评:目前在临床中,体外的卵子主要在培养液内生活,但培养液能够维持她们的生命,却难以令其正常地生长发育。而布朗大学的这一突破却人为地模拟出“类”卵巢功能,能为体外未成熟卵子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微环境”,让她们找到“家”的感觉。
    
    这一突破对临床很有意义,尤其是卵巢功能受损的女性。目前,女性为某个体外受精治疗周期捐赠卵子时,往往提供了各种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一般情况下,不成熟卵子就不能使用。可如果让不成熟卵子继续生长,就可增加卵子来源。
    
    卵子来源是体外受精工作的难点。一部分女性患有卵巢疾病,无法得到成熟卵子。如果卵子的来源大大增加,就能使更多渴望小孩的家庭受益。
    
    (瑞金医院生殖中心主任  冯云)
    
10  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细胞
    
    距离临床距离:★★★★☆
    
    干细胞疗法已获得突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能够通过诱导技术,令皮肤细胞培育出多功能干细胞(iPS),而完全无需使用胚胎。今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克服了一个重要障碍,能够加快皮肤细胞的培育速度,并消除了未来可能致癌的危险因素。
    
    iPS细胞运用前景广泛
    
    点评:在使用皮肤细胞培育iPS细胞时,研究人员需要用到4个基因,而其中一个为肿瘤基因,这使由此培养出的干细胞存在可能引发肿瘤的风险。此次研究团队的工作成功避免了这一风险——当完成转换后,原有的基因将不再被记忆,科学家成功利用另一种被称之为“RNA”的基因,消除了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风险。在培育iPS细胞方面,这项技术的效率大约是其他传统方式的100倍。科学家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使用干细胞充当新健康细胞的来源以取代被疾病破坏的细胞。
    
    由于iPS的出现,干细胞研究规避了以往胚胎细胞运用中的伦理问题,它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大门。不过,目前的现实意义更多地在实验室,这一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大大拓宽试验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来源,为一系列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细胞。
    
    (上海儿医中心特聘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诊断实验室副主任  沈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