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外教1对1辅导:马海呵马海??????????????第二故乡札记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2:00:07
                         

马海呵马海

 

      冷湖东南的赛什腾山,位于苏干湖盆地与马海盆地之间,西距局机关15公里,东至敖劳河谷。长90公里,宽20-30公里,最高峰位于东部,海拔4576米。顺山我们从五号往南过南八仙后便可以到马海农场。

      马海农场位于马海盆地边缘,南面为风蚀残丘区,东面为柴达木山,发源于土尔根达坂山的鱼卡河流经鱼卡、马海向西北注入宗马海湖,其间形成大片芦苇沼泽化草甸,同时伴生有赖草、盐角草、假拂子茅、碱蓬、苦苣菜、海乳草、盐地风毛菊、大叶白麻等。经治理后是一片可耕种的土地。

      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石油等矿产的发现,至59年,海西地区的人口从解放初期的1。6万人剧增至24万多人,

青海省考虑到就近的生活补给问题,筹备在柴达木建设了6个国营农场,即格尔木、马海、怀头他拉、查查香卡、诺木洪和香日德农场。

      马海农场的人员构成主要是这样几部分:安置河南各县迁徙来的4000青年农民中的固始、遂平、汝南3县800人左右;接收了从沪、江、浙迁入的5200劳改人员和管教干部中的一部分。

      这些马海最初的拓荒者,忍饥挨饿,住在地窝子里,克服蚊虫叮咬,开荒种地,挖渠修堤,堵水抢险,使得这里良田初具规模。

      接踵而来的就是三年自然灾害,这里的生存条件骤然恶化,河南迁徙人员思乡心切,人员逃跑不断,有的回到老家又被送回来;有的病死在逃亡途中;有的逃不出戈壁而嫁给了蒙族兄弟;当时嫁给石油工人是她们的奢望,因为,那时是不允许路过司机捎带马海农工的。

      据说还出现过罪犯集体暴动的事件,特殊时期采取镇压措施是可想而知的。这批人中有罪恶深重的敌人,也有为偷袋粮食、说句错话入狱的冤假错案受害者,也有国民党战犯中县团级以上劳改人员。

      经济恢复后,马海已经是满目创痍,六十年代中期,柴达木的开发又开始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青海省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工作组来到山东省,在济南、青岛等8个城市招收知识青年参加西部的开发建设,

      全农建师除8000山东知青外,还有200名西宁知青,将近2000名复员军人,近千名干部,共计一万余人,一团驻在格尔木以东至大格勒;三团驻在格尔木以西至托拉海;二团驻地马海;工程团驻地格尔木小岛;师部驻格尔木市区。

      这批知青来到马海后,开始了重新创业,他们凭着一颗雄心、一把铁锹和一双稚嫩的手开始了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这一干就是18年,18年里经历了残酷的文化大革命,18年里,他们开荒平地、植树造林;舞铲播种、挥镰收割;开渠筑坝、修路建房;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住帐篷,在数九寒天里睡地窝子;他们喝带着盐碱味的苦水,常年吃不上青菜……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们红柳般坚强的意志。

     值得一说的是,当年北京卫校的124名北京女孩,在我们离开北京后的9个月,也来到广袤的青海,她们被分散到包括马海在内的海西、玉树、果洛的基层农牧区。度过了极其艰难的岁月,有的嫁给了当地的牧民。我们在大柴旦演出样板戏的时候,她们来到招待所,听之诉说,潸然泪下。。。。。

     马海,的确是个可歌可泣的地方。中国所有的农场中,它深入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无垠的戈壁中,周边环境最差,历史不长,却历经磨难,好在八三年,胡耀邦视察了青海、西藏,下决心解决青藏的知青问题,他们才得以妥当的安置,其中有一批分配到我们局,很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之一。

     艰苦的环境锻炼出人,农场也涌现了不少人才。其中有的考入了全国高等学俯,有的踏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了知名人士。其中团中央副书记王建国,著名电影演员潘虹,海丰县县委书记李振兴等人。都是马海人的骄傲。

     八十年代后,马海也经过了大幅度的改造和提升,现在,“种、割、挑”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卫星照片看:这里林带茂盛,田野方盘,在原来茅草屋的地基上筑起了一排排三层楼的宿舍大楼,楼前后种有花卉草木。文化宫、图书馆、电影院、百货大楼以及理发店、浴室、餐厅、配套齐全。“四季娱乐宫”里的亭台楼阁、假山和人造湖堪与内地的公园相媲美。

      2002年,国家组织武警等大量人力,将散落在新疆和青海的哈萨克牧民迁徙定居在马海牧场,新建了82套住宅,户户接通了自来水管,建设了3000千瓦的光伏电站,修通30多公里村级砂石路面。新建的马海村共有443口人,往日颠沛流离的牧民也开始安居乐业,繁荣致富。

       一位当年马海农场长大的孩子在他的博客里写了首“忆秦娥”—  马海印象,现抄录如下:狂风怒,黄沙弥漫西羌路。西羌路,狼嗥荒野,苍天日暮。忆昔父辈支疆处,风吹沙海白骨露。白骨露,当年汗洒,沙棘成树。

 

 

待续札记之六:《当金山之恋》

 

                                               郝玉岩

                                              200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