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第二季国语:偶像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05:51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崇拜?然而,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偶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邓丽君,八十年代的张海迪、老山英雄……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
  
  60s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B]
  
  经历六十年代的人,都会觉得这个时代难以言说,它似一个没有密码的“黑匣子”,畜养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首尾相连,却又面孔各异,显得繁琐而绵密,热爱偶像如一场狂热的运动,一声振奋的口号。
此主题相关图片


  
  
  雷锋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毛泽东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成为整整几代人的学习榜样。直到今天,每年的3月都是“学雷锋月”,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会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各种行动去追寻雷锋的足迹。
  
  
  此主题相关图片


  
  保尔·柯察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名言曾经被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被当年青年人记在日记中,抄在小本子上,在无数的发言稿中激动地反复使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铁人”王进喜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是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在1958年,他领导钻井队创造了月进5OOO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70s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70年代的末期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一些新气象悄悄出现。一是整个社会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另一个新鲜面孔就是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斥为“靡靡之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年轻人对她的喜爱。


此主题相关图片

  
  陈景润
  
  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速唤起了中国人的科学意识,也使这一“猜想”成为当代中国最出名的一道数学题。随着陈景润的故事成为青年人精神的巅峰,陈景润成为七八十年代年轻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它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后来的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

此主题相关图片

  
  
  邓丽君
  
  “凡有华人处,便有人能吟唱邓丽君歌”。这或许是一种夸张,但邓丽君的《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温柔》、《小城故事》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却几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曲是一种具有颠覆效果的符号。她那清甜圆润、缠绵柔情的歌声,让大陆听惯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
  
  80s 从单一走向多元
  
  80年代是个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偶像也一样,这个时期的偶像如同雨后春笋,从社会的各行各业冒出来,令人应接不暇。
  
  
  
  此主题相关图片


  
  张海迪
  
  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从五岁起高位截瘫,胸以下都失去了知觉,但几十年来,她学医救人、写小说、画油画、拍电视、唱歌、读硕士……一系列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张海迪做到了。聪慧的头脑,灿烂的笑容,坚韧与激情——正是张海迪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代的青年,并成为他们战胜逆境的激励力量。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中国女排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整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奋斗激情的集中体现,崇高而朴实的“女排精神”激荡了整整一代人的灵魂。“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口号,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拼搏”二字。袁伟民一以贯之强调的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铸就了一代打球做人的典范。
  
  
  
  此主题相关图片


  
  顾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当年朦胧诗人的诗歌名篇像荒原上的野火,在青年学子们中间席卷而过。他们以深邃的反思和痛彻心腑的呐喊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也点燃了无数青年心中的文学圣火。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成为八十年代思想文化复兴时期的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90s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每个偶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变换非常迅速,在思想解放浪潮下,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
  
  
此主题相关图片

  
  
  
  罗大佑
  
  罗大佑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进入大陆青年的视线,但绝大多数人是在1990年大陆有了引进版之后才逐渐接触到罗大佑的。从《童年》、《光阴的故事》到《滚滚红尘》、《恋曲1990》……。二十多年中,罗大佑用他的独立和冷静记录下这个社会的脉络,被尊为“流行音乐教父”。一袭黑衣、遮住半个脸的墨镜和一头长长的卷发,是罗大佑最鲜明的外在形象.
  
  
  
  此主题相关图片

  
  崔健
  
  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当他穿一件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舞台时,台下的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起处,崔健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台下变得静悄悄。十分钟后歌曲结束时,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诞生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


  
  周星驰
  
  周星驰或许不能称为偶像,因为他一直是一个“搞笑”的小人物角色,与传统的偶像形象相差太远。人们喜欢周星驰,是因为他把世间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开玩笑,生活的种种尴尬和无奈在他的一句“我Kao”声中消解。然而,在种种笑掉大牙的桥段后面,他还表达了小人物的辛酸、真诚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