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南果梨批发价格:学校让孩子捐东西 家长纠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4:15

学校让孩子捐东西 家长纠结

2011年09月08日 02:25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李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制图 实习美编 史磊

B13版

闹心之捐献

话题讨论:学校经常让孩子捐东西这件事您怎么看?

本报全天在线QQ:800096618。

学校经常让孩子捐东西,捐花、捐洗手液,捐教鞭、三角尺……老师虽说是让自愿,但通过给孩子表扬,或在家长会表扬,这样的“自愿”也就变成“必须”。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十分纠结。

家长:愿不愿意都得捐

9月6日15时许,记者来到长春市某小学,学校门口聚集了不少接孩子放学的家长。

“愿不愿意都得捐。”一位一年级新生家长说,自打学生开学以来,老师的确总让学生捐东西,连洗手液也让学生捐,家长心里虽不愿意,但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只能捐。

这几天老师又让孩子捐课外书,捐就捐呗,但老师还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捐3本。家长认为既然是自愿捐书,有就多捐,没有可以不捐,自愿捐书还限定数量,这不就是强制吗?

学校:从未强制捐东西

针对此事,该学校一位宋姓男老师说,学校让学生捐东西都是自愿的,从未强制过。捐书是学校的传统,学校在每个楼层的走廊都建立了图书阅读场所,学生把家里闲置的课外书捐到学校,也是供所有学生课外阅读,增长知识。

那为什么捐书还要限定数量?宋老师说,这可能是某位老师在传达过程中没说清楚,他还要了解具体情况。

那为什么有的老师让学生们捐洗手液或三角尺?宋老师说,这些事情他不清楚,但他认为这些东西不是学校让学生捐的。现在学校不向学生收取班费,可能是某个老师为了班级环境要让学生捐的,老师的初衷也是为了学生。

走访:自愿变成了必须

昨日,记者对长春市多所小学进行走访,很多家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家长A:不会因此得罪老师

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无论学校让捐什么东西,她都会捐。她曾听孩子说,如果没按照老师要求捐东西,学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冷眼。

有时在开家长会,还会指名道姓说某某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

孩子未捐东西被老师看不上,回家和家长说了,有的家长也表示很气愤。但又不能因此得罪老师,家长只能违心地用多捐的方式挽回老师的看法……

家长B:孩子会攀比表扬

家长说,老师提出捐东西后,孩子因为积极捐献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心里会失落,下次捐东西的时候会想方设法表现自己,这样无形中就给家长增加了压力。家长也知道这样的攀比表扬方式不可取,可为了迎合孩子只能捐东西。

家长C:幼儿园也捐东西

高女士家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她说,现在孩子不但上小学要捐东西,就连上幼儿园时也没少捐东西。她对这种让孩子捐东西的方式深恶痛绝,但怕孩子因这点事情受气,只能默默承受。

市民:教育部门应注意

长春市民赵先生说,如果学校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负主要责任,校方管理层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杜绝老师收取不正当的利益。

长春市民刘女士说,每个学校都有教育经费,为什么要让学生捐献,这种捐献成了孩子谋求表扬的一种目标,形成一种心理模式,那真是太可悲了。教育部门应引起注意,对此进行干预。

幼师

捐资助学禁止与入园挂钩

长春市某幼儿园老师说,幼儿园无论是收赞助费还是要求家长捐物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办园成本太高,政府又不能“包下来”,很多幼儿园都面临着自筹资金的压力。现在很明确,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捐资助学在政策上是允许的,只是有一条很明确:即禁止与入园、入学挂钩。

专家

这种形式对学生没有任何益处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说,缺什么就让捐什么,这种方法他个人认为不是最好的。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虽然学校没有强制,但这种形式对学生没有任何益处,相反可能会带来不利因素。本报记者 李猛

智能抓取标签:捐东西 纠结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