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大草原骑马记:开放是创新之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2:41

开放是创新之源

作者:allenchen2005   标签:开放创新2011-01-10 14:15 星期一 晴  30年前,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的中方希望能以“以市场换技术”,从而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这种想法有些一厢情愿,中国合作方确实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市场,但期望的技术转移却远不如人意。看看上海大众吧,这家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成立快26年了,外国合作方依然牢牢掌握了技术的主导权,当初的设想并未实现。
  
  民营企业也很痛苦,当他们发现卖一台DVD只能挣相当于专利费5%的利润,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时,这种感觉实在不好。痛定思痛,“自主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自主创新”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各种媒体铆足了劲宣传某某研究所、某某公司在某某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好像这就是“自主创新”似的。
  
  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情况怎么样呢?除了华为、中兴等少数中国企业之外,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并没有取得像样的成果。“自主创新”不只是发几篇论文、申请几项专利那么简单,检验自主创新的最终还是企业效益。闭门造车、不考虑市场环境的“自主创新”往往是自娱自乐,这也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收效甚微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日益精深,社会分工越发细化。如今重大的创新,又大多发生在多个学科交叉的领域。每个企业和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人类认知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以至于已很少有人能独自完成重大创新,也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组成一个封闭的商业王国,自成体系,包揽一切活动,不需要外界有任何输入。
  
  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我们跨越空间和时间开展协作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地球另一端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出色的专家,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式协作。因此,开放应该是创新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之源。这种开放,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要做到高度开放,而且也要对企业外部自愿施行开放。
  
  置身于商业生态系统当中的企业,必然要学会借助外部资源,而不是试图在内部培育所有能力。以我们认为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google和苹果——为例,尽管他们拥有全球一流的工程师,但他们也大量采用了外部的创新。Google的许多创新就来自于合作伙伴,其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苹果的Iphone中炫丽的触摸屏技术,其实也是从外面买过来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即便是那些曾经长期依赖“自主创新”的公司,也从开放式创新中获益颇多。宝洁公司长期依赖“自主创新”,到1999年只有约10%的新产品源自公司外部(构思或技术来自外部)。2001年,该公司确立“联系+开发”的模式,并希望到201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0%。结果,这个目标在2006年就已实现,新产品成功率创历史新高。
  
  有人担心,通过开放式创新,会不会导致创新有被泄露的危险?理论上确实存在这种风险。但既然不开放这种危险也存在,那不如比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去实现这些创新了。业界最领先的企业在争先恐后地拥抱开放式创新,在后面追赶的我们能视若无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