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半兽人人马: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第2页-论文-考试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9:32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1-14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织。
  (1)党组织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党的工作具有突出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这就必须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因此,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渠道。在高职院校中,普遍设立了党委,各系建立党总支或支部,以保证办学方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党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措施。
  (2)学生的群众团体组织
  ①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基本任务是配合党组织和学校行政组织,团结全体学生开展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在德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②社团组织,一般是高职学生为培养各种能力、挖掘潜能、发展兴趣特长、开拓知识面,以自愿的原则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包括服务型、学术型、艺术兴趣型等,大多是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开展活动,是他们施展才华、自我表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场所,作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③学生党校,是在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共青团支部推荐优秀团员和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学校,对于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有益。
  2.5 管理类途径
  管理类途径即把影响德育根本任务及其质量的诸要素加以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1)学校德育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指学校领导对学校德育系统、各类德育组织及德育过程进行预测、规划、组织、指挥、监控,合理配置德育资源,改善德育条件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质量的过程。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第一是整体性,包括组织协调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保证德育的顺利进行。组织协调各德育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保证德育的有效性,组织协调德育各途径的关系及人、财、物的合理调配;第二是教育性。管理也是育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管理过程是德育过程的管理,因此要根据德育目标来进行,管理人员的思想言行和态度都应做到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2)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德育管理指辅导员班主任实施教育教学计划,落实学校各项管理措施、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协调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干部的关系,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包括班主任辅导工作和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
  2.6 辅导咨询类途径
  辅导咨询类途径即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教育、咨询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教育,咨询对象解决认知过程中知与不知的基本矛盾,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辅导咨询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辅导咨询这一特定方式,将心理教育的方法——情绪疏导、认知调整、行为矫正与德育方法——正面引导、典型示范、舆论导向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咨询辅导包括集体咨询辅导和个体咨询辅导。
  2.7 传媒类途径
  传媒类途径即以不同方式传播一定社会信息的媒体渠道。广播、录音、书籍、报刊、影视、录像、图像等均属于传媒。根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传媒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第一,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因素的结构程式发生了变化,由“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变成“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家庭”,其中大众传媒成了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第二,青少年的文化空间大体上是围绕传媒的范围。第三,高职学生中拥有电脑率,已经上网率和会上网率均大幅上升,占被调查青少年中的绝大多数。以电视和电脑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构成了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巨大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中信息超载引发的思想观念的偏差;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信息沉溺引发的人格缺损;眷机情绪引发的认知惰怠等消极因素的蔓延。我们应该重视大众传媒影响的正负效应,着眼于创造有利于学校德育的传媒环境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
  3 结论
  从高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出发,高职德育不能简单按照以上德育途径,平行地对高职生进行教育,而应该在高职德育实践中有所侧重,有所创新。对课程这一德育途径而言,思政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程,应该重点加强教学改革,以增加自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其他课程包括隐性课程的德育作用虽然具有难以测量的特点,但是德育作用不容小视,还要深入发掘;就实践这一德育途径而言,通过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纪律意识,形成吃苦耐劳作风和习惯是其目的,也较其他途径更容易达成相关德育目标的实现,社会实践对于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就组织这一德育途径来说,工作要认识到其覆盖面的有限性和影响的局限性,这一途径对于具有理想和追求的高职学生或可称为小众更为有效,在德育目标的形成中更多的是起到巩固德育成果作用,对于高职生中优秀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而环境和管理这一德育途径的覆盖和影响面要较组织途径大的多,也是需要整合高职德育资源,整合高职德育队伍,整合高职德育时间和空间管理最为费力的途径,但是对于高职德育的效果发挥的正在增强,环境和管理育人的正反面作用随着其对对德育规律的符合或违背均可能否放大;咨询和传媒这两类途径的作用对象与组织类相反,可能对于高职院校的“问题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正确运用这些途径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德育的效果不用赘言,对于高职院校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凸显,根据二八定律,组织类德育途径会锁定高职院校学生中较好的百分之二十,而后两种咨询和传媒类途径有效运用可能会稳定住高职院校中易发生问题的一小部分学生或称为“另类”小众,作用不容低估。
  总之,对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的探究越向纵深挺进,对于其规律性的认识将愈来愈明晰,也会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真正向****中央十六号文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标迈进。
。  
  参考文献
   ******,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
   燕国材主编.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